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础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章 基础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1章 基础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1章 基础心理学课件_第4页
第1章 基础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理论课基础心理学知识马红云第1章基础心理学

本章是学习本教程基础知识与其他各章学习的开端,也是各章的基础。学习好这一章,掌握好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无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或者心理咨询技能的掌握,都至关重要。

学习内容:心理学绪论,心理的本质,心理学发展简史,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反射学说,感觉与只觉,记忆,思维言语及想像,意识与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与意志,人格,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理论。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基础(普通)心理学定义: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第1章基础心理学心理学分支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医学/变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第1章基础心理学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像。情绪、情感、意志倾向性:需要、动机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人格心理现象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第1章基础心理学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由初级不断向高级发展。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合一的脑结构爬虫类的大脑古哺乳动物的大脑新哺乳动物的大脑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

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WilhelmWundt(1832-1920)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用内省法,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意识)的基本元素。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认为心理(行为)无外乎是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JohnWatson(1878–1958)

第1章基础心理学

格式塔(完型)心理学派——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MaxWertheimer

WolfgangKöhler

KurtKoffka

第1章基础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杜威、詹姆士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WilliamJames

JOHNDEWEY

第1章基础心理学SigmundFreud(1856~1939)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潜意识)

超我

自我

本我

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我实现。AbrahamMaslow

1908-1970

CarlR.Rogers1902–1987

第1章基础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计算机认知加工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提取。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交叉、综合性学科。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辨证发展原则:发展、联系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检验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不能干预活动,不能控制条件。调查法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

访谈法(提纲)

问卷法(信效度、取样)第1章基础心理学

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个案法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无关的额外变量)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组成:

细胞体

树突

轴突第1章基础心理学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信息(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分类感觉性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包括:

躯体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拮抗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与情绪相关。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包括:脊髓

——

脑干、间脑、小脑、端脑脊髓:

白质在外,灰质在内灰质(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白质(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第1章基础心理学脑干:

延脑: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桥脑:神经通道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间脑:

丘脑:感觉(嗅觉除外)上丘脑:嗅觉下丘脑:内脏底丘脑:肌肉张力第1章基础心理学小脑:

灰质在外,白质在内(结构与脊髓相反)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脊髓脑

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灰质白质脑干:延脑、脑桥、中脑间脑:丘脑、上、下、底小脑端脑(大脑皮层)第1章基础心理学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纵裂将大脑(端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胼胝体将两半球连接起来。第1章基础心理学大脑半球三个面: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大脑沟回的形成:发育慢——沟发育快——回艾因斯坦:大脑无沟回,1650克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大脑皮层的组成部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皮层的机能:颞叶——听枕叶——视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

额叶——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1、倒置——脚上头下2、对侧传导——左脑对右身3、部位的敏感性与面积正相关——灵敏大;迟钝小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单侧化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男)右利手者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女)第1章基础心理学布洛卡发现:

左半球额叶损伤(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

证明: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脑外伤病人)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结论:

右利手者,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指女说男)

(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1981)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

垂体腺:控制泌尿、血压及生长等。甲状腺:亢进—敏感、紧张、激动不足—疲劳、记忆力下降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兴奋和抑制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由弱到强,从静息状态到活动状态;抑制则相反。IvanPavlov1849—1936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第1章基础心理学反射弧第1章基础心理学反馈第1章基础心理学经典条件反射——被动

(巴甫洛夫)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主动(桑代克、斯金纳)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第1章基础心理学肉~流唾液(无条件反射)

铃声~无唾液

铃声+肉~流唾液

铃声~流唾液(条件反射)第1章基础心理学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情景示意图第1章基础心理学(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物为信号刺激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

(人独有)

“望梅止渴”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一)条件反射的抑制(二)扩散和集中(三)相互诱导(四)动力定型第1章基础心理学(一)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打扰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疲劳消退抑制:无奖励泛化现象:相似、相继分化抑制:集中(二)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扩散:(泛化)一处神经细胞兴奋引起周围其他神经细胞兴奋集中:(分化)不引起其他神经细胞兴奋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相互诱导同时性诱导,继时性诱导正诱导:一部位抑制引起周围兴奋负诱导:一部位兴奋引起周围抑制(四)动力定型动力定型: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形成的固定的顺序。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如:骑自行车、午休)动力定型被破坏→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感觉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二单元感受性及感觉阈限一、定义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度量。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二、种类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范围:下限~上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最小可觉差、

j.n.d)“最后一根稻草”

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定律:

