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兴北路(园北路-莲花大道)工程(一期)施工图设计说明SS1-DL-01(0版)第第页道路工程设计说明说明目录TOC\o"1-2"\h\u1工程概述 11.1项目建设背景 11.2工程概况 11.3项目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2上阶段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和施工图审查意见 22.1上一阶段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22.2建设方案专家组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22.3施工图审查意见及回复情况(一期) 33建设条件 33.1地理位置 33.2自然条件 43.3道路现状及相接道路情况 83.4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84工程设计 84.1工程概况 84.2技术标准 84.3道路设计 94.4路基工程 104.5路面工程 114.6人行道设计 114.7无障碍设计 114.8路面技术指标 124.9路面材料 124.10基层、底基层技术要求 144.11级配碎石技术要求 155施工注意事项 155.1施工注意事项 155.2保障危大工程的周边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意见 156附件 166.1建设方案评审专家个人意见及执行情况 166.2建设方案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 186.3方案联审相关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 196.4专家组意见附件 24工程概述项目建设背景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名城,地处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华南地区最富有活力的中心城市,是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及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高速增长,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三极组成的珠江三角洲新经济区。本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是广州南部地区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21世纪广州中心城区“南拓”的战略发展目标,优化番禺区域路网格局,促进包括番禺片区在内的南沙地区开发与经济发展,以至于为广州调整扩大城市空间,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营造富有滨海特色的新广州,促进广州未来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概况番禺区德兴北路(园北路-莲花大道)工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至莲花大道(规划快速路),北至园北路(规划次干道)。全长0.942公里,道路标准段红线宽度44米,部分展宽段为47.5和52米,规划为城市主干道,双向6车道,采用60km/h的设计速度。属于番禺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的周边配套道路。由于K0+000~K0+472.467桩号用地性质原因,本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实施K0+472.467~K0+942.917段所有工程以及K0+000~K0+472.467段雨污水工程主管;第二期实施K0+000~K0+472.467段剩下的所有工程。工程范围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本册图纸为一期的道路工程。项目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设计依据1)任务委托书;2)《关于提供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条件的复函》(广州市规划局,穗规函[2016]3749号);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工程设计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工程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有效条款)《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道路用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GBT29050-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T3610-201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5142-201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1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玻璃纤维土工格珊》(GB/T21825—2008)其他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工程验收标准。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规范值设计值道路级别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km/h60.50.4060路面设计荷载BZZ-100路面横坡%1.5~22停车视距米7060地震动峰值g0.10道路宽度米30道路长度米470.45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米600600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米300600圆曲线最小长度米50216.698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5050竖曲线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1500--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180015500最大纵坡推荐值%50.45最小坡长米150175竖曲线最小长度米120123.297上阶段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和施工图审查意见上一阶段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未批复。经与可研编制单位沟通协调,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及规模基本与可研内容一致。建设方案专家组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一、总体评价方案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基本完整,满足相关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方案基本可行,采用的技术规范、规定及标准符合要求,专家组原则同意通过评审,修改完善后可作为下一步工作依据。二、意见与建议1.补充对城轨、周边道路工程和远期跨线桥等建设条件的相关说明。执行情况:本项目跨线桥梁不在本次建设范围,为远期实施项目,桥梁断面仅为示意图。2.兴园路至莲花大道段实施范围涉及古树及古树后续资源,且用地条件不稳定,应进一步进行建设方案论证。执行情况:已对古树和后续资源进行了重新测定树龄并论证建设方案。3.横断面应考虑机非分隔带的设置宽度。执行情况:已考虑设置机非分隔带的宽度。4.地基处理中换填级配碎石建议采用路基填料。执行情况:按照意见执行,采用路基填料。5.根据用地条件,完善各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渠化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优化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渠化。6.尽快开展下一阶段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复核古树原址保护范围是否与道路工程有冲突。执行情况:已开展树木保护篇章的编制工作。7.加强树木迁移必要性论述。执行情况:按照意见执行。8.优化中央绿化带设计,植物品种选择应符合海绵专章下凹式绿地的要求。执行情况:按意见优化设计。9.优化管线综合横断面布置图。执行情况:按照意见优化管线综合横断面。10.暴雨强度公式应采用番禺地区标准;消防给水管径应计算确定,消火栓建议采用DN150规格。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采用DN150规格。11.补充洪涝安全评估内容。执行情况:经与甲方沟通,道路及周边地块暂未开展洪涝安全评估工作。12.复核部分二类费用及分项工程的综合指标。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施工图审查意见及回复情况(一期)序号审查机构审查意见设计单位回复意见一123二1三1四1五1六1七、1设计说明《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已经作废,应改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5142-2019)。补充各职能部门的相关意见。土基回弹模量值应≥50MPa。道路平面设计图补充完善人行道边线缘石转弯处的半径和切点坐标,补充完善车行道边线缘石转弯处的切点坐标,补充完善中央绿化带缘石转弯处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补充完善车行道展宽段圆弧处的半径和切点坐标,补充完善道路起终点处的坐标。