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PAGEPAGEI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目录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TOC\o"1-2"\h\z\u1 概述 21.1工程建设背景 21.2工程建设内容 22 设计依据和规范 22.1设计依据 22.2规范标准 33 建设条件 33.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33.2气象与水文 43.3地质构造 43.4地层岩性 43.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 53.6水文地质条件 53.7不良地质现象 53.8岩土体参数建议值 53.9地震效应评价 64 桥梁工程设计 64.1主要材料及性能要求 64.2桥梁工程设计 74.3桥梁抗震设计 95 施工注意事项 95.1施工前准备工作 95.2下部结构施工 95.3上部结构施工 105.4危大工程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15.5其他注意事项 126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 127 环境保护及劳工安全卫生 138 与道路衔接 139 其他 13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概述1.1工程建设背景铜梁位于重庆西北,因“山梁横亘,其色如铜”而得名。唐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建县,2014年撤县设区。幅员面积1340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3个镇,总人口85万。近年来,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等称号。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是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距重庆中心城区40公里,到成都2小时车程,至渝新欧国际班列始发站25公里、重庆第二机场46公里、中国西部地区最大深水港寸滩港60公里。境内有渝遂、渝蓉、三环等6条高速公路17个互通口,城轨快线璧铜线、渝遂复线高速、铜安高速全线动工,成渝中线高铁在铜设站,铜梁正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文化底蕴深厚。有距今2.5万年的“铜梁文化”,是明代名臣张佳胤、红色将军郭汝瑰、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著名音乐家刘雪庵、金砂等名人故里。铜梁龙舞、铜梁龙灯彩扎入选国家级非遗,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龙灯龙舞文化之乡。铜梁龙舞队先后4次晋京参加国庆庆典,赴20余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千年安居古城历史悠久,享誉巴渝。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8.6℃,森林覆盖率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境内“两山环抱、三湖点缀、三河环绕”,有巴岳山、毓青山、玄天湖和小北海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玄天秀水生态画廊入选“新巴渝十二景”,原乡中央公园、望山公园、见水公园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健身“打卡”地,是都市人群回归自然、颐养身心的好地方。发展态势良好。坚定不移大抓工业、大抓产业、大抓实体经济、大抓开放发展,奋力打造产业高地、文旅胜地、宜居美地、民生福地,加快建设重庆西向发展桥头堡,努力争当成渝中部崛起排头兵。着力构建“3+N”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配套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进入批复程序,成功引进厦门海辰、金汇能、中车、爱玛、云丁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现有工业企业600余家,正加快形成2000亿级工业产业集群。1.2工程建设内容铜梁晏渡桥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项目,晏渡桥南起中南路,北至东郭新街,道路红线宽度为24m,道路全长267.836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次设计包含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以及交通工程。1.3设计阶段意见及方案论证过程2023年4月在重庆市铜梁区区委会,召开了常委会,会上区主管领导、规划建设主管部门领导将原设计方案采用3×30m简支小箱梁方案调整为一跨过河连续梁方案,即本次设计方案。2023年4月在重庆市铜梁区,召开了行洪论证专家会。会议要求河滩上桥墩采用斜交方式,且墩柱采用圆端型设计,已利于河道行洪。2023年4月在重庆市铜梁区建设委员会,召开了本项目推进会,要求尽快出具施工图。2023年6月初收到重庆市铜梁区水利局关于铜梁区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项目洪水影响评价的批复设计依据和规范2.1设计依据项目委托书;业主提供的项目相关资料;现场调研的资料;4、相关的合同文件;5、《铜梁区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6、《铜梁晏渡桥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关于铜梁区渔种站跨准远河大桥项日洪水影响评价的批复(铜水许可〔2023〕19号)》8、《关于铜梁区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立项的批复(铜专改委审(2023〕158号))2.2规范标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版)》(CJJ11-2011)《城市桥梁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公路桥梁各向异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T/CHTS20016-2021)《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JT/T901-202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2.3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时速:30km/h;(3)荷载等级:汽车:城—B级;人群:3.0KPa,人行道栏杆荷载:1.2KN/m(4)桥梁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5)设计基准期:100年;(6)桥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7)地震基本烈度:6度;(8)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丁类(9)淮远河大桥标准宽度:4m(人行道)+8m(机动车道)+8(机动车道)+4m(人行道)=24m;(10)设计洪水频率:50年一遇;(11)设计洪水位:265.51(P=1/50);建设条件3.