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思想文化与近现代思想解放》专题复习_第1页
《传统思想文化与近现代思想解放》专题复习_第2页
《传统思想文化与近现代思想解放》专题复习_第3页
《传统思想文化与近现代思想解放》专题复习_第4页
《传统思想文化与近现代思想解放》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思想文化与近现代思想解放》专题复习涟源市第五中学唐述达一、考点回顾:本专题是高考重点命题区之一,近年来考查过的知识点先后有:先秦的思想主张,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的宗教哲学,新思想的萌发,洪秀全的思想,康有为的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真理标准讨论,党的基本路线,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四大发明的作用,僧一行的历法,《天工开物》,建安文学,杜甫的诗风,话本的兴起,两汉的造纸术,唐朝的茶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航天技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等。二、高考预测:对于本专题要全面系统的复习,尤其要重视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及思想家和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要注意今后的高考试题在考查近代化与现代化时可能附带考查近现代的科技成就。在高考题型上,可能以选择题考查分散的知识点居多,同时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分析、联系等能力也有很大的可能性。1、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传统思想演变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2、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其反映的时代特点是考查的热点。3、近现代主流思想演变是考查的热点。4、可能就近现代著名思想家、领袖人物的基本思想与实践组构题目。但这组构可能是非常实际和具体的,与现实紧密相连的。5、年高考将继续围绕主干知识,侧重于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思想家的观点和特点,思想解放发展的轨迹以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6、比较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三、知识整合(一)、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一。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体恤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些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又主张维护周礼,认为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发展:①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②荀子:主张自然运行有规律,要“制天命而用之”,最早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2、秦朝: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崇法排儒厄运:秦朝时因儒家的思想主张不适应当时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生们又经常非议时政,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排斥和压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3、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西汉汉武帝时期,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1)主张: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等学校,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2)影响:适应了当时封建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主张建立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有利于封建教育的发展;独尊儒术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4、宋朝:儒学新发展——理学产生发展。(1)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2)内容: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②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清——空前强化又受到冲击(1)、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2)、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3)、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家思想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存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清初:A、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制,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B、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同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C、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6、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7、戊戌变法期间:(1)康有为、梁启超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思想,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2)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8、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9、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10、摧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绝对领导地位,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一度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家思想采取一种偏激的态度和措施,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摧毁。11、新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纠正了对传统文化的偏激态度,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提倡和发扬儒家思想体系中“仁爱”、“德治”、“民本”等思想,使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找到了合理的位置。升华认识1、儒家思想被尊崇的原因(1)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在于其理论本身宣扬天人感应,道德规范,提出大一统,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3)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阶级所喜爱。2、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纷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3、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和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4、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①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②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③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1、唯物主义思想的演变(1)、战国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且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提出人不仅能够认识自然,还能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2)、东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认为“元气”是客观物质,万物是由元气构成的,反对“天人感应”,否定鬼神的存在。他从无鬼论出发,反对厚葬,提倡薄葬。(3)、南朝的无神论者范缜通过对人的形体与灵魂的关系的深刻论述,形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即“形神合一”、“形亡神灭”的主张。(4)、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气”是物质的实体,“理”是客观规律,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还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春秋晚期的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发生运动和变化,事物存在对立,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2)、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升华认识1、唯物思想是人们在与自然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史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铁农具的推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在总结生产斗争的基础上出现了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进程,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秦汉以来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有了更大进步,于是出现反对宗教迷信的唯物者,如王充、范缜等人。明清之际,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带来了“西学东渐”的开展。2、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伴随与唯心迷信思想的斗争,唯物思想产生并不断发展,反过来推动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三)、中国古代的宗教思想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养分,即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王国里构筑了一条不可攻破的长城,任何宗教思想在它的面前都得退避三舍。加上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本民族信奉的主神,因而古代中国是一个泛神的国度,没有哪种宗教的主神能把中华民族对神的信仰统一起来,因而没有形成像穆斯林国家、基督教国家那样单一的宗教信仰和政教合一的制度。但仍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发挥主流影响的宗教思想,统治阶级利用它们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麻醉剂。主要利用起来的宗教有佛教、道教。1、佛教的传人和传播:(1)、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人中国。(2)、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白马驮经,建筑白马寺,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3)、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流行,统治者广修寺塔,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曾两次灭佛。(4)、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时,佛教备受宠遇。隋唐时的佛教渐趋中国化,形成许多宗派,以禅宗流传最广。(5)、元朝时,佛教的一支喇嘛教被抬到国教位置,元政府封其首领八思巴为国师。2、道教的产生和发展:(1)、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黄老学说的某些成份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所主张的是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2)、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3)、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4)、唐宗室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拥有特殊地位。唐太宗在位时,道教极盛。3、天主教的传入明朝末期,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著名的传教士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从此天主教在中国宗教之林中拥有一席之地,但在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多大的发展,直到近代才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列强文化侵略的一种重要手段。升华认识1、有关宗教的观点⑴宗教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颠倒的反映。⑵在阶级社会中,宗教的主导作用是消极的。它从精神上麻痹人民。统治阶级往往把宗教作为维护反动统治和对外侵略的工具。⑶但在历史上劳动人民有时也利用宗教来联合自己的力量,进行反对统治阶级和抵抗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2、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①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立,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②经济时间,佛教盛行曾使农村劳动力大减;同时,僧侣众多,不入国家掌握的户籍,使国家税收减少,国库空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民族关系上,唐朝时南诏建筑艺术的提高,元朝时西藏成为中央行政区,清朝前期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都与佛教有关。佛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④思想上,宋代以后,佛教思想渗入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从而形成了宋明理学,对中国思想界也许深远。⑤佛教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四)、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1、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富国强兵的思想(1)、特点:把学习西方技术和富国强兵抵制侵略结合起来。(2)、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经济技术,兴办近代机器大工业。(3)、代表: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等。(4)、影响:打破了盲目自大的思想观念,揭开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序幕。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3)、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4)、影响: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1)、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代表:孙中山等。(3)、特点: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把反对民族压迫,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废除封建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4)、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1)、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等。(3)、特点:以民主与科学为武器,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4)、影响: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儒家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把中国人民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5、毛泽东思想(1)背景①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②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⑵、形成与发展A、形成①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他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毛泽东思想发端。②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③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通过这些文章,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发展①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的报告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②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③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3)、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4)、毛泽东思想的特点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5)、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第三、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6、邓小平理论(1)形成过程①酝酿阶段: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③十二大到十三大,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7年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④十三大到十五大,是这一理论走向成熟的阶段。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并写入了党章。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2)、理论要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的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界定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上,强凋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上,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在科学技术的地位问题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认识上,强调利用和平与发展的有利环境。(3)、主要影响: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新阶段。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影响: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共“十六大”被确认为党的指导思想。升华认识1、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特点①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②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③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近代前期文化的两个阶段三个层次两个阶段:第一: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第二: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三个层次;第一:技术成果(器物层)第二: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第三: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文化层)④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⑤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2、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进行的理论突破①突破两个凡是的窠臼——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突破阶级斗争中心论的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突破社会主义建设的单一模式——十二大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突破社会主义建设一步到位的思想——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级阶段理论。⑤突破姓社姓资,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三个有利于与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⑥突破社会主义经典理论——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汇成系统。成为全党指导思想。⑦突破单纯意识形态束缚——妥善处理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和外交关系。3、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关注近代先进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到学习苏俄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由照搬外国理论到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变化。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关注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的现实意义。(五)、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1、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进行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该运动的主要思想影响着世界。(1)、兴起原因: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摧毁封建神学世界观;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政权比较强大,它们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封建文化和教会的斗争给予同情与保护;意大利比较系统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有人才结构的优势。(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3)、影响:把人们的思想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使人们大胆地思索、创新,从而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2、人文主义(1)、核心: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人性是指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和基本属性,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的思潮和理论。(2)、特点: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个性和价值,批判封建神学的禁欲主义,认为人既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理应是现实生活的享受者;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以及创造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3)、评价:带有鲜明的资产阶级特性,对当时的科学、哲学、艺术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后来的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但人文主义也有其局限性,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成是全人类普遍。(4)、成就早期代表

