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江苏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江苏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江苏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江苏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江苏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江苏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西周初年,统治者在很多重要场合使用殷礼,但在周成王六年后,立国前“西土”风格的铜器倍受推崇,大小相次的列鼎和列簋制度雏形形成。这表明西周()A.青铜铸造技术更加成熟 B.革除了殷礼的落后因素C.治国理念愈益关注民生 D.试图重塑社会统治秩序2.西汉贾谊认为:“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这一主张()A.蕴含了天下大一统的理念 B.深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C.意在强化华夷有别的认识 D.植根于强有力的军事实力3.唐代判案文书汇编《白居易判》载,甲妻因细故在公婆面前叱狗,甲认为此乃不敬之举,上诉至官府,要将妻子逐出家门。断案官员认为,甲妻仅属“小过”,甲休妻的理由不成立。这体现了唐代法律的执行()A.落实法家的法治理念 B.维护儒学正统地位C.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 D.旨在保障妇女权益4.辽朝分设诗赋进士和经义进士,三岁一试,并设恩科;西夏“策举人,立唱名法”;金朝“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借用宋朝奏名、弥封、誊录和三甲制度。据此可知,此时期()A.崇文抑武得到统治者普遍认同 B.儒家思想成为各政权主流思想C.制度文化上表现出一定统一性 D.大一统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5.1544-1547年,仅因出海遇险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达1000多人。1547年2月单次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多达341人。据此可推知,当时福建()A.航海技术先进 B.流民问题严重C.对外贸易发达 D.人地矛盾突出6.洋(机)布排挤土布的过程(1840-1894)年份184018601894全国棉布应有供给量(万匹)60005.962459.568624.6其中:洋(机)布(万匹)比重(%)27.30.461988.43.189708.81415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其中:自给布(万匹)商品布(万匹)28215.031517.728780.931690.129879.929035.9该表反映了()A.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B.外国商品优势凸显C.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7.20世纪初,以绅商学界为主体的国内民众频繁向清政府拍发联名公电,以表达对内政与外交的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采取系列措施,逐步切断民众直接拍电给政府的渠道,一些人则转而借助报纸媒介传播意见。这主要表明()A.民众的参政意识增强 B.科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C.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D.近代传媒试图引导舆论8.1941年底,根据地的军亦建设以巩固扩大地方军和人民武装为中心,主力军采取适当的精兵主义;在某些困难地区,取消主力军和地方军的区别,使全部武装地方化,并抽调大批精干人员充实到区、县,普遍加强人民武装建设。这一做法旨在()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C.打击日军“治安强化运动” D.落实精兵简政的政策9.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这表明我国()A.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布局得到改善C.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10.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且任何单位都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计划”。1987年,中央再次发文,要求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些政策意在()A.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奠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C.推动农村经济步入市场化的轨道 D.不断完善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11.在古埃及,国王是众神之一,他们的去世会被埃及人视作“与众神汇聚”,同时在现世与来世彰明统治,而埃及民众也因此负有为国王修建神庙、陵墓和供奉他们的责任。“国王的神化”反映了古埃及()A.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 B.文明古国的农耕文化C.王权至上的内在逻辑 D.世袭继承的传统习俗12.中古前期,封臣率骑士作战的时间一般以40天为限。按封建法,如果服役期满,封臣就可以率军撤离战场。如果战争没有结束,而封臣因已服役期满要撤离战场,就必然导致战争失败。于是在12、13世纪,西欧诸国先后改纳盾牌钱,即封臣不再带领骑士为国王作战,而是将作战费用折算为物款向国王缴纳。这一转变(

)A.强化了国王的征税权 B.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加速骑士阶层的衰落 D.直接提高军事战斗力13.下图为1806年英国的时事漫画《法国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该漫画反映的是()A.欧洲君主制日趋式微 B.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建立C.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 D.英国对拿破仑扩张的恐惧14.1872年日本文部省颁布《学制》,两年后进一步颁布《增补学制》,在此推动下,日本基础、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1890年日本政府又颁布《教育敕语》为国家基本教育方针,其中规定忠孝为“国体精华”,维护天皇的绝对权威。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了()A.文明开化政策的深化 B.天皇专制权力至上C.广受世界趋势的影响 D.传统与近代的杂糅15.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简况表时间会议主要内容1943年11月中国、美国、英国举行开罗会议对日作战和战后亚太地区的安排问题。1943年11—12月苏联、美国、英国举行德黑兰会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组建联合国、处置德国和苏联对日作战问题。1945年2—4月苏联、美国、英国举行雅尔塔会议处置德国、波兰政府和疆界、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问题。1945年7—8月苏联、美国、英国举行波茨坦会议处置德国、波兰西部疆界和组建国际法庭问题。上表表明,二战后期()A.各个国家立场趋于一致 B.大国协调利于问题解决C.对日作战成为主要议题 D.强权政治统领战时会议16.20世纪50、60年代的二十年时间里,西欧国家大多持续保持经济的高增长率,至1960年英法德意四国的GDP总量占全球GDP总量的20.52%。同时经济定期波动的现象也有所改观,1948年到1952年西方爆发了战后第一轮经济危机,诸多产业受波及,滋生大量失业人口,但之后西欧依然能维持经济的高增长率,这是由于()A.政府做好了市场的守夜人 B.西欧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C.