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4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地理一、选择题(40*1.25=50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丙2.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A.a-b-d-c B.d-c-b-a C.a-b-c-d D.c-d-b-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c地外,其余三地自转的角速度都相同B.假如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C.图中a.b.c三地均为低纬地区D.仅考虑纬度因素,四地中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是d地【答案】1.D2.A3.A【解析】【1题详解】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点向下俯视表现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向下俯视表现为顺时针方向。依据四图中经度可以推断出:甲、丁两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图,自转方向都应当是逆时针,而丁为顺时针,故甲图正确、丁图错误;乙、丙两图都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图,自转方向应当为顺时针,而乙图为逆时针,故乙图错误、丙图正确。故选D。【2题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更规律:从赤道向极点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可以看到a、b、c、d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a-b-d-c,故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a-b-d-c。故选A。【3题详解】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同;读图可知,a、b、c、d四地中c低位于极点,角速度为0,其余三地角速度相同,约为15°/小时,A正确。假如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的时长,B错误。图中a.b.c三地中,a位于低纬度、b位于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上、c位于高纬度,C错误。仅考虑纬度因素,一般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反之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四地中,a地纬度最低,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D错误。故选A。【点睛】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向西度数减小;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向东度数减小。0°~30°属低纬度,30°~60°属中纬度,60°~90°属高纬度。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才智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2024年8月22日是我国七夕节,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A.立秋 B.小暑 C.处暑 D.大暑5.下列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小寒→大寒【答案】4.C5.B【解析】【4题详解】据图可知,每个节气之间间隔大约为15天。依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8月22日是我国七夕节,大致位于9月23(秋分)前一个月。由此推断,最接近的节气为处暑,C正确。故选C。【5题详解】据图及地球运动规律可知,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A错误;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正确;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错误;小寒→大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错误。故选B。【点睛】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来线。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来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接着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来线。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来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B为大气圈 B.G为地核 C.I为莫霍面 D.C为水圈7.岩石圈是指()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面以上的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地壳和上地幔8.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6.D7.C8.A【解析】【6题详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图中可知D为地壳,EF为地幔,G为地核,H是莫霍面,I是古登堡面,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上地慢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或者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火山喷发时岩浆向上运动,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灰,首先进入大气圈,之后从空中着陆到地面,进入水圈和生物圈,着陆到地面的火山灰在外力作用下在地表地势低洼的地区沉积,并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进入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积累物平均粒径的变更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信息显示出()A.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B.丘陵山地处等温线向北凸出C.乙河段该季节有结冰期 D.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的缓10.近年甲地河流积累物颗粒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A.耕地面积扩大 B.降水量有所增加C.植被覆盖率提高 D.大力开发旅游业【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越往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因此图中河流由乙流向甲,A错误。图中显示,该地1月份气温为0℃左右,说明为冬季,位于北半球,甲乙河段位于0℃等温线以南,冬季温度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C错误。丘陵山地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方向,即向南凸出,B错误。