ΔI/I=K

即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费希纳定律:

S=K·lgR

即人感受到的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两定律都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三单元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适应:快(1~2分钟)暗适应:慢(30~40分钟)

戴波长在620纳米以上的红色眼镜,视紫红质不会分解,可以保护暗适应。

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像负后像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强度呈正比。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步:盯着头像看30秒,不要动

第二步:迅速朝向白色or灰色背景看第1章基础心理学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相继对比四、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一)适宜刺激光波:380~780纳米(赤橙黄绿青蓝紫)

珈玛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雷达广播频带交流电波长(纳米)可见光谱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视觉器官角膜→前房→瞳孔→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最外一层是视细胞层)→视神经→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枕极)。第1章基础心理学视细胞:锥体细胞(明视觉)——细节、颜色

杆体细胞(暗视觉)——明暗、轮廓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颜色视觉色调(波长)颜色的特性明度(光的物理强度)饱和度(灰色所占的比例)

色弱色觉异常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

全色盲产生原因——遗传。

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不同光同时作用于眼睛)颜料混合:相减混合(颜料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

颜色混合第1章基础心理学五、听觉

适宜刺激(空气振动)声波:16~20000

Hz

最敏感:1000~4000Hz

老年人听觉丧失首先是高频声音听觉的特性:

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波形第1章基础心理学听觉器官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的产生:声波→科蒂氏器官→颞上回和颞中回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嗅觉和味觉

嗅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味觉:(适宜刺激: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感受器是味蕾。最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四、皮肤感觉

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会发生变化;身体不同部位部位的生理零度不同。第1章基础心理学五、平衡觉:静觉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六、运动觉:动觉感受器:肌肉、筋腱、关节七、内脏感觉

饥饿、饱胀、渴、便意、窒息、疲劳、疼痛、性的感觉八、痛觉痛觉的生物学意义:保护机体。痛觉最难适应。内脏痛: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现象。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五单元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第1章基础心理学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理解性→

知觉的常性:大小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第1章基础心理学整体性: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

选择性:对象和背景的变化(两可图)

第1章基础心理学

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一)大小知觉

(二)形状知觉影响因素:视像、动觉、触觉、生活经验(三)方位知觉(四)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第1章基础心理学距离知觉(深度知觉)对距离判断的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阴影双眼视轴辐合(对眼)运动视差双眼视差

(立体电影)对象的重叠眼睛的调节作用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双眼视差:

两眼视网上膜行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相。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

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钟: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像一个时钟,

调节人的行为节律性,估算时间的依据。三、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视似动现象(动景现象)——电影、霓虹灯错诱导运动“月亮走我也走”觉自主运动四、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种类: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大小错觉

形重错觉、视听错觉、倒飞错觉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四节记忆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

动作记忆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记忆过程(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再现)

再认:不能回忆,有熟悉感。四、遗忘及遗忘规律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保持(遗忘)曲线——(规律)先快后慢。艾宾浩斯提出: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二单元表象一、定义表象:对事物的形象回忆(再现)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直观形象性片段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概括性

作用:表象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三单元三个记忆系统

根据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来划分: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斯波林:部分报告法

——瞬时记忆第1章基础心理学记忆系统模型第1章基础心理学语义、形象>1分钟长时记忆听觉编码<1分钟短时记忆感觉后象<4秒瞬时记忆保持形式保持时间无限大不能7±2项目能9~20bit容量能否被意识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第1章基础心理学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自然衰退和干扰。干扰分为:

前摄抑制:前面对后面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面对前面的干扰。系列位置效应:两头记忆效果比中间好。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单元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一、根据形态,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是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二、根据方向,可分为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三、根据是否有创造性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三单元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概念:是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以词表示和记载。

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内涵:本质外延:范围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原型启发思维定势(声控灯)

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策略(穷尽法)

启发式策略:循环子目标策略

逆向搜索策略

计划简化策略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符号系统)。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过程。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

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言语。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口头言语:对话言语

外部言语:用于交际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不用于交际——支持思维活动,不出声

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听—说—读—写)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若受损,表达性失语症

——不会说。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若受损,接受性失语症

——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若受损,失读症

——看不懂

书写性言语中枢:中央前回。

若受损,失写症

——不会写第1章基础心理学失读症失写症表达性失语症接受性失语症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五单元想像想像: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表象是回忆)

想像的种类无意想像:无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像。梦幻觉再造想像有意想像:有目的的想像。创造想像幻想理想(积极的幻想)空想(消极的幻想)与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六节意识和注意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一、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对外界的觉知;

