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阅读与古文翻译_第1页
古代文言文阅读与古文翻译_第2页
古代文言文阅读与古文翻译_第3页
古代文言文阅读与古文翻译_第4页
古代文言文阅读与古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言文阅读与古文翻译一、古代文言文阅读1.1.1名词(1)天文现象:日、月、星、辰、天、地等;(2)地理现象:山、川、河、湖、城、池等;(3)植物:草、木、花、竹等;(4)动物:鸟、兽、虫、鱼等;(5)器物:器、用、珍、宝等;1.1.2动词(1)动作:走、跑、跳、举、视、听等;(2)变化:生、死、变、化、增长等;(3)存在:有、无、在、亡、存等;1.1.3形容词(1)形态:美、恶、善、丑、高、低等;(2)性质:冷、热、硬、软、明、暗等;(3)程度:少、多、大、小、强、弱等;1.1.4副词(1)时间:乃、即、尝、曾、欲等;(2)频率:每、尝、时常、屡次等;(3)程度:甚、颇、颇多、极、很等;(4)范围:凡、皆、尽、独、惟等;1.1.5介词(1)时间:于、自、从、至、以等;(2)地点:于、自、从、至、往等;(3)方向:东、南、西、北、上、下等;(4)目的:以、来、往、为、因等;(5)原因:因、由、缘、盖等;1.2.1连词(1)并列:且、且不说、又、亦等;(2)递进:且、且不说、又、亦等;(3)转折:然、然而、但、然而等;(4)承接:则、便、乃、即等;(5)因果:故、是以、由是、盖等;1.2.2助词(1)结构助词:之、者、也、矣、乎等;(2)语气助词:之、者、也、矣、乎等;1.2.3叹词(1)感叹:乎、哉、矣、耶等;(2)疑问:乎、哉、矣、耶等;二、古文翻译2.1.1实词直译(1)名词直译:日->太阳;月->月亮;山->山峰等;(2)动词直译:走->行走;死->死亡;有->存在等;(3)形容词直译:美->美丽;冷->寒冷;大->大小等;(4)副词直译:每->经常;甚->非常;凡->凡是等;2.1.2虚词直译(1)连词直译:且->并且;然->然而;故->所以等;(2)助词直译:之->的;者->人;也->了等;2.1.3句子直译(1)简单句直译:主语+谓语+宾语;(2)复杂句直译:主语+谓语+宾语+状语;2.2.1保持原意(1)保留古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2)保留古文中的成语、谚语、典故等;2.2.2适当变通(1)将古文中的难懂词语用现代汉语替换;(2)将古文中的长句拆分成短句,使译文更通顺;2.2.3增加注释(1)对古文中的生僻字词、古代文化知识等进行注释;习题及方法:一、古代文言文阅读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句子:“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兵追者数千人。项王乃欲以少击多,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于是楚军分为三队,其前队名为‘置之死地而后生’,中队名为‘往而不反’,后队名为‘报怨雪耻’。项王自为中军,呜呼,楚人反之矣!”问: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答案:A.乃:表示转折或强调B.欲:表示愿望或打算C.少:数量少D.汉:指汉军解题思路:通过阅读句子,理解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阅读《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句子:“晋侯围齐,齐人欲降。公曰:‘不可。吾闻之,用兵之道,哀者必胜。故吾欲观其政。’乃使人请和。齐人许之。公曰:‘吾闻之,服人以德,不服人以力。’乃还。”问: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答案:A.欲:表示愿望或打算B.公:指晋侯C.哀者:指处于悲哀境地的人D.还:返回解题思路:通过阅读句子,理解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阅读《论语·子罕》中的句子:“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问: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答案:A.子贡:孔子的弟子B.子:指孔子C.曰:说D.恕:宽容、体谅解题思路:通过阅读句子,理解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二、古文翻译将《史记·留侯世家》中的句子:“留侯曰:‘陛下今日能封赏吾等,明日能忘之乎?’”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留侯说:“陛下今天能封赏我们,明天能忘记我们吗?”解题思路:直译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保持原句的意思。将《论语·八佾》中的句子:“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孔子说:“赐(字由)!教诲你了解这个道理吧!”解题思路:直译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保持原句的意思。将《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句子:“王曰:‘何患无州郡?’”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王说:“何必担心没有州郡?”解题思路:直译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保持原句的意思。将《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句子:“公曰:‘吾闻之,服人以德,不服人以力。’”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晋侯说:“我听说,使人服从可以用德行,不可以用力气。”解题思路:直译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保持原句的意思。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句子:“项王自为中军,呜呼,楚人反之矣!”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项王自己担任中军,唉,楚国人就反叛了!解题思路:直译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保持原句的意思。其他相关知识及习题:一、古代文言文阅读阅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句子:“孟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问: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答案:A.性:本性、天性B.习:习惯、习气C.相近:彼此相似、距离近D.远:距离远、差异大解题思路:通过阅读句子,理解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阅读《论语·雍也》中的句子:“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问: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答案:A.贤:有德行、有才干B.箪:古代盛食物的容器C.瓢:古代用来舀水的工具D.陋巷:简陋的巷子解题思路:通过阅读句子,理解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阅读《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句子:“晋侯围齐,齐人欲降。公曰:‘不可。吾闻之,用兵之道,哀者必胜。故吾欲观其政。’乃使人请和。齐人许之。公曰:‘吾闻之,服人以德,不服人以力。’乃还。”问: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答案:A.道:原则、方法B.哀者:指处于悲哀境地的人C.胜:胜利D.还:返回解题思路:通过阅读句子,理解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二、古文翻译将《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句子:“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独立行事,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听从任何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解题思路:直译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保持原句的意思。将《论语·里仁》中的句子:“子曰:‘君子不器。’”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一种才能或职业。”解题思路:直译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保持原句的意思。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句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孟子说:“得道的人得到的多方帮助,失道的人得到的多方阻挠。”解题思路:直译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保持原句的意思。将《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句子:“公曰:‘吾闻之,服人以德,不服人以力。’”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晋侯说:“我听说,使人服从可以用德行,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