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文化专题_第1页
中特文化专题_第2页
中特文化专题_第3页
中特文化专题_第4页
中特文化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美德与人生修养一阵乌鸦噪晚风,诸生齐放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三字经》完翻《鉴略》,《千家诗》毕念《神童》。其中有个聪明者,一目十行读《大》《中》。引言

在近二十多年来,民间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持续不断,在这种背景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习近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发表了四次重要讲话,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提出了很多重要论述。从而把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五四时期受到某些激进知识分子剧烈批判的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何以在将近百年之后,又再次受到中国官方和民间的重视?传统文化及其核心传统美德究竟还有无时代价值?传统美德的道德修养又对当今社会有何裨益?45目录一、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二、传统美德的历史演变与根本精神三、传统美德的修养途径

6

一、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什么是传统美德?传统道德是我国先哲概括创造的〔以1912年前儒家道德为核心〕并在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践行的道德。传统美德是指传统道德中那些我们以时代标准衡量,在今天仍有价值的合理成分和精华内容。

78一、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文明与文化文化这个概念的广义是指人们在器物(物质)\制度\观念上创造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其狭义是指观念文化.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根本需要、实现全面开展所到达的程度。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9中国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如果从其历史的纵向度看,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从学派的横向来看,我们有文化枢心时代的诸子百家,有后世的儒释道的三维结构,从文化的构成要素上看,又有宗教、哲学、政治、法律、习俗、文学、制度、物质文化等多个方面,从文献和学术分类的角度看,我们有经史子集,我们有义理〔哲学〕、考据〔史学〕、辞章〔文学〕等多个角度.一般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倡导科学与理性的智性主义的文化,印度文化那么是一种神性主义的文化。而中国文化是人文性、道德性的“德性”主义文化,道德本位道德至上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特点.李泽厚的论述先秦各家为寻求当时社会大变动的前景出路而授徒立说,使得从商周巫史文化中解放出来的理性,没有走向闲暇沉着的抽象思辨之路〔如希腊〕,也没有沉入厌弃人世的追求解脱之途〔如印度〕,而是执着人间世道的实用探求。以氏族血缘为社会纽带,使人际关系〔社会伦理和人事实际〕异常突出,占居了思想考虑的首要地位。《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4页。10崇德向善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道德气氛特重“融国家于社会人伦之中,纳政治于礼俗教化之中,而以道德统括文化,或至少是在全部文化中道德气氛特重,确为中国的事实。”

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11在中国文化中,有‘一本万殊’的理念,于是坚信一切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底,这根底就是道德。中国传统中讲道德,不像西方人讲道德只限制在人生的范围内,而是弥漫在文化的一切领域。因此,中国的政治理想是‘德治’,文学理想是‘文以载道’,经济的理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如教育、法律、也莫不以道德为根底。韦政通著:《中国文化概论》岳麓书社,2003年10月版第58页〕12蔡元培先生的论说13我国以儒家为伦理学之大宗。而儒家,那么一切精神界科学,悉以伦理为范围。哲学、心理学、本与伦理有密切之关系。我国学者仅以是为伦理学之前提。其他曰为政以德,曰孝治天下,是政治学范围于伦理也;曰国民修其孝弟忠信,可使制挺以挞坚甲利兵,是军学范围于伦理也;攻击异教,恒以无父无君为辞,是宗教学范围于伦理也;评定诗古文辞,恒以载道述德眷怀君父为优点,是美学亦范围于伦理也。我国伦理学之范围,其广如此,那么伦理学宜假设为我国惟一兴旺之学术矣。蔡元培著《中国伦理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版第1-2页。一位当代学者的诠释此种文化的特点恰在于“无宗教而有道德”,它决定性地舍弃了外在神学支点,转而去向更有把握体会到的,来自主体的仁爱之心去寻求支撑。此种文化模式给予人类的启示是:善于自我救度的、充满主动精神的人类,实那么只需要一套教化伦理、提升人格的学术话语,去激发和修养社会成员的善良天性,就完全可能保证日常生活的道德判断,从而不仅维系住整个社会的纲常,而且保障人们乐享自己的天年。刘东:“国学如何走向开放与自由”,《光明日报》2015年7月13日国学版1415道德本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1〕从文化的诸要素中,诚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道德代宗教”,儒家的学说是一种准宗教,也发挥了宗教的一些根本功能。哲学思想也是以伦理思想为核心的,本体论、认识论思想都是相对薄弱或者说是服从于伦理学的。就伦理与政治法律的关系来说,伦理是政治法律的根底,这就是所谓的政治伦理化,而所谓伦理政治化是指道德是政治的根底,政治是推行道德的手段。

