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输容海安2024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_第1页
江苏输容海安2024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_第2页
江苏输容海安2024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_第3页
江苏输容海安2024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_第4页
江苏输容海安2024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句容、海安2024-2025高三上学期联合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左传》中,楚人引《诗》之例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来源丰富。另据《国语》所载,楚国贵族教化所用之文献包括《春秋》《诗》以及《世》《令》《语》《训典》等。据此推知,楚国()A.依靠教化和文化争夺霸权 B.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可C.敬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 D.确立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楚人引《诗》”、“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楚国贵族所用文献”可知,楚国对华夏文化思索与接受的史实,说明当时楚人在文化上渐渐与华夏文化接近,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楚国学习华夏文化,材料中无法体现争夺霸权,解除A项;敬重周朝的政治秩序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楚王问鼎”的史实,解除C项;儒学确立为主流意识在汉代,时间不符合,解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设刺史,平常巡行、岁末进京。东汉时期,刺史在州内拥有常驻治所,皇帝也时常诏令刺史参与平乱、水利等事务,州从监察区演化为郡国之上的一级行政区。这一变更()A.解决了郡国并行的威逼 B.适应了中心集权的须要C.提升了政府治理的效能 D.埋下了军阀割据的隐患【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州从监察区演化为郡国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可知,汉武帝设置刺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刺史权力越来越大,驾驭较大的地方权力,确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集权,埋下军阀割据的隐患,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推恩令实行后,才渐渐解决郡国并行的威逼,解除A项;刺史权力的不断增大,确定程度威逼了中心集权,解除B项;刺史权力的增大,不愿定能提高政府治理的效能,解除C项。故选D项。3.下图为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这一演化()A.抑制了藩镇割据局面 B.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调整优化了经济结构 D.促进了南北经济均衡【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唐朝后期(中国)。依据材料“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可知,唐朝后期,两税钱的收入占比在削减,但仍是占一半以上,青苗钱基本保持不变,榷酒钱和榷盐钱占比在逐步的增加,酒税和盐税的收入占比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抑制了”一词说法过于确定,解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收入占比,无法判定经济结构的变更,解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经济对比,无法得出南北经济均衡的结论,解除D项。故选B项。4.朱熹在《尧典》注中探讨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探讨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探讨上述问题的动身点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志向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相识 D.达到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朱熹在《尧典》注中探讨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可知,朱熹通过格物,对这些领域的细致视察,到达天理的阶段,达到对天理的相识,C项正确;“揭示规律”属于近代自然科学,解除A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解除B项;“知行合一”是心学的观点,解除D项。故选C项。5.下表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有关明清市镇探讨的成果(部分),这些成果最能说明()变音及书目内容简介范金民《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市镇经济》阐述了各地商人特殊是外地商人在江南市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张海英《明清江南市镇的行政管理》探讨了作为职能部门的各类政府管理机构在江南市镇发展中的作用呈滔《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以苏州地区作为探讨的个案,视角放在市镇与四周农村的关系上。A.史学探讨的视角是多维的 B.明清市镇主要发挥政治功能C.明清江南是全国经济中心 D.唯物史观是历史探讨的原则【答案】A【详解】依据“阐述了各地商人特殊是外地商人在江南市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作为职能部门的各类政府管理机构在江南市镇发展中的作用”“以苏州地区作为探讨的个案,视角放在市镇与四周农村的关系上。”可得出这些探讨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及市镇发展的状况,反映出史学探讨的视角是多维的,A项正确;明清市镇主要发挥的是经济功能,解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中心,解除C项;材料与唯物史观无关,解除D项。故选A项。6.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步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英话注解》《万国舆地图》等。这主要得益于()A.外商资本输出规模扩大 B.机器运用、市场扩展C.科学成为当时主流思潮 D.政府推动、民众需求【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依据材料“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英话注解》《万国舆地图》等。”可知,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被迫打开,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国印刷出版也得到大的发展,不但印刷古籍,还印刷新学西书,这都是受机器运用及市场扩展所带来的,B项正确;外商资本输出规模扩大是在甲午中日斗争后,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A项;近代的主流思潮照旧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儒家思想,而非科学,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推动的信息,解除D项。故选B项。7.1888年,开平煤矿第一次打算分发股息时在天津发布了一条新闻,《捷报》对此作了报道,之后每当有类似的举动都大肆宣扬。这一做法()A.表明民用企业起先盈利 B.推动近代传媒业的发展C.意在引导民间投资方向 D.掀起“实业救国”浪潮【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依据材料“1888年,开平煤矿第一次打算分发股息时在天津发布了一条新闻,《捷报》对此作了报道,之后每当有类似的举动都大肆宣扬。”可知,开平煤矿是清末洋务运动起先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其分发股息的消息被大肆宣扬,是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为民间投资供应方向指引,C项正确;结合所学学问,虽然有分发股息的消息,但无法判定是否盈利,解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引导民间投资,没有体现近代文化传媒业的发展,解除B项;实业救国到19世纪末才起先出现,与材料中时间不符,解除D项。故选C项。8.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强调新旧、中西文化水火不相容。五四运动后,国人的心理惊惶和焦虑明显舒缓,不再重提“文化危机导致亡国灭种”类似的“危言”,文化自信力提升。这主要是由于()A.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马克思主义的起先传播C.资产阶级登上舞台 D.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缘由题。时空是五四新文化时期(中国)。