道路纵断面设计图图(2)中K0+472.467在表格设计标高为15.687m,而在图面上写15.7m,以那个为准。道路标准横断面图东侧行车道1100=50+350+325+325+50应改为1100=50+325+325+350+50。横断面设计图补充完善标注边坡坡率。特殊路基设计图换填后补充说明地基承载力值是多少。补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图等高线上应有标高值。等高线不应尖角相连,改为圆弧相连。一、设计说明1、按意见核实修改。2、按意见补充。3、按意见修改,参考广州市有关技术指引执行。二、道路平面设计图1、按意见补充。三、道路纵断面设计图1、按意见删除无关内容及数据。四、道路标准横断面图按意见修改。五、横断面设计图1、按意见补充。六、特殊路基设计图1、按意见补充路基处理的地基承载力要求。详见设计说明4.4路基工程。七、补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图1、按意见修改。建设条件地理位置番禺区德兴北路(园北路-莲花大道)工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至莲花大道(规划快速路),北至园北路(规划次干道)。全长0.942公里,道路标准段红线宽度44米,部分展宽段为47.5和52米,规划为城市主干道,双向6车道,采用60km/h的设计速度。属于番禺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的周边配套道路。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势较平坦,场地以平地为主(有1低坡),道路途径部分旧路、鱼塘,地面高程介于27.75~30.31m之间。气候本项目所处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四季草木常青。境内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9℃,1月平均气温13.3℃,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5℃。从5月中旬至10月中旬,气温变化最小,平均在25℃~28℃之间,2月份气温变化最大,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相差可一倍。高低温差15.2℃,日夜温差不大,在6℃~9℃之间。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96.5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864.7mm,历年最小降雨量为1030.1mm,最大日降雨量为288.7mm,雨季集中在4~10月。本项目属沿海平原地区,风向以偏东或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4m/s。冬季1月,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春季4月,风向不甚稳定,以南或东南风为主;夏季7月,盛行风向是东南风;秋季10月,以偏北风为主,全年少吹西风。各季的平均风速相差不大。由于太平洋热带气团和印度洋赤道气团的影响,一般每年5~10月常有台风侵袭,区内主要灾害性气候为台风伴暴雨及雨季洪涝害。水文及河流场区周边的地表水体主要为北侧的珠江,为常年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变化受涨落潮及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是本项目及周边路网的排水主要通道。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构造主要特征本场区所在区域位于华南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湘桂赣粤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粤中拗褶断束(主要断裂有:市桥断陷、莲花山断裂、沙湾断裂等)的南部。区域断裂带由北东向的市桥—新会断裂带、莲花山深断裂带,北西向的白坭—沙湾断裂带组成。详见下图:场地区域地质示意图(1)市桥—新会断裂带它位于市桥至新会一线上,走向30°~40°,倾向南东,倾角70°左右。在市桥和新会县城钻探孔中发现其构造形迹,物探资料亦有显示,但在顺德地区构造形迹尚不明显。(2)莲花山深断裂带它顺沿着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两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入南海,复义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附近出现。广东境内延长约500km,宽20~40km,局部可达60km。莲花山深断裂带是广东主要断裂带之一,具有多旋回活动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二级。构造单元分界线。(3)白坭—沙湾断裂带它北起花都白坭,经南海官窑、大沥,顺德陈村,番禺沙湾、灵山、大岗,往南潜入珠江口。断裂控制三水盆地的发育,是控制盆地东侧的边界断裂。断裂全长约130公里,走向300~330°,倾向南西,倾角40~82°。本断裂带距场地沿线约10km,对线路影响较小。上述断裂带均属非全新世活动断裂,距勘察场区较远,依据本次勘察成果,本场地分布的地层以第四系的人工填土、淤泥质土、粉质黏土以及残积土为主,未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断裂构造形迹,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为稳定场地。(2)地层结构特征本勘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近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陆相湖积层(Q4al)、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洪积层(Q4al+pl)以及第四系残积土层(Qel)。1、第四系全新统近期人工填土层(Q4ml):①杂填土:杂色,稍湿-湿,欠压实松散状,主要由粘性土、砂砾、碎石及建筑垃圾等组成。该层在勘区大部分范围分布(共11个钻孔揭露),层厚1.70~6.10m,平均3.12m;层底高程13.87~18.33米,平均值16.68米;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33次,实测击数为N=2~4击,平均值2.7击;采取土(砂)样7组。详见地层统计表、标贯统计表、力学指标统计表及钻孔柱状图。2、第四系全新统陆相湖积层(Q4al):②淤泥质土:深灰色,饱和,流塑,土质较纯,含有机质及砂土,土质粘性较好,手捏滑腻,稍具臭味。该层在勘区局部分布(共3个钻孔揭露),层厚1.50~2.80m,平均2.33m;层底高程13.06~15.91米,平均值14.12米;现场标贯试验6次,实测击数为N=1~2击,平均值1.7击;采取土样3组,有机质含量为3.02~4.13%。详见地层统计表、标贯统计表、力学指标统计表及钻孔柱状图。3、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洪积层(Q4al+pl):③粉质黏土:红褐色,湿,可塑,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砂粒,土质韧性、粘性较好,局部钻孔顶部30cm为耕植土。该层为夹层在勘区局部分布(共3个钻孔揭露),层厚4.50-7.80m,平均6.50m;层底高程13.47~21.24米,平均值17.15米;现场标贯试验8次,实测击数为N=13~15击,平均值14.5击;采取土样6组。详见地层统计表、标贯统计表、力学指标统计表及柱状图。4、第四系残积土层(Qel)④1砂质黏性土:灰黄色、灰红色、浅灰色,湿,可塑,为花岗岩残积土,土质韧性、粘性一般~较差,母岩结构已全部破坏,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砂粒。本次钻探深度内该层在勘区大部分范围分布(共10个钻孔揭露);现场标贯试验26次,实测击数为N=6~15击,平均值9.0击;采取土样20组。详见地层统计表、标贯统计表、力学指标统计表及钻孔柱状图。④2砂质黏性土:灰黄色、灰红色、浅灰色,湿,硬塑,为花岗岩残积土,土质韧性、粘性一般~较差,母岩结构已全部破坏,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砂粒。本次钻探深度内该层在勘区小范围分布(共5个钻孔揭露);现场标贯试验11次,实测击数为N=16~28击,平均值21.4击;采取土样8组。详见地层统计表、标贯统计表、力学指标统计表及钻孔柱状图。(3)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资料进行分析与统计,统计过程中剔除了个别差异较大的异常指标,各土层物理力学性指标统计成果详见勘察报告。(4)地震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中划分,根据规范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区,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因场地类别为Ⅲ类,参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进行修正后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25g。1)地震砂土液化判别本场区无饱和砂土层、粉土层等可液化层。