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调控 D.新经济促使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北宋初期,“言者谓江北之民杂种诸谷,江南专种粳稻,虽土风各有所宜,至于参植以防水旱,亦古之制”。宋太宗“于是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1011年,真宗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这是原产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的稻种,又自福建移种于江淮地区。粮食品种交流,不仅提高了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18世纪初,为提升国家实力,许多欧洲大国开始从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并逐渐形成全球植物流动网络。美国建国初期,在科学实用主义理念的影响下,托马斯·杰斐逊力图通过掌握前沿的植物学知识,建立实验性的园圃,积极参与欧洲国家构筑的全球植物流动网络,实现对外来高价值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植物等的引种与推广,最终达到改善美国农业经营模式,增强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目的。尽管杰斐逊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的实验大都以失败告终,但仍有部分植物被成功引种和推广。——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材料三大豆原产自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孙中山在《实业计划》(1917~1919)之“衣食住行”中叙述了“大豆工业”计划。该计划设想,一方面,在国内设立新式工厂,以西方工业生产模式革新中国传统手工经营方式,为民众提供优质平价蛋白;另一方面“于诸国大城市设立黄豆制品工场,以较廉之蛋白质食料供给西方人民”。孙中山将欧洲战争作为中国输出大豆的国际机遇,以中国传统的优质植物蛋白置换效能转化率低下的动物蛋白。他曾于1909年参观了好友李石曾在法国开设的豆腐公司,该公司斥巨资打造了当时最先进的豆制品机械流水生产线。孙中山宏伟的大豆出口计划就是以豆腐公司为蓝本规划的。但该计划仅停留在纸上,并未实施。——摘编自王书吟《素食、科学与反殖民——全球史视野中的孙中山“大豆工业”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粮食品种交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引种和推广外来植物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大豆工业”计划的用意及其国际背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晚清民变(反清民众运动)统计情况表时间民主发生次数1836-1845246次1846-1855933次1856-18652332次1865-1875909次1876-1885385次1886-1895314次1896-1911635次——摘编自杨庆垄《十九世纪中国民众运动的若干初步统计模式》材料二:预备立宪开始初期,官制改革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遭到地方督抚的反对,而且还引起了立宪派的不满,他们认为,“政界事反动复反动,竭数月之改革,适今仍是本来面目”。“此度改革,不屡吾侪之望,田无待言”。立宪派一般要求在2-3年内开国会,如预备立宪公会电请“以二年为限”。立党派的努力在皇权的压制下毫无结果。他们慨叹“日日言立宪,宪政重要机关之内阁,首与宪政之原则背道而驰。呜呼,其何望矣!”革命派则始终对清廷立宪持反对的态度,他们一方面纷纷痛斥清政府在搞“假立先”“伪立宪”,认为所谓的预备立宪“并不是真正立宪,实在拿立宪骗人”;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器做出坚决彻底的批判。——改编自李细珠《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社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立宪派与革命派对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态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从20世纪50到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德国社会支出比率、社会保障缴费率及人均国民总收入年份社会支出比率(占GDP的百分比)雇员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占总工资的百分比)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所有缴费法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强制的长期照护保险196018.312.274.212792197020.213.258.54.10.655945198025.716.295.71.512808199024.117.89.356.32.1520658200028.820.59.656.753.250.8525983201029.820.239.957.91.40.97532137——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材料二:2010年,德国有五分之一的公民进入老年阶段,这使得德国进入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的行列。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法定养老保险的潜在缴费者在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寿命的增加使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在增多、领取期限在延长。对于法定养老保险而言,这意味着缴费者与受益者的比例(制度赡养率)的不断提高,2009年德国100个在职人员(20~65岁)赡养34个退休人员(65岁以上),预计2030年将会是100个在职人员赡养50个退休人员。——摘编自于秀伟《从“三支柱模式”到“三层次模式”——解析德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围绕“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紧扣材料及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周初年,统治者在很多重要场合使用殷礼,但在周成王六年后,立国前‘西土’风格的铜器倍受推崇,大小相次的列鼎和列簋制度雏形形成。”可知,西周建立早期,由于各方面都不够完善,需要借助殷礼巩固统治,但随着西周的建立,为进一步强化统治秩序,就建立了相配套的礼乐制度,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无法得出其技术更加成熟,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在周成王六年后,立国前“西土”风格的铜器备受推崇,并不能得知西周废除了所有殷礼的落后因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关注民生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可知,贾谊认为天子是天下的首领,蛮夷是天下的脚,蛮夷服从天子的命令,这是天子在施展权力;天子让蛮夷臣服,这是蛮夷在行臣属的礼节,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天下大一统的理念,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大一统,非黄老无为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华夷有别的说法,排除C项;西汉初年,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甲妻因细故在公婆面前叱狗,甲认为此乃不敬之举,上诉至官府,要将妻子逐出家门。”