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3.1.1场地位置本工程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南起中南路,北至东郭新街,交通便利。3.1.2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区,地形整体较平缓。淮远河穿过场地,河床宽度约7m,岸坡均以条石挡墙支挡。表层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地形坡度5~10°,局部地段达到45°。地面高程介于260.85m~270.39m之间,相对高差约9.54m。3.2气象与水文铜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总体特征表现为春早夏热,秋雨冬暖,雨热同季,日照少、风速小、多云雾,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雷雹、冰雹、霜冻、结冰等,气候风险总体偏低。铜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温差大、舒适度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生活休闲、旅游、疗养之胜地。年平均气温为18.4℃,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2.1℃,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5.7℃,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4.1℃(2006年9月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5℃(1975年12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482.2毫米(196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680.8毫米(2006年),最大日降水量233.4毫米(2009年8月3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91.4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4%。年平均风速为1.0米/秒。在拟建场地中部处有一条淮远河,勘察期间河水水位260.684m,根据现场调查,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高程约为265.50m。3.3地质构造50西山背斜勘察区位于西山背斜北西翼,在基岩出露地段测得岩层产状为倾向330°,倾角4°。岩层产状较平缓,层面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地层分布连续完整,未见断层。据观测岩体中见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LX1:57°∠70°,裂面近平直,较光滑,凹面、上陡下缓,裂隙间距1.50~2.00m,裂面粗糙,张开1~3mm,局部粘土半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LX2:212°∠53°,裂隙面较平整,张开2~6mm,局部粘土半充填,一般间距0.30~1.00m,最宽达4.00m,可见延伸1.50~6.00m,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钻探及调查成果,场地大部分地段内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区未见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3.4地层岩性根据地表调查及勘探的揭露,场地大部分地段被第四系全新统覆盖。结合钻探资料表明,场区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岩土分布见附表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3.4.1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等进行回填,粒径30~90mm,整体含量大于20%,机械抛填,回填时间10年以上,呈松散状~稍密状。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根据钻探揭露层厚度2.9m(ZK32)~9.9m(ZK26),层底高程252.14~260.94m,为场地主要土层。粉质黏土(Q4el+dl):褐色,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状,母岩主要为侏罗系泥岩。该层在场地小部分地段分布,根据钻探揭露层厚度1.1m(ZK11)~5.0m(ZK10),层底高程258.29~262.50m。其分布和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3.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呈块状、短柱状,岩质较软;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岩芯节长为5~30cm。分布整个场地,为场地主要岩层,该层在场区内分布广泛,厚度较大,本次钻探未揭穿。砂岩(J2S-Ss):褐灰~浅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少量云母,中~粗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岩质软,呈强风化状态;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芯呈柱状、短柱状,一般节长4~32cm。该层在场区内小部分地段分布,厚度较大,本次钻探未揭穿。3.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3.5.1基岩面特征场地表层除局部地段有基岩出露外,绝大多数地段被第四系土层覆盖,覆盖层最大为9.90m(ZK26),通过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拟建场地岩层产状330°∠4°,纵剖面的基岩面总体较为平缓,上基岩面一般均呈波状起伏,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度一般为1~10°,局部地段达到35°。