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支路岩土计算书_第1页
城市支路岩土计算书_第2页
城市支路岩土计算书_第3页
城市支路岩土计算书_第4页
城市支路岩土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3982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M11路道路位于同康路以南、M3路以北、纵二路南段以东、嘉景大道以西区域。本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增加组团交通通行量,提高交通效率,可以使周边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另外,便利的交通还能促进内外联系,加快蔡家组团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全长423.824m(实施范围桩号K0+017.824~K0+404.446),道路标准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本次设计道路两侧均为地块平场区域,考虑到地块后期开发将对边坡进行改建或挖除,故道路边坡均按临时边坡考虑。1.2高边坡概况设计中结合地勘报告中的参数及建议,对道路存在的较大高差处采用坡率法放坡的方式进行处理,对本次道路边坡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或TBS生态护坡。根据现状地形及道路路线条件,本次设计道路沿线共计3段高边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分段均为二级。各段高边坡概况如下表所示:高边坡概况表编号边坡范围道路边坡类型长度最大边坡高度处理

方式边坡性质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m)侧向(m)(m)M11-1#K0+017.824~K0+050.000左侧挖方路堑32.216.6坡率法临时边坡二级2年M11-2#K0+017.824~K0+035.000右侧挖方路堑17.215.7坡率法临时边坡二级2年M11-3#K0+170.000~K0+215.000右侧填方路堤459.3坡率法临时边坡二级2年2设计依据及规范2.1设计依据1)设计合同2)项目所在区域1:500实测地形管线图3)项目所在区域控规资料4)北碚区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MZ2路南段、M1路南段、M8路、M9路、M10路、M11路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1110)5)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北碚区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南部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6)关于北碚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南部路网工程初步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7)工程规划许可证8)本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9)M3路施工图资料10)纵二路南段施工图资料11)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MZ2路施工图资料12)《重庆市北碚区蔡家组团M分区M1南段、MZ2路南段、M8、M9、M10、M11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市勘测院2022.8)13)《重庆市北碚区蔡家组团M分区M1南段、MZ2路南段、M8、M9、M10、M11路工程高边坡支护工程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2023.2)14)《重庆市北碚区蔡家组团M分区M1南段、MZ2路南段、M8、M9、M10、M11路工程高边坡支护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2023.2)2.2设计采用的规范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8)《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10)《重庆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22版)》(渝建质安〔2022〕110号)11)国家及部(委)发布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3工程地质条件概述3.1自然地理3.1.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组团,场地北侧为同康路,场地内有两条临时施工便道与外部市政道路相接,交通较为便利。3.1.2气象项目场地行政区划属于北碚区,属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拟建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该地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3.1.3水文本项目位于城市开发区,场地范围内无常年地表径流。场地内仅零星分布有几处鱼塘,总体上地表水系不发育。3.2地形地貌工程区内地貌受岩性分布及构造控制影响明显,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构造剥蚀丘陵原始地貌浑圆状丘包与低洼沟槽相间分布。经人工改造,现状地貌整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地面高程为315~383m,最大高差约70m,地形坡角一般为5~15,局部斜边坡及陡坡地带地形坡角30~70。场地内M10路与M11路大里程段勘察过程中正在进行平场施工,地形地貌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建议道路施工前对地形地貌进行复核。