《大学》之三纲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617道德与经济军事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足信”.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那么国危矣.”(<孟子·梁惠王>)就文化与人格、国民性的角度看,道德本位、群体本位,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这种价值取向也塑造了国人重视道德价值的国民性格,在实际的交往和生活中,道德无处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吃喝住穿,节日民俗,甚至我们的名字都表达着这种道德价值至上的导向。如,我们的四合院内,什么辈份的人该住什么方位的屋,这本身就是伦理秩序的外在表达。中国人的人生礼仪如生日、婚礼、丧礼都充分表达了中国的伦理观念,中国的岁时节日民俗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集中表现。如过年,不仅是一个综合节日,而且首要价值是省亲和祭祖,清明节不仅是在开春时节的踏青,也是去祖上坟地行孝。四时上坟表达着我们的孝道伦理。九九重阳表达着我们的敬老伦理。传统戏曲、弹词等都表达着道德教化的内容。文学是人学,如果我们把四大文学名著的章题做一个统计的话,会发现“孝”、“义”、“忠”、“仁”等道德范畴会大量充满其间。18崇德向善之名言警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平日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没到君子谋财,取之有道“百善孝为先”!19崇德向善之人物言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之忠,关羽之义,诸葛亮之智24孝图:家喻户晓妇孺皆知20中国人名的崇德趋向

马有德、刘尚智,王有仁、

张忠信、赵孝义、李有德、许惠敏、候宽仁等,

同辈连字等等,不一而足。21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礼义之邦”是文明大国的光辉形象。道德不仅是治国之道,而且是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2223二、传统美德的历史演变与根本精神

传统美德演变〔先秦〕周代:德、孝、礼春秋:忠、信孔子:仁礼;管子:四维:礼义廉耻“三达德”:知仁勇〔《论语》《中庸》〕孟子:四德:仁、义、礼、智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24周代之德、孝、礼德:敬德保民,以德配天;人文意识的觉醒、道德责任感、主动性的增强。孝:尊祖敬宗,宗法血缘、政治伦理确实立。礼:继承开展,宗教到伦理的演变。25春秋之尚忠信春秋时期,除西周所倡导的德、孝、悌、礼诸德继续开展外,逐步形成并盛行的核心道德是忠信。《左传》中“忠”字出现70次,《国语》中出现52次,且都为道德含义。忠德最初出现时并不包含后世的“忠君”意义,而是一普遍的社会道德,往往具有真诚、正直、恭敬等含义,尤其强调真心诚意、尽心竭力的为人,为事,就这层意义来说,“忠”往往与“信”连用。经粗略统计,“信”字在《左传》中共出现210余次,具有道德含义的有170次,可见人们对信德的重视。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文公元年》有言“信,德之固也”。26孔子以仁礼为核心孔子提出丰富全面的道德标准和德目,但一般认为其核心是仁与礼。礼是中国伦理出现最早的范畴与德目之一,一般认为孔子对三代〔夏商周〕之礼有所损益而继承之,而“仁”是孔子根据时代的需要和思想资源,所大力提倡的新观念,也使礼由一种外在的文化传统、制度而变为一种德性。27三达德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也,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中庸》28颜元等论三达德三达德,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大而谋王定国,小而庄农商贾,都缺他不得。度观汉高祖,张文成〔良〕便是知不惑,萧文终〔何〕便是仁不忧,刊淮阴〔信〕便是勇不惧,缺一不成西汉二百年世道。颜元《四书正误》卷三刘邵《人物志》论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29孟子四端四德说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0五教:31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汉代: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仁义礼智信

32汉代大儒董仲舒孝忠33五常34汉代扬雄之五常论“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法言·修身》〕仁乃是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道德准那么,所以,它好似是人们生活的住所。义保证人们言行的正确、得宜,所以,它好似人们的必由之路。礼使人得以文饰,举止文明,故像是穿在身上的衣服。智使人明辨是非、善恶,利害,故像是指路明灯。使使人能受到他人信任,那么像是信符。这一连串十分形象的比喻是要说明,五常乃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道德标准,对人而言是缺一不可的。因此,他要求人们“处宅、由路、正服、明烛、执符”〔《法言·修身〕,自觉遵行五常。35宋明之后的开展36节:士人之节操