3.5.2基岩风化带特征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2将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带:岩心破碎,岩质较软,手捻易碎,风化裂隙很发育,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岩芯多呈碎块状及短柱状。基岩中等风化带:岩层较完整,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岩芯较易钻进,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岩体较完整。基岩面与上覆土层呈不整合接触。各风化带具体情况见勘探点数据情况一览表及工程地质剖面图。3.6水文地质条件3.6.1地表水在拟建中部有一条淮远河,勘察期间河水水位260.684m,根据现场调查,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高程约为265.50m。3.6.2地下水根据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未见岩溶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体中,旱季接受河流倒灌的补给,雨季同时接受大气降水与河流倒灌的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部分向下部基岩渗流。拟建场地上覆第四系土层可分为素填土和粉质黏土,素填土孔隙发育,透水性强,为透水层,粉质黏土结构致密,属相对隔水层。根据土层结构特点,拟建场地第四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沿土体孔隙,向地层深部渗流,局部于陡坡处沿孔隙或土岩界面渗出补给地表水。基岩裂隙水: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和张开程度以及汇水面积的控制,水位水量动态变化大,受季节变化明显。主要分布于基岩强风化带裂隙及中等风化带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泥岩为弱透水层;砂岩裂隙张开多无充填,为中等透水层,其导水及富水性相对较好。大气降水由地表入渗进入裂隙,向低洼处排泄,具就地补给,就近排泄,以泉的形式出露;分布不连续,不均匀的特点,无稳定地下水位。3.7不良地质现象经本次野外调查,拟建场区未见活动性断层通过,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见地下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8岩土体参数建议值素填土重度根据经验确定,粉质黏土、砂岩和泥岩重度根据试验及经验确定;素填土C、φ值根据经验确定,粉质黏土和泥岩C、φ根据试验确定。中等风化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条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采用天然抗压强度标准进行折减。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统计确定。中等风化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2条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泥岩地基条件系数取1.20,砂岩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又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泥岩采用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折减,砂岩采用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折减。土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3.3-3的平均值乘以修正系数确定。岩土体水平抗力系数参考《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及表14.2.12-2并结合地方经验确定;边坡临时坡率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14.2.1确定;岩土与挡墙底面摩擦系数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11.2.3,并结合经验确定;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2、8.2.3-3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表中带*号建议值为地区经验值。岩土体设计参数选取依据试验成果和经验,取值如下表3.8-1。表3.8-1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表项目素填土粉质黏土泥岩砂岩岩土体重度(KN/m3)天然20.00*19.824.6*24.0*饱和20.5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土层现场荷载测试140//强风化//220260*中风化//1920408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4.8516.99饱和//2.9611.26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土比例系数(MN/m4)8.0*20*//强风化岩体(MN/m4)//80*10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中风化岩体(MN/m3)/50*200*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土层(泥浆护壁钻(冲)孔桩/55*//强风化基岩(泥浆护壁钻(冲)孔桩)//140*150*岩土与挡墙底面摩擦系数土层0.25*0.20*//强风化//0.30*0.35*中等风化//0.40*0.45*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M30)(kPa)/40*280*760*桩的负摩阻力系数ξn土层0.25*/3.9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设计通用规范》GB55002-2021)规定并结合《中国地震动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查得,重庆市铜梁区巴川镇抗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8.2相关规定,场地地震动参数主要根据场地峰值地震动参数进行调整后取值。