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按照《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场地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土层的性状划分土的类型、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并按相关公式估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选择代表性钻孔3个为例,估算结果如下表:土的类型、建筑场地类别估算表层号岩土名称剪切波速(Vs)LZK1LZK6LZK15层厚(d)传播时间层厚(d)传播时间层厚(d)传播时间m/smsmsms①杂填土1003.400.0341.700.017②淤泥质土802.800.035③粉质黏土1707.800.046④1粉质黏土16016.600.10415.500.097④2粉质黏土26012.200.047分项累积(∑d、∑s)20.00.09320.00.13820.00.149等效剪切波速Vse(d0/t)215.05144.93134.23场地土类型中软土软弱土软弱土场地覆盖层厚(m)15~8015~8015~80建筑场地类别ⅢⅢⅢ依据以上估算结果,对本场地地面以下20米且不深于场地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各土层类型和厚度综合分析评定,结论如下:场地土层的近似平均剪切波速为Vse≤150m/s,场地覆盖层厚度在15~80m,综合评价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局部地段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参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进行修正后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25g。场地属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软土震陷:根据《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2011)第6.3.4条,拟建建设为乙类建筑,软土层厚度大于3m,等效剪切波速值大于90m/s,存在震陷可能,场地建筑物震陷估算值为30~50mm。地质勘察报告的路基处理方案建议里程桩号路面现状标高(m)路基形式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建议K0+000~06011.05~13.2挖方路段整段线路沿线均有人工填土分布,层厚不均匀,密实度差异大,该地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K0+060~32012.25~13.46填方路段整段线路沿线均有人工填土分布,层厚不均匀,密实度差异大,该地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填方部分建议先对现路面进行清表,然后对填方土分层碾压,减少其不均匀沉降。K0+320~42013.56~15.23填方路段1、整段线路沿线均有人工填土分布,层厚不均匀,密实度差异大,该地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2、根据钻孔资料,本区域揭露有软土,埋深1.0~2.8m,层厚1.2~2.0m。软土层承载力低,具高压缩性,未经处理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1、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2、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软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或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处理,搅拌桩复合地基相关设计参数见表9.1K0+420~52013.04~15.18填方路段整段线路沿线均有人工填土分布,层厚不均匀,密实度差异大,该地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填方部分建议先对现路面进行清表,然后对填方土分层碾压,减少其不均匀沉降。K0+520~62012.6~15.07填方路段1、整段线路沿线均有人工填土分布,层厚不均匀,密实度差异大,该地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2、根据钻孔资料,本区域揭露有软土,埋深4.5m,层厚0.8m。软土层承载力低,具高压缩性,未经处理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1、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2、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软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处理,搅拌桩复合地基相关设计参数见表9.1。K0+620~72011.37~12.02填方路段整段线路沿线均有人工填土分布,层厚不均匀,密实度差异大,该地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填方部分建议先对现路面进行清表,然后对填方土分层碾压,减少其不均匀沉降。K0+720~82011.40~12.27填方路段1、整段线路沿线均有人工填土分布,层厚不均匀,密实度差异大,该地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2、根据钻孔资料,本区域揭露有软土,埋深6.0m,层厚3.3m。软土层承载力低,具高压缩性,未经处理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1、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2、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软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处理,搅拌桩复合地基相关设计参数见表9.1。K0+820~K1+02012.22~12.94填方路段整段线路沿线均有人工填土分布,层厚不均匀,密实度差异大,该地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填方部分建议先对现路面进行清表,然后对填方土分层碾压,减少其不均匀沉降。K1+020~09013.06~14.10填方路段1、整段线路沿线均有人工填土分布,层厚不均匀,密实度差异大,该地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2、根据钻孔资料,本区域揭露有软土,埋深2.0m,层厚1.5m。软土层承载力低,具高压缩性,未经处理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3、本路段路基范围内有面积为300m2的水塘,水塘水深1~2m。1、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2、需对路面设计标高下的软土进行地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或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处理,搅拌桩复合地基相关设计参数见表9.1在进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淤泥时,必须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设计参数见表9.1。采用换填及压实的级配砂石压实系数符合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表地层层号地层名称桩侧摩阻力特征值
qsi(kPa)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qp(kPa)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ap①2素填土10//②1粉质黏土121400.70②2淤泥质土6//②3粉细砂151500.80不管采用何种处理处理方法,仍应加强路面结构,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的开裂。岩土地质勘察结论与建议1)勘察区地貌单元属于冲积平原,场地地形变化不大,现状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面标高介于12.25~14.75m之间,平均13.49m。2)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沉积时代及成因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近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积层(Q4al)、第四系残积层(Qel)等组成。第四系冲积层由粉质黏土、淤泥质土、粉细砂组成。3)根据本次勘察,地下水按赋存方式主要分为第四系孔隙水(潜水或承压水),填土层局部存在上层滞水。4)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拟建场地分布有饱和砂土地段场地地基液化等级按非液化考虑。5)路基的干湿类型为过湿。6)场地未发现有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活动性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场地为稳定性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7)场地环境类型按Ⅱ类考虑,地层渗透性为B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8)各层地基土承载力建议值可按表8.12采用。9)场地软土厚度较大,建议路基段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对路基进行地基处理。10)本工程无论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法,均应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床、路面施工。11)基槽开挖后应通知技术人员进行验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2)施工期间应加强岩土工程监测,以做到信息化施工。道路现状及相接道路情况道路现状拟建项目为新建项目,南起兴园路(规划次干道),沿线现状主要为草地、鱼塘及工业地块用地,北至园北路(规划次干道)。相交道路情况本项目的设计范围内起终点分别与规划道路相交,起点与兴园路相交,终点与园北路相交。(1)兴园路根据园西大道的规划资料,兴园路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0m,双向四车道,功能定位为集散功能,为连接园区支路及主干路的连接通道。根据现场调查,现状兴园路为新建水泥路面,由于周边用地问题,仅施工了半幅以保通。