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040CCST36QCCompatibilityofon-boardbatteryswapsystemforbatteryelectricpassengervehicles—Part2:BatteryswapcoolinginterfQC/TXXXXX—XXXX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冷却接口互换性要求 5冷却接口互换性试验方法 3附录A(资料性)冷却接口截面图及配合状态图 5QC/TX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QC/TXXXXX《纯电动乘用车车载换电系统互换性》的第2部分:换电冷却接口,其他以下4部分:——第1部分:换电电气接口;——第3部分:换电机构;——第4部分:换电电池包;——第5部分:车辆与电池包的通信。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开发院、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宁波大雅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瑞肯耐特流体控制系统(镇江)有限公司、苏州瑞可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鸿途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士哲、郑天雷、张宁、曹冬冬、张凯、吴秉利、汪国康、彭方爰、袁承超、王凯、张宝强、吴元和、张珺、高健峰、杨林、张超、杨国华、蔡艳召、李玉军、王锋、郭鹏、黄春华、吴冠军、王萍、郗世洪。QC/TXXXXX—XXXX电动汽车换电模式进入产业化、市场化阶段,亟需标准支撑与引领行业的发展,换电安全性和换电兼容性成为现阶段标准化主要工作目标。在换电安全性标准方面,已经发布了GB/T40032《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换电兼容性标准体系划分为两个系列,一是车载换电系统互换性系列标准,规定具体接口、电池包结构尺寸等软硬件要求,用于实现微观部件的互换性,如电池包的互换;二是换电通用平台系列标准,规定了车辆外廓尺寸、最大总质量等内容,用于实现车辆、电池包和换电站在软硬件宏观层面上的兼容换电,满足行业的共享换电需求。QC/TXXXXX《纯电动乘用车车载换电系统互换性》拟由五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换电电气接口。规定电气接口的型式、结构和尺寸。——第2部分:换电冷却接口。规定冷却接口的型式、结构和尺寸。——第3部分:换电机构。规定机构的型式、结构和尺寸。——第4部分:换电电池包。规定电池包的外廓型式、结构和尺寸。——第5部分:车辆与电池包的通信。规定车辆和电池包必要的通信参数要求和通信协议报文。换电冷却接口作为车辆与电池包的连接界面,承载着车辆和电池包结构连接功能。机构型式、结构、尺寸和参数的统一是实现换电的前提。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附录A其对应内容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并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免费许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实施该标准时实施专利。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1QC/TXXXXX—XXXX纯电动乘用车车载换电系统互换性第2部分:换电冷却接口本文件规定了纯电动乘用车车载换电系统冷却接口的互换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纯电动乘用车车载换电系统冷却接口。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673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T30038道路车辆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IP代码)GB/T32879—2016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通用技术要求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冷却接口总成swappablecoolingconnector连接整车液冷系统与换电电池包液冷系统的接口,具有断开时冷却液自动截止及连接时冷却液自动导通功能,包含电池包端连接器和车身端连接器。