对自身的觉知;觉知:直接经验、主观评判。作用:对人的身心系统统合、管理、调节。二、无意识: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对刺激的无意识

无意识的行为

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睡眠β波:清醒和警觉状态α波:安静和休息状态

波:睡眠状态

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10’浅睡眠第二阶段:20’出现“睡眠锭”第三阶段:40’出现

波第四阶段:90’深度睡眠

快速眼动:5~10’做梦

第1章基础心理学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二)梦——发生在快速眼动期。不连续性特点:不协调性不确定性梦剥夺的后果: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影响健康。

Freud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手段。

第1章基础心理学梦

(潜意识与意识的交流)被压抑的需要、愿望、冲突的释放or满足(弗洛依德)对未来的预见;经历的重演;心结的表达(荣格)针对现实事件的一种准备、排演(阿德勒)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皮尔斯)大脑的神经冲动——纯属偶然、毫无意义(科学)释梦:

潜意识意识化——“做梦容易,解梦难!”是病人的工作,不是医生的工作。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二单元注意一、注意的定义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离开心理过程,注意将不存在。第1章基础心理学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T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LLLLLLT找

“T”第1章基础心理学SSSSSSSQ W E + T Y [ # S@ ! & F ) W B X KA M J + H F I O U? * P Q A ^ @ G DB > / ( S T U K =* Q A Z O Y K C V% K C X S T P U *E & # N B Z % \ )P O ! * K J D A B^ S W Q I C K M N$ G + ( Y Z R L S* B N T & Q C D >@ W % K S { H X }r s t + t y [ # s@ y n k ) w l s ia b r + l f R g u? ! < q e @ ( p ec # ] “ t u v l +* p b a p z l d wx l d % t ^ q v +f ! # m c a = } *q s “ * l k e b c^ t x s j % l n =@ h ? ) z a s m \# c o u / b d e <@ p * j w + o t }找“R”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

注意广度:(注意的范围)简单任务5~9;无关字母4~6

注意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变化、普遍存在。

注意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条件:熟练,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活动之间有内在联系注意分散与注意稳定相反。

注意分散~由于吸引被动改变;

注意转移~根据要求主动改变。第1章基础心理学Stroop效应实验说出下列词汇的颜色

注意:

不要读词,

只要说出词的颜色J.RidleyStroop(1935)第1章基础心理学红

绿

紫橙

绿

蓝 白绿

蓝 白褐

绿紫

绿

红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七节需要和动机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一、需要(一)定义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

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二)需要的种类自然需要(生理需要、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动机(一)定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动机产生的基础:需要。内驱力、诱因、情绪都可以激发动机。

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诱因是动机的外部条件。

需要动机内驱力诱因情绪第1章基础心理学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动机不同,行为相同;动机相同,行为不同。动机与效果会出现不一致。“好心办坏事”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第1章基础心理学

生理性动机(内驱力)—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

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

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的品质:

倾向性、广阔性(范围)、

持久性、效能(力量)兴趣和爱好都与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第1章基础心理学

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外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引起的动机;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第1章基础心理学定势: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

影响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态度。第1章基础心理学“我是生活在非犹太人地区的一个犹太人。”“我是孤独而不幸的,在图书馆中长大,没有朋友。”“任何有了孩子的人,都不会成为行为主义者。”Freud提供了心理学悲观的部分,我们必须用健康的另一半来补充。AbrahamMaslow

1908-1970

第二单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

(低级)缺失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

(高级)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需要层次越低,出现越早,力量越强。自我实现: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只有少数人能自我实现。第1章基础心理学心理发展过程安全感自信、自尊对他人的基本信任出生1个月6个月18个月-36个月弱小感、是否可爱?不安全感依恋-分离焦虑:恐惧控制:仇恨幸福感无所不能自主感自信、自尊理想化:他人、自我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一、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

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情绪是过程,较为低级,可用于动物和人类;情感是内容,较为高级,只能用于人类。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第1章基础心理学表情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形式。

面部表情(鉴别标志)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性质:先天

模仿(受社会制约)第1章基础心理学六种基本表情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情绪和情感会引起生理变化。认识活动不会引起生理变化。第1章基础心理学1、高兴~17次/分钟2、悲伤~9次/分钟3、思考~20次/分钟4、恐惧~64次/分钟5、愤怒~40次/分钟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