b处位于河流凹岸,侵蚀强,河床陡,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说明河流搬运实力减弱,可能是该区域降水量有所削减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其它因素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流水与风力积累的沉积物具有较为显著的分选性,随着河流流速减慢或风力减弱,颗粒越大的沉积物越先沉积,而颗粒越小的沉积物沉积越晚,被搬运的越远。据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或区域盛行风向。新西兰东南部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据探讨,圆石的形成缘由与珍宝类似,由围围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湖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渐渐结晶层层凝合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须要4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能供应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推想摩拉基海滩上圆形巨石的形成过程是()A.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渐渐结晶→地壳抬升→上覆物质被侵蚀B.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渐渐结晶→潮汐作用→上覆物质被侵蚀C.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渐渐结晶→地壳抬升→海泥沉积D.岩浆侵入冷却凝合→地壳拾升→上覆物质被侵蚀12.导致圆形巨石表面形成龟甲状花纹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海浪侵蚀 C.风力作用 D.海浪积累【答案】11A12.A【解析】【11题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该巨石成圆形,其形成缘由与珍宝类似,由围围着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渐渐结晶,层层凝合而成。同时,其形成的时间漫长,要覆盖10~50米后的海泥才能供应充分的矿物质,所以该巨石的形成过程是:受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渐渐结晶,此时深埋于地下,之后随着地壳抬升,形成的物质出露地表,而上覆物质渐渐被外力侵蚀,从而使得圆形巨石出露,与岩浆活动无关。A正确,BCD错。故选A。【12题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某些巨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由于巨石长期出露水面,受昼夜温差大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岩石开裂,形成龟甲状花纹,其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而风力作用可能只是岩石表面开裂的影响因素之一,C选项表述并无A选项精确全面,解除C,A正确。出露水面以上的巨石有龟甲状花纹,所以与海浪侵蚀无关,B错。该岩石的花纹特点的形成与海浪积累关系不大,D错。故选A。【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3.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14.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解】依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为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属于非洲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依据板块分布状况可知,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对应②,N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对应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板块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挤压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中间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消逝。板块生长边界是两个板块张裂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两边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出现。比如: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往中间挤压,就形成了消亡边界,出现岛弧和海沟。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向两侧拉伸,就形成了生长边界,出现地中海不断扩张的现象。某公司员工乘飞机从杭州(30°N)前往西亚卡塔尔首都多哈(25°N)出差一周,刚到达时就给家里的儿子发了一条微信消息报平安。儿子早上起床后看到该消息是4点收到的。下图为该员工登机牌部分截图(牌上时间为机场所在地运用的区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A.4小时 B.8小时 C.9小时 D.10小时16.依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A.东三区 B.东一区 C.西二区 D.西六区17.下面是该员工到达多哈后,给儿子发的其中4条微信,不行信的是()A.当时在萧山机场打算起飞时,看到太阳在西北方向的地平线旁边B.晴朗的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C.出差期间,多哈的昼渐短夜渐长D.出差期间,多哈昼长比杭州更长【答案】15.C16.A17.D【解析】【15题详解】依据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飞机到达时约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左右,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21日19时,所以飞机飞行时间约为9小时,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6题详解】依据上题分析可知,飞机达到时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当地时间为6月21日23时,所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五个小时,多哈所在时区应为东三区,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7题详解】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萧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京时间19点左右,萧山太阳方位应当位于西北方向的地平线旁边,A不合题意;多哈纬度较杭州更低,且靠近北回来线,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杭州,因此晴朗的白天时,多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B不合题意;多哈位于北半球,出差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多哈应当是昼渐短夜渐长,C不合题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多哈的昼长比杭州短,D符合题意。所以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丹阳市某校地理探讨性学习小组到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图为某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该地区阅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岩浆侵入——岩层弯曲——岩层断裂 B.