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强调新旧、中西文化水火不相容……五四运动后,国人的心理惊惶和焦虑明显舒缓”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表明爱国的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文化自信提升,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民主与科学,不能说明五四运动之后的变更,与材料不符,解除A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不是起先传播,解除B项;新文化运动之前,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解除C项。故选D项。9.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一切中国共产党人,必需为着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凄惨命运而奋斗。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这一论述意在()A.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号召进行彻底的民主革命C.建立起统一的联合政府 D.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信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必需为着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凄惨命运而奋斗。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可见毛泽东主见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者为反对外来压迫、摆脱殖民统治,摆脱封建藩篱,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故毛泽东这一论述的目的是号召进行彻底的民主革命,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建立联合政府的内容,解除C项;此时抗日斗争即将成功,此论述并非意在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解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所示为苏州市签发的一份女性选民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干脆见证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D.妇女成为民主建设的主力【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可知,该选民证的时间为1953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C项正确;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解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才建立,解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妇女成为了民主建设的主力,解除D项。故选C项。11.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状况(单位:%)。出现这些变更的最主要因素是()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牧业15.522.125.8林业3.65.24.3渔业1.63.55.4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经济作物9.615.614.4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B.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C.农夫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缘由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晚期中国。据材料“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状况”,结合表格可知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发生了确定的变更,种植业的比重相对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相对上升,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农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C项正确;“全面开放”,表述错误,解除A项;高新技术是缘由之一,但不是主要缘由,解除B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故选C项。12.依据古希腊传统,马其顿人从不向凡人行叩拜礼,只向神匍匐礼拜。亚历山大入主波斯后,不但要求波斯人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需以头碰地,也意图让马其顿人予以效仿。亚历山大此举意在()A.拉拢波斯帝国遗臣 B.传播希腊先进文化C.强化君主统治权威 D.传承东方政治体制【答案】C【详解】亚历山大不但在西亚沿用君主制国家的君臣之礼,甚至希望将其引进深受公民政治影响的马其顿(希腊)地区,其旨在加强君主的权威,C项正确;依据“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需以头碰地”可知持续君臣之礼并不能起到拉拢波斯帝国遗臣的作用,甚至会引起波斯人的抵触,解除A项;君臣之礼并非先进文化,解除B项;亚历山大的目的是通过东方君主制国家的君臣之礼来强化其权威,东方政治体制是强化其权威的方式,而非目的,解除D项。故选C项。13.“他们的目标不是占有领土,而是通过强迫商船停靠于武装贸易口岸并交纳关税,从而限制贸易路途。他们从事西非的奴隶贸易,贩运印度的胡椒。16世纪前期的几十年间,欧洲人消费的胡椒和香料中大约一半是他们运来的”。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荷兰人 D.法国人【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他们的目标不是占有领土”“从而限制贸易路途”“从事西非的奴隶贸易,贩运印度的胡椒”可以得出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葡萄牙人,A项正确;西班牙的殖民方向主要是向西,殖民方式是占据美洲大片殖民地,解除B项;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解除C项;法国与材料不符,解除D项。故选A项。14.美国独立之后北方工业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为了同欧洲竞争,北方各州迫切须要高关税进行贸易疼惜。南方各州的经济命脉是种植棉花,其中约90%出口到欧洲国家,所以南方要求低关税。美国南北方各州在关税问题上针锋相对,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A.黑人奴隶存废问题冲突尖锐 B.美国社会内部贫富分化加剧C.权力制衡成为南北各州共识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美国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但是竞争力比不上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须要提高关税进行贸易疼惜;南方盛产英国工业革命须要的棉花,须要降低关税将棉花出口到英国;美国南北经济制度的冲突客观上了反映美国经济发展与世界联系加深,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项正确;黑人奴隶存废问题冲突尖锐是南北冲突的集中体现,与设问不符,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内部贫富分化加剧,解除B项;1787年宪法中权力制衡成为南北各州共识,解除C项。故选D项。15.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定要挨打,因此必需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这一相识使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B.经济发展水平赶超欧美C.消弭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D.依靠政权的力气发展国民经济【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25年的苏联。依据材料“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定要挨打,因此必需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需依靠政权力气,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实现苏联的工业化,D项正确;1925年,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尚未实行,国民经济比例没有严峻失调,解除A项;经济发展水平快速赶超欧美,与历史史实不符,苏联经济水平始终没有超过美国,解除B项;“消弭了”一词说法过于确定,解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是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多样性的不同相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前者符合文化多样性的规律 B.前者承认文明多元化下共同发展C.后者是对文化趋同性的纠偏 D.后者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斗争性【答案】C【详解】据材料“各美其美”可知,后者认为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特长,是对文化趋同性的纠偏,C项正确;“强势文化必定战胜弱势文化”可知,前者认为强势文化必定会吞并弱势文化,体现的是文化的趋同性,而非文化多样性,解除A项;“强势文化必定战胜弱势文化”可知,前者认为强势文化必定会吞并弱势文化,否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解除B项;“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知,后者关注文化的多样性,而没有涉及斗争性,解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的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2007年人教版中学教材《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访西域,开拓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闻名的“丝绸之路”。