与“断案官员认为,甲妻仅属‘小过’,甲休妻的理由不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断案官员依据现实情况进行判案,认为甲妻因细故在公婆面前叱狗是“小过”,这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C项正确;法家的法治理念强调“严刑峻法”,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家庭纠纷,没有体现“儒学正统地位的维护”,排除B项;在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旨在保障妇女权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尽管各朝的科举制度在具体实施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借鉴和影响,这种现象表明,在这一时期,制度文化上表现出一定的统一性,C项正确;辽朝、西夏和金朝并没有采用崇文抑武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提及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不能推断儒家思想是否成为各政权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辽朝、西夏和金朝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而是多个政权并存的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仅因出海遇险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达1000多人”“单次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多达341人”可知,明朝时期随着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大量福建人因生计问题被迫出海谋生,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仅因出海遇险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达1000多人,不能体现航海技术先进,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足,不能确定被解送回国的福建人属于流民,排除B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6.答案:C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近代以来洋布在中国的销售量不断增加,但土布产量的绝对优势和土布里排除商品布后自产布仍占有一半左右的比重,说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和自然经济在当时中国仍然顽强生存,C项正确;该表反映了小农经济仍占优势,未涉及经济结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洋布是指用机器织成的布,并不是外国商品,未体现外国商品优势凸显,排除B项;该表反映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和自然经济在当时中国仍然顽强生存,“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概括可知:20世纪初,以绅商学界为主体的国内民众频繁向清政府拍发联名公电,以表达对内政与外交的看法,清政府采取反对措施,民众则转而借助报纸媒介传播意见,可见此时民众表达诉求强烈,民众的参政意识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技对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是对民众思想的改变,排除B项;民众参政意识强,不意味着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排除C项;是民众利用传媒发表舆论,不是近代传媒试图引导舆论,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某些困难地区,取消主力军和地方军的区别,使全部武装地方化,并抽调大批精干人员充实到区、县,普遍加强人民武装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扫荡”和“清乡”运动,为了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材料中的加强人民武装建设,B项正确;武装地方化不会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日军“治安强化运动”是在对华北地区实行的政策,题干未提及哪一根据地,排除C项;精兵简政的政策是指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的整顿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充实基层的做法,而题干主力军的地方化,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三线建设的相关成就。三线建设主要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这些成就的取得客观上改变了我国工业东西部布局的不合理状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排除C项;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且任何单位都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计划”,意味着对农产品的收购更多的是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同时要求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这说明这一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意在推动农村经济步入市场化轨道,C项正确;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农村保障无关,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古埃及,国王是众神之一,他们的去世会被埃及人视作‘与众神汇聚’,同时在现世与来世彰明统治”可知,古埃及国王神化自身,加强统治,强调的是王权至上,C项正确;材料与国家组织能力无关,突出的是王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耕文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埃及国王利用神权来强化统治,非世袭继承传统习俗,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战争没有结束,而封臣因已服役期满要撤离战场,就必然导致战争失败”可知,封臣的服役时间有限,如果战争没有结束,封臣就要撤离战场,这必然导致战争的失败,因此为了维护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之间形成了封土制,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封君封臣制度,与庄园经济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封君封臣制度,与城市自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封君封臣制度,与教会神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根据材料“封臣不再带领骑士为国王作战,而是将作战费用折算为物款向国王缴纳”可知,国王的征税权得到强化,A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骑士阶层的衰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军事战斗力无关,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这引发了英国人对拿破仑征服欧洲大陆的焦虑和恐慌,D项正确;该漫画反映的是英国对拿破仑扩张的恐惧,并不能说明欧洲君主制日趋式微,排除A项;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协商打败拿破仑的战后事宜)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此推动下,日本基础、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其中规定忠孝为‘国体精华’,维护天皇的绝对权威”可知,在日本的教育近代化改革过程中,既有近代教育体制的引入,又有维护天皇权威的落后因素在里面,说明的是传统与近代的杂糅,D项正确;文明开化是指在日本明治时期,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以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天皇专制权力至上是日本传统的一部分,说法片面,排除B项;日本近代教育改革有传统因素在里面,非广受世界趋势的影响,排除C项。