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C.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F1没有矮茎而F2又出现了呢?”等问题D.测交实验得到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答案〗C〖祥解〗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析】A、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孟德尔并未提出染色体的概念,A错误;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在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人工授粉,B错误;C、“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该过程为提出问题,C正确;D、“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型,且数量比接近1:1;测交实验得到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1:1是验证假说的阶段,D错误。故选C。2.甜玉米营养丰富、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玉米的糯性与非糯性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已知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纯种非糯性和糯性玉米杂交,在F2可以得到稳定遗传的糯性玉米B.用纯种非糯性和糯性玉米杂交,在F2非糯性中能够稳定遗传的1/4C.判断一株非糯性玉米是否纯合,可使其与另一株纯合非糯性玉米杂交D.一株杂合非糯性玉米与糯性玉米杂交,子代同时出现非糯性与糯性是性状分离〖答案〗A〖祥解〗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析】A、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用纯种非糯性AA和糯性玉米aa杂交,F1为Aa,在F2可以得到稳定遗传的糯性玉米aa,A正确;B、用纯种非糯性AA和糯性玉米aa杂交,在F2非糯性玉米中AA∶Aa=1∶2,能够稳定遗传的AA占1/3,B错误;C、一株非糯性玉米(AA或Aa),与另一株纯合非糯性AA玉米杂交,后代都是非糯性玉米,无法判断是否是纯合,C错误;D、一株杂合非糯性玉米(Aa)与糯性玉米(aa)杂交,子代同时出现非糯性与糯性的现象不叫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A。3.科学家在探究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历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S型菌的荚膜多糖因可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表现出毒性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过程中涉及基因重组D.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和离心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答案〗AD〖祥解〗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析】A、格里菲思的实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S型菌的荚膜多糖因可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进而表现出可在宿主细胞内生活并繁殖,进而导致小鼠患病,B正确: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过程中是由于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C正确;D、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可见,本实验中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并不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D错误。故选AD。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单眼和复眼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体色与眼型性状的遗传,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杂交组合子代性别子代表型及数量(只)灰身、单眼黑身、单眼灰身、复眼黑身、复眼灰身、单眼♀×灰身、单眼♂♀2468100♂1213912542A.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控制果蝇眼型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C.子代灰身、单眼雄果蝇有4种基因型D.亲代灰身、单眼雄果蝇可产生不含Y染色体的配子〖答案〗C〖祥解〗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详析】AB、灰体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中均出现灰体:黑体=3:1,说明灰体是显性性状,黑体是隐性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单眼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均出现单眼,雄果蝇中单眼:复眼=1:1,说明单眼是显性性状,复眼是隐性性状,且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AB正确;C、假设控制灰身的基因为A、a,控制眼型的基因为B、b,由于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型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代灰身、单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Y、AaXBY,共2种,C错误;D、亲代灰身、单眼雄果蝇基因型是AaXBY,若不考虑变异,则可能产生AXB、aY或aXB、AY的类型,即亲代灰身、单眼雄果蝇可产生不含Y染色体的配子,D正确。故选C。5.线性的双螺旋DNA分子在碱性条件下pH为12.5可发生变性,pH恢复到初始状态后不再复性。下列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有4种B.原核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C.DNA在碱性条件下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有关D.将碱性条件下处理的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链球菌共培养可出现S型〖答案〗AB〖祥解〗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为DNA,故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有A、T、G、C,共4种,A正确;B、原核细胞也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DNA碱性条件下会变性,而变性主要与氢键的断裂有关,C错误;D、碱性条件下处理的S型肺炎链球菌DNA发生变性,且不再复性,故将碱性条件下处理的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链球菌共培养不能出现S型,D错误。故选AB。6.某研究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了二倍体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甲、乙两个容器中各放置两种小球,球上标记的A、a、B、b代表基因,每次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并计算各种组合间的比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容器中的小球可能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每个容器中的两种小球数量之比应为1:1C.该实验模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D.该实验模拟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A〖祥解〗据图可知:甲、乙两个容器中共有两对等位基因,又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1:1:1,体现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甲、乙两个容器都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官或雄生殖器官,里面的小球代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错误;B、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且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要相等,B正确;C、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D、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A。7.