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湘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湘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湘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湘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湘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湘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分离和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在氧气中点燃B除去碳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C除去银粉中的锌粉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D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A.A B.B C.C D.D2.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如下,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为1:1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单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A.

B.

C.

D.

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C.液化气着火,先关闭气罐阀门 D.火场逃生时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5.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图中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鼻子闻 B.嘴巴吹C.耳朵听 D.眼睛看6.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燃烧7.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蒸馏可以使海水淡化C.水通电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D.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8.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酒精 B.蔗糖C.食盐 D.香油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氧化作用10.下列关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黑色固体减少 B.燃烧时产生红光C.生成无色气体 D.反应过程中放热1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A.铜能导电 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 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12.了解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B.图书、档案资料失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C.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D.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13.白糖是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品,其主要成分是C11H22O11,下列关于白糖说法正确的是()A.白糖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B.白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0gD.1个白糖分子中由11个碳原子、11个水分子构成14.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正确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 D.将混合气体点燃15.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我省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A.-6 B.+4 C.+6 D.+7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1)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2)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而地下水大多是硬水,生活中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我们知道,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得到生石灰和二氧化碳。为了分析产品的纯度,某同学取石灰石样品22g,充分煅烧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3.2g,(提示:杂质不反应)计算:(1)生成CO2的质量是多少g?这些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L?(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为1.977g/L)(2)生成生石灰多少g?该产品的纯度是多少?18.(8分)某工厂采用烟气脱硫工艺,能消除二氧化硫,并将其转化为硫酸钙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3.2t。(1)理论上该工厂每天需要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2)该工厂燃烧的煤中含硫1.6%,若其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该工厂每天消耗煤的质量为t。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生活即学习”、“社会即教材”。化学在衣食住行、环境能源、材料科学、医疗卫生等方面越来越大地体现自己的价值。(1)芝麻酱具有丰富的营养。如图1为某品牌芝麻酱商标的一部分,其中钙、铁、硒是指_____(填序号)。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2)废电池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小明从废干电池中回收有关物质并进行探究。①他将如图2电池中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可回收的金属材料是_____。②石墨是由_____构成的,石墨做电极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_____性。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详解】A、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气体不能点燃,应该将混合物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网,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碳粉在空气中灼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效成分被清除,方案不可行;故选项错误;C、锌粉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溶液和氢气,但银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过滤后,滤渣只有银,方案可行;故选项正确;D、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剩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方案不可行;故选项错误;故选:C。2、C【解析】由反应示意图可知,两种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的分子。【详解】A、生成物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生成物只有一种,反应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为1:1,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详解】A、图中所示是单层石墨片的结构,不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是C60的分子结构,不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是金刚石的结构,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是石墨的结构,不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项A正确;B.酒精具有可燃性,震荡产生静电易燃烧爆炸,故选项B错误;C.煤气或天然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家用液化气起火,首先关闭阀门,故选项C正确;D.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故选项D正确。故选B。5、C【解析】A、不能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气体的气味,应该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故错误;B、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直接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故错误;C、具有氢气纯度方法为: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动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听声音,故正确;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者俯视刻度线读数,故D错误。6、C【解析】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故选C。7、C【详解】A、水样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A正确;B、蒸馏可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可以使海水淡化,故B正确;C、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水通电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C错误;D、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D正确。故选C。8、D【分析】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详解】A、酒精易溶于水,将酒精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蔗糖易溶于水,将蔗糖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食盐易溶于水,将食盐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香油不溶于水,将香油加入足量的水中,会出现分层现象,不能形成溶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应该熟记常见物质的水溶性,据此判断这些物质能否与水形成溶液,关键点是:形成的混合物是均一、稳定的。9、A【详解】A、蒸腾作用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氧化作用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10、B【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固体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生成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1、B【详解】A.铜能导电,金属具有导电性,故A正确;B.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银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故B错误;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镁排在铁前面,比铁活泼,故C正确;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铝表面易形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D正确。故选B。12、B【详解】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由于火车空间比较密闭,容易引起爆炸危险,危及人身安全,因此,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图书、档案资料失火,为了不留任何痕迹,最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为扑灭森林火灾,应采用隔绝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即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火灾发生后,为防止浓烟进入口鼻,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3、B【详解】、由化学式C11H22O11可知,白糖由白糖分子构成,白糖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C11H22O11可知,白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C、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22+16×11=33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式C11H22O11可知,1个白糖分子由11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水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14、A【解析】A、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得到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一氧化碳,故选项正确;B、澄清石灰水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除去了二氧化碳,故错误;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二氧化碳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错误;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故选A。点睛: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即可。15、C【详解】Ca为+2价,O为-2价,四个氧共-8价。根据整体为零可得W为+6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煮沸吸附异味和色素等杂质【解析】(1)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中显示b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a中大,因此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因为实验中水电解只能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煮沸时这些物质会转化为不溶物沉淀出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经过过滤,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因此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异味和色素等杂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O2的质量为22g-13.2g=8.8g二氧化碳的体积为:≈4.5L(2)设生成CaO的质量为x该产品的纯度=×100%≈84.8%答:(1)生成CO2的质量是8.8g,这些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5L;(2)生成生石灰11.2g,该产品的纯度是84.8%。【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