本桥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0.35s,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采用C类设计方法。抗震设防措施按7度设防。按照《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进行抗震设计。桥梁工程设计4.1主要材料及性能要求4.1.1混凝土桥面现浇层采用C50混凝土。桥墩采用C45混凝土,支座垫石、盖梁、挡块采用C40混凝土,承台及桩基、搭板均采用C35混凝土。C35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16.1M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1.52Mpa,弹性模量Ec=3.15×104Mpa。C4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18.4M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1.65Mpa,弹性模量Ec=3.25×104Mpa。C45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20.5M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1.74Mpa,弹性模量Ec=3.35×104Mpa。C5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22.4M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1.83Mpa,弹性模量Ec=3.45×104Mpa。C55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24.4M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1.89Mpa,弹性模量Ec=3.55×104Mpa。主梁中加入微膨胀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要求在0.02%~0.03%范围内,微膨胀剂使用性能应经过试验确定。4.1.2普通钢筋设计采用HRB500、HRB400、HPB300钢筋,HPB3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的规定,HRB500、HRB4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的要求。除特别说明外直径≥20mm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规范(JGJ107—2016)要求。4.1.3预应力钢材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Ⅱ级松弛)七股型钢绞线,其应符合图纸要求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相关要求。钢绞线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规定: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截面面积:139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钢筋松弛率:≤0.03预应力钢束与管道的摩阻系数:u=0.23(金属波纹管)预应力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金属波纹管)一端锚具变形及钢束回缩值小于等于:6mm4.1.4预应力锚具及管道所使用的预应力锚具必须经过正式鉴定和重大桥梁工程的检验,并符合下列文件的各项要求。锚具的结构型式及规格应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的有关规定。锚具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和足够的承载能力,锚具产品的检验应按《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规定进行。波纹管采用对应锚具的金属波纹管道,采用智能循环压浆工艺。4.1.5钢材及钢构件结构用钢材及钢构件技术要求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要求。钢构件焊接所用焊接材料必须满足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本工程采用的材料及工程质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及相关规范的要求。4.2桥梁工程设计4.2.1设计原则严格执行桥梁工程有关规程、规定和标准。贯彻“安全可靠、适用耐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与环境协调”的设计理念,坚持安全性原则、服务社会原则、尊重地区特殊性原则、整体协调原则和自然性原则。依据“贴近自然、协调和谐”的原则进行桥梁的设计,在满足泄洪需要、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景观效果。对主要交通节点进行交通分析,合理确定桥位,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及周围的居民出行的方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吸收国内外桥梁建设以及省内的成功经验。在采用可靠的技术和施工方案的同时,力求技术先进、结构新颖。便于施工、养护、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尽量减少施工时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加强动态设计,结合工程进度及实际情况,始终贯穿施工全过程。4.2.2桥梁设计桥梁设计全长112m,设计起点桩号K0+049,设计终点桩号K0+161。桥梁跨径组合为30+52+30m。上部结构为整幅桥,梁体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中支点梁高采用3m,边支点梁高2.2m。桥面布置为:4m人行道+7.75m机动车道+0.5m双黄线+7.75m机动车道+4m人行道=24m。桥梁位于圆曲线上,曲线半径为450m。本桥位于竖曲线内,竖曲线半径R=1200m,变坡点桩号为K0+117.689,后退方向纵坡为3.898%,前进方向纵坡为3.945%。下部结构为分幅设计,桥墩采用花瓶墩,承台+桩基础,承台厚度2.5m,桩基直径1.5m。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桥台桩基直径1.5m。具体细部结构尺寸详见本册图纸。4.2.2计算荷载取值(1)一期恒载:体积按照结构尺寸计算,钢筋混凝土容重26.5KN/m3,沥青混凝土24KN/m3,普通钢筋容重78.5KN/m3,填土重18KN/m3。(2)二期恒载:包含铺装荷载、防护栏、管线荷载等。