现状路面状况良好。本项目新建道路与之接顺。(2)园北路根据南大干线的规划资料,园北路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0m,双向四车道,功能定位为集散功能,为连接园区支路及主干路的连接通道。本项目设计范围未涉及。(3)莲花大道莲花大道为新建的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起点与现状莲花大道车行道边相接,设计路面标高顺接现状路面标高。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砂砾石、石料本项目紧邻珠江水道,可购买品质较好的河砂作为工程用砂,水运方便。主材木材、钢材、水泥、沥青四大主要材料通常都来源于市场。本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均有一定数量,原则上按市场价在市场上统一购买。为保证材料的品质,业主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生产厂家或厂商,采取定购的方式购买,亦可采用招标方式进行购买。工程用水及用电沿线均有商业用地,工程所需用电和用水比较方便,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力资源充足,电网发达,在工程实施前应与供水供电部门取得联系,协商好工程用水、电相关适宜,以就近接入为原则。运输条件项目所在地有105国道、洛溪大桥、新光快速路、迎宾路等,陆路交通运输极为方便。工程设计工程概况番禺区德兴北路(园北路-莲花大道)工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至莲花大道(规划快速路),北至园北路(规划次干道)。全长0.942公里,道路标准段红线宽度44米,部分展宽段为47.5和52米,规划为城市主干道,双向6车道,采用60km/h的设计速度。属于番禺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的周边配套道路。由于K0+000~K0+472.467桩号用地性质原因,本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实施K0+472.467~K0+942.917段所有工程以及K0+000~K0+472.467段雨污水工程主管;第二期实施K0+000~K0+472.467段剩下的所有工程。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路基宽度:44m,部分展宽段47.5/52m;车道数:双向6车道;路面使用年限:15年;行车净空:4.5m;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坐标系统:采用广州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采用广州城建高程系统。道路设计平面设计1、平面设计原则(1)满足规划的功能要求,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中所确定的用地规划,沿线的开发建设安排,该路的交通功能、线位、红线宽度、交叉口的设置、形式等要求;(2)在保证使用功能、景观功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的前提下,设计经济可行的方案,以求用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3)结合地形、地物和地质条件,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力求路线平纵面设计合理;(4)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处理好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相互关系;(5)综合考虑桥涵、交叉工程的布设需要,务必与沿线交通、水利、航道等要求相协调。同时结合周边环境、考虑施工难度、使之有利质量、进度、投资控制;(6)技术标准及指标均应满足各专业规范的具体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程在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2、平面设计根据业主提供的规划资料,确定了本次方案设计平面线位的基本走向。本项目设计的平面线位基本与规划线位保持一致,呈南北走向,南起莲花大道,北至园北路,沿线与多条规划路相交。按城市主干道实施,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平面设计范围设置1个交点,圆曲线半径为600m,缓和曲线长度为50m。3、平交口设计(1)平交口设置原则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设计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平交口设计,设置足够的交叉口车道和候车道长度。同时充分考虑人行过街的安全和便捷,考虑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重要路口为将来建设立交预留空间。(2)平交口设置一览表序号桩号被交道路交叉形式被交道路等级备注1K0+472.467兴园路十字交叉支路2K0+727.566规划横二路十字交叉支路3K0+901.426规划横一路T字交叉支路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原则1)纵断面设计遵循规划的总体布局,满足道路交通要求、排水和防洪防涝要求;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少填少挖;3)在考虑了防洪要求、道路纵坡要求、污水、雨水排放要求等基础上,使各项标高和周边用地地坪标高相互协调;4)最终达到工程的技术合理、造价经济、景观视觉良好等目标。5)在纵坡选择和凹凸曲线半径等参数选择是,要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最大、最小限值。控制因素(1)防洪标高控制:根据陈边涌排涝标准为100年一遇控制。(2)与相交道路交叉点标高控制:与规划道路标高相衔接。(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关于最小排水坡度的控制因素:最小排水坡度不小于0.3%。2、纵断面设计本工程设计范围共设置共设置1变坡点,全线最小纵坡0.345%,最大纵坡1.65%,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5500m,竖曲线最小长度123.297m。3、平纵面组合设计本路段在进行路线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时,就平纵面线形可能的组合进行了研究,尽量使路线与地形、地物、景观和视觉相协调,以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功能。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等级、交通功能、现状拆迁、市政管线布设及沿线地块功能的因素,力求道路横断面各个组成部分的合理、协调、经济、美观。本次设计结合规划与现状特点,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为:(K0+472.467~K0+942.917)段道路标准横断面:4m(人行道)+2.0m(侧绿化带)+14m(非机动车道+车行道)+4m(中央绿化带)+14m(非机动车道+车行道)+2m(侧绿化带)+4m(人行道),全44m。机动车道设双向路拱横坡2.0%,人行道设置指向中线1.5%横坡。具体布置如下图:路基工程一般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设计原则①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城市发展、沿线地块的开发相协调。②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尽量有效的利用原有地形,减少土石方量。③满足防洪排涝要求,避免和防止滑坡塌方事故的发生。④设计前应对特殊地质路段进行充分调查与研究,采取经济有效的处治措施,控制路基的沉降量,并减少差异沉降。⑤路基边坡、防护等设计不强调外观形式统一或尺寸统一,在满足路基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从工程措施与生态保护两方面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使道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⑥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2)路基填料及其强度①路基填筑前,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对菜地、旱地、荒地等应清除草皮、平整压实。②含草皮、淤泥、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③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砾(角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当其路床土的塑性指数大于12、液限大于32%的粘土或最小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换填或土质改良措施。④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⑤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以及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鱼塘的浸水部分路基宜选用渗水性较好的土来填筑,严禁采用粉质土。