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名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普洱市名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普洱市名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普洱市名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普洱市名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普洱市名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钢铁生锈C.酒精挥发D.白磷燃烧2.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同学用不断生长的仙人掌来构建物质分类的分支模型,其中E处为氧化物,则对A、B、C、D处分别代表的物质类别判断不正确的是A.混合物B.纯净物C.化合物D.金属单质3.下图所示是四位同学对某一化学式表示意义的描述,该化学式可能是()A.CO B.O3 C.H2 D.H2O4.在我们生活的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苹果腐烂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气体可以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6.“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此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说明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7.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则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A.CH4COCO2 B.CO2CO C.H2CH4CO D.H2CH4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天然气 B.水蒸气 C.医用酒精 D.生理盐水9.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来看,路过池塘能闻到荷花香,主要原因是()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10.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51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12.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X范围的是:A.红磷B.氧化铁C.氯酸钾D.食盐水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2)注射器加入液体后,加热C处红磷。通过B、C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14.为了探究蜡烛(主要含C、H、O元素)燃烧后的产物,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相对湿度O2含量CO2含量CO含量点燃前48.4%18.7%0.058%0熄灭后71.6%15.6%3.643%0.0182%根据实验分析生成的产物有水、CO2、_____和_____。15.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实验I实验Ⅱ(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D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由此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16.某同学用相同的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经过一周观察:试管A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1)通过探究发现:铁生锈是铁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存在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2)A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探究,请你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措施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次数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120162201232010420n(1)表中n的数值为。(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3)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8.在实验室里加热2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5.4g,请计算:(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2)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写计算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锦江,铜仁的母亲河。为了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铜仁市制定了《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该条例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为了更好的落实该条例,请你向广大市民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详解】A、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酒精挥发,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白磷燃烧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详解】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故A是混合物,B是纯净物,C是化合物,D是单质。故选:D。3、D【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等【详解】A.CO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一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故A错误;B.O3由同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C.H2由同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D.H2O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D。4、B【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苹果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5、A【详解】A、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是由于分子的数目增多压强增大的原因,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A错误;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B正确;C、气体可以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故C正确;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很小,故D正确。故选A。6、C【详解】A、分子在不断运动,吸烟产生的有毒气体分子会运动到非吸烟者的鼻孔里,使非吸烟者受到危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详解】“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可知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元素(氢气或甲烷或二者均有),综合分析,故选A。8、B【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乙烷、丁烷等,是由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水蒸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C、医用酒精是由酒精、水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生理盐水是由氯化钠、水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9、C【分析】

【详解】路过池塘能闻到荷花香,是因为荷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荷花花香。故选C。10、D【详解】硝酸银中,银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故选D。11、D【详解】A、倾倒液体药品时,应该将细口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和试管口紧挨着,并且标签朝向手心。A正确;B、量取液体时,细口瓶要紧挨着量筒,并且在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正确;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应该将胶头滴管垂直于试管口的正上方逐滴滴加,若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则可能会造成药品的污染。D错误。故选D。12、A【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X属于单质;Y属于化合物;Z属于氧化物。【详解】A、红磷属于单质,符合题意;B、氧化铁是由氧元素和铁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2H2O22H2O+O2↑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详解】(1)A装置中发生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2)注射器加入液体后,生成氧气后没有加热C处红磷时,磷不燃烧,加热C处红磷,磷和氧气反应,观察到,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可得出的结论是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14、CO(一氧化碳)C(碳)【详解】蜡烛中含有C、H、O,与氧气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是0.058%、0%,反应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是3.643%、0.018%;反应前后湿度增加,那么蜡烛燃烧是有水生成的;反应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说明生成了碳单质;说明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15、酸的种类不同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CDFe、Cu、Ag【解析】(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使用酸的种类不同,A试管中稀硫酸与锌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Ⅱ中C试管内铜丝与硝酸银发生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的化学方程式:,D实验中铁丝与蓝色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硫酸亚铁浅绿色溶液和红色固体铜,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C和D,实验C中铜能将应置换出来,则说明金属活动顺序:铜>银,实验D中铁能将铜置换出来,则说明金属活动顺序:铁>铜,由此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Ag。16、氧气水(或O2、H2O)驱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空气)涂油、刷漆、镀上其它金属、制成合金等。【详解】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金属;隔绝空气等.解答:解:(1)AB对比,同样有水,但是B生锈,而A无明显现象,说明生锈还取决于水之外的氧气.BC对比,同样都是有氧气,但是B生锈,C不生锈,说明与水有关.而B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生锈了,说明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故填:氧气;水.(2)因为蒸馏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