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_第1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_第2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_第3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_第4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适用区域中国产品名称

使用对象交付工程师产品版本

编写部门ICT专业服务部资料版本VI.0

适合产品网络能源产品更新日期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

拟制:王志银日期:2014-8-1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HUAWGI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I.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修订记录

日期修订版本描述作者

2014-8-1VI.0初稿完成王忐银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I.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目录

1.商业楼宇综合布线系统......................................................................1

1.1.1系........................................................................1

1.1.2系统定义............................................................................................................................2

1.1.3系统特点.............................................................................................................................2

1.2.设计标准.................................................................................4

121国内标准4

1.2.2国际标准........................................................................4

1.2.3设计图集........................................................................4

1.3.子系统设计..............................................................................5

系统部件...........................................................................8

系统指标...........................................................................10

1.3.2设计要点.......................................................................13

1.3.3设计流程........................................................................15

.2设计步骤........................................................................18

133.2水平子系统........................................................................18

设计要求........................................................................18

13322设计步骤]9

主干子系统........................................................................20

.I设计要求........................................................................20

.2设计步骤........................................................................20

]334管理子系统21

.I设计要求........................................................................21

.3设备管理方式...................................................................23

.1设计要求........................................................................24

.2设计步骤.......................................................................25

.2设计步骤.......................................................................26

管理设计..........................................................................27

二aZL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管槽设计...........................................................................29

0接口设计..........................................................................31

1.4系统测试...............................................................................36

1.4.1铜缆部分测试...................................................................36

1.4.2光缆部分测试...................................................................................................................39

2.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42

2.1系统概述...............................................................................42

2.1.1数据中心定义...................................................................42

2.1.2数据中心系统构成..............................................................43

2.1.3机房等级及布线要求............................................................44

机房分级...........................................................................44

布线要求...........................................................................45

2.2设计标准...............................................................................46

2.3子系统设计.............................................................................46

2.3.1系统组成.......................................................................46

2.3.1.I计算机机房内布线...................................................................47

.1主配线区.......................................................................47

.2水平配线区.....................................................................48

支持空间布线.......................................................................48

2.3.2设计要点.......................................................................49

2.3.3设计流程........................................................................50

需求分析及输入.....................................................................51

布线拓扑结构.......................................................................53

233.3布线架构选择.......................................................................55

线缆选型...........................................................................59

主槽路由设计.......................................................................60

输出设计文件.......................................................................61

2.4设备选型...............................................................................61

2.4.1配线架的选择...................................................................61

2.4.2跳线的选择.....................................................................61

2.4.3线缆的选择.....................................................................62

2.4.4机柜的选择.......................................................................................................................62

2.4.5线缆管理器的选择..............................................................62

2.4.6预连接系统.....................................................................62

2.4.7安装标签........................................................................62

2.5系统施工...............................................................................63

2.5.1线路施工.......................................................................63

2.5.2线缆端接.......................................................................64

2.5.3通道安装.......................................................................64

3.设计输出件................................................................................66

3.1图纸....................................................................................66

3.2物料清单...............................................................................66

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4.缩略语表...................................................................................67

MIKUUC.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1.商业楼宇综合布线系统

1.1.系统概述

1.1.1系统概况

综合布线系统(PDS)的发展首先与楼宇自动化(BA)密切相关。早在20世纪50年代,

一些发达国家就在大型建筑物中采用由电子器件组成的控制系统,各种仪表、信号灯以

及操作按键通过各种线路接至分散在现场各处的机电设备上,以用来集中监控设备的运

行情况,并对各种机电系统实现手动或自动控制。由于电子器件较多,线路太多太长,

因而控制点数目受到极大限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建筑物日益复杂化,到了20

世纪60年代末,开始数字式自动化系统。70年代,BA系统迅速发展,采用专用计算机

系统进行管理、监控和显示。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信息技术

的发展,出现了智能化建筑。1984年,首座智能大厦在美国出现后,传统布线系统的不

足就日益暴露出束,如电话、有线电视、保安监控、局域网及BA系统等,都是独立的、

各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厂商设计和安装,布线也采用不同的线缆和插座。如闭路电视系统