3.3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构造部位为悦来向斜西翼近轴部,见构造纲要图(图3.4-1),构造线多呈NNE―SSW向,区内未发现断层通过。岩层产状:倾向100~120°,倾角10°,岩层层面平缓,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岩体结构面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根据地面地质调绘,区内岩体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290º~310º,以300º为主,倾角70º~80º,以75º为主。裂隙面平直,一般闭合~微张,裂隙张开度多为1~5mm,延伸5~10m或以上,间距1~3m,偶见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局部存在倒转反向现象。J2:倾向200º~220º,以210º为主,倾角65º~80º,以70º为主,呈舒缓波状,一般闭合~微张,裂隙张开度多为1~5mm,延伸2~4m,间距0.5~2m,一般无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其与J1组成“共轭X节理”。勘察区内岩土层序正常,未见断层及破碎带通过。3.4地层及岩性经过调查,场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沉积岩层。各岩土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紫褐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粘性土等组成,主要分布于西侧填方区域及东侧城市建成区,西侧填方区域为周边地块开发挖方倾倒抛填形成,东侧为周边地块开发修建临时道路堆填而成,基本未被污染,回填时间均小于5年,自重固结未完成,东侧表层一般为厚约0.3~0.5m的混凝土地面、路面。填土中块碎石粒径一般50~200mm,局部砂岩块石粒径较大,最大可达1m以上,含量40~60%,结构呈松散~稍密为主。其中深厚填土区主要位于场地中原始地貌沟谷地带,钻探揭露最大厚度26.40m(MZ2-32钻孔)。素填土中局部存在随机分布的少量布条、塑料等生活垃圾。(2)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为主,局部呈浅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原始地貌丘包缓坡地带或低洼沟谷地带,一般呈可塑~软塑状,残坡积成因,无摇振反应,切口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表层0.5~1.0m范围内普遍含植物根须、有机质。(3)淤泥质土(Q4al):主要分布于鱼塘及水田中,褐色,主要为粘土夹少量沙土,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多呈流塑状,厚度较薄,约0.3~0.5m。在原始地貌低洼地带填土底部、覆盖层与基岩接触带(基岩面附近)或上层滞水出露点地段,受上层滞水频繁活动的影响,常形成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厚度0.10~0.30m(局部可达0.5m以上)的软弱薄层;在原始地貌沟谷区,地面下0.2~0.8m(局部可达1.5m以上)的粉质粘土以灰黑色、含植物根系、有机质为主,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粘性土多呈软塑~流塑状,状态很差。~~~~~~角~~~度~~~不~~~整~~~合~~~~~~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紫褐色、红褐色,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质矿物组成,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物为粘性土。表层强风化带厚度0.6~1.5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根据钻探成果揭示。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7.7MPa,以软岩为主,根据波速试验成果,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根据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标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2)砂岩灰白色,细~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及云母。砂岩强风化层厚度0.6~2.2m,强风化岩芯多呈黄色、黄灰色,碎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完整性好。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9.0MPa,以较软岩为主,根据波速试验成果,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根据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标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3.5基岩面及其风化特征1)基岩面特征场地第四系全新统土层与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呈不整合接触。场地上部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厚度0.5~26.4m。土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基本与原始地貌一致,整体较平缓,岩土界面倾角一般为5°~15°;局部地段原始地貌经过人工改造,形成陡斜坡,基岩面较陡,倾角可达45°以上。场地用地范围内基岩顶面高程范围312.5~375.9m,最大高差约63.4m。2)基岩风化带特征钻探过程,根据基岩岩芯采取情况,按风化程度进行划分,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1)基岩强风化带——场地内的强风化岩层多呈土状及碎块状。