(3)活载:汽车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3.0KN/m2。(4)温度作用:整体升降温分别取为±20℃;对于温度梯度,本桥铺装为10cm沥青混凝土,按通规考虑非线性温度。4.2.4.结构计算软件主梁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计算。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4.2.5.其他工程设计安全护栏本桥桥面人行道外侧设置青石雕花栏杆,图案采用双龙戏珠图案。桥面人行道内侧路缘石上架设安全护栏,预埋钢板于人行道边枕梁上,护栏立柱焊接于预埋钢板上。横向钢管与立柱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支座全桥支座采用FPB各项异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支座承载能力满足静动力需求的同时兼具一定的防落梁功能。支座必须由专业支座厂商提供,并派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施工。并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伸缩缝全桥采用160型伸缩缝,人行道上伸缩缝与车行道伸缩缝形式相同且连续。施工单位需严格按照厂家及图纸要求的施工顺序施工,根据安装时的温度合理设置安装间隙。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的有关规定。桥面排水桥面行车道在防撞墙内侧位置开设雨水孔,通过PVC管向下排水。桥面人行道在边枕梁位置预埋PVC管,通过PVC管向下排水。桥面铺装桥面铺装组合:4cmSBS改性沥青砼表面层+6cm沥青砼下面层+防水层+10cmC50砼桥面现浇层。为保证防水层施工,桥面现浇层顶面必须平整粗糙、干燥整洁。桥面防水桥面防水材料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防水材料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行业标准: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的要求。桥面防水施工工艺必须与相应防水材料要求相匹配。过桥管位设计本桥可在人行道盖板下布设过桥管线。4.2.6桥梁工程施工方案设计(1)上部结构施工连续梁采用贝雷梁支架或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本桥支架施工所采用的支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支架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预压重量为所承受全部荷载的1.1倍,并取得支架的各项参数,同时应测量其弹性变形量和非弹性变形量,以便在主梁立模时调整标高和预留变形值。支架基础采用20cm厚C25混凝土铺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支架预压,支架预压荷载应逐级加载并观测,待连续24小时观测沉降值小于2mm,即基础稳定后,方可进行卸载。现浇梁体所搭设的支架范围为梁体水平投影范围向外侧1m。凡因工作需要而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的有关规定。进行腹板和底板钢筋安装时,应将底板钢筋和腹板钢筋连接牢固,并采用焊接。所有箍筋应采用闭合式,其末端应作成135’弯钩,相邻箍筋的弯钩接头,沿纵向交错布置。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标准,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有关条文办理.(2)下部结构施工本桥下部结构盖梁、桥墩、承台、台身等采用模板支架现浇施工。桩基可采用机械旋转钻进成孔,泥浆护壁浇筑水下桩基混凝土施工。桥梁施工预计工期约18个月。(3)水中基础施工本桥1~2#墩最高施工水位考虑为测时水位。水中下部结构根据水深分别采用围堰设施,并根据现场施工组织情况设置施工便道。其中1~2#墩采用单壁钢围堰施工。4.3桥梁抗震设计本桥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0.35s,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采用C类设计方法。抗震设防措施按7度设防。按照《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进行抗震设计。本次桥梁采用减隔震设计,减隔震装置采用FPB各向异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满足满足静动力需求的同时兼具防落梁功能。

桥梁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有:支座本体和上下钢板有效连接,可防止桥梁上抛破损。在桥台处设置横向挡块,防止主梁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较大横向位移。盖梁顺桥向尺寸满足抗震构造尺寸要求,避免主梁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落梁。在梁与挡块、梁与桥台胸墙之间加设橡胶垫块,以缓冲地震力。在1、2号墩墩梁间设置TMFL型限位装置,以限制曲线梁在活载、温度力作用下的纵向、横向位移。施工注意事项5.1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正式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工期及施工图文件,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确保施工组织方案可行,确保工期和质量。施工正式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对路线平纵断面、桩位坐标、墩位标高、桥面标高等基本数据进行一次全面的校核。如有问题,请尽快与设计部门联系并进行变更设计。施工前,在近桥位处应设置警示信号,施工组织方案应征得地方有关部门的同意,以减少施工对既有河道、道路运营的干扰,确保施工安全。5.2下部结构施工5.2.1桩基施工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注意与地质详勘资料的比对,如发现地层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桩基钻孔应遵循跳桩施工的原则。桩的钢筋骨架,应紧接在混凝土灌注前整体放入孔内,在放入钢筋骨架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变形,如果不能紧随在钢筋骨架放入之后灌注桩身混凝土,则钢筋骨架应从孔内移出。在钢筋骨架重放前,应对钻孔的完整性包括孔底沉渣的厚度等,重新进行检查。灌注混凝土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对钢筋骨架进行固定,防止钢筋骨架上浮。支撑系统应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的倾斜和移动。