采用射频电缆、电话和公用广播用一对双绞线等。而且,连接这些不同的布线插头、插

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使传统布线方法存在下述缺点:

1)分别独立设计,各系统互不关联、不能兼容。

2)分别施工,工程施工难以协调,工程造价高,工程结束后,统一管理困难。

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传输介质。系统一旦确定,难以更改,适应性差。

4)布线种类繁多,导致建筑物线缆杂乱无章。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建筑物内的各种弱电系统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

复杂,这样,各自独立的布线系统将会给建筑物的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及维护增加很

多的困难及麻烦。所以人们迫切希望建立一种能够支持多种弱电信号传输的布线网络,

并能满足用户长期使用的需要。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Bell实验室于1985年在美国率先推出了全世界第一个综合布线

系统。1988年国际电子工业协会(EIA)中的通信工业协会(TIA)制定了建筑物综合布线

第1页

川1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系统的标准,这些标准被简称为EIA/TIA568标准,并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1.1.2系统定义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现代化通信物理平台,它是伴随着计算

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的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电话通信

和低速电脑通信的综合系统,采用当时使用普遍的电话双绞线作为通信媒介,通信速率

和通信质量并不完美,因此一时并不为建筑行业所接受。在AT&T公司推出了基于平衡

传输模式的非屏蔽双绞线之后,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迅速提高,逐渐成为一种兼容能力

特别强的弱电平台,真正成为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名称中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结构化的含义,另一

方面是综合的含义。结构化的含义是指将规模庞大的布线系统划分成功能各异的六个组

成部分,消除了以前的通讯系统在物理结构上的差异;综合的含义是指集成语音、数据、

图像和视频通信的能力,消除了原有通信线路在传输介质上的差别。

综合布线系统引入我国,由于各国产品类型不同,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是有差异的。

我国原邮电部于1997年9月发布的YD/T926.1-1997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

线系统第一部分:总规范》中,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为:“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

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即使用户尚未确定

具体的应用系统,也可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综合布线系统中不包括应用的各种

设备。”

目前所说的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简称综合布线系统。它是指一幢建筑物

内(或综合性建筑物)或建筑群体中的信息传输媒介系统。它将相同或相似的缆线(如

对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连接硬件组合在一套标准的且通用的、按一定秩序和内部

关系而集成为整体,目前主要是以CA为主的综合布线系统。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会逐步提高和完善,形成能真正充分满足智能化建筑所需的要求。

1.1.3系统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是目前国内外推广使用的比较先进的综合布线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兼容性好

第2页

川1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电缆、电线、接续设备和其它器材,技术性能

差别极大,难以互相通用,彼此不能兼容。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综合所有系统和互相兼容

的特点,采用光缆或高质量的布线部件和连接硬件,能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终端设备传输

信号的需要。

2)灵活性、适应性强

采用传统的专业布线系统时,如需改变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敷设新的缆线

和安装新的设备,且在施工中有可能发生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增加工程投资和施

工时间,因此,传统的专业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差。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何信息

点都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当设备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采用简单的插接

工序,实用方便,其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强、且节省工程投资。

3)便于今后扩展和维护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采用星型结构,各条线路自成独立系统,在改建或扩

展时互不会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布线部件采用积木式的标准件和模块化设计。因

此,部件容易更换,便于排除障碍,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有利于分析、检查、测试和

维修,节约维护费用和提高工作效率。

4)技术经济合理

综合布线系统各个部分都采用高质量材料和标准化部件,并按照标准施工和严格检

测,保证系统技术性能优良可靠,满足目前和今后通信需要,且在维护管理中减少维修

工作,节省管理费用。采用综合布线系统虽然初次投资较多,但从总体上看是符合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的。

1.1.4系统范围

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范围来定,一般有两种范围:单幢建筑和

建筑群体。

单幢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范围:一般指在整幢建筑内部敷设的管槽系统、电缆竖

井、专用房间(如设备间等)和通信缆线及连接硬件等。

建筑群体因建筑数量不同、规模不同,有时可能扩大成为街坊式的范围(如高等学

校校园式),其范围难以统一划分。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范围除上述每幢建筑内的通信