岩浆侵入——岩层断裂——岩层弯曲C.岩层弯曲——岩浆侵入——岩层断裂 D.岩层断裂——岩层弯曲——岩浆侵入19.关于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B.乙处适合修建大型水坝C.丙处易发觉地下水资源 D.丁处河流凹岸侵蚀明显20.关于图中岩层,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可能找到化石 B.②处为陆相沉积物积累C.③岩层比②岩层老 D.④处的物质来自于地表【答案】18.C19.D20.D【解析】【1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地下有泥岩、页岩、砂岩等岩层,且呈层状分布,同时两侧沉积岩错位,说明断层在沉积岩之后形成,岩浆岩入侵至沉积岩下端,且岩浆岩也断成两段,说明断层最终形成,沉积岩最先形成后发生褶皱弯曲,再出现岩浆侵入,最终是岩层断裂,C正确,解除其它选项。故选C。【19题详解】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为向斜,A错误;乙处为断层,不适合修建大型工程,B错误;丙处岩层向上弯曲,其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错误;丁处河流为凹岸,凹岸为侵蚀岸,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①岩层为花岗岩,为岩浆岩,没有化石分布,A错误;②岩层为石灰岩,为海相沉积物,B错误;②③岩层均为沉积岩,位于下方的②岩层先形成,②岩层更老,C错误;④岩层为泥岩,泥岩主要是陆地河流或湖泊沉积,其物质来自地表,D正确。故选D。【点睛】沉积岩呢就是袒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等作用下被破坏,再经过一系列的搬运后沉积下来,最终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必须要知道:1.有化石2.有层理构造(划重点划重点)沉积岩的代表是石灰岩、页岩和砂岩。三门源传统古村落,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北倚千里岗山脉余脉,南接金衢盆地,三面环山,山涧小溪穿村而过。三门源先祖为躲避战乱,迁居于此,村内现存明清古建筑约60幢,保存较为完整。2008年10月,三门源村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前,三门源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出现空置现象。如图示意三门源古村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在聚落发展初期,三门源民居建筑空间扩展的主要特点是()A.沿河布局,自北向南扩展 B.沿道路布局,自西向东扩展C.沿河布局,自南向北扩展 D.沿道路布局,自东向西扩展22.三门源传统古村落建筑分布密集,其主要目的是()A.便利取水 B.少占耕地 C.利于田间管理 D.便于反抗盗匪【答案】21.A22.B【解析】【21题详解】在聚落发展初期,三门源民居建筑空间扩展受到地形及河流的共同影响,沿河布局,可充分利用河运,同时利于生产、生活用水,故聚落民居多沿河布局,BD错误;三门源先祖为避战乱而迁徙,故早期聚落座落在北侧靠近山脚的地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聚落向地势相对较平坦,耕地资源丰富的南部扩展,故聚落自北向南扩展,C错误,A正确。故选A。【22题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三门源传统古村落三面环山,可利用的耕地资源不足。村落建筑分布密集,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疼惜耕地资源,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少占耕地,B正确;建筑沿河分布的主要好处是便利取水,且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村落并非都沿河分布,A错误;建筑密集分布不能体现利于田间管理和便于反抗盗匪,CD错误。故选B。【点睛】河流旁边水源足够,为聚落供应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交通运输便利,便利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我国某中学地理探讨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考察区域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下左图),并于北京时间2024年6月22日13:20在下右图中丁地测得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为8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丁地的地理坐标是()A.24.5°N100°E B.22.5°N120°EC.24.5°N110°E D.22.5°N100°E24.该探讨性学习小组依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上右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埋藏深度(单位:米),则可以推断出沿该剖面线为()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山25.下列是该探讨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供应的参考看法,其中最合理的是()A.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B.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C.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发展休憩业D.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答案】23.A24.C25.C【解析】【23题详解】读图文并结合所学学问,北京时间2024年6月22日13:20在丁地测得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角为89°,全年没有直射现象,丁地位于北回来线以北,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来线,该地最大太阳高度角为89°,依据正午太阳高度换算规律可推导出丁地纬度为24.5°N。其次,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为地方时12点,而此时北京时间13:20,因此该地比东八区时间晚1小时20分,则丁地位于100°E。综上所述,A对,解除BCD。故选A。【24题详解】依据剖面上等高线数值可知为谷地,A、D错;再依据图5中各观测点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可以计算出各观测点岩层的海拔高度,丁点为1300米,向右依次为1600~1700米、1600~1700米、1400米、1300米,戊点为1280米,画出图形可知该剖面上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如下图)。综上所述,丁—戊剖面线为背斜谷。综上所述,C对,解除ABD。故选C。【25题详解】依据经纬度位置和等高线数值推断,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裂开,易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贫瘠甚至石漠化,因此最相宜疼惜性开发,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旅游、疗养为主的休憩业,C对;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不相宜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A错;当地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B错;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利于疼惜环境,不能扩大环境承载力,D错。故选C。【点睛】向斜:指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方法是确定内部的新岩层和外部的老岩层。