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cm)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0—3081030—8051080—150415150以下3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1030—80510(3)路基压实标准路基应分层填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路基压实标准(重型)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5下路床30~80≥93上路堤80~150≥93下路堤150以下≥92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5注:填方高度小于80cm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一般路基设计路基填方边坡坡度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并经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察后确定。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均在8m以内,边坡坡度采用1:1.5,并采用喷播植草护坡。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处理一、换填处理换填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利用人工机械或其它方法清除,分层臵换强度较高的砂或砂性土等透水性材料,并夯实(或振实至设计要求。该法的优点是直观、高效,不留后患,施工不受工期限制,缺是处理深度浅,当处理深度大于2.5米时,处理费用较高,不经济。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存在一定面积软弱土层,拟采用挖除地表软土,换填合格路基土进行处理,换填土层采用机械振动分层碾压。二、本项目处理设计桩号K0+472.467~K0+540路段,路基采用翻挖分层回填碾压处理,深度为2m。桩号K0+540~K0+640路段,路基采用换填1.5m三类土碾压处理。桩号K0+640~K0+942.917路段,路基采用翻挖分层回填碾压处理,深度为3m。换填土采用符合路基填料要求的砂性土。路基压实度按设计要求执行。路基填料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路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基处理地基承载力要求项目车行道人行道地基承载力要求f0(kPa)≥120≥110路基防护设计(1)路基防护设计原则①防护设计应加强边坡设计基础资料的调查,针对不同地质情况进行工点设计,控制边坡设计高度,积极探索采用工程类比法边坡设计在不同地质、地形条件下的运用。②防护形式应合理选用自然挖坡、生态防护、圬工铺砌等形式;防护措施的设置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以绿化防护为主,宜采用本地植物资源,铺砌形式要体现文化、贴近自然。③在满足路基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路堤防护充分考虑环保和景观要求,采用以植物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的原则。(2)路基防护设计方案①喷播植草护坡:当边坡高度H≤4m时,采用喷播植草防护。②三维网植草护坡:当边坡高度H>4m时,采用喷播植草防护。③浸水路段防护工程:浸水路堤采用浆砌片石防护。路面工程路面设计原则①路面结构应根据交通量和道路等级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象、水文、地质及材料等的实际情况拟定。②路面设计应充分考虑路面的防滑、防水、防裂、防高温等性能,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③路面设计应本着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方便施工、利于养护、利于环境保护等多项综合性指标进行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沥青路面的噪音小,对车子的胎面磨损小;后期维护简易,可以进行部分重建,而不用像混泥土路面那样要大规模的修建,维护成本价低。沥青混凝土面层整体性能好,具有很好的平整度,无接缝,汽车行驶平稳、舒适;而水泥路面走起来会相当颠簸,即使它的施工工艺再好,也不能具备沥青路面的柔软性。1)设计标准路面设计以累计当量轴次为1.3E+07万次/车道,为重交通等级标准。使用年限15年。2)行车道路面结构本项目行车道采用沥青路面上面层:4cmAC-13C改性沥青砼粘层:PC-3乳化沥青粘层(0.3~0.6L/m2)中面层:6cmAC-20C改性沥青砼粘层:PC-3乳化沥青粘层(0.3~0.6L/m2)下面层:8cmAC-25C沥青砼封层:1cm厚SBS改性热沥青+撒布瓜米石(下封层)基层:36cm5.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7d≥4.0MPa)底基层:18cm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7d≥3.0MPa)垫层:15cm级配碎石主路路面总厚度87cm。设计要求土基回弹模量E0值不低于50MPa。人行道设计人行通道铺装结构:面层:5cm厚20x10cm人行道透水砖找平层:3cm厚透水性水泥砂浆找平层基层:20cm厚透水性水泥稳定碎总厚度28cm。设计要求土基回弹模量E0值不低于30MPa。设计采用透水砖具有高耐磨、高强度、防滑性能高、耐风化降噪音、抗酸、抗碱、泄水性能佳的优点,且维护费用低,铺设简单,施工完毕即可使用,同时能有效承担特大暴雨的袭击,适合多台风暴雨的气候条件。透水砖面层避免了传统路混凝土面砖,表面光滑,强度不高,不透水等缺点。无障碍设计在道路沿线均设置无阻碍设施,以方便残疾人和非机动车道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目的地为目的。1)行进盲道本道路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人行道上连续铺设,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者行道树树穴0.25~0.30m,宽度为0.3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行。2)交叉口缘石坡度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的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三面坡缘石坡道的坡率≤5%。坡道下口高出行车道的地面不得大于1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与隔离带处压低高度,以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3)直线段缘石坡度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人行道上行进方向的坡道应≤5%,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单位出入车辆多,出入口宽度大的,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缘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道为1:20,并在坡道上口设置提示盲道。路面技术指标(1)路面抗滑标准路面抗滑构造深度TD不小于0.55mm,骨料应选择坚韧耐磨的石料,以保证对石料磨光值的要求。(2)路面抗压模量结构层材料名称20℃平均抗压模量(MPa)15℃劈裂强度(MPa)AC-13C改性沥青砼14001.4AC-20C改性沥青砼12001.0AC-25C沥青砼10000.8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5000.5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4000.4级配碎石300/路基Eo≥50(3)各层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4.4(0.01mm)第2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5.3(0.01mm)第3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6.6(0.01mm)第4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8.7(0.01mm)第5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60.9(0.01mm)第6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85.7(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86.3(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路面材料1)基质沥青道路沥青及基质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70号,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中1-4气候区的规定。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气候分区1-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5℃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三氧乙烯)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老化试验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T0605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15T0605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动力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残留延度5℃,不小于cm15T06052)粗集料使用的粗集料应采用碎石,石料坚硬,耐磨耗,外观接近立方体,有良好的嵌挤能力,沥青面层使用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2中的规定。