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等位基因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①②⑤ B.②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祥解〗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析】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即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正确;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③错误;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④错误;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结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②⑤,A正确。故选A。8.玉米第4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甜质胚乳基因(A、a),第9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子粒的粒色基因(B、b),第9对染色体另一位点上有糯质胚乳基因(D、d),aa纯合时D不能表达。现将非甜质紫冠非糯质玉米(AABBDD)与甜质非紫冠糯质玉米(aabbdd)杂交得F1,再将F1,进行测交(不考虑互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测交后代可能出现4种性状B.统计测交后代中紫冠与非紫冠的性状比例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C.甜质胚乳基因与子粒的粒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测交后代中非糯质非甜质:糯质甜质:非糯质甜质:糯质非甜质=1:1:1:1〖答案〗D〖祥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析】A、若将F1AaBbDd测交,由于B、D连锁,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能产生四种配子,因而后代有四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Dd(非甜质紫冠非糯质)、aaBbDd(甜质紫冠糯质)、Aabbdd(非甜质非紫冠糯质)、aabbdd(甜质非紫冠糯质),共四种性状,A正确;B、结合A项分析可知,统计测交后代中紫冠与非紫冠的性状比例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C、甜质胚乳基因与子粒的粒色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测交后可得,AaDd非糯质非甜质∶Aadd糯质非甜质∶aaDd糯质甜质(由于aa纯合时D不能表达)+aadd糯质甜质]=1∶1∶2,D错误。故选D。9.有性生殖过程中,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成功融合后通常不再与其他精子融合。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当卵细胞与精子融合后,卵细胞会特异性表达和分泌BF1和BF2,这两种蛋白质能避免受精卵再度与精子融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BF1和BF2有利于维持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B.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C.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变得十分活跃D.受精过程实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D〖祥解〗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与细胞的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利于维持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详析】A、BF1和BF2能避免受精卵再度与精子融合,有利于维持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A正确;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B正确;C、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都比较缓慢,为受精后的分裂做准备。受精时,卵细胞要合成各种物质,为受精做准备,C正确;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在受精过程中,D错误。故选D。10.蜜蜂中工蜂和蜂王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不含有同源染色体(n=18),雄峰在产生配子时进行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假减数分裂,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两种精细胞B.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形成了8个四分体C.不同雄蜂个体中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D.该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精细胞核DNA数目减半〖答案〗C〖祥解〗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二倍体,由于食物不同,由受精卵发育的雌蜂包括蜂王和工蜂,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单倍体。【详析】A、雄蜂进行的是假减数分裂,其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两个精子,为同一种类型,且精细胞中核DNA数目与体细胞一致,A错误;B、雄蜂是单倍体生物,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不能形成四分体,B错误;C、不同雄蜂个体中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C正确;D、图示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精细胞核DNA数目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故选C。11.人类脱发中占比最高的雄激素性脱发,也被称为遗传性脱发。日前的研究表明,雄源遗传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原理是睾酮(雄激素)遇上5α还原酶后催生出二氢睾酮(DHT),作用于毛囊,导致脱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雄源遗传性脱发说明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雄源性脱发性状C.DHT在靶细胞内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并影响基因表达D.DHT在靶细胞内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答案〗B〖祥解〗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详析】A、多基因遗传病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雄源遗传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雄源遗传性脱发说明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A正确;B、据图可知,雄源性脱是睾酮(雄激素)遇上5α还原酶后催生出双氢睾酮(DHT),作用于毛囊,导致脱发,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代谢过程,间接控制性状的,B错误;C、结合题图可知,DHT在毛囊周围的上皮细胞内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并影响核基因的表达,C正确;D、DHT是一种激素,其作为信号分子,一经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不可持续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12.下图为某遗传病家庭系谱图(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深色表示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3C.若Ⅱ3为纯合子,则IV1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12D.