——2025年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随着丝绸之路探讨的深化,史学界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具体如下:主要观点学者甲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途,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学者乙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学者丙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定结果。学者丁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沟通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沟通的一个“交通网络”。——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在中国》(1)《史记·大宛列传》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请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学问,谈谈你对“凿空”这种说法的理解。(2)依据材料三,概括史学界“丝绸之路”探讨角度。(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请你从不同角度概括古代丝绸之路开拓的历史意义。【答案】(1)一方面,经由中国西北到中亚的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存在,但没有形成固定路途,而且时断时续,不大为世人所知。另一方面,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记性事务,其前后的丝绸之路交通和贸易,无论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影响力等方面,都是不行相提并论的。(张骞通西域后,大大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旺盛。)(2)角度:学者甲、丙从地理环境角度;学者乙、丁是从丝绸之路的功能角度。(3)国家治理角度:加强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生活角度:丝绸之路带来的新物种,丰富了中国的食物,促进了物种的沟通。【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依据材料一“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的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可得出经由中国西北到中亚的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存在,但没有形成固定路途,而且时断时续,不大为世人所知;依据材料二“张骞两次出访西域,开拓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可得出张骞通西域后,大大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旺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依据材料三“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途”“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可得出学者甲、丙从地理环境角度;依据材料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沟通的一个‘交通网络’。”可得出学者乙、丁是从丝绸之路的功能角度。【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二“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访西域,开拓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可得出从国家治理角度分析,加强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结合所学,从物种之间的沟通分析,得出丝绸之路开通后,西瓜和胡桃、胡瓜、胡椒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和南亚的物种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食物,促进了物种沟通。18.2005年其次十九届世遗大会上,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书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澳门历史城区以澳门旧城为中心,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是中国境内现存年头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该城区建筑群中的各建筑建成时间从明至民国,时间跨度达400多年。材料二澳门历史城区内有22处不动产,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些建筑形式和风格多样。……但管理权困难、难以统一管理。同时,澳门文化遗产疼惜起步晚,并受限于人才和技术条件,缺乏与疼惜相关的记录和存档,政府开展疼惜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澳门特殊行政区文化局急需实行立法的手段,以便统一协调、规范和指导多方管理者更科学地实施疼惜。——以上摘编自王怡婕《<澳门历史城区建筑修复技术指南>编制的技术路途》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澳门历史城区的建筑有何特点?现今对它的疼惜遇到哪些困难?(2)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对澳门历史城区的文化遗产进行疼惜有哪些现实意义?【答案】(1)特点:历史建筑数量多、年头久、规模大、保存完整、东西方风格共存;时间跨度大;建筑风格多样。困难:管理权困难、难以统一管理:文化遗产疼惜起步晚,人才和技术条件不足,缺乏相关记录和存档。(2)现实意义:对澳门历史城区文化遗产的疼惜,有利于文明传承;有利于增进民族情感,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建性;有利于人类共同发展。【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头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可知,建筑多、年头久、规模大、保存完整、东西方风格共存;依据材料二中“各建筑建成时间从明至民国,时间跨度达400多年”可知,时间跨度大;依据材料二中“这些建筑形式和风格多样”可知,建筑风格多样。困难:依据材料二中“管理权困难、难以统一管理”可知,管理权困难、难以统一管理:依据“澳门文化遗产疼惜起步晚,并受限于人才和技术条件,缺乏与疼惜相关的记录和存档”可知,文化遗产疼惜起步晚,人才和技术条件不足,缺乏相关记录和存档。(2)现实意义: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对澳门历史城区的文化遗产的疼惜,有利于文明传承,能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有利于增进民族情感,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建性,有利于人类共同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1964年,宣扬画)依据宣扬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答案】《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宣扬画赏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中国一切发展打算了政治条件;1953年,起先了第一个五年支配和三大改造。图片以一片广袤的天空为背景,四周一片农田,农夫三两成群在土地上进行劳作,重点刻画了一位女拖拉机手,眼睛目视前方,面带笑容,眼神坚决。图片下方一行字:“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宣扬画展示了新中国时期农夫劳动的热忱和主动性,反映了农业对于机械化水平提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宣扬画以一幅小小的图画折射出深刻的社会背景,具有确定的史料价值,体现了史料与审美的统一。【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64年的中国。首先,确定短文主题,依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1964年的宣扬画,“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可以从符合20世纪60年头、工业化等角度进行提炼主题。其次,围绕提炼的主题,从时代背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等角度进行具体描述。要留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最终,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洁的总结。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5年12月,美、英利用埃及支配修建阿斯旺水坝,急需向美、英及世界银行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