第3页

川1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线路和其它辅助设施外,还包括各幢建筑物之间相互连接的通信管道和线路,综合布线

系统变得更为庞大而复杂。

我国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的适用范围规定是跨越

距离不超过3000m,建筑总面积不超过100万m2的布线区域,其人数为50人〜50万人。

如布线区域超出上述范围时可参照使用。上述范围是从基建工程管理的要求考虑的,与

今后的业务管理和维护职责等的划分范围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具体

范围应根据网络结构、设备布置和维护办法等因素来划分相应范围。

1.2.设计标准

1.2.1国内标准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1.2.2国际标准

ISO/IEC11801-2011《综合布线国际布线标准》

EN50173-20011《综合布线欧洲布线标准》

ANSI/TIA568C-2008《综合布线北美布线标准》

ANSI/TIA-942-2005《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

1.2.3设计图集

08X101-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图集》

第4页

川1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1.3.子系统设计

1.3.1系统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采用星型结构布放线缆,可使任何一

个子系统独立的进入综合布线系统中,其六个子系统分别为:

工作区子系统(WorkAreaSubsystem)

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CablingSubsystem)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Subsystem)

主干子系统(BackboneCabling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RoomSubsystem)

建筑群子系统(CampusBackboneSubsystem)

这六个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均为独立的单元组,更改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都不会影

响其他子系统,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而采用不同的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开放式的结构,它能支持不同厂家的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包括数

据终端、模拟和数字电话、计算机主机、可视电话会议系统、多媒体应用、智能化楼宇

系统、智能化小区系统以及其他通用设备。

这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第5页

系统结构

1)系统基本构成

注:配好系斛可减置集合点(CP点),也可不凝集合机

2)系统其它形式

第6页

MIKUUC.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注:图中的虚纥表示BD与BD之吼FD与

综合布线系统构成(一)

FD之同可以蹦主干殿.

.一好粽》.干舒系统__配好赫

注:麹妍D可嬷过主干殿直接连至CD,TO也可以经胡平魁直接连至BD.

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二)

3)系统引入部分构成

第7页

MIKUUC.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外部网络

其他建筑物更爱

注:对设置了设备间的地筑物,设备间所在楼层的FD可以和设备问中的BD/CD及入口设施安装在同一场地.

综合布线系统引入部分构成

13.1.2系统部件

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的主要布线部件并不多,按其外形、作用和特点可粗略分为两

大类,即传输媒介(电缆及光缆)和连接硬件(包括接续设备)。

1)对绞对称电缆

对绞线是两根铜芯导线、其直径一般为0.4mm〜0.65mm,常用的是0.5mm。它们各

自包在彩色绝缘层内,按照规定的绞距互相扭绞成一对对绞线。扭绞的目的是使对外的

电磁辐射和遭受外部的电磁干扰减少到最小。对绞线按其电气特性的不同进行分级或分

类。根据EIA/TIA568的规定,双绞线常见的有3类线、5类线、超5类线、6类线以

及7类线,前者线径细而后者线径粗。

A.一类线:

主要用于语音传输,适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不用于传输数据。

B.二类线:

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未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

4M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的令牌网。

C.三类线:

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该电缆的传输频率16MHz,用于

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BASE-To

D.四类线:

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的数据传输主

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1OBASE-T/100BASE-T。

E.五类线:

第8页

川1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率为100MHz,用于语

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

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F.超五类线:

超5类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

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Mbps)。

G.六类线:

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MHz〜250MHz,六类布线系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

(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六类布线的传输性能远远

高于超五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IGbps的应用。

H.七类线:

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MHz〜600MHz,六类布线系统既可以使用UTP,也可以使用

STPo而七类系统只基于屏蔽电缆。在七类线缆中,每一对线都有一个屏蔽层,四对线合

在一起还有一个公共大屏蔽层。从物理结构上来看,额外的屏蔽层使得七类线有一个较

大的线径。其应用及标准也在发展之中。

铜缆布线系统的等级与类别归纳如下:

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

支持应用器件

系统分级支持带宽(MHz)