3.2电池包端连接器packconnector冷却接口中,与电池包连接在一起的部分,一般含有导向特征且内部阀芯可浮动,简称包端。3.3车身端连接器vehicleconnector冷却接口中,与电动汽车或充电架连接在一起的部分,一般包含浮动机构特征,包含可开启阀体,且在相互插接时阀芯被包裹的那一侧,简称车端。3.4浮动机构floatingmechanism冷却接口中可以修正包端与车端配合误差的机构。4冷却接口互换性要求4.1界面要求4.1.1关键尺寸对于冷却接口的关键尺寸及参数按表1的规定进行。表1冷却接口关键尺寸PQD2QC/TXXXXX—XXXXSMMMMMX注:关键尺寸描述详见附录A中的附图A.1。4.1.2弹簧力基于相互作用中的弹簧力值,实现互换应满足表2中相关参数的要求。表2弹簧力要求NN4.1.3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含量应为50%乙二醇和50%水。4.1.4进出水口车辆前进方向右侧应为电池包进水口,左侧应为出水口,详见附录A中的附图A.7。4.1.5密封方式阀芯的密封方式应为径向密封。4.2界面性能要求4.2.1浮动要求冷却接口的浮动机构可以允许插头插座带有一定偏移误差进行配合和分离。按照5.3进行浮动能力试验后,X,Y,Z方向误差纠正能力应在-5mm~5mm范围内;水平浮动范围详见附图A.8;同时角度误差纠4.2.2气密性要求按照5.4进行气密性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a)湿检:应无肉眼可见的气泡;b)干检:冷却接口泄漏量应不超过0.5cc/min;c)氦检:冷却接口泄漏量应不超过2×10-6Pa.m3/s。4.2.3插拔力要求按照5.5进行插拔力试验后,冷却接口插入插拔力应不大于350N。4.2.4压降要求车端和包端组合后常温下的压力压降值应满足表3。3QC/TXXXXX—XXXX表3流量压降需求84.2.5IP防护等级要求冷却接口于电池包装配后应满足GB/T30038中IP67和IPX9K要求。4.2.6抗盐雾要求按照5.7进行盐雾试验后,冷却接口应满足4.2.1浮动要求和4.2.2气密性要求。4.2.7可靠性要求按照5.9进行可靠性试验后,冷却接口应满足4.2.1浮动要求,4.2.2气密性要求,4.2.5IP防护等级要求。5冷却接口互换性试验方法5.1试验条件如无特殊规定,所有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23℃±5℃;b)相对湿度:1090%;c)大气压力:86kPa~106kPa。5.2试验仪器准确度测量仪器准确度应不低于以下要求:a)温度测量装置:±1℃;b)时间测量装置:±1%FS(1min以上),±5%FS(1min以下);c)流量测量装置:±0.2L/min;d)压力测量装置:±0.1%FS;e)质量测量装置:±0.1%FS。5.3浮动能力试验将冷却接口组件安装在可调整其位移的特殊工装上,分别测量X,Y,Z方向最大浮动量及最大纠正角度。5.4气密性试验分别对冷却接口总成件及包端、车端零件开展气密性试验,选择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试验:a)湿检:在湿式密封性能检测台上,向浸没在水中的液冷系统通以205kPa压缩空气,观察时间为120s,观察水中气泡;b)干检:在干式密封性能检测台上,向液冷系统内部通以205kPa压缩空气,充气120s,保压120s,测试时间为60s;c)氦检:将液冷系统放入氦检箱,向液冷系统内部通入205kPa,浓度80%的氦气,保压30s,检测时间60s。5.5插拔力试验按照GB/T32879—2016中6.4的要求,将换电电池包冷却接口组件安装在可测量拉力、推力的设备上。以10mm/s的速度进行插拔,插拔循环30次后,记录插拔力测量值。5.6压降试验5.6.1将冷却接口组合后,进出口连接流量压降机,冷却液温度25℃。4QC/TXXXXX—XXXX5.6.2设置流量为8L/min,12L/min,15L/min,20L/min,25L/min。5.6.3待冷却液温度变化不超过1℃/min,流速变化不超过0.1L/min时,记录不同流量状态下的进出水口压力,并计算压降值。5.7盐雾试验按照GB38031—2020中8.2.9的盐雾试验方法进行冷却接口720h中性盐雾间歇性循环试验。5.8IP防护等级将冷却接口安装在电池包上(或模拟装配按照GB/T30038进行IP67测试和IPX9K测试。5.9可靠性试验将包端固定在工装上,车端分别在X或Y方向偏移5mm,角度1°的初始状态下进行Z向的插拔试验,插拔速度为10mm/s,插拔循环3000次。5QC/TXXXXX—XXXX附录A(资料性)冷却接口截面图及配合状态图A.1包端和车端的尺寸标注包端和车端的尺寸如图A.1和图A.2所示。单位为毫米图A.1包端和车端尺寸标注单位为毫米图A.2车端主视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