⑴但丁:诗人,代表作《神曲》,揭露了教会的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

⑵乔托:画家,宗教题材的壁画为主,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⑶彼特拉克:诗人、学者,最先提出“人学”对抗“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⑷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揭示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

盛期代表

⑴美术三杰:①达·芬奇:名画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②米开朗琪罗:《大卫》等雕像以豪放、刚健、雄伟的形体美为特征。③拉斐尔:宗教画圣母像充满人间母爱的女性。

⑵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君主论》是代表作。

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对立。3、启蒙运动(17—18世纪)(1)、产生的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新的发展,是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是其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的新发展,解放了人们思想。人们开始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2)、指导思想:理性主义。即人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思考与判断得出合乎理性的认识或规律。(3)性质: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内容:用理性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5)、影响: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构想;启蒙思想的传播,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鼓舞了亚洲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制度进行艰苦的斗争。A、英国启蒙运动的兴起

⑴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⑵霍布斯:①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创造的。②不反对君主专制。③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④代表作《利维坦》。

⑶洛克:①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一些修正,认为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财产。②主张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外事权分属议会和君主,赞成君主立宪制。

B、法国的启蒙运动

(1)原因:①17、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及资产阶级的壮大;②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且日益腐朽;③英国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从而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2)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政治学说

伏尔泰:(卓越代表)信仰上帝,但抨击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反对君主专制,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发展洛克的分权学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原则。

卢梭:①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重视公共意志。②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

百科全书派:狄德罗为主,法国启蒙运动中心。《百科全书》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3)、影响①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②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③启蒙运动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④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逐渐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4、自由主义思想(1)、含义:这是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在经济上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思想。(2)、产生的条件: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壮大,因而提出新的政治和经济要求。(3)、影响:推动了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时代潮流,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自由发展时期。四、专题限时训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推动了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又说“贵贱有序”。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它的影响和地位并不尽相同。据此回答2—5题。2、1862年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信中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这一命题,极力陈说效仿西方的紧迫性,以变易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依据。这从侧面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B.儒学所维系的传统不能变C.洋务派是儒学的背叛者D.洋务派主张“以夷变夏”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给西方基督教披上儒学的外衣D.遵循孔子思想进行社会改革4、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家思想遭到了自产生以来最猛烈的批判。在反对“旧道德”中,鲁迅先生批判的最为猛烈的是()A.儒家“仁”的主张B.程朱理学C.封建礼教D.君权神授5、1974年初至同年6月,“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其影响有()①在历史研究领域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造成混乱②搞乱了人们的思想③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来出现的各方面工作好转的情况又遭到挫折④为“四人帮”反周“组阁”阴谋大造舆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理论上注重创新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据此回答7—9题。6、下列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的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7、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有()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②都是在对过去党内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③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④在实践中都采用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80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C.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对“一国两制”的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D.1997年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第一次成功运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有内在联系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回答9~11题。9、有人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这是因为该书()A.用文学打动人心B.描写了现实生活c.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歌颂了人性D.批判宗教信仰10、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C.藐视宗教的思想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1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一位历史人物这样评价:“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这个历史人物应该是()A.哥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