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热点题型】专题01地球运动及影响(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1页
【二轮热点题型】专题01地球运动及影响(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2页
【二轮热点题型】专题01地球运动及影响(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3页
【二轮热点题型】专题01地球运动及影响(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4页
【二轮热点题型】专题01地球运动及影响(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地球运动及影响(专项训练)一、选择题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1-3小题。1.当地球公转到③处时太阳直射(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2.我们赣州市期末考试这天(1月12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3.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短。一年中该日赣州最有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白天的时间最短 B.日出时间最早 C.室外人们穿着棉袄 D.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答案】1.A2.D3.B【解析】1.当地球公转到③秋分日处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故选A。2.我们赣州市期末考试这天(1月12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①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故选D。3.某日正午树影在一年中最短,说明这一天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属于夏季,室外人们穿着短袖,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昼长夜短,昼达一年中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昼越长,日出越早,故一年中该日赣州最有可能产生的现象是日出时间最早。故选B。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直射时,人的影子在人体的正下方。右图为小明同学在我国南方某城市(116°44’E,23°26’N)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与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完成下列4-5小题。4.最能反映拍照当日的天气符号是(

)A. B. C. D.5.拍照当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4.D5.A【解析】4.读图可知,拍照当日的天气为晴天,A表示大雨,B表示雷雨,C表示小雪,D表示晴天,结合题意,故选D。5.图中人体的影子接近在正下方,可知该日太阳接近直射,依据该城市的纬度23°26'N,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时间是夏至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的①位置附近;图中②位置为秋分,③位置为冬至,④位置为春分。故选A。在地球公转轨道中,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我国各地农民按照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总结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农业谚语,如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6.“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自此之后,北半球白昼开始增长,进入隆冬时节,判断此节气是(

)A.立冬 B.大雪 C.冬至 D.大寒7.苏浙一带是“麦到小满日夜黄”,而华北一带则是“麦到芒种谷到秋”。影响两地麦类作物收获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水源8.秋分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直射赤道 B.正午的太阳高度赤道最大C.菏泽昼夜平分 D.至此北半球将昼长夜短【答案】6.C7.A8.D【解析】6.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冬至之后的小寒大寒也是一年中北半球最寒冷的时节。故选C。7.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苏浙一带是“麦到小满日夜黄”,而华北一带则是“麦到芒种谷到秋”是说苏浙一带的小麦比华北地区小麦成熟的早,因为苏浙一带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华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所以影响因素是气温。故选A。8.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正午的太阳高度赤道最大。故ABC正确,不合题意,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地球绕太阳转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读图太阳光照图,完成下面9-11小题。9.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叙述是(

)A.自北向南转 B.自西向东转 C.自南向北转 D.自东向西转10.图中日照图所示的这一天是(

)A.北半球春分日 B.北半球秋分日 C.北半球夏至日 D.北半球冬至日11.图中关于甲地的情况,正确的叙述是(

)A.甲地位于南寒带 B.甲地一年可以看到两次太阳直射C.甲地此时为夏季 D.甲地比乙地更早看到日出【答案】9.B10.C11.D【解析】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在南极上空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故选B。10.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光照图上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的夏至日,故选C。11.甲是南回归线,位于热带;一年可以看到一次阳光直射,图上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甲地是冬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甲地比甲地比乙地更早看到日出和日落,故选D。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下图为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2-14小题。12.关于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①表示经线 B.②表示北极点 C.③表示纬线 D.④表示地轴13.图示四地中,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图示四地中,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2.D13.A14.C【解析】12.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所以①表示纬线,A错误;经线是指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圈”,③是经线,C错误;由图可知,②表示南极点,④地轴,B错误,D正确。故选D。13.根据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丙、丁位于赤道以北,不符合题意,CD错误;根据经度向东度数变大为东经,经度向西度数变大为西经,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即20°W~0°~160°E为东半球,20°W~180°~160°E为西半球;甲位于西经30°,在西半球,A正确,乙位于东经60°,在东半球,B错误,故选A。14.由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极圈与极点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应该位于极圈与回归线之间;读图可知,甲乙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不符合题意,AB错误,丙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符合题意,C正确;丁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以20°W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2021年11月5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等地执行科学考察任务,于11月22日到达中途补给点毛里求斯路易港,预计2022年4月返回国内。读“雪龙号科考航线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15-17小题。15.本次前往南极过程中,雪龙号的航线依次经过什么大洋(

)A.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16.雪龙号出发当天,上海(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17.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期间(

)A.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处于一年中较温暖的时期,适合作业B.南极地区冰雪全部融化,安全性高,便于通行C.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方便观测极光D.南极地区处于冬季,冰层厚,有利于冰层取样【答案】15.D16.B17.A【解析】15.读图中雪龙号行驶的路线,根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可知,雪龙号的航线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故选D。16.读图可知,2021年11月5日雪龙号从上海出发,是北半球的秋季,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上海是昼短夜长。故选B。17.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期间是11月-4月,是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处于一年中较温暖的时期,适合作业,A正确;南极地区冰雪部分融化,故B不正确;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C不正确;南极地区处于暖季,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2020年5月5日北京时间18时,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19°N,110°E)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并附“中国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8-21小题。18.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与我国四大分区对应错误的是(

)A.酒泉-西北 B.太原-北方 C.西昌-青藏 D.文昌-南方19.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与其他三个基地相比,具有的突出优势是(

)①便于海运运送大型装备②低纬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省燃料③临海发射,保密性和安全性相对高④雨季短,晴天多,发射时机更多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0.此刻,文昌发射基地和北京的日落状况,说明正确的是(