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沥青混凝土种类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T0317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45T0304吸水率不大于(%)3.0T0304对沥青的粘附性(掺抗剥落剂后)级4T0616坚固性不大于(%)-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20T0312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T0302石料磨光值不小于(PSV)40T0321当粗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改性沥青的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3)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中的规定。指标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砂当量不小于(%)50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棱角性不小于(%)-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亚甲蓝值不大于(g/kg)-沥青面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砂当量不小于(%)50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棱角性不小于(%)-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亚甲蓝值不大于(g/kg)-上面层的细集料应采用人工砂(机制砂),其它面层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4中的规定。破碎人工(机制)砂规格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S150~59.51004.7590~1002.3660~901.1840~750.620~550.37~400.152~200.0750~10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3中的规定。沥青面层用天然砂规格方孔筛(mm)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细度模数Mx3.7~3.13.0~2.32.2~1.64)填料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采用石灰岩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面层填料质量技术要求表项目指标视密度不小于(t/m3)2.5含水量不大于(%)1颗粒范围<0.6mm(%)100<0.15mm(%)90~100<0.075mm(%)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马歇尔击实试验指标沥青混合料主要技术指标表(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次)试件尺寸(mm)稳定度(kN)流值(mm)空隙率(%)饱和度(%)两面各75直径101.6×63.5mm不小于52~4.53~670~85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以马歇尔密实度作为标准密度,沥青混凝土各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8%。高温稳定性指标动稳定度应按现行规范的试验方法测定和计算,车辙试件应按照沥青混合料现场实际的压实度或空隙率成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混合料种类动稳定度DS(次/mm)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1000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800水稳定性要求水稳定性指标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控制,具体要求见下表。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指标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低于8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低于75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指标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低于8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低于80抗滑性能要求沥青路面上面层抗滑性能以横向力系数SFC60和路面宏观构造深度TD(mm)为主要指标。沥青路面抗滑技术指标名称竣工验收值横向力系数SFC构造深度TD(mm)指标范围≥54≥0.55渗水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技术要求(ml/min)级配类型渗水系数要求(ml/min)试验方法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不大于120T0370对于各结构层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控制要求等具体指标,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进行控制。基层、底基层技术要求基层、底基层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所用的各种材料技术要求如下:(1)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且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和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2)集料①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基层)、37.5mm(底基层);集料级配范围宜符合下表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集料级配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1652.30.150.075基层100100~9094~8183~6778~6173~5464~4550~3036~1926~1219~814~510~37~2②集料中不应含有泥土等杂物。若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中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③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基层、底基层技术指标结构层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基层的干缩和温缩变形要小,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基层采用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4.0MPa,压实度应不低于98%。底基层采用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3.0MPa,压实度应不低于97%。级配碎石技术要求垫层采用级配碎石碎石中通过0.075mm筛孔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最大粒径应不超过结构层厚的1/2,级配组成见下表。级配碎石级配组成表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19.09.54.752.360.600.075垫层10090~10073~8849~6929~5417~378~200~7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注意事项1、路面工程的承包商除保证提供工地使用的原材料满足要求外,还必须根据规定的材料技术要求和对应的试验方法,进行必要的材料配合比设计,并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生产的标准配合比,为施工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等相关原材料。2、施工过程中,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有关质量检查和试验,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工程质量数据库,以试验检测质量指标的变异系数作为施工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各项施工质量指标的变异系数的允许界限值作为施工单位的管理目标。3、本工程施工应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4、本工程的建设、养护、维修工程的作业现场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5、施工单位进场后,应逐一查明工程场区周边状况,重视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人员、物体破坏的安全影响,对跨越重要设施、线路(航道、铁路)等施工方案需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6、施工时应注意保护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管线设施和其他现有构筑物,禁止野蛮施工。并请相关主管部门派员现场监督,指导施工。7、本工程范围如遇有轨道交通、高压电塔、高压走廊、地下电缆、光纤缆线、供水管、雨污水管(涵)、燃气管等,施工前,应与有关管线单位,协调好施工安全事宜。8、凡对地下土层进行开槽、钻孔、地基处理等工序前,需对地面以下3米深度范围进行人工探挖,确认无地下管线后方可施工。