在水平面上,新岩层在中间,老岩层在两侧,形成一个河谷,即向斜河谷。背斜:指岩层向上弯曲,主要方法是确定新的内部,在水平面上,中间为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形成背斜山,即背斜山。向斜河谷岩层较坚实,不易被侵蚀,所以有泥沙在河谷中积累,四周渐渐高起来,成山,称为向斜山脉;背斜山体上部松散,易受侵蚀,渐渐形成河谷,即背斜河谷。河沙作为建筑材料曾被大量运用,近年来国家对河道不合理采沙监管力度加强,一大批河沙厂(曾经出售河沙的地方,通过设备采沙船干脆把沙子输送到该区域)不得不转移或转型。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段特征及废弃河沙厂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图中河沙资源最丰富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27.乙岸河滩比甲岸宽广,废弃河沙厂遗址位于甲岸的主要缘由是()A.甲岸地形平坦,利于沙场建设 B.乙岸道路狭窄,交通不便C.甲岸河道较深,利于采沙船停靠 D.乙岸人口稠密,地租昂扬28.过度开采河沙会导致()①水流形成漩涡,影响航运平安②水生动植物受到损害,破坏生态环境③使河流防洪实力增加④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⑤流水冲刷加剧,河堤侵蚀严峻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答案】26.B27.C28.C【解析】【26题详解】甲乙丙地四处河流段中只有乙地位于河流的凸岸处,河流凸岸处水流速度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易沉积,所以图中河沙资源最丰富的地点是乙地,B正确;甲地位于河流凹岸,河流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A错误;丙和丁河流段不是河流的凸岸,河流流速较乙地更快,泥沙沉积比乙地少,C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甲岸地处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泥沙不易沉积,河道较深,利于采沙船停靠,C正确;乙岸泥沙易沉积,地形相对更平坦,A错误;没有关于甲乙两岸的人口和道路宽度的信息,无法推断,解除BD选项。故选C。【28题详解】过度开采河沙会破坏河床原有形态,可能会导致河流水形成漩涡,影响航运平安,①正确;河流的泥沙不仅仅是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之一,也是重要的养分物质来源,所以过度开采河沙会使水生动植物受到损害,破坏生态环境,②正确;不合理采沙会导致河流侵蚀加剧,不利于防洪,③错误,⑤正确;过度开采河沙导致下游河流携带泥沙削减,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④错误。①②⑤正确,故选C。【点睛】滥采河沙会危害桥梁及航运平安、影响防洪平安、影响河势稳定、影响道路平安、危害河流生态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很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终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左图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右图示意兰阳平原风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缘由是()A.河流带来泥沙,风力积累 B.海浪带来泥沙,河流搬运积累C.河流带来泥沙,海浪搬运积累 D.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积累30.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A.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小 B.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大C.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大 D.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小【答案】29.A30.D【解析】【2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兰阳溪含沙量大,在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后,由于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沿岸积累下来,由风频图看出,该地盛行东风,东风携带岸边的沙粒在沿海积累形成沙丘,故A正确;河流搬运积累和海浪搬运积累一般都会形成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或沙滩,而不会形成10米高的沙丘,BC错误;该地盛行风为东风,且该地东侧为海洋,缺乏沙源,故不是盛行风吹来泥沙,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由该地风频图可以看出,该地盛行东风,盛行风携带颗粒物从沙丘东侧吹向西侧,东侧为迎风坡,坡度小,风在此遇到沙丘阻挡,风速起先减小,粒度较大的颗粒物先沉积下来,西坡为背风坡,风速进一步降低,粒度较小的颗粒物后沉积下来,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沙丘成因: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积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积累而成的坡地地貌,其沉积结构特征蕴含地貌和气候变更的关键信息,倒石堆在高山地区广泛发育。下图为倒石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图中倒石堆的形成缘由可能是()A.流水积累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冻融风化作用 D.冰川磨蚀作用32.倒石堆可能广泛发育在()A横断山脉 B.阴山山脉 C.武夷山脉 D.太行山脉【答案】31.C32.A【解析】【31题详解】倒石堆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岩壁岩石空隙和裂缝中存有确定水分,在夜晚结冰后体积膨胀,白天温度上升后冰溶化导致更多的水进入裂缝,不断循环产生的压力迫使山体岩石结构发生破坏而解体,即冻融风化作用,故选C。【32题详解】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倒石堆主要在有冻融作用的山区,横断山脉海拔高,有冰川发育,阴山山脉、武夷山脉、太行山脉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发育,解除BCD,故选A。【点睛】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溶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溶化,冬季冻结,这种溶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我国冻融作用主要发生在西部青藏高原及其旁边区域,如横断山脉地区。河流阶地是指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河流以侧蚀为主,塑造出河漫滩;后地壳上升,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图左示意黄河某平直河段发育的河流阶地,下图右示意渭河某河段南岸7个阶地的拔河高度(拔河高度是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每个河流阶地均上覆黄土,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下面为河床相砾石层。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更影响。河流阶地下切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河流积累发生在冰期,潮湿的气候影响河流的下切。完成下面小题。33.图示河段的流向是()A.由北向南流 B.由南向北流 C.由西向东流 D.