若Ⅱ3与Ⅱ2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3/8〖答案〗D〖祥解〗系谱图分析:I1、I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析】A、I1、I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I1、I2的基因型均为Aa,Ⅱ2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比例为1∶2,可见该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B错误;C、若Ⅱ3的基因型为AA,而Ⅱ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则Ⅲ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又Ⅲ2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Ⅳ1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3×1/4×1/2=1/24,,C错误;D、若Ⅱ3与Ⅱ2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则二者的基因型均为Aa,则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3/4×1/2=3/8,D正确。故选D。13.水稻细胞中的M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使M基因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让基因型为Mm的水稻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MM:Mm:mm=3:4:1,F1随机授粉获得F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比例为3:1B.由F1的结果推测,亲本水稻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3C.该水稻种群的M基因频率会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D.杂交F2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MM:Mm:mm=15:14:3〖答案〗A〖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在自然界中雌配子的数量远小于雄配子,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比例无法计算,A错误;B、基因型为Mm的水稻自交,子代中mm=1/8=1/2×1/4,雌配子正常,说明花粉中含m基因的概率为1/4,雄配子中A∶a=3∶1,亲本水稻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3,B正确;C、由题干可知,M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改变后代分离比,使M基因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所以该水稻种群的M基因频率会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C正确;D、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MM:Mm:mm=3:4:1,F1随机授粉,用配子法计算,基因型MM、Mm、mm都作为母本,则产生的雌配子M5/8、m3/8,基因型MM、Mm、mm都作为父本,Mm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3,则产生的雄配子M3/4、m1/4,杂交子二代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MM:Mm:mm=15:14:3,D正确。故选A。14.表现型是发育的结果,也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有关性状,基因型,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不准确的是()A.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若干性状B.一个性状可以受到若干基因的影响C.生物体有些性状的发育是与环境条件无关的D.生物体没有一个性状的发育是与遗传无关的〖答案〗C〖祥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析】A、基因与基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存在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的现象,即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若干性状,A正确;B、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存在多因一效的现象,即一个性状可以受到若干基因的影响,B正确;C、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即生物体的性状的发育是与环境条件有关,C错误;D、生物体性状的形成与代谢有关,代谢过程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没有一个性状的发育是与遗传无关的,D正确。故选C。15.下图为真核细胞核仁中形成rRNA的DNA片段进行转录的状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段是此时该DNA未被转录的区段B.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C.d是转录产物rRNA的5'端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答案〗B〖祥解〗遗传信息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详析】A、据图可知,b阶段没有RNA产物,所以b段是此时该细胞未被转录的区段,A正确;B、根据RNA的长度可知,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B错误;C、基因的转录是从RNA链的5'端向3'端延伸,据RNA的长度可知,在a区段,f较c更长,是rRNA基因转录产物的5'末端,C正确;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辛德毕斯病毒由RNA、衣壳蛋白、囊膜组成。下图为辛德毕斯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并进行增殖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辛德毕斯病毒入侵宿主细胞与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有关B.③是翻译的过程,产物是病毒的衣壳蛋白C.X可能是一种与RNA自我复制有关的酶,是由宿主细胞的基因控制合成的D.辛德毕斯病毒囊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细胞膜,其上的囊膜蛋白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答案〗ABD〖祥解〗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依靠宿主细胞的能量、核糖核苷酸、酶、核糖体等,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的遗传物质,再表达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中完成增殖。【详析】A、辛德毕斯病毒入侵宿主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即与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有关,A正确;B、③是①病毒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产物是病毒的衣壳蛋白,B正确;C、据图可知,病毒RNA在X作用下可合成更多RNA,故X可能是一种与RNA自我复制有关的酶,是由病毒基因控制合成的,C错误;D、由图可知,辛德毕斯病毒囊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细胞膜,两者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其上的囊膜蛋白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D正确。故选ABD。17.下图为某品种南瓜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南瓜的重量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南瓜与重量有关的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种群中与重量有关的基因型有27种C.种群中与重量有关的表现型有7种D.图中两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获得F2,则F2中南瓜重量与亲本不相同的个体占31/32〖答案〗ABCD〖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分析题意,该种南瓜的重量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据图可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该种南瓜与重量有关的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C、该种南瓜与重量有关的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则与重量有关的基因型有3×3×3=27种;由于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BBDD的南瓜最重,aabbdd的南瓜最轻,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效应相同,且各个显性基因的增重效应可以累加),因此可以根据显性基因的数量计算表现型的种类,即表现型的种类有7种,BC正确;D、若只考虑重量,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Dd,则子二代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AABBDD和aabbdd)占(1/4×1/4×1/4)+(1/4×1/4×1/4)=1/32,因此与亲本不相同的个体占1-1/32=31/32,D正确。