9、高压线下桩机(含钻孔、冲孔、旋挖、搅拌、旋喷、静压、锤击、振冲等各种工艺)及架桥机施工,应复核桩机(或架桥机)设备与高压线的安全距离,并做好防电、防雷措施。10、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11、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施工安全、施工技术规范,结合工程场地的情况、施工作业内容、设计文件要求等,提出本工程的安全风险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及作业指导书,在组织架构、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监管机制、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及管理细则,交监理及有关安监部门审批备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并在实施中切实遵照执行。12、除本说明提及的施工安全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场地环境、施工工艺特点及安全风险分析,制定相应安全措施,以策安全。13、本设计图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现场情况与本图纸不符,应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调整。14、本说明中未尽事宜,请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需立刻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部门,协商并研究确定解决方法。保障危大工程的周边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意见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粤建质[2011]13号),本项目存在涉及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现予以说明及提示。本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主要为开挖深度超高3m的排水工程,基槽开挖土方的施工安全意见参见排水工程图纸。其他专业施工安全意见参见相关专业图纸。有关单位务必在工程实施前认真阅读以下施工安全意见,并严格遵守现行有关施工安全的技术规范、管理规定及标准,确保本工程规范、安全、文明施工。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的意见施工现场主要道路、料场、生活办公区域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建筑材料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采用封闭式容器及时清运出场。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要求。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现场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和河流。施工现场应严格遵守现行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有关规定,做好防尘、降噪措施,达到“整治、规范、安全、文明”的施工要求。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其施工组织方案需经第三方鉴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告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危大工程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纪律,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坚守工作岗位,服从指挥。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危大工程进行施工监测和安全巡视,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危大工程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施工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上报主管部门及通知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附件建设方案评审专家个人意见及执行情况李翔专家个人意见(道路)1.补充对轨道、周边工程衔接、远期跨线桥等建设条件的相关说明。执行情况:本项目桥梁不在本次建设范围,为远期实施项目,桥梁断面仅为示意图。二期实施范围涉及古树及古树后背资源,建议适当降低标准,尽量避开古树及后备资源。执行情况:已对古树和后续资源进行了重新测定树龄并论证可行性,保留原技术标准。完善二期实施范围的平面以及交叉口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完善。优化近期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完善交叉口设计。横断面应考虑独立机非分隔带的宽度。执行情况:已考虑设置机非分隔带的宽度。K0+740附近路段填方较大,建议优化设计。执行情况:道路纵断面标高根据规划及现状道路控制。地基处理中的换填级配碎石建议采用路基填料。执行情况:按意见采用路基填料。谢绮云专家个人意见(风景园林)(1)城市树木保护专章:1.补充调查范围内树木的权属。执行情况:按照意见补充核查。2.建议项目调查范围叠加道路设计图和卫星图,以更好判断树木调查范围是否合适。执行情况:已重新复核树龄,本次方案考虑树木迁移。3.比选方案应重点关注2株古树的原地保护范围,复核是否与道路线形有冲突。执行情况:已重新复核树龄,本次方案考虑树木迁移。4.迁移的树木应根据生长情况优先考虑项目范围内进行利用,特别是古树后续资源的合理利用。执行情况:按照意见执行。5.专章建议章节应明确要求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树木迁移实施方案。执行情况:按照意见补充。6.合理预估古树后续资源迁移及养护费用。执行情况:(2)绿化工程设计:1.绿化设计说明应补充上位景观(绿化)规划定位要求及周边道路绿化骨干树种说明。执行情况:以按意见补充。2.进一步优化中央绿化带设计,植物品种选择应符合海绵专章下凹式绿地的要求。执行情况:按意见优化设计。3.建议更换绿化带和树池的草种,大叶油草冬天枯萎,景观效果不理想。执行情况:按意见优化调整。4.高架桥下宜采用耐阴的乔、灌地被品种,绿化设计应结合道路远期建设相结合考虑。执行情况:高架桥不在本项目施工建设内,是为后期考虑的位子图,具体何时建设不确定,所以绿化有喜阴也有喜阳植物品种,绿化设计以结合道路远期建设考虑。张建平专家个人意见(概算)1.本项目方案投资估算编制依据正确、合理,建议核实部分二类费用的开项是否充足。执行情况:按照意见核实二类费用。2.建安费部分,部分分项工程技术指标是否正确,比如土方挖运距费按5km,运距偏低,广州地区土方挖、外运<30km的单价为110元/m³,每减1km单价为2.5-3.8元/m³,本项目单价仅是38元/m³,请核实。执行情况:经复核,原38元/m³单价合理。3.照明工程箱变100KVA,单价44.38万元/台,指标偏高,广州市指标为11.36万元/台。执行情况:本次箱变取消。4.下一阶段工作中,为控制投资,请严格按照广州市政工程概算指标做好初步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沈德忆专家个人意见(给排水)1.暴雨强度方式建议采用番禺地区标准。执行情况:按照意见执行,采用番禺地区暴雨强度公式。2.污水综合生活污水系数建议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4.1.14条按用水定额的90%选用,并校对用水指标。执行情况:按意见复核修改污水计算相关系数。3.建议补充雨污排水检查并设置原则,雨水口间距建议不大于30米,污水检查井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5.4.4要求适当加大间距。执行情况:按照意见调整间距。4.雨水总平面图、园北路雨水管建议接入道路西侧雨水管内。建议补充消防给水管管径计算,道路消火栓建议采用DN150规格。执行情况:园北路雨水管为临时接入,修改消火栓规格5.消防给水总平面图道路两侧给水管管径为DN600,但与幅图为DN300,建议核对。执行情况:根据业主要求,本次图纸设计管径为DN300管,后期由给水部门实施管按照DN6006.管线综合横断面图中建议补充DN600给水主管管位预留。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7.管线纵断面图应补充单位标注。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8.建议补充洪涝安全评估内容。执行情况:经与甲方沟通,道路及周边地块未开展洪涝安全评估工作胡伟舟专家个人意见(交通)1.优化德兴北路与莲花大道相交路口的交通组织设计和渠化设计,两条主干路相交交叉口采用右进右出不当,建议根据用地条件及道路的交通需求,完善路口各个转向功能设计内容。执行情况:道路起点与莲花大道辅道相接,莲花大道为单向行使,采取右进右出合理2.完善德兴北路要求设计终点衔接交叉口段的交通组织设计内容,特别是近期慢行交通的衔接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完善,详见SS-SJ-02。3.规划横二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不合理。执行情况:按意见完善,详见SS-SJ-02。4.统一德兴北路设计起点KO+000至KO+460段道路横断面布置,建议利用桥下净空空间,优化道路的交通组织设计和道路横断面各功能用地布置。执行情况:因桥梁为预留方案,暂保留18米宽用地5.道路中央分隔带侧路缘带标线标注有误。执行情况:已修改为白色道路边缘线(宽15cm)(机动车道),详见SS-JT-02。6.按国标《作业区》、《限制车速》和广州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和安全措施设置》的相关技术要求,完善施工期间交通疏解设计内容。执行情况:按意见完善,详见SS-SJ-02。7.根据用地条件,完善各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和序化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完善,详见SS-SJ-02。8.完善施工期间交通疏解设计内容。执行情况:按意见完善,详见SS-SJ-02。建设方案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相关职能部门意见采纳情况表(第一次)序号部门反馈意见及建议采纳情况1广州市番禺区交通运输局一、德兴北路与兴园路交叉口处北往南方向的公交车站位于进口道停止线30米处,易干扰直行及右转车辆,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交车站宜设置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建议调整该公交站至出口道一侧,结合南往北公交车站统筹考虑换乘距离。