电缆连接硬件

A0.1

B1

C16三类三类

D100五类/超五类五类/超五类

E250六类六类

F600七类七类

2)光缆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规定,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按工作波长采用的光纤是0.85

Um(0.8um~0.9um)和1.30um(1.25um-l.35um)两种。以多模光纤(MMF-Multi

ModeFiber)纤芯直径考虑,推荐采用50um/125um或62.5um/125Hm两种类型的

第9页

川1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光纤。在要求较高的场合,也可采用8.311m/12511m突变型单模光纤(SMF-SingleMode

Fiber);在早期以62.5um/125um渐变型增强多模光纤使用较多,因为它具有光耦合

效率较高、纤芯直径较大,在施工安装时光纤对准要求不高,配备设备较少等优点,而

且光缆在微小弯曲或较大弯曲时,其传输特性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网

络带宽提升的需要,现在室内主干方面主要以50Hll1/125口m万兆多模光缆使用居多。

光缆的分类及技术指标如下:

多模光综的分类及技术指标

歌衰减(dB/km)支持长度(m)

光绦分类模式带宏(MHz,km)40GBASE-SR4and备注

850nm1300nm10GBASE-SR

100GBASE-SR10

OM13.51.5160-20032N/A6Z5/125um光缆

OM23.51.5400-50082N/A50/125um光缆

葡鲤50/125um般,朗

OM33.51.52000300100

10Gb/s

墙魅0/"5um燧翎

OM43.51.54700400150

10Gb/s40Gb/sxlOOGb/s

单模光缆的分类及技术指标

最大衰减(dB/km)支持长度(km)

光缆分类备注

1310nm1550nmlOGb/s

OS11110缓冲型室内光线

OS20.40.440松套管型室外光缆

3)连接硬件(包括接续设备)

连接硬件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各种接续设备(如配线架等)的统称,是综合布线系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光纤配线架及铜缆配线架等。

1.3.1.3系统指标

1)信道和链路

信道是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从发送输出端到接收输入端之间传送

信息的通道。以狭义来定义,它是指信号的传输通道,即传输媒质,不包括两端的设备。

链路与信道有所不同,它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是指两个接口间具有规定性能的传输通

道,其范围比信道小。在链路中既不包括两端的终端设备,也不包括设备电缆(光缆)

和工作区电缆(光缆)。

第10页

MIKUUC.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信道<<100m)

永久,路(V90m)

CP隹路(铜虾15m)।

水平境线CP更线苍,工作区绒线

设备更线

T

设备光跳线OIE

水平嵬线

法:1.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应由最长90m水平缆线和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统线及最多4个

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由最长90m水平统线及最多3个连接器件组成.

2.F级的永久链路仅包括90m水平缆线和2个连接器件(不包括CP连接器件).

配线子系统信道、永久链路、CP链路构成

S4

一谀钠峨CP无维o工作《先里

T

O

——

注:水平尤缴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信同的光出线设备经光纤跳线连接杓成.

光纤信道构成1(光缆经电信间FD光纤跳线连接)

2)链路的应用和级别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必须根据智能化建筑的客观需要和具体要求来考虑链

路的选用。它涉及到链路的应用级别且与所采用的缆线有着密切关系。具体分类情况见

下表。

貂械系优等级与类嬲应用

配纥子系统干斜系统剧再孑系统

业务种类

等级期桂期麴期

语音D/E5e/6C3(蛾为无掇)C3(电嵬为室夕卜叔敬)

D/E/F5e/6/6A/7D/E/F5e/6/6A/7(电缴为4对)一在不超过90m时,也可采用耕4对时黄蛾

数据光纤(多根62.5/zmH/50gmH/62.5〃m多模/50〃m多模/62.5/zm多模/50〃m多模/

光纤光纤

或单模)<10/im单模<10〃m鞅<10〃m单模

其他应用可采用5e/6美4对对发电匏和62.5〃m多模/50〃m多模/<10/zm多模.单根光缭

3)系统主干长度

♦线缆长度划分

第u页

MIKUUC.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嵬线长度划分

名称内容

系统龄极系统水平殿锹姊主干■四期主干殿之和触端it的眯皮稼大于2000m.