故选ABCD。18.人体细胞内的BC12基因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不编码蛋白质,但能够与BC12基因转录合成的mRNA结合,从而阻碍后者与核糖体的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IR-15a基因的表达需要tRNA和核糖体的参与B.MIR-15a基因缺失的细胞发生癌变的概率会降低C.MIR-15a基因与BC12基因具有某些相同的碱基序列D.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可调控BC12基因的转录〖答案〗ABD〖祥解〗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析】A、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不编码蛋白质,故没有翻译的过程,因此没有tRNA和核糖体的参与,A错误;B、BC12基因是一个抗凋亡基因,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能够与BC12基因转录合成的mRNA结合,从而使细胞降低癌变的风险,若细胞内MIR-15a基因缺失,则细胞发生癌变的概率会升高,B错误;C、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能够与BC12基因转录合成的mRNA结合,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MIR-15a基因与BC12基因具有某些相同的碱基序列,C正确;D、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可以与BC12基因转录合成的mRNA结合,从而调控BC12基因的翻译过程,D错误。故选ABD。19.科学研究发现,与同时代的非洲智人相比,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序列与来自同时代欧、亚两洲智人的DNA序列更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线粒体基因组很小,却包含了细胞中的大部分的遗传信息B.线粒体DNA测序可以为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一定证据C.基因测序可用于推测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否发生了基因交流D.尼安德特人和同时代的非洲智人属于不同物种,不具有共同祖先〖答案〗BC〖祥解〗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细胞膜等;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析】A、线粒体是本身就含有DNA的细胞器,线粒体的基因组很小,只包含细胞中的一小部分遗传信息,细胞中的大部分遗传信息存在细胞核中,A错误;B、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DNA分子具有特异性,通过对线粒体DNA测序,可以为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一定证据,B正确;C、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序列与来自同时代欧、亚两洲智人的DNA序列相似,说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间存在杂交,因此发生了基因交流,C正确;D、尼安德特人与同时代的非洲智人相比,线粒体DNA序列存在相似的地方,说明尼安德特人和同时代的非洲智人具有共同祖先,D错误。故选BC。20.如图,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的结构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相似(N代表A、G、C、T中的一种),都能作DNA复制的原料。DNA复制时,若连接上的是ddNTP,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dNTP,子链延伸继续。某同学要获得被32P标记的以碱基“T”为末端的、各种不同长度的DNA子链,在人工合成体系中,已有适量的GTACATACATC……单链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还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A.α位32P标记的ddTTP B.γ位32P标记的ddTTPC.dGTP,dATP,dTTP,dCTP D.dGTP,dATP,dCTP〖答案〗AC〖祥解〗DNA分子复制的场所、过程和时间:(1)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3)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详析】ddTTP要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则需要脱去两个磷酸基团,故应将放射性32P标记于α位;该同学的目的是为得到放射性标记T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则必须提供四种dNTP,即dGTP、dATP、dTTP、dCTP,如果没有dTTP,则所有片段长度均一致,因为所有子链在合成时均在第一个T处掺入双脱氧的T而停止复制,AC正确,故选A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21.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甲2040丙2020乙1020丁1212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1)该生物正常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___条;丙可能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后期,若为前两种情况,其DNA至少复制了___________次。(2)丁应处于___________(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后期,以上四种细胞样本取样最早的应是___________。(3)实验二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答案〗(1)①.20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④.2##二##两(2)①.有丝分裂②.甲(3)蛋白质的合成量远远多于RNA的合成量〖祥解〗放射性同位素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小问1详析】分析题意,分裂中期细胞甲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40个标记的DNA分子,细胞乙含有10条标记染色体,20个标记DNA分子,可以推测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甲细胞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即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分裂后期细胞丙中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条未被标记的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若为前两种情况,其DNA至少复制了2次。【小问2详析】分裂后期细胞丁中含有12条标记的染色体,12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是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产生的子细胞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只有1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1条有放射性,1条没有放射性)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结合(1)分析可知,以上四种细胞样本取样最早的应是甲(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小问3详析】尿嘧啶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亮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题意: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说明蛋白质的合成量远远多于RNA的合成量。22.某植物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可完全抑制基因B的表达,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科研人员向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中导入隐性基因e(纯合致死),让该植株自交,其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蓝果:红果:白果=8:3:1。表现型蓝果红果白果基因型A_B_、A_bbaaB_aabb(1)致死基因e导入到了__________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只考虑A、a和B、b)。(2)若让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蓝果植株自交,子代红果植株占__________。