桩身钢筋骨架可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错开。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桩身混凝土灌注前,应仔细检查桩底沉渣厚度,本桥按摩擦桩设计,桩底沉渣厚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不得采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为防止钢筋笼骨架上浮,每根桩前6~7m桩长灌注速度应适当放慢。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浇注,不得中断或停止,以免出现夹层事故。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提升导管的时间,避免因导管提升过快导致桩身砼接触水面而出现断桩,同时也应避免导管提升过慢而导致导管在砼中埋管过深,难以取出甚至拔断的现象。主桥桩基础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和超声波法检验桩身质量和完整性,应每根桩都进行检测,其中低应变法检测桩基总根数的50%,超声波法检测桩基总根数的50%,且当桩基长度大于40m时应采用超声波法检测。每根桩基都预埋声测管,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检测。5.2.2承台施工(1)承台基坑开挖时应采取可靠、有效的支护措施。(2)施工中应作好基坑防水和避免地表径流进入基坑。如在雨季施工,要作好专门防洪排水设备。基坑不允许长期暴露,距基坑20m内禁止修建施工蓄水池。混凝土养生水应注意水量,勿使水流浸泡基坑。(3)承台为实体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采取有效监控措施,以降低水化热和内外温差等。应控制水胶比,夏季施工应降低骨料温度,加强养护,控制拆模时间等,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及水化热作用,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4)施工承台时应注意墩身钢筋的预埋,预埋时应保证定位准确,钢筋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满足规范要求。(5)在破桩头时应按照设计要求留出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高度部分。5.2.3钢板桩施工注意事项钢板桩围堰顶宜高出施工期间最高水位70~100cm。堰身尺寸应根据施工水位进行检算,断面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基坑开挖后,围堰不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插打前,在锁口内应涂抹防水混合料;插打钢板桩的次序,对矩形围堰,应从上游一角开始,至下游合拢,避免围堰内淤积泥砂;插打钢板桩时应严格控制好桩的垂直度,尤其是第一根桩要从两个垂直方向同时控制,确保垂直不偏。在垂直导向设备导向下,一般先将全部钢板桩逐根或逐组插打到稳定深度,然后依次打入直至设计深度;墩身筑出水面后即可拔出钢板桩,拆除围堰以利行洪。5.2.4墩身、盖梁、台身施工(1)桥墩墩身、盖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混凝土应采用钢模板浇注成形,模板要求尺寸准确,表面平整。立模前涂刷正规的脱膜剂,确保浇出的混凝土尺寸准确、表面光洁美观、无锈斑和异色痕迹。应选用同一厂家的水泥,以利美观和质量。箍筋的弯钩接头,沿长度方向应交错布置。(2)施工时应根据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的预制及安装,均应遵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的有关规定。(3)施工用预埋孔、槽口应在施工完后等强恢复,普通钢筋不得截断。(4)施工时应确保支架、模板的强度和刚度。(5)桥台施工应对桥台四周被破坏了的原状土范围加以分层夯实,台后回填级配碎石、砂砾石等透水性材料,应逐层夯实,为减少水平土压力,台后填料内摩擦角不小于35°,且不得用大型机械推土筑高和碾压的方法。5.3上部结构施工5.3.1主梁浇筑梁体采用C50混凝土现浇,封锚端采用C50补偿收缩自密实混凝土。主梁外露面要求线条平顺,棱角完整,主梁顶面垂直行车方向拉毛。立面图中箱梁按道路设计线展开绘制,纵向尺寸沿道路设计线量取,横向尺寸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量取。箱梁的中、端横梁均设置在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浇筑主梁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护栏、泄水孔、支座、人行道等附属设施的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孔道及钢筋位置的准确性;梁体顶、底板及腹板较薄,施工单位应选用合适的骨料粒径并做好配合比试验;梁端2m范围内及锚下混凝土局部应力大、钢筋密、要求早期强度高,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桥梁按道路定线关系放线,按道路纵断及横坡或等高线控制梁顶高程。桥面横坡通过整体旋转箱梁实现,施工单位应根据桥梁的纵坡和横坡仔细推算主梁制模标高,其精度应保证横坡、纵坡和竖曲线的形成。箱梁顶标高误差不得大于±5mm。主梁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支架应进行预压以消除浇筑主梁时所产生的支架沉降,预压荷载为支架需承受全部荷载的1.1倍,且预压荷载的分布应模拟需承受的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所有腹板在同一高度每隔5m设置一个直径5cm的通风孔。每个箱室底面较低处(腹板内侧)设直径5cm泄水孔1个。浇筑混凝土时,用木塞将孔堵住;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木塞并对孔进行清理,使其发挥通气或泄水作用。为了便于拆模及在箱室内张拉预应力束,在距墩顶1/5~1/4跨径处设置1mx1m的人洞。内模拆除且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清除箱内模板及杂物,疏通通气孔,排除箱内积水,封死人洞。人洞钢筋恢复时应局部增加短筋、等强度及时补强。5.3.2预应力工艺本桥上部结构采用满堂支架一次浇注,混凝土强度达到90%,弹性模量达到90%,龄期不小于7天方可张拉,张拉顺序为F3/F3a→F4/F4a→F2/F2a→F1/F1a,腹板之间对应钢束同步或对称进行张拉,张拉完毕应及时灌浆。孔道压浆用水泥浆压浆,具体要求详见《设计说明》,孔道排气孔和压浆孔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相邻联主梁均张拉完毕后方可浇注锚槽混凝土,锚槽采用C50混凝土。