雌物或剧点蟆设备之同FD与BD.F居CO、BD^BD.BD与CD之间组成的触蚓4个连接着件史主干嵬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m.

通纥子系统信造的联长度不应大于100m.

晦子系赫殿长度2.工作区设缄缘电信同责发设备的乳发加设钠1发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水平嵬纥长皮(90m)应适当舞少.

3.楼层配殿备(FD)O.淋嵬飘工作区设缄蛉自的长皮硒大于5m.

♦主干线缆长度

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缆长度限制示意图及主干线缆长度限值如下:

入口没能CDBDFD

入口缆线TO

O

A

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缆线长度限制示意图

就极系魅干更味雕值

钺昧魏值(m)

嬲趟

ABc

100—嵬800300500

62.5〃m然域20003001700

50〃m球娥20003001700

物版30003002700

♦光纤主干长度限制

a)光缆在千兆以太网环境下支持的距离

Maximum

GigabitEthernetTypeofWave-FiberCoreModalBandwidthAttenuation

Distance

SpecificationFiberlength(nm)Size(microns)(MHz.km)(dB)

(Meters)

400MHz.km500m3.37

50u

500MHz.km550m3.56

1000Base-SXMMF850

160MHz.km220m2.38

62.5u

200MHz.km275m2.60

50u400/500MHz.km550m2.35

MMF1300

1000Base-LX62.5u500MHz.km550m2.35

SMF131010u5000m4.57

第12页

MIKUUC.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b)多模光缆在在万兆以太网环境下支持的距离

FiberTypeNo.Max.LinkMax.ChannelConnectorSkew,

光纤FibersLength,mInsertionLoss.Type时延

光纤数量支持长度最大插入损耗接头种类ns

dB

10GbEOM323002.6LC

OM31001.9

40GbE812FMPO79

OM41501.5

OM31001.9

100GbE2024FMPO79

OM41501.5

注:OM1:标准的62.5/125微米多模光纤

OM2:标准的50/125微米多模光纤

OM3:50/125微米多模光纤(10G光缆)

OM4:最新一代50/125微米多模光纤(100G光缆)

OM-OpticalMode

1.3.2设计要点

1)综合布线系统应与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

管理系统等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并按照在系统信息的传输要求优化设计。综合

布线系统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

信息传递的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按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

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管理子系统六个部分进行设计。

2)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

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只要改变

结点连接就可使网络在星型、总线、环形等各种类型间进行转换。综合布线系

统工程的产品类别及链路、信道等级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应用网

络、业务终端类型、业务的需求及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因素;设

计应根据通信业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等因素选用合适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元

器件与设施。选用产品的各项指标应高于系统指标以保证系统指标并且具有发

展的余地.同时也应考虑工程造价及工程要求。

3)综合布线系统在进行系统配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用户近期需要与远期发展使之

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尽量避免布线系统投入正常使用以后较短的时

第13页

MIKUUC.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技术指导书V1.0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间又要进行扩建与改建造成资金浪费。一般来说布线系统的水平配线应以远期

需要为主,垂直干线应以近期实用为主。并根据系统对网络的构成、传输缆线

的规格、传输距离等要求选用相应等级的综合布线产品。

4)同一布线信道及链路的缆线和连接器件应保持系统等级与阻抗的一致性。对于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和接插件之间的连接应考虑阻抗匹配和平衡与非平衡的转换

适配。在工程(D级至F级)中特性阻抗应符合100。标准。在系统设计时应保

证布线信道和链路在支持相应等级应用中的传输性能,如果选用6类布线产品,

则缆线、连接硬件、跳线等都应达到6类,才能保证系统为6类。如果采用屏

蔽布线系统则所有部件都应选用带屏蔽的硬件。

5)FD、BD、CD配线设备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卡接式配线模块(多对、25

对及回线型卡接模块)和光纤连接器件及光纤适配器(单工或双工的ST、SC或

SFF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单模和多模光缆的选用应符合网络的构成方式、

业务的互通互连方式及光纤在网络中的应用传输距离。一般在楼内宜采用多模

光缆,建筑物之间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需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相连时宜

采用单模光缆。综合布线系统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和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