(3)请设计实验鉴定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蓝果植株的基因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_______〖答案〗(1)①.A②.A(e)aBB、A(e)aBb、A(e)abb(2)5/24(3)让蓝色植株与白果植株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若蓝果∶红果=1∶1,基因型是A(e)aBB;若蓝果∶红果∶白果=2∶1∶1,基因型是A(e)aBb;若蓝果∶白果=1∶1,基因型是A(e)abb〖祥解〗根据题意可知,蓝果的基因型为A_B_和A_bb,红果的基因型为aaB_,白色果实的基因型为aabb;AaBb的植株若没有导入致死基因,自交后代蓝果:红果:白果=12:3:1,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析】根据题干信息:蓝果的基因型为A_B_、A_bb,红果的基因型为aaB_,白果的基因型为aabb,AaBb的植株若没有导入致死基因,其自交后代蓝色:红色:白色=12:3:1,导入致死基因后,比例变成蓝果:红果:白果=8:3:1,说明致死的全部为蓝色,因此导入的是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导致基因型为AA的植株死亡;分析题意,蓝果基因型有A_B_、A_bb,且由于AA的类型致死,则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的基因型为1/4A(e)aBB、1/2A(e)aBb、1/4A(e)abb。【小问2详析】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1/4A(e)aBB、1/2A(e)aBb、1/4A(e)abb,A(e)aBB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红果植株=2:1;A(e)aBb自交,后代中蓝果:红果:白果=8:3:1;A(e)abb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白果植株=2:1,则所有子代中蓝果植株所占比例=1/4×1/3+1/2×3/12=5/24。【小问3详析】欲鉴定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蓝果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让其与白果植株测交进行鉴定,具体思路为让蓝色植株与白果植株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其基因型是A(e)aBB,则与aabb测交后子代中AaBb∶aaBb=1∶1,表现为蓝果∶红果=1∶1;若其基因型是A(e)aBb,则测交后代中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为蓝果∶红果∶白果=2∶1∶1;若其基因型是A(e)abb,测交后代是Aabb∶aabb=1∶1,表现为蓝果∶白果=1∶1。23.如图为某家族中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发现Ⅰ-1和Ⅱ-7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不考虑致病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系谱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是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Ⅰ-1:___________;Ⅲ-11______________:。(4)根据图中信息,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Ⅲ-11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1还是Ⅰ-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假设Ⅲ-10和Ⅲ-11结婚,生一个患两病的儿子的概率是______。〖答案〗(1)①.X②.隐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①.遵循②.甲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乙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①.或②.(4)①.不能②.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Ⅲ-11为乙病患者(基因型为bb)可知Ⅱ-6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Bb),Ⅱ-6的父母Ⅰ-1和Ⅰ-2均无乙病,可知这两人至少有一位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无法进一步确定Ⅲ-11的乙病致病基因是来自Ⅰ-1还是Ⅰ-2(5)〖祥解〗1、伴性遗传指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其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的现象。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代代相传;③交叉遗传;若是伴X显性遗传,则患病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也会是该病的患者。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③一般为隔代遗传;若是伴X隐性遗传,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也会是该病的患者。若不考虑致病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情况,则不符合上述伴性遗传的特征时,致病基因可能是在常染色体上。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I-1与I-2都没有甲病,而II-6有甲病,所以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基因检测发现Ⅰ-1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因此,甲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II-6和II-7都没有乙病,但是有个患乙病的女儿,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析】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甲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乙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析】Ⅰ-1是没有甲病也没有乙病的男性,所以初步设想基因型是B_XAY。因为III-8和III-11都是乙病患者,所以II-4和II-6是都是乙病的携带者,该b基因可能来自于I-1,所以I-1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Ⅲ-11是没有甲病,但是有乙病的女性,所以初步设想基因型是bbXAX-,因为II-6的甲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会遗传给III-11,所以III-11的基因型是bbXAXa。【小问4详析】根据图中信息,不能确定Ⅲ-11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1还是Ⅰ-2,理由是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Ⅲ-11为乙病患者(基因型为bb)可知Ⅱ-6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Bb),Ⅱ-6的父母Ⅰ-1和Ⅰ-2均无乙病,可知这两人至少有一位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无法进一步确定Ⅲ-11的乙病致病基因是来自Ⅰ-1还是Ⅰ-2。【小问5详析】因为III-8是乙病患者,所以II-3和II-4都是乙病携带者,Ⅲ-10的基因型有的可能性是BBXAY,的可能性是BbXAY,Ⅲ-10和Ⅲ-11(bbXAXa)结婚,生儿子的概率是,该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所以他们生一个患两病的儿子的概率是。或者可以考虑Ⅲ-10和Ⅲ-11所提供的配子类型及比例计算〖答案〗,Ⅲ-10和Ⅲ-11要生一个患两病的儿子(bbXaY),Ⅲ-10要提供bY的精子(概率是),Ⅲ-11提供bXa的卵细胞(概率是),所以他们生一个患两病的儿子的概率是。24.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1)miRNA转录过程是在__________催化下,以__________为原料,以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的,其方向为miRNA的__________。(2)转录出的miRMA通过_________进入细胞质,经加工后形成miRSA蛋白质复合物并与W基因mRNA结合,其配对方式为___________。(3)据图分析,miRNA能抑制W基因表达的机理是__________。〖答案〗(1)①.RNA聚合酶②.核糖核苷酸③.解开的miRNA基因的一条链④.5’→3’(2)①.核孔②.A-U、U-A、C-G、G-C,(3)miRNA能与W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祥解〗转录是主要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小问1详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该酶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转录的产物是RNA,因此该过程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图中miRNA的合成过程是以解开的miRNA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转录的方向是miRNA的5‘→3‘方向。