由东向西流34.近870千年来,该河段地壳抬升幅度最大的时期形成的阶地是()A.T3 B.T4 C.T5 D.T635.每个阶地的黄土层()A.均来自河流搬运 B.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晚C.形成时砾石层袒露 D.利于开挖成本较低的窑洞【答案】33.A34.C35.B【解析】【33题详解】由图可知,图示河段流向应为南北走向,CD错误;图示河段为平直河道,故河流的侵蚀岸、积累岸是由地转偏向力造成的,该河段西岸坡度陡,以侵蚀为主,结合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该段河流自北向南流,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积累岸,A正确B错误。故选A。【34题详解】通常,地壳抬升幅度最大时,河流下切作用最强,阶地的拔河高度变更最大。读图可知,近870千年来,该河段由阶地T4到T5地壳抬升幅度最大,该时期最终形成的阶地是T5,C正确;其它阶地阶地的拔河高度变更都不是最大的,ABD错误。故选C。【35题详解】渭河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黄土高缘由风力积累而成,因此这些阶地上的黄土来自于风力积累。由此可推想每个阶地上的黄土层应当是在降水较少、风力强劲的冰期沉积而成,A错误。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因此黄土层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晚,故B正确。砾石层位于古土壤层下部,而黄土层位于古土壤层上部,黄土形成时砾石层没有袒露,C错误。并不是每个阶地的黄土层都利于开挖成本较低的窑洞,故D错误。故选B。【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凹凸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积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下图是我国西南某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6.图中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冲积平原,是因为()①支流流速慢②位于干流凹岸③侵蚀作用强④汇入处落差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7.近年来图中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缘由可能是()A.下游新建防洪堤大坝 B.上游种植业发展快速C.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D.下游河道不断疏通【答案】36.C37.C【解析】【36题详解】依据题意,支流含沙量大,若支流流速慢,泥沙简洁沉积形成三角洲,与题不符,①错误。支流汇入处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积累,不简洁形成三角洲,④正确。支流汇入处位于干流凹处,流水侵蚀作用强,不易形成三角洲,②③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C。【37题详解】河漫滩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上游修建水库,上游泥沙简洁在库区沉积,河漫滩沙源少,形成慢,C正确;上游大力发展种植业有可能破坏植被,西南地区降水强度大,地势坎坷,水土流失加剧,河漫滩泥沙来源多,形成速度加快,B与题意不符;河漫滩多数在中游曲流,下游新建防洪堤大坝和不断疏通河道对上游的河漫滩发育影响较小,AD错。故选C。【点睛】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积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积累。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特别敏感。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完成下面小题。日期日出时间日落时间3月1日6:4818:216月1日5:2117:209月1日6:0018:4612月1日7:0317:2138.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A2月 B.5月 C.8月 D.11月39.仅从光照角度考虑,该品种菊花在下列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A.天津、武汉、济南、长沙B.天津、济南、武汉、长沙C.长沙、武汉、济南、天津D.济南、天津、武汉、长沙40.关于武汉的说法正确的是()A.3月1日--6月1日昼渐渐变长,并且达到最长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更幅度随太阳直射点的变更而变更C.昼最长时是夏至日D.12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答案】38.D39.B40.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及分析表格信息的实力。【38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5月、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武汉市昼长均大于12小时,BC错误。依据表格中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白昼时间。3月1日昼长为11小时33分,9月1日昼长为12小时46分,12月1日昼长为10小时18分,因此可以推知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应当在9月1日之后,12月1日之前,可能是11月,D正确,A错误。故选D。【39题详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进入花期越早。天津纬度最高,白昼时间最短,其次为济南,再次为武汉和长沙。因此,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天津、济南、武汉、长沙,B正确。故选B。【40题详解】3月1日--6月1日昼渐渐变长,夏至日6月22日白昼达到最长,A错误,C正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更幅度随太阳直射点的变更不变,B错误;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冬至日12月22日达最小,D错误。故选C。【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更幅度指的是一年中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回来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更幅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回来线与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更幅度等于47°,不随纬度变更;极圈以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更幅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二、综合题(5*10=50分)41.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所示时刻,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2)CD两地地方时相差___小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3)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方向向D点作水平运动,其方向将向___(填“南”或“北”)偏移(4)此时A点的角速度是___,E点的地方时是___时,B点昼长___小时。(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此日30°N房屋外墙太阳能集热板与外墙的夹角是___。【答案】(1)①.冬至日②.(23°26′S,90°W)(2)①.6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3)南

