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庠高中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A.河姆渡文化B.红山文化C.良渚文化D.陶寺文化2.“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3.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A.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B.霸主有“尊王”的义务C.宗法分封制重新得到认可D.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4.孔子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由此可见当时()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礼法思想逐渐融合5.商鞅在变法中奖励军功,按军功重新规定给予名位的标准。该措施()A.承认了土地私有B.限制了贵族特权C.消除了等级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6.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这一做法()A.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B.开创了科举考试的先河C.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D.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7.九品中正制将举官察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而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由此可见()A.九品中正制导致世族势力扩张B.九品中正制全面严格举荐人才C.九品中正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8.东晋时期,整个社会形成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出身高门为荣,以出身低贱为耻。与这一风气形成密切相关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流行的服装,这个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A.北方文化优于南方B.民族交融成为趋势C.生产技术相互影响D.生活习俗相互影响10.“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作出此决定的是()A.盘庚B.周平王C.北魏孝文帝D.宋高宗11.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12.均田制下,“成丁而授,丁老而退,不听卖易”。唐代中叶实行两税法后,“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说明两税法实施后()A.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态度改变B.土地的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化C.土地兼并现象明显得到抑制D.主要依靠政治权力占有土地13.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政事堂的变迁说明()A.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B.行政机构不断健全C.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D.相权扩大威胁皇权1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15.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需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大大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C.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D.起到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16.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出现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D.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17.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D.《唐本草》18.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能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改革涉及诸多领域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D.引发党争导致北宋衰亡19.图2是元朝运河、海运的路线图,其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据此可知,元朝时期()图2A.海外贸易十分繁荣B.海运已经取代了河运C.政治经济中心分离D.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20.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据此可知,该制度()A.缓和了民族矛盾B.导致民族关系的对立C.不利于国家统一D.导致了民族分化现象21.《明史》载:“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这表明()A.中央集权加强B.君主专制加强C.宦官取代六部D.宦官权力失控2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隋唐时期的是()A.雕版印刷书籍出现B.孙思邈编写出《千金方》C.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23.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由此可见,黄宗羲()A.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B.反对重农抑商的政策C.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D.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24.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B.使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批判继承儒道佛思想精华25.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下列历史现象与此变化密切相关的是()A.程朱理学失去活力B.小说戏曲走向繁荣C.传统科技领先世界D.闭关自守固守传统二、非选择题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随后出现的隋唐统一王朝,……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二单元导语(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秦朝和隋朝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6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一下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6分)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顺应时代需要所采取的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8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四个角度各举出一个措施即可得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4分)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三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表3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材料四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4分)
鸿庠高中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AABCCC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ADDBDACA题号2122232425答案BDACB1.【答案】C【解析】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故选C项;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即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排除A项;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排除B项;陶寺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排除D项。2.【答案】A【解析】舜的儿子商均也不好,于是把王位传给了禹,禹管理了天下,由此可以看出民主推荐首领的办法就是禅让制,故选A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C项;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可知,齐国认为诸夏各国是同胞之邦,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齐桓公“攘夷”不是“尊王”,排除B项;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开始崩溃瓦解,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齐桓公的华夏认同观念,没有涉及夷夏之别,排除D项。4.【答案】A【解析】由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结合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春秋晚期礼崩乐坏,分封宗法遭到破坏,孔子希望通过礼乐规范人们行为以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故选A项;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排除B项;百家争鸣局面强调各个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之间相互诘难,吸收融合的现象,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汉代以后礼法思想逐渐融合,排除D项。5.【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剥夺和限制了贵族特权,故选B项;商鞅变法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推广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等措施加强基层管理,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的选官方式是察举制,再结合题干内容可知,汉武帝采取考试方式选拔五经博士所教弟子员,合格者授予官职,据此可知这一做法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儒学逐渐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排除A项;科举考试这种选官方式出现于隋唐时期,排除B项;科举制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可知,因为九品中正制以儒学的仁义忠孝为标准,从而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旨在强调九品中正制对儒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涉及到世族势力的扩张,排除A项;根据材料“九品中正制将举官察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可知,九品中正制举荐人才的标准并不全面,排除B项;曹魏时期国家分裂,中央集权制度有所削弱,排除D项。8.【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时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吏重门第不重才能,故选C项;军功爵制度把军功和官爵结合起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A项;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科举制产生于隋朝,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9.