【小问2详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转录出的miRM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经加工后形成miRNA蛋白质复合物并与W基因mRNA结合,由于该结合过程发生在RNA之间,因此配对方式为A-U、U-A、C-G、G-C,结合后抑制了W基因的翻译过程。【小问3详析】据图可知,miRNA通过与W基因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进而抑制了W基因的翻译过程,使W基因的表达过程受到抑制。25.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噬菌体φX174由一个环状单链DNA和蛋白质衣壳构成,在感染大肠杆菌时首先会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然后再控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1977年F·桑格在测定该噬菌体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时,却意外地发现基因D中包含着基因E,如下图(图中Met、Ser、Gln等表示氨基酸),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噬菌体中φX174的DNA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__________个,___________构成了其D的特异性。据图分析,E基因形成的复制型双链DNA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核苷酸。(2)携带Met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___________。在D基因翻译的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__________。在大肠杆菌中分布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这说明__________。(3)D基因和E基因重叠部分编码的氨基酸__________(填“是”或“否”)相同。据题分析基因重叠在遗传学上的意义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①.0②.DNA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③.546(2)①.AUG②.在短时间可以合成大量蛋白质③.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的(3)①.否②.有效地利用DNA遗传信息量;提高碱基利用的效率;可以节约碱基〖祥解〗由题意可知,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环状单链DNA,图中基因D的碱基序列中包含了基因E,由此看出基因发生了重叠,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小问1详析】题意,该噬菌体的DNA为环状,因此游离的磷酸基团为0个;每个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据图可知,E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含有90氨基酸,再加上一个终止密码子,因此E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目(噬菌体φX174由一个环状单链DNA)为91×3=273个核苷酸,故E基因形成的复制型双链DNA分子中含有91×3×2=546个。【小问2详析】Met的编码碱基序列是ATG,对应的密码子是UAC,则携带Met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AUG;翻译的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在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所以分布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这说明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小问3详析】分析图形,D基因中虽然包含E基因的序列,但是两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起始位置不同,而且相同的核苷酸序列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是错位的,故D基因和E基因重叠部分编码的氨基酸不相同;基因重叠可以通过较短的DNA序列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有效利用了DNA的遗传信息量,提高了碱基的利用率,可以节约碱基等。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C.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F1没有矮茎而F2又出现了呢?”等问题D.测交实验得到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答案〗C〖祥解〗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析】A、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孟德尔并未提出染色体的概念,A错误;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在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人工授粉,B错误;C、“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该过程为提出问题,C正确;D、“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型,且数量比接近1:1;测交实验得到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1:1是验证假说的阶段,D错误。故选C。2.甜玉米营养丰富、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玉米的糯性与非糯性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已知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纯种非糯性和糯性玉米杂交,在F2可以得到稳定遗传的糯性玉米B.用纯种非糯性和糯性玉米杂交,在F2非糯性中能够稳定遗传的1/4C.判断一株非糯性玉米是否纯合,可使其与另一株纯合非糯性玉米杂交D.一株杂合非糯性玉米与糯性玉米杂交,子代同时出现非糯性与糯性是性状分离〖答案〗A〖祥解〗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析】A、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用纯种非糯性AA和糯性玉米aa杂交,F1为Aa,在F2可以得到稳定遗传的糯性玉米aa,A正确;B、用纯种非糯性AA和糯性玉米aa杂交,在F2非糯性玉米中AA∶Aa=1∶2,能够稳定遗传的AA占1/3,B错误;C、一株非糯性玉米(AA或Aa),与另一株纯合非糯性AA玉米杂交,后代都是非糯性玉米,无法判断是否是纯合,C错误;D、一株杂合非糯性玉米(Aa)与糯性玉米(aa)杂交,子代同时出现非糯性与糯性的现象不叫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A。3.科学家在探究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历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S型菌的荚膜多糖因可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表现出毒性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过程中涉及基因重组D.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和离心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答案〗AD〖祥解〗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析】A、格里菲思的实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S型菌的荚膜多糖因可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进而表现出可在宿主细胞内生活并繁殖,进而导致小鼠患病,B正确: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过程中是由于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C正确;D、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可见,本实验中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并不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D错误。故选AD。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单眼和复眼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体色与眼型性状的遗传,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杂交组合子代性别子代表型及数量(只)灰身、单眼黑身、单眼灰身、复眼黑身、复眼灰身、单眼♀×灰身、单眼♂♀2468100♂1213912542A.