妇人之贞操一臣不事二主一女不嫁二夫四维八德38传统美德的价值取向〔特点〕一、道义高于利益二、义务先于权利三、群体高于个人四、他人重于自己五、和谐重于竞争391、道义高于利益“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孟子•告子下》〕君子谋财,取之有道;义与利:传统与现代402、义务先于权利西方:天赋人权中国:人赋己责各尽自己义务,义务为先是中国伦理特点。有所守:秩序规那么;有所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参与公益、志愿效劳41各人尽自己义务为先;权利那么待对方赋予,莫自己主张。这是中国伦理社会所推据之理念。。而就在彼此各尽义务时,彼此权利自在其中;并没有漏掉,亦没有延迟。事实不改,而精神却变了。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3、整体高于个人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为公与民同乐屈原爱国投江,诸葛亮鞠躬尽瘁,岳飞精忠报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42

4、他人重于自己仁者爱人,义以正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吕坤:肯替别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435、和谐重于竞争蔺相如与廉颇,是赵国的文臣、武将,有一阵子蔺相如以文立了大功,廉颇不服,老给蔺造难堪,蔺屡次避让,别人以为他怕廉,他说:如果将相不和,敌国就会来犯,廉颇听说后到蔺府“负荆请罪”,俩人成了终生的好友。4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家和万事兴。三、传统美德与人生修养刚健有为修生养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修生养性的途径:重学慎思克己自省慎单独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重学慎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克己自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慎单独律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听其言而观其行积善成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8四、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1、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2、是社会人际和谐、人民幸福生活的可靠保证3、是民众安身立命、心广体胖的立身养生之道一、传统美德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动力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确实离不开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但也确实离不开道德这个软实力。一个没有文化软实力的民族,只能被人畏惧和憎恨,而不会受人尊重。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道德,道德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59

孙中山先生论道德与民族复兴

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所以穷本极源,我们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有了固有的道德,然后固有的民族地位才可以恢复。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2页6061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讲话

2013年1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向全社会传递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与优良道德的信号。他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62习近平总书记政治局学习讲话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北大五四讲话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那么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方,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6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6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方,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64

65习近平主席的孝道亲情网友对习主席照片的评论66看着习近平推着父亲、挽着母亲、载着女儿,以及他与其夫人彭丽媛亲密合影的温馨的照片,我就在想,如果一个人不孝顺父母、不热爱家人、不善待子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爱家的人会真心爱国,而在这方面习近平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新华网2014年1月6日金笔头文一、传统美德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动力首先,小康、大同理想是当代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其次,心忧天下、精忠报国的责任担当意识将成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动力。最后,敬于职事的临事态度将把民族复兴的理想落到实处。67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158页。6869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开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开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阔人民理解和支持。”孙中山先生论忠德

我们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70公忠爱国天下为公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君,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民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那么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71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屈原与端午节张骞出使西域13年霍去病征西、苏武牧羊、昭君出塞诸葛亮鞠躬尽瘁木兰参军72杨家将一门忠烈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文天祥浩气长存当代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负面表现:祼官转移资产奸商名星偷税漏税员工懈怠、跳槽文人数典忘祖73两弹一星功臣抗震救灾勇士戌边守土将士爱岗敬业模范见义勇为义士最美人物楷模做事之忠敬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

敬业:

主一专心

恭肃谨慎

勤奋认真

兢兢业业74粗浅一点说,敬即是上海话所谓‘留神’。《论语》说‘执事敬’,我们作一件事‘留神去做,把那一件事’当成一件事去做,认真做,即是‘执事敬。冯友兰执事敬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皇帝也要不懈于职商德:视顾客为衣食父母;君子谋财,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师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

医德:以医达仁、救死扶伤、精益求精、认真负责75二、是社会人际和谐、人民幸福生活的可靠保证儒家思想或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以民本为用,构成伦理与政治的思想根底,也是社会和谐的根底。“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首先,弘扬爱人之积极情感,可以唤醒我们的道德良知,使人与人为善,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另外,可以仁之“博施济众”精神提升我们的奉献意识。761、以同情爱人之情唤醒道德良知文革对人性善良同情之性的摧残个人利益最大化使人性自私冷漠〔小悦悦事件〕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增添道德正能量,给社会带来温暖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772、以忠恕之道培养他人意识

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吕坤《呻吟语·应务》78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将心比心,强如佛心。惟恕可以成德。……恕那么无人我之私,故能进于德。清人石成金:《传家宝》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财以济人

力以助人

智以勉人

德以化人3、以博施济众提升奉献意识儒家:仁爱毛泽东:为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