(4)①.15°/h②.18:00③.24

(5)①.从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36°34′【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例,设置5道小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学问,涉及学问点多,但难度不大。重在考察学生对于基础学问的运用实力,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提升学生获得学问和信息的实力。【小问1详解】图甲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夜,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90°W位于白天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可得,CD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即纬度范围是66°34′N~90°N之间。【小问3详解】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顺着物体运动方向看,北半球向右偏。所以该物体沿CD方向向D点运动,其方向将向南偏移。【小问4详解】全球角速度相等为15°/h,故此时A点的角速度是15°/h;E点位于赤道地区,恒久都是昼夜等长,6:00日出,18:00日落。由图可知,AB是昏线,那么E点此时是日落时间应当是18:00。B点出现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小问5详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因此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式H=90—丨所在地纬度±直射点纬度丨(同半球相加,异半球相减)可冬至日求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6°34′,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因此外墙太阳能集热板与外墙的夹角等于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36°34′。4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西南某地区,地处山区,是闻名贫困地区。该地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潮湿、夏季均温23℃,冬季均温-6℃,年降水量1300毫米。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该地区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高山露地蔬菜种植,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胜利创建为高山露地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和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材料二下图为“该地蔬菜生产基地示意图”。(1)A、B两点间马路途建设接受“Z”字形走向,请说明其优缺点。(2)请分析该地区蔬菜品质高的缘由。(3)简述该地能够成为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答案】(1)优点:A,B两点间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接受"Z"字形迂回前进,可降低坡度;降低修建难度,削减工程量。缺点:增加线路长度,增加建设投资。(2)冬冷夏凉,生长周期长,有利于养分积累;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海拔较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环境质量好;农药运用量少。(3)蔬菜品质好;邻近高速马路,交通便利;现代冷藏保鲜技术发展,拓展市场;政府政策支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等相关学问,考查学生获得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学问的实力,培育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AB之间等高线密集,地表坡度大,所以马路接受“Z”字形走向,可迂回前进,降低道路坡度,降低马路建设难度,削减工程量,也提高了行车平安。但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道路建设的长度,使得建设投资增大。【小问2详解】品质主要从生长周期、昼夜温差、产品绿色健康等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气候潮湿、夏季均温23℃,冬季均温-6℃,冬暖夏凉,生长周期长,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冬季温度相对较低,虫卵不易越冬,农药运用少。同时,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环境质量好,产品绿色健康。地处山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品质高。【小问3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蔬菜品质高,质量好,受到港澳地区市场的青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邻近高速马路,交通便利,便于蔬菜的外运,且还得益于现代化的冷藏保鲜技术,使得当地的蔬菜可以供应港澳地区的市场。该地以前是贫困山区,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带动区域致富,蔬菜产业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促进了蔬菜基地的发展,从而为港澳地区供应蔬菜成为可能。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干旱型冲积扇(旱扇)和潮湿型冲积扇(湿扇)示意图。(1)说出左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并简述丙地貌的成因。(2)指出左图中岩体①②的形成依次及①②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3)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答案】(1)甲:断层乙:背斜丙:向斜丙部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2)形成依次:岩体①形成较岩体②晚。①形成的地质作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或内力作用);②形成的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或外力作用)。(3)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碎石;在山口处地势降低,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貌的成因、岩石形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等相关学问点。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学问的实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甲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因此属于断层构造;乙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丙处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属于向斜构造。丙处出现地形倒置,缘由是由于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简洁被外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