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0.8~1.5m。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勘察揭露的底界高程311.5~374.6m。强风化层风化强烈,岩芯破碎,呈块碎状,片状,质软,少量可见风化裂隙发育。(2)基岩中等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短柱~中长柱状,节长一般为0.05~0.50m,裂隙较发育,砂岩及砂质泥岩完整性均较好,砂质泥岩强度较低;砂岩强度相对较高。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完整,多呈柱状,少量呈短柱状。3.6水文地质条件3.6.1地表水与地下水本项目位于城市开发区,场地范围内无常年地表径流。场地内仅零星分布有几处鱼塘,总体上地表水系不发育。勘察区原始地貌为丘陵地貌,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丘包和斜坡地段地势高、地表水易于排泄,不利于地下水存在,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原始地形沟心地带、填方厚度较大区及强风化带岩层中,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勘察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层中,地下水主要受管道渗漏和大气降雨所补给,大气降水将会通过垂直入渗的方式进入到土体内部,然后通过岩土界面向地势低洼处排泄,拟建路网整体地形呈西高东低的趋势,从地形上不利于地下水的汇集,除部分水田中钻孔存在地下水不易抽干外,大部分钻孔内施工残留用水抽干后不易恢复,说明整个场地内地下水整体较为贫乏,但在雨季桩基及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抽、排水工作。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水量小。在场地内主要表现为地势较高的斜坡及丘顶平台,地表水迳流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范围小,表层土体较薄,松散层储存地下水条件差,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管道渗漏水,地下水总体不发育;在地势较低的斜坡地段,地表水迳流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地势较高地区的裂隙水、大气降水和管道渗漏水,地下水较少,总体较贫乏。3.6.2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场地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场地土层分为粉质粘土和素填土;场地及近邻无污染源,外来填土未被污染。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1.1条规定,根据场地周边环境、土层的物质组分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场地内覆盖的素填土、粉质粘土对钢筋混凝土有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土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1.1条规定,依据表4.2-1水质分析试验成果,按I类环境SO42-、Mg2+、OH-、总矿化度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CO2腐蚀)。Cl-在干湿交替环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3.6.3水文地质对拟建道路及基础施工的影响根据本次勘察,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简单,地下水埋深不一,无统一地下水位,水量受季节和裂隙的贯通程度影响。斜坡地段地下水匮乏,原始地形沟槽低洼地带存在一定的地下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管道渗漏水补给;地势稍高的斜坡区段地下水主要为沿岩土界面流动往低处排泄。由于场地内地势较高的地段分布有多处鱼塘、水田等地表水田,建议施工前先进行开塘放水工作,避免道路开挖后地表水体通过岩土界面及基岩面渗入到路基和沟槽位置,软化基底岩石,影响地基承载力。另桩基成孔过程中地下水将会沿着基岩面及裂隙面渗入到桩孔内,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建议施工过程中采用抽排措施抽干桩孔内地下水,否则应考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工艺。3.7地震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2)场地岩土地震作用下稳定性评价场地内覆盖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不存在地震作用下液化的砂土和湿陷性的黄土,地震作用下,场地内岩土体处于稳定状态。未经合理支护的边坡岩土体会在地震作用下崩塌滚落,在边坡岩土体经有效压实、放坡或支挡处理后,边坡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3.8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通过调查访问,拟建路网场地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亦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特殊性岩土为场地沿线分布的素填土、强风化岩和残积土。场地填土在场地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其中厚度较大区域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原始沟谷区段,主要分布于西侧填方区域及东侧城市建成区,西侧填方区域为周边地块开发挖方倾倒抛填形成,东侧为周边地块开发修建临时道路堆填而成,基本未被污染,主要由黏性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等组成,块碎石粒径一般50~200mm,局部砂岩块石粒径较大,最大可达1m以上,含量40~60%,回填时间均小于5年,自重固结未完成,其压缩性高为主,不具湿陷性。