【答案】B【解析】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成为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流行的服装,说明少数民族服饰影响力增加,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主要趋势,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到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未涉及到南方地区,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少数民族服饰在黄河流域成为流行服装,未涉及到生产技术,排除C项;游牧民族服饰裤褶服成为各族流行的服装,重点突出裤褶服的影响,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由材料“移风易俗”可知为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由材料“国家兴自北土”、“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知为孝文帝迁都洛阳,故选C项;盘庚迁都到安阳,排除A项;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迁往洛阳,不符合“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排除B项;宋高宗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制“以丁身为本”的征税原则,“唯以资产为宗”,重视实际纳税能力,这意味着封建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减弱,同时也多少改变一些负担不均的现象,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并没有废除人丁税,只不过是改变了“以丁身为本”的征税原则,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排除C项;两税法的实行是针对安史之乱之后,国家财政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而并非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两税法后“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说明两税法实施后,土地买卖不再受限制,资产势力雄厚者可以依靠经济实力兼并土地,体现了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政策发生变化,故选A项;材料旨在说明土地交易的情况,没有涉及到土地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富者有资可以买田”会加剧土地兼并,排除C项;根据材料“富者有资可以买田”可知,只要凭资产实力即可占有土地,没有提及政治权力,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政事堂经历了如下变迁:先是隶属于门下省,然后隶属于中书省,后又改名称为“中书门下”,并且在其后设置“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机构来“以主众务”,这就体现出三省合署办公的趋势,即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故选A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并没有增加新的行政机构,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政事堂办公地点的变化,未涉及中枢决策机制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内容并没有涉及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材料意思是国家赋税主要来自南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这说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选D项;赋税比重要看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生产总量的比例,材料无法判断东南地区的农民赋税负担是否沉重,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但材料不涉及,排除B项;我国种植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15.【答案】D【解析】材料中两税法因“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称为“德政”,可知两税法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故选D项;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决定了无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A项;“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繁多之税目简化、实为德政”,可知材料突出强调两税法简化税目,而非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项;材料突出强调两税法简化税目,未涉及到赋税货币化,排除C项。16.【答案】B【解析】据材料“明朝中后期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说明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的发展,再根据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得雇佣关系出现,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故选B项;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并非生产分工,排除C项;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从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故选D项;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排除A项;《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排除B项;孙思邈的《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排除C项。18.【答案】A【解析】王安石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及教育诸多领域,故选A项;变法虽增加了大量财政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排除B项;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并未减轻人民的负担,排除C项;积贫积弱是北宋衰亡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图2信息显示江南粮食运输的目的地是大都,说明作为政治中心的大都在粮食上已经需要依赖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元朝出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现象,故选C项;图中显示的是元朝内部的交通运输,并未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据图2“通惠河”“会通河”这一路线信息可知,当时依然存在河运,并未被海运取代,排除B项;据材料“元朝运河、海运的路线图”可知,该图并不涉及陆上交通,无法看出陆上丝绸之路是否被阻断,且丝绸之路主要承担的是对外贸易,排除D项。2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可知,辽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故选A项;“燕蓟之地忘南顾之心”说明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融洽,排除B项;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度有利于民族融合,不会导致民族分化,排除D项。2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监”“寺人”“悉颠倒于其手”可知,明朝宦官专权控制了内阁,宦官专权是皇权不断强化的表现之一,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宦官控制内阁,大权在握,没有取代六部,排除C项;宦官权力来源于皇权,受皇权控制,排除D项。22.【答案】D【解析】贾思勰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并非隋唐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唐代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佛教、日历和书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孙思邈生活在唐代,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3.【答案】A【解析】据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可知,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抨击,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对君权的看法,并未提及其对工商业的态度,B选项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其思想并未上升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排除C项;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材料中涉及到的是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过程。最开始的董仲舒“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到后来的宋明理学。儒学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目的就是能够存在。题干中也出现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故选C项;孔孟思想未吸收外来思想,排除A项;儒家思想兼容并包,并非更加纯洁,排除B项;汉代儒学吸收黄老之学,阴阳、法家思想,并未涉及佛教思想,排除D项。25.【答案】B【解析】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戏曲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故选B项;程朱理学失去活力主要是明朝大儒王阳明将儒家思想再次推向了另一个极致——心学,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并未提及其科技与世界的比较情况,排除C项;“闭关自守固守传统”具有贬义色彩,和题干中的描述色彩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6.【答案】(1)①太尉;②御史大夫(这两个顺序可换);③尚书省;④门下省(顺序不可换);⑤吏;⑥刑(顺序可换)(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对形成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也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6分)(任答三条即可得分。)(3)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推行察举制;完备监察制度;任用酷吏,严刑峻法。(任答一条即可得2分)经济:实行盐铁专营;改革币制;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任答一条即可得2分)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军事:开拓边疆,巩固边防;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任答一条即可得2分)(4)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所创立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格局,影响深远;有利于各族人民的交融和共同发展;(任答符合题意的两条即可得分,4分)【解析】(1)第一小问秦朝,秦朝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第二小问隋朝,隋唐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本题较为开放,考生可从对各民族交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来组织答案。(3)结合所学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有关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推行察举制、任用酷吏;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营、改革币制、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及五经博士,军事上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考生在每个角度答出一个措施即可得分。(4)本题较为开放,考生可从结束分裂、加强边疆地区与内地联系、促进民族交融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来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7.【答案】(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2分)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2分)(2)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2分)原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3)中国幅员辽阔,内陆平原广阔则更适合也需要建立—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春秋战国时代农耕文明发展,小农经济兴起,出于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强化了对平民的政治控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思想产生;同时百家争鸣兴起,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任答三点得6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可知,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散客旅游合同范本在线查看
- 企业车辆交易协议书模板
- 2024体育赛事场地租赁合同
- 2024版土石方运输合同
- 农村个人购房合同范例
- 合伙协议书范例
- 如何签订借款合同避免风险
- 个人汽车买卖合同样本模板
- 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新题典题精练-洋流(原卷版)
- 致大海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课件
- (必练)广东省军队文职(经济学)近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含羞草天气课件
- 2024年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五套)
- 22《鸟的天堂》课件
- 农业灌溉装置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法课程纲要(知识清单)
- 经济法学-计分作业一(第1-4章权重25%)-国开-参考资料
- 山东省临沂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护士2024思想汇报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