15.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在二战后期美苏等大国召开了一些会议,解决了一些问题,可知大国协调利于问题解决,B项正确;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国家立场不可能趋于一致,排除A项;对日作战只是符合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不是全部会议的主要议题,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后期美苏等大国召开了一些会议,解决了一些问题,不涉及强权政治,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60年代的二十年时间里,西欧国家大多持续保持经济的高增长率,至1960年英法德意四国的GDP总量占全球GDP总量的20.52%”和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政府做好了市场的守夜人属于自由主义思想,排除A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排除D项。17.答案:(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政策支持;高产作物的引入;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4分)(2)特点:与提升国家实力密切相关;受科学实用主义理念影响;杰出人物的推动;由实验到推广;影响农业经营方式等。(6分)(3)用意:以西方工业生产模式革新中国传统手工经营方式,使中国豆制品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化工业食品,并反对西方殖民主义。(3分)国际背景: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等。(3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于是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这是原产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的稻种,又自福建移种于江淮地区”和所学可知,可从经济重心南移、政府政策支持、高产作物的引入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角度进行分析。(2)特点:根据材料“18世纪初,为提升国家实力”可知,与提升国家实力密切相关;根据材料“在科学实用主义理念的影响下”可知,受科学实用主义理念影响;根据材料“托马斯·杰斐逊力图通过掌握前沿的植物学知识”可知,杰出人物的推动;根据材料“建立实验性的园圃,积极参与欧洲国家构筑的全球植物流动网络,实现对外来高价值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植物等的引种与推广”可知,由实验到推广;根据材料“最终达到改善美国农业经营模式,增强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目的”可知,影响农业经营方式等。(3)用意:根据材料“一方而,在国内设立新式工厂,以西方工业生产模式革新中国传统手工经营方式”“以较廉之蛋白质食料供给西方人民”“素食、科学与反殖民”和所学可知,其目的是以西方工业生产模式革新中国传统手工经营方式,使中国豆制品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化工业食品,并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国际背景:根据材料“孙中山将欧洲战争作为中国输出大豆的国际机遇”和所学可知,可从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18.答案:(1)问题:民变频繁发生;社会矛盾尖锐;清廷统治危机加深。(2分)原因:社会性质转变;列强侵略加深;传统经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民族主义高涨;清廷封建统治腐朽;封建剥削沉重(赋税沉重)。(4分)(2)示例评析:立宪派:认为清政府对立宪搞拖延战术。认识到清政府无立宪诚意;内阁筹建不符合宪政原则。他们受西方君主立宪思想的影响。积极推动中国宪政,希望政府能够切实落实立宪措施;立宪派的态度体现了其坚定的政治理想,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和空想性。革命派;始终反对清政府立宪活动,认为预备立宪是骗局;不断发动反清起义以抵制预备立宪。他们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提出并践行三民主义。对清朝的反动统治不抱幻想;革命派看到了清政府的反动性,认识到清末预备立宪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本质。符合近代历史发展潮流,但在实践上具有脱离群众的一面。(6分)解析:(1)第一小问存在的问题: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民变频繁发生,这表明社会矛盾尖锐从而也加剧了清廷的统治危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自《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开始转变: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西方列强侵略逐步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也随之而来中国传统经济(自然经济)解体也随之加深中国社会结构也出现新变化随着列强侵略加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向西方学习,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促进国人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依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清政府的赔款也越来越多,最终摊派到百姓身上加重了百姓负担,导致封建剥削沉重(赋税沉重)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统治腐朽,统治摇摇欲坠。(2)立宪派:依据材料二“日日言立宪宪政重要机关之内阁,首与宪政之原则背道而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筹建不符合宪政原则;依据材料“预备立宪开始初期,官制改革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遭到地方政府的反对,而且还引起了立宪派的不满”他们认为“政事反动复反鰓数月之改革,迄今仍是本来面目,”可知立宪派认为清政府对立宪搞拖延战术认识到清政府无立宪诚意结合所学知识随着西方君主立宪制思想传入中国,立宪派受西方君主立宪制思想的影响,积极推动中国君主立宪制希望清政府能够切实落实立宪措施;根据材料中立宪派的看法,体现出立宪派坚定的政治思想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立宪派已经看出了清政府对立宪搞拖延战术认识到清政府无立宪诚意表现出了立宪派具有一定的妥协性和空想性。革命派:依据材料中“革命派则始终对清廷立宪持反对的态度他们方面纷纷痛斥清政府在搞假立宪”“伪立宪认为所谓的预备立宪并不是真正立宪实在拿立宪骗人。”可知革命派始终反对清政府立宪活动认为预备立宪是局;依据材料中“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器做出坚决彻底的批判”可知不断发动反清起义以抵制预备立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民主共和思想传入中国革命派深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提出并践行三民主义也认清了清朝的腐败不对清政府抱任何幻想;革命派认清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