人工填土在工程上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非均质性;其块石粒径大小不均,分选较差,其整体均匀性较差,其物理力学等性质差异较大;人工填土在地下水的渗透浸泡作用下,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桩基成孔时可能存在塌孔、桩底成渣厚度过大等现象,影响成桩质量。残积土主要位于原地貌地表,本场地局部零星分布,厚度一般小于3m,受降雨影响,久雨时一般呈软塑状,斜坡填方地段对路基稳定有一定影响,宜进行清除处理。强风化基岩厚度一般小于3m,对工程影响较小。勘察期间场地各岩土层中未发现有毒有害气体。3.9拟建道路工程对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沿线既有建构筑物主要为同康路及金科五十九区,按工程概况的不同分别简述如下:1)同康路:MZ2路里程K0+070~K0+130段与同康路相交,该段采用桥梁的形式跨越同康路,桥梁施工对其影响较小。2)金科五十九区:与M1、M9路最近距离为5m,由于该段为道路,新建道路标高基本与现有临时道路齐平,道路施工对其影响较小。3.1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以及土、石工程分级3.10.1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3.1.7条确定场地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强风化基岩: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5.6~15.4MPa,标准值7.7MPa,以软岩为主,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为主;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19.8~45.6MPa,标准值29.0MPa,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为主。3.10.2土、石可挖性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附表A.0.1,本场地岩、土可挖性分级为:1)松土(Ⅰ):场地的可塑状粉质粘土。2)普通土(Ⅱ):场地的人工填土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块碎石含量40~60%,粒径一般为20~300mm,局部砂岩块石粒径较大,最大可达1m以上,结构呈稍密~中密为主,局部呈密实状。不含表层混凝土地面、路面。3)硬土(Ⅲ):砂质泥岩、砂岩等基岩强风化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4)软石(Ⅳ):中等风化的砂质泥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较发育。5)次坚石(Ⅴ):中等风化的砂岩,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较发育。此外,表层混凝土地面、路面可划分为此类。4岩土参数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内岩土体地基承载力和边坡岩土参数建议值如下表。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一览表岩土参数填土粉质粘土砂岩砂质泥岩裂隙面岩土界面层面重度(kN/m3)天然20*19.225.2*25.6*饱和21*20内聚力(kPa)天然5*21.0154649850*18*35*饱和3*15.115*内摩擦角(°)天然25*12.337.130.218*12*15*饱和22*9.6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120*1500*800*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70702695抗压强度(MPa)天然29.07.7饱和20.24.8抗拉强度(kPa)35092变形模量E0(MPa)3278718弹性模量Ee(MPa)3887961泊松比μ0.130.39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1120*46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400*9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12*15*基底摩擦系数μ0.30*0.25*0.50*0.40*注:表中带“*”为经验值。5边坡稳定性验算5.1设计概况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及道路设计方案,选取典型横断面。设计中结合地勘报告中的参数及建议,并结合道路两侧地块规划,明确道路两侧放坡条件,对该段道路中存在的较大高差处采用坡率法放坡的方式进行处理,两侧边坡均考虑为临时边坡。高填方边坡放坡坡率:每阶高度8m,第一阶坡率为1:1.50,第二阶坡率为1:1.75,两级边坡间留2m宽边坡平台;高切方边坡放坡坡率:每阶高度8m,中风化岩层坡率为1:0.75,土层坡率为1:2.00(土质边坡高度≥4m)、1:1.50(土质边坡高度<4m),强风化岩层由于厚度较薄按该段土层放坡坡率控制;两级边坡间留2m宽边坡平台。按坡率法分级放坡后,共计形成3段高边坡段,其中高切方边坡为2段,高填方边坡为1段。设计选取典型横断面M11-1--M11-1'地勘剖面(M11-1#及M11-2#高边坡)、M11-4--M11-4'地勘剖面(M11-3#高边坡)对道路各段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5.2设计标准及选用的计算参数1)荷载标准汽车:城—A级2)临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取1.20(二级)。