)A.都已经日落 B.都临近日落 C.北京已经日落 D.文昌已经日落21.发射当天,发射场天气状况最接近的是(

)A.B.C. D.【答案】18.C19.A20.B21.A【解析】18.由图可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故A正确,不合题意。太原是位于北方地区的山西省,故B正确,不合题意。西昌是位于南方地区的四川省,故C错误,符合题意。文昌位于南方地区的海南省,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9.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与其他三个基地相比,具有便于海运运送大型装备;低纬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省燃料和临海发射,保密性和安全性相对高等三个优势,文昌是四个发射基地中雨季最长的,晴天会最少,故选A。20.5月5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18时发射时,文昌和北京都是接近日落,故选B。21.文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夏季多雨,5月份时,文昌还未进入雨季,最接近的天气状况是A图所示的,文昌不可能达到B、C、D三幅图所示的最低气温,故选A。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由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颗卫星位置如下图,完成下面22-25小题。22.其中一个卫星定点位置在图中④点,其经纬度为(

)A.(23.5°S,120°E) B.(23.5°N,120°E) C.(23.5°N,120°W) D.(23.5°S,120°W)23.图中③点位于④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24.关于图中四个地点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季节相反 B.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C.③④两地时间相同 D.北半球夏至日,②地白昼最长25.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于洪水监测、地震预报、环境监测 B.可为共享单车、轮船等进行定位和导航C.有利于开展地震等应急救援 D.有利于降低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答案】22.B23.D24.C25.A【解析】22.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④地位于北回归线,纬度为23.5°N,经度为120°E。故选B。2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③④在同一条经线上,③点位于④点的正北方向。故选D。24.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读图可知,①②都位于北半球,季节相同,A错误;读图可知,③地位于①地的西南方,B错误;③④在同一条经线上,两地时间相同,C正确;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②地不在北极圈内,D错误。故选C。2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能用于洪水检测、地震预报等,A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共享单车、轮船等进行定位和导航,B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有利于开展地震等应急救援,有利于降低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CD正确。故选A。方向的判读:一般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有指向标时,依据指向标判断,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二、解答题26.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①、③两点的经纬度①_____;③_____。(2)①、②、③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3)①点位于②点的_________方向,③点位于②点的_________方向。(4)①、②、③点中,位于中纬度是____点;一天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点;一年中阳光直射一次的是_____点;②点位于五带中__带,③点位于五带中___带。【答案】26.(1)(23.5°S,40°W)

(40°N,20°E)(2)②③

①(3)西南

东北(4)③

北温【解析】26.本大题以经纬网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网定位置、定半球、定方向、高中低纬的划分、五带的划分等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1)从图中可读出,①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纬度为23.5°S,位于0°经线以西,为40°W,经纬度为(23.5°S,40°W)。图中③位于0°纬线以北,为40°N,0°经线以东,为20°E,经纬度为(40°N,20°E)。(2)从图看,①点位于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②③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20°W向东到0°再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80°再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可判断出①点西半球。(3)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①点位于②点的西南方向、③点位于②的东北方向。(4)0°~30°属于低纬度,30°~60°属于中纬度,60°~90°属于高纬度°,可判断出③点位于中纬度,①②位于低纬度。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偏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图中③位置最偏东,最先看到日出。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①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一年中阳光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所以②点位于热带,③点位于北温带。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极会出现______现象,此时是南半球的______季。(2)当地球公转至D点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______,这条线是南温带和______带的分界线,这条线上一年有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3)从右上图我们可以知道,今天至春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地表将继续向______(方向)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越来越______。(4)在右上图中,地球运动到______点和______点时,全球昼夜平分。(填序号)【答案】27.(1)极昼

冬(2)23.5°S

1(3)北

长(4)①

③【解析】27.此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了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不同节气的位置及昼夜长短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1)当地球公转至C点即北半球的夏至日时,北极会出现极昼现象,此时是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当地球公转至D点即北半球的冬至日时,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其纬度为23.5°S,这条线是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这条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3)从图2我们可以知道,今天至春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地表将继续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越来越长。(4)图2中,地球运动到①点(北半球春分日)和③点(北半球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28.图示为某同学演示地球运动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图演示的是地球的_____运动引起昼夜交替现象。从图中的昼夜状况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_____(时间)光照图。此时,位于_____纬线上的旗杆正午时分无影子。(2)用手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自转的方向是_____(逆时针/顺时针),北极圈以北地区一直处于灯光照亮的区域,表明该地区出现了_____现象。(3)B点位于昼夜半球分界线上,该地正处于_____(日出/日落)。(4)图中A、B、C三地昼夜平分的是_____,白昼时间最短的是_____。(5)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方向)移动,B点的白昼_____(增长/缩短)。【答案】28.(1)自转

夏至日(或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或23.5°N)(2)逆时针

极昼(3)日出(4)A

C(5)南

缩短【解析】28.本题以地球运动的演示是意图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五道小题,涉及了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公转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1)读图可知,图中显示地球仪代表地球,灯泡代表太阳,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该图显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可判读此时的节气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旗杆正午时分无影子。(2)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在北极观察就是逆时针,而在南极观察就是顺时针方向,北极圈内一直被照亮,这种现象是极昼现象,南极圈内一直没有照到,是极夜现象。(3)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点位于晨昏线上,由黑夜进入白天,正处于日出现象。(4)A点处于赤道,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昼夜平分,B地此时位于北回归线上昼最长夜最短,C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昼最短夜最长。(5)读图,该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B点位于北半球,白天逐渐缩短。2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和正午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2),问答问题。(1)2月2日,地球公转位置应该位于____A.①至②之间 B.②至③之间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