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控制果蝇眼型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C.子代灰身、单眼雄果蝇有4种基因型D.亲代灰身、单眼雄果蝇可产生不含Y染色体的配子〖答案〗C〖祥解〗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详析】AB、灰体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中均出现灰体:黑体=3:1,说明灰体是显性性状,黑体是隐性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单眼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均出现单眼,雄果蝇中单眼:复眼=1:1,说明单眼是显性性状,复眼是隐性性状,且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AB正确;C、假设控制灰身的基因为A、a,控制眼型的基因为B、b,由于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型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代灰身、单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Y、AaXBY,共2种,C错误;D、亲代灰身、单眼雄果蝇基因型是AaXBY,若不考虑变异,则可能产生AXB、aY或aXB、AY的类型,即亲代灰身、单眼雄果蝇可产生不含Y染色体的配子,D正确。故选C。5.线性的双螺旋DNA分子在碱性条件下pH为12.5可发生变性,pH恢复到初始状态后不再复性。下列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有4种B.原核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C.DNA在碱性条件下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有关D.将碱性条件下处理的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链球菌共培养可出现S型〖答案〗AB〖祥解〗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为DNA,故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有A、T、G、C,共4种,A正确;B、原核细胞也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DNA碱性条件下会变性,而变性主要与氢键的断裂有关,C错误;D、碱性条件下处理的S型肺炎链球菌DNA发生变性,且不再复性,故将碱性条件下处理的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链球菌共培养不能出现S型,D错误。故选AB。6.某研究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了二倍体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甲、乙两个容器中各放置两种小球,球上标记的A、a、B、b代表基因,每次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并计算各种组合间的比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容器中的小球可能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每个容器中的两种小球数量之比应为1:1C.该实验模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D.该实验模拟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A〖祥解〗据图可知:甲、乙两个容器中共有两对等位基因,又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1:1:1,体现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甲、乙两个容器都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官或雄生殖器官,里面的小球代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错误;B、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且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要相等,B正确;C、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D、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A。7.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等位基因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①②⑤ B.②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祥解〗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析】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即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正确;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③错误;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④错误;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结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②⑤,A正确。故选A。8.玉米第4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甜质胚乳基因(A、a),第9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子粒的粒色基因(B、b),第9对染色体另一位点上有糯质胚乳基因(D、d),aa纯合时D不能表达。现将非甜质紫冠非糯质玉米(AABBDD)与甜质非紫冠糯质玉米(aabbdd)杂交得F1,再将F1,进行测交(不考虑互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测交后代可能出现4种性状B.统计测交后代中紫冠与非紫冠的性状比例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C.甜质胚乳基因与子粒的粒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测交后代中非糯质非甜质:糯质甜质:非糯质甜质:糯质非甜质=1:1:1:1〖答案〗D〖祥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析】A、若将F1AaBbDd测交,由于B、D连锁,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能产生四种配子,因而后代有四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Dd(非甜质紫冠非糯质)、aaBbDd(甜质紫冠糯质)、Aabbdd(非甜质非紫冠糯质)、aabbdd(甜质非紫冠糯质),共四种性状,A正确;B、结合A项分析可知,统计测交后代中紫冠与非紫冠的性状比例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C、甜质胚乳基因与子粒的粒色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测交后可得,AaDd非糯质非甜质∶Aadd糯质非甜质∶aaDd糯质甜质(由于aa纯合时D不能表达)+aadd糯质甜质]=1∶1∶2,D错误。故选D。9.有性生殖过程中,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成功融合后通常不再与其他精子融合。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当卵细胞与精子融合后,卵细胞会特异性表达和分泌BF1和BF2,这两种蛋白质能避免受精卵再度与精子融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BF1和BF2有利于维持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B.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C.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变得十分活跃D.受精过程实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D〖祥解〗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与细胞的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利于维持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详析】A、BF1和BF2能避免受精卵再度与精子融合,有利于维持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A正确;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B正确;C、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都比较缓慢,为受精后的分裂做准备。受精时,卵细胞要合成各种物质,为受精做准备,C正确;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在受精过程中,D错误。