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本次设计边坡填料取重度为20.5kN/m3,粘聚力C值为5kPa,内摩擦角φ值为28°(饱和)。路基填料与岩层间抗剪参数考虑岩面粗糙处理后(清表后开挖台阶)按填料抗剪参数的0.8倍折减取值。场地内现状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土岩界面等相关参数按地勘报告建议值选取。5.3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M11-4--M11-4’典型剖面(K0+180)填方边坡示意图拟建路段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较高的填方边坡,为保证填方路基边坡稳定,应先清除边坡基底的软弱土层(粉质粘土层)、深度至岩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筑。边坡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或沿土岩分界面产生折线形滑移,对该填方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分述如下。1)右侧边坡(沿土岩界面滑动)稳定性分析:首先对路基按基底清除粉质粘土层后的地面回填进行整体滑移计算,假定滑移面为土岩分界面:右侧边坡折线滑移分块示意图对土岩分界面分块情况进行整体滑移计算,采用折线滑动法,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进行计算。折线滑动稳定性计算表由计算可知:土体沿土岩界面滑移的稳定系数Fs=3.996>1.20,故边坡土体稳定性为稳定。而强中风化结构面的c、φ值参数大于土岩分界面c、φ值参数,且折线滑移面角度基本一致,所以边坡无沿着强中风化结构面滑移的可能性。2)右侧边坡(圆弧滑动)稳定性分析:采用理正岩土工程计算分析软件7.0版计算边坡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的稳定系数。计算项目:M11-4R[计算简图][控制参数]:采用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13)计算目标: 安全系数计算滑裂面形状:圆弧滑动法不考虑地震[坡面信息]坡面线段数6坡面线号水平投影(m)竖直投影(m)超载数13.6990.445020.1950.021032.1051.205042.0000.0390512.0008.0000616.0000.0001超载1距离1.000(m)宽16.000(m)荷载(20.00--20.00kPa)270.00(度)[土层信息]坡面节点数7编号X(m)Y(m)00.0000.000-13.6990.445-23.8950.467-36.0001.672-48.0001.711-520.0009.711-636.0009.711附加节点数11编号X(m)Y(m)13.8130.32826.2030.613331.3553.217436.0003.71750.000-0.12560.000-2.666736.000-2.666836.0002.479931.4062.213106.152-0.492110.000-1.107不同土性区域数4区号重度饱和重度孔隙水压节点(kN/m3)(kN/m3)力系数编号120.500(-3,-2,-1,1,2,3,4,-6,-5,-4,)220.000(1,-1,0,5,)325.600(6,7,8,9,10,11,)425.000(9,8,4,3,2,1,5,11,10,)区号粘聚力内摩擦角水下粘聚水下内摩(kPa)(度)力(kPa)擦角(度)15.00028.000215.1009.6003498.00030.20045.00030.000区号十字板τ强度增十字板τ水强度增长系(kPa)长系数下值(kPa)数水下值1234不考虑水的作用[计算条件]圆弧稳定分析方法:Bishop法稳定计算目标: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条分法的土条宽度:2.000(m)搜索时的圆心步长:2.000(m)搜索时的半径步长:2.000(m)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图]最不利滑动面:滑动圆心=(6.329,21.422)(m)滑动半径=19.737(m)滑动安全系数=1.245起始x终止xαliCiΦi条实重总水压力地震力渗透力附加力X附加力Y下滑力抗滑力mθi超载竖向地震力地震力(m)(m)(度)(m)(kPa)(度)(kN)(kN)(kN)(kN)(kN)(kN)(kN)(kN)(kN)(kN)8.07710.0647.9962.0085.00028.0021.300.000.000.000.000.002.9620.251.049710.000.0010.06412.05113.8822.0485.00028.0059.580.000.000.000.000.0014.2938.771.073300.000.0012.05114.03819.9242.1155.00028.0088.870.000.000.000.000.0030.2852.671.085740.000.0014.03816.02626.2102.2165.00028.00108.240.000.000.000.000.0047.8162.151.085880.000.0016.02618.01332.8622.3675.00028.00116.140.000.000.000.000.0063.0266.881.071810.000.0018.01320.00040.0702.5995.00028.00109.910.000.000.000.000.0070.7565.731.040290.000.0020.00022.21648.7233.3635.00028.0057.350.000.000.000.0024.3261.3855.580.980790.000.00总的下滑力=290.499(kN)总的抗滑力=362.040(kN)土体部分下滑力=290.499(kN)土体部分抗滑力=362.040(kN)筋带在滑弧切向产生的抗滑力=0.000(kN)筋带在滑弧法向产生的抗滑力 =0.000(kN)============================================================================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采取清除基底土层等处理措施后,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