重要手段。

改善生存生活条件。动机功能: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

对认识活动具有驱动作用。

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有利。相同的情绪状态→容易回忆

。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表情早于言语。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沙赫特认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随着生命进化,情绪种类越来越多。只有情绪的分化,才能使情绪具有各种各样的适应功能。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三单元情绪、情感变化的4个维度及其两极性

两极性:“爱之深、恨之切”

动力性:增力—减力(提高or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激动度:激动—平静

强度:强—弱

紧张度:紧张—轻松

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一、从情绪的内容来分

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人和动物共有)。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敌意=愤怒+厌恶+轻蔑;

焦虑=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从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续时间

来分

心境:微弱、持久、弥漫性的;持续时间较长(几周、几月)。

心情以同样的心态对待所有事情;

由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积极的~提高效率,有益健康

消极的~降低效率,损害健康激情: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

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积极的~激发潜能

(砸缸)

消极的~认识分析能力、自控力下降(热恋,犯罪)第1章基础心理学应激:发生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下,

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损害人的工作效能

强烈+持久

造成许多疾病的易感状态。

应激源:能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不仅限于智力活动过程。

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五单元意志一、意志的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

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理性PK任性)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案→作出决策。

执行阶段: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不断审视既定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知易行难)两个阶段相互制约第1章基础心理学动机冲突的形式:

双趋式冲突:都想要

双避式冲突:都不想要

趋避式冲突:又想要又不想要

双重趋避式冲突:各有利弊,权衡不定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

(受暗示,武断)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

(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坚韧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

(退缩,执拗)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

(任性,怯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九节人格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一单元人格概述一、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

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人格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

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了一个整体,否则“人格分裂”。

稳定性: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制约性“成功=知识+态度+人脉”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人格(个性)的结构人格的倾向性:人格的动力,需要、动机,人格的心理特征:个体差异,能力、气质、性格。人格人格的倾向性人格的心理特征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二单元能力一、概述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

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与核心。第1章基础心理学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能力决定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能力也会得到促进。第1章基础心理学能力的分类

发展程度:能力才能天才结构: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涉及领域:认知能力(智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程度: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能力结构理论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塞斯顿的群因素论:7种彼此独立的智力因素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三维的智力模型,120种因素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态分布)

能力类型的差异(个人的特长)

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早慧、大器晚成)超常儿童:1%,智商>140

,弱智儿童:3%,智商<70,(斯坦福—比内量表)第1章基础心理学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遗传素质(天赋)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遗传决定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环境决定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遗传潜势好,能力发展的可塑范围大,环境的作用大。

反之,亦然。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三单元气质(一)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二)气质类型学说体液说:(古希腊-希波克拉特)

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体型说:(德国-克雷米奇尔)高、矮、胖、瘦血型说:(日本-古川竹二)

A,B,AB,O激素说:(美国-伯曼)内分泌腺—甲状腺、垂体腺、肾上腺、性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俄国-巴甫洛夫):兴奋、活泼、安静、抑制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基本特性:

强度: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

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力。

平衡性:兴奋和抑制之间是否平衡。

灵活性:兴奋和抑制之间相互转化的灵活程度。第1章基础心理学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

兴奋型(冲动型)胆汁质(王熙凤)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贾宝玉)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薛宝钗)弱

抑制型抑郁质(林黛玉)(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气质的特性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

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敏感)耐受性:神经系统能够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

可塑性: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行为,从而适应环境。

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情绪的兴奋性: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

指向性:外向or内向。外向者——兴奋性高,兴奋占优势;

内向者——兴奋性低,抑制占优势。第1章基础心理学(四)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胆汁质:强,不平衡。感受性低,耐受性高。

精力旺盛,直爽热情,但心境易变,脾气暴躁。

多血质:强、平衡且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

活泼外向,适应性强。兴趣多变,注意力易分散。

黏液质:强、平衡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

内向,举止平和,踏踏实实,交际适度。

抑郁质:弱。感受性高,耐受性低。

极端内向,多疑多虑,敏感,孤僻。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1章基础心理学三、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气质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相对稳定,可能变化。)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气质类型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影响对环境适应的难易。

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其情绪兴奋性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健康。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四单元性格一、定义性格: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态度: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

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三个因素组成。气质体现人格的生物属性,

性格体现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第1章基础心理学二、性格的结构(一)性格的静态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是性格的核心。性格的意志特征:对自己的行为自觉进行调节的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对活动的影响,

个体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性格的理智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独立性,依存性

(二)性格的动态结构——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第1章基础心理学第五单元人格理论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本能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人的原始本能需要。

自我:现实我。遵循现实原则—起协调作用满足本我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