故选D。10.蜜蜂中工蜂和蜂王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不含有同源染色体(n=18),雄峰在产生配子时进行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假减数分裂,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两种精细胞B.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形成了8个四分体C.不同雄蜂个体中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D.该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精细胞核DNA数目减半〖答案〗C〖祥解〗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二倍体,由于食物不同,由受精卵发育的雌蜂包括蜂王和工蜂,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单倍体。【详析】A、雄蜂进行的是假减数分裂,其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两个精子,为同一种类型,且精细胞中核DNA数目与体细胞一致,A错误;B、雄蜂是单倍体生物,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不能形成四分体,B错误;C、不同雄蜂个体中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C正确;D、图示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精细胞核DNA数目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故选C。11.人类脱发中占比最高的雄激素性脱发,也被称为遗传性脱发。日前的研究表明,雄源遗传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原理是睾酮(雄激素)遇上5α还原酶后催生出二氢睾酮(DHT),作用于毛囊,导致脱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雄源遗传性脱发说明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雄源性脱发性状C.DHT在靶细胞内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并影响基因表达D.DHT在靶细胞内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答案〗B〖祥解〗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详析】A、多基因遗传病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雄源遗传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雄源遗传性脱发说明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A正确;B、据图可知,雄源性脱是睾酮(雄激素)遇上5α还原酶后催生出双氢睾酮(DHT),作用于毛囊,导致脱发,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代谢过程,间接控制性状的,B错误;C、结合题图可知,DHT在毛囊周围的上皮细胞内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并影响核基因的表达,C正确;D、DHT是一种激素,其作为信号分子,一经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不可持续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12.下图为某遗传病家庭系谱图(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深色表示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3C.若Ⅱ3为纯合子,则IV1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12D.若Ⅱ3与Ⅱ2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3/8〖答案〗D〖祥解〗系谱图分析:I1、I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析】A、I1、I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I1、I2的基因型均为Aa,Ⅱ2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比例为1∶2,可见该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B错误;C、若Ⅱ3的基因型为AA,而Ⅱ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则Ⅲ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又Ⅲ2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Ⅳ1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3×1/4×1/2=1/24,,C错误;D、若Ⅱ3与Ⅱ2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则二者的基因型均为Aa,则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3/4×1/2=3/8,D正确。故选D。13.水稻细胞中的M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使M基因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让基因型为Mm的水稻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MM:Mm:mm=3:4:1,F1随机授粉获得F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比例为3:1B.由F1的结果推测,亲本水稻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3C.该水稻种群的M基因频率会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D.杂交F2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MM:Mm:mm=15:14:3〖答案〗A〖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在自然界中雌配子的数量远小于雄配子,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比例无法计算,A错误;B、基因型为Mm的水稻自交,子代中mm=1/8=1/2×1/4,雌配子正常,说明花粉中含m基因的概率为1/4,雄配子中A∶a=3∶1,亲本水稻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3,B正确;C、由题干可知,M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改变后代分离比,使M基因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所以该水稻种群的M基因频率会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C正确;D、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MM:Mm:mm=3:4:1,F1随机授粉,用配子法计算,基因型MM、Mm、mm都作为母本,则产生的雌配子M5/8、m3/8,基因型MM、Mm、mm都作为父本,Mm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3,则产生的雄配子M3/4、m1/4,杂交子二代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MM:Mm:mm=15:14:3,D正确。故选A。14.表现型是发育的结果,也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有关性状,基因型,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不准确的是()A.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若干性状B.一个性状可以受到若干基因的影响C.生物体有些性状的发育是与环境条件无关的D.生物体没有一个性状的发育是与遗传无关的〖答案〗C〖祥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析】A、基因与基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存在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的现象,即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若干性状,A正确;B、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存在多因一效的现象,即一个性状可以受到若干基因的影响,B正确;C、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即生物体的性状的发育是与环境条件有关,C错误;D、生物体性状的形成与代谢有关,代谢过程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没有一个性状的发育是与遗传无关的,D正确。故选C。15.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