二、建议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共面设置。
三、建议海绵城市设计内容单独成章,并在设计方案的依据文件中补充《广州市海绵型道路技术设计指引》等文件。一、已按意见调整公交站位置。
二、采纳意见,已修改。
三、补充海绵城市依据文件;下一阶段设计中,海绵城市将单独成章。2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一、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本工程位于适建区内,不涉及“四线”。
二、根据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本工程基本位于规划道路范围内。
三、根据《广州市番禺综合发展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3-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本工程项目用地范围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管制分区中局部为允许建设区,局部涉及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
四、经核查在编国土空间规划阶段性成果(自然资源部下发封库版),本工程项目用地基本位于城镇开发部边界内,局部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目前区级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中,本工程选址方案应做好与在编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的衔接。
五、应详细调查现状管线的情况,与各类市政管线主管部门协调,做好现状管线与规划管线的迁改或衔接。一、采纳意见。二、采纳意见。
三、采纳意见。采纳意见。
五、采纳意见。3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一、对本方案绿化设计中树种没有意见。
二、根据《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立项文件、设计方案中编制树木保护专章。请在本方案设计中补充按照《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引》修订完善的树木保护专章。
三、根据《广州市绿化条例》规定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控制保护范围,以及有关“在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控制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施工的,在设计和施工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与保护和管理责任人共同制定避让和保护措施。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时,应当在征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的要求,请核实是否有在控制保护范围内施工问题,若有,请按规定补充完善审批手续后再实施项目建设。
四、涉及树木修剪、迁移、砍伐及古树或古树后续资源修剪需报我局或市林业和园林局审批,最终以行政审批意见为准。一、采纳意见。
二、按意见补充。
采纳意见。按规定补充完善审批手续后再实施项目建设。
四、采纳意见。4广州市番禺区水务局一、排水方面
(一)原则同意本次的排水方案设计。
(二)根据方案,目前德兴北路污水管末端接入樟边村现状d500农污管道,该管道过流能力未能满足后续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整体污水量,建议加快推进莲花大道污水管建设。
二、供水方面
由于未将供水工程纳入该道路工程的建设任务,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建议建设单位征求供水企业意见,明确供水工程是否与消防给水工程合管建设。
三、海绵城市方面
(一)建议按照《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补充本项目的透水铺装率、下沉绿地率等指标。
(二)建议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篇编制要点》深化完善海绵方案设计,补充海绵设施汇水范围、海绵设施平面布局、海绵设施规模确定、单项设施方案设计说明、长效机制、目标可达性分析、完善“四图三表”格式与内容。
(三)建议在海绵设施分布图中补充生态树池、路缘石开口的具体位置。
(四)建议在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中补充道路竖向、道路雨水径流路径。
(五)建议在排水设施平面布置示意图中补充雨水口的位置,并将雨水口设置在下凹绿地中作为溢流口。
(六)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请你单位按照上述意见修改完善方案后征求项目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一、
(一)采纳意见
(二)采纳意见
二、采纳意见
三、海绵城市方面
(一)按意见补充,见总说明内海绵城市自评表
(二)按意见完善设计,修改“四图三表”
(三)本工程全部为绿地,未设置生态树池
(四)按意见补充
(五)补充下凹绿地及溢流井大样图
(六)采纳意见5广州市番禺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原则同意该方案设计。
二、根据市水务局关于完善市政消火栓建设工作的有关规定,新建道路消火栓及相关配套给水管网应使用DN300球墨铸铁供水管、智能消火栓、消火栓距离道路边缘0.5-2米并与周边道路标志杆、桩保持必要间距。请项目建设单位参照落实。市政消防管的相关建设费用应列入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费用。
三、根据《广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消防给水工程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应当与主体市政工程同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请项目建设单位牵头办理,并承担相关报建费用。
四、本工程需从莲花大道北侧现状DN1600给水主干管管引出一根DN600管作为水源,分别接驳东西两侧消防给水管,请补充完善。
五、请在下一设计阶段提供设计及概算文件并咨询我司意见,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一、采纳意见
二、采纳意见
三、采纳意见
四、补充莲花大道引出DN600管。
五、采纳意见6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番禺供电局一、建议在德兴北路(园北路至莲花大道)人行道东侧同步建设双12孔10千伏电力管廊(行人型),宽度2.24米,与规划横一路、规划横二路相汇处需设9孔过路的10千伏电力管廊,与兴园路相汇处需设16孔过路的10千伏电力管廊。行车排管材料使用MPP管(MPP-φ175mm*14mm)或玻璃纤维编织缠绕拉挤管(BWFRP-φ175mm*6mm),行人排管材料使用HDPE管(HDPE-N-φ200mm*8mm),另外管口需要专用的管塞进行封堵。
二、本工程新建的10千伏电力管廊应考虑与德兴北路(金山大道至园北路)工程的10千伏电力管廊(行人型)进行衔接。
三、请贵办按广州市政府有关同步建设电力管沟的规定,参照电力管廊典型设计图集(附件1)方案编制施工设施图,送我局审查确认,并在道路建设工程中落实电力管沟建设费用,同步建设电力管沟。一、按意见执行,改为双12孔排管和相关管材。
二、预留电力井与其相衔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礼仪课件教学课件
- 开学课件模板教学课件
- 灌肠护理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农用搬运机械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精神病医院药剂科相关
- 3.2.3酸碱中和滴定 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DB1304T 480-2024商品煤采样技术规范
- 社团的活动部部门介绍
- 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 白血病饮食宣教
-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 登高作业 施工方案
-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课件-第4章 词汇 第二、三节
- 浅谈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 髂动脉溃疡的健康宣教
- 第一章 结构及其设计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 KPI考核表-品质部
- 国开2023法律职业伦理-形考册答案
- Access数据库课程标准
- 幼儿园中班语言:《两只蚊子吹牛皮》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