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主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主梁混凝土强度和弹模达到设计值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预制梁内钢束均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详见设计图纸。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各钢束引伸量详见设计图纸:孔道压浆采用抗压强度50MPa的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水泥浆强度达到40MPa时,主梁方可移梁。预应力钢束孔道与普通钢筋有矛盾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张拉端普通钢筋有碍张拉时,可临时弯起或切断,但在浇注该部分混凝土前钢筋必须恢复。预应力定位钢筋纵向布置间距:直线段为50cm,平弯和竖弯段为30cm;曲线梁及异形梁的非直线形腹板需布置防崩钢筋,间距50cm。腹板钢束在梁端平弯段6m范围内需布置防崩钢筋,间距20cm。施工时要注意防崩钢筋的方向,防崩钢筋的末端要扣住腹板侧边纵向钢筋,并与腹板箍筋绑扎,防崩钢筋的水平段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主梁预应力钢束在平面内沿腹板走向布置。钢束立面大样为按设计线处一联箱梁的长度展开,施工方应依据构造图中每条腹板的具体长度下料,但须保持各跨预应力钢束的导线点距离梁端或中支点的水平长度不变,即钢束仅在各跨跨中区段的水平段长度依腹板长度变化,无水平段者边跨保证导线点距离梁端位置,中跨保证导线点在跨中位置。5.3.3普通钢筋施工(1)凡因工作需要而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等强连接,并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的有关规定。(2)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或其他主要构件在空间上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以保证钢束管道或其他主要构件位置的准确。(3)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4)相邻箍筋的弯钩接头,沿纵向交错布置。5.4危大工程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施工单位应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危大工程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本项目可能涉及到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有:吊装设备、、支架工程、基坑工程、围堰工程等。(1)吊车和各种起吊设备、设施必须是由专业厂家生产。各种钢丝绳等构件的安全数必须满足规范要求。(2)高度重视起重吊装人员安全工作,向有关安装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吊装作业由专人统一指挥,高空作业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不能穿拖鞋操作。(3)吊车各部份操作系统经全面检查后才能进行负重操作。(4)支架施工前应对地基基础临时硬化处理,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支架沉降,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以减少非弹性变形并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预压重量不得小于自重的1.1倍,待支架沉降稳定后方可实施。(5)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硬化和截排水措施,防止雨水、生活用水等地面水流入坑内。基坑在开挖和使用过程中,基坑周边行车和堆载应严格控制在设计荷载允许范围内,严禁超载。(6)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减少渗漏。围堰后应派专人对堰体观察、测量,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5.5其他注意事项(1)进行桥面铺装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良好结合,且应严格控制其厚度及平整度。(2)桥面伸缩装置预埋钢筋施工时均应向厂家落实,安装时必须向厂家索要详细的施工工艺细则。(3)在安装支座时应将支座的相对滑移面用丙酮擦拭干净,支座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四角高差不得大于1mm。(4)施工时注意泄水孔、通气孔的预留,各部施工均应注意各种预埋件的埋入,不得遗漏。所有外露钢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5)其他未尽事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及有关规定办理。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与养护维修设计6.1混凝土耐久性设计(1)本工程环境类别上部结构按照I类,下部结构及基础按照II类。钢筋保护层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相关规定选取。(2)为使结构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要求预应力混凝土C50最大水胶比为0.36,最小胶凝材料用量360kg/m3,最大胶凝材料用量480kg/m3;C55最大水胶比为0.32,最小胶凝材料用量380kg/m3,最大胶凝材料用量5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最大含碱量不大于1.8kg/m3。其余混凝土的耐久性参数均按照《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执行。(3)钢筋砼的抗渗性能:对于桥梁承台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盖梁及上部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试验方法及控制数据按《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执行。(4)应对混凝土用骨料进行碱活性试验;高碱活性集料严禁用于桥梁结构。6.2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养护要求(1)日常养护清除表面污垢,修补混凝土空洞、破损、剥落、表面风化及裂缝;清楚暴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