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2/1F/wKhkGWZ6SbKAFySYAAFElKP43dE475.jpg)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2/1F/wKhkGWZ6SbKAFySYAAFElKP43dE4752.jpg)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2/1F/wKhkGWZ6SbKAFySYAAFElKP43dE4753.jpg)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2/1F/wKhkGWZ6SbKAFySYAAFElKP43dE4754.jpg)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2/1F/wKhkGWZ6SbKAFySYAAFElKP43dE47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仇必和而解。2.()属于地域哲学。A、闽学B、宋学C、理学D、经学3.孙中山“人类”原则与“人事胜天”的内容是什么?4.翻译: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5.中国古代的乐器类型共有()。A、6种B、7种C、8种D、9种6.关于道德价值观,《尚书》提出()。A、内外之称,在心为德B、用财不费,民德不劳C、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D、德胜不狎侮7.两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8.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有()。A、天人合一B、主客二分C、本体论与伦理学高度统一D、注重辩证逻辑E、注重形式逻辑9.翻译: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10.“天地之间,有理有气”是谁的名言()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夫之11.宋代地域哲学中,河南洛阳而成立的学说叫洛学。12.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具备()A、思维的习惯B、渊博的知识C、高尚的情操D、以上都有13.乾卦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其中,或代表了一种什么思想()A、边防巡逻B、有些人C、可有可无D、相时而动14.《周易》64卦中最后一挂是()A、既济卦B、未济卦C、屯挂D、井卦15.墨家倡导养三老五更并非针对特定人群,体现了其兼爱的思想。16.下列关于“四民”分工描述错误的是()A、贵族B、士C、农D、商17.科玄之争论战双方的主将分别是:()、()。18.玄学被认为是深黑色是因为其具有()。A、遮蔽性B、确定性C、阴暗性D、模糊性19.下列关于子学的子描述正确的有()。A、对先生老师的敬称B、对男子的尊贵之称C、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文本D、以上都有20.孔颖达在其著作《周易正义卷首》中援引()学者的作品论述了黄帝的变化移易思想。A、西周B、汉代C、东晋D、唐朝21.()不属于商周时期的史官记载的内容A、成败B、存亡C、祸福D、阴阳22.孟子“心性天”关系。23.翻译: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24.韩非子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哪些?25.可以言说的道其实是()。A、物质B、常道C、本质D、现象26.邓析关于富人尸体的论述其实属于()。A、中间逻辑B、三段论C、两可说D、无矛盾律27.下列不属于中国图书门类的是()。A、经B、史C、传D、子28.觉悟和达到觉悟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陀。29.翻译:使妇人行此,则必不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纴。30.《仪礼》是()礼制文论的汇编。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31.翻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32.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为()。A、隐学B、古学C、张学D、显学33.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一本而万殊。34.中国经典诠释之学普遍化于()。A、春秋时期B、汉唐C、宋明D、清和民国35.性善论对善恶现实是如何解释的?36.公孙龙《指物论》的主旨是什么37.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38.翻译: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39.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40.翻译: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41.宋明哲学家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汇佛法思想。42.班固认为儒士的职能不包括()。A、顺阴阳B、助人君C、明教化D、行奖罚43.简析孔子“仁学”的特征。44.如何理解僧肇的“不真空论”?45.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46.钱学森认为严密的现代科学思想至少应该包含四个层次。47.翻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48.如何评价孔子的天命鬼神观?49.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50.中国的礼乐广泛化是在()。A、舜时期B、商周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51.如何看待孔子中庸之道?52.如何评价慧能的“顿悟成佛说”?53.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54.下列关于周易的三易描述正确的是()。A、简易B、变易C、不易D、以上都对55.翻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56.什么是社会有机体?有哪些基本特征?57.在现代中国的西化思潮中,有代表性的文化主张主要有:陈序经的(),()的充分西化论,张佛泉的()。58.秋分在二十四节气中处于第几位()。A、15.0B、16.0C、17.0D、18.059.理学中的理是一种多维度的概念。60.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曾被当作是道德的尺度。61.根据离坚白的理论,狗和犬的区别在于其叫声。62.翻译:南方无穷而有。63.道家在()逐渐发展起来。A、西汉中期B、西汉晚期C、东汉中期D、东汉晚期64.提出超越儒家名教而尚老庄自然的是()。A、风度论B、请议论C、自然论D、趋合论65.关于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形而上的本跟品性B、无所不能C、深藏于事物背后D、有形无象66.宋代学者义理发挥的方法是从子思和孟子学派学来的。67.慧能的主要哲学思想记载在()一书中。68.孟子:“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69.简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70.儒家的六经不包括()。A、诗经B、春秋C、仪礼D、孝经71.翻译: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72.理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人物是()。A、程颢B、周敦颐C、朱熹D、程颐73.“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中小人是指处于社会底层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74.佛教的宗教观念是()。A、无为B、无常C、中庸D、兼爱75.《周易》64卦是以哪两种卦为门户的()。A、革卦B、鼎卦C、屯卦D、乾坤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美学属于()范畴A、哲学B、化学C、文学D、伦理学2.中国学术界中“哲学”一词源于()。A、英国B、法国C、日本D、韩国3.程颢在()建立了其学派。A、洛阳B、濂溪C、关中D、考亭4.翻译:名定而实辩:同则同之,异则异之。5.谈谈禅宗对于佛教的变革及其历史影响。6.下列关于魏晋玄学表述错误的是()。A、标榜门第与容貌仪表的风度论B、反对外戚宦官专政的清议论C、推进玄佛分离的分离论D、提出超越儒家的自然论7.华严宗强调法界缘起。8.翻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9.1919年7月,胡适发表()一文,引起关于()的论争,这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开始分化的一个标志。10.半坡遗址属于()。A、仰韶文化B、红山文化C、龙山文化D、老官台文化11.()是帝舜时代的音乐大师A、夔B、皋陶C、仓颉D、嫘祖12.试论熊十力“体用不二”思想对传统哲学中的体用关系的批判、继承与发展。1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孔子的学生对于孔子学说的评价,他是()A、颜渊B、曾子C、子路D、子贡14.“八音克谐”中“克”的意思是()A、严格B、克服C、攻克D、克扣15.《孟子》的“良知”说与下列哪个含义相同()。A、墨子兼爱说B、法家法不责众说C、《墨子》理性说D、孔子仁义谁16.翻译: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17.()以文献促使人广识知识致取学问。A、《周易》B、《诗经》C、《尚书》D、《礼仪》18.王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19.金岳霖在对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下面这一问题,即所谓“中国哲学史”是()还是()问题。20.翻译: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21.有人引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之语攻击孔子之学为利禄之学,“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所说的。A、子夏B、孔子C、子贡D、子路22.天台宗倡导的一心三观中,三观不包括()。A、假观B、虚观C、中观D、空观23.《归藏易》的作者是()A、黄帝B、炎帝C、伏羲D、神农24.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询的意思是()A、询问B、考察C、质问D、明白25.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体”和“用”各是什么意思?()A、体是指中国的封建纲常,用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B、体是本体,用是现象C、体是形体,用是功用D、体指中国思想,用指西方思想26.事物是现象与()的统一A、表现B、抽象C、具体D、本质27.范成大是我国()著名诗人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28.翻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29.摩尔根认为()是人类社会的第二个阶段。A、蒙昧期B、文明期C、制度期D、野蛮期30.现代奥林匹克发源于()A、古埃及B、古代中国C、古希腊D、古印度31.下列不是梁漱溟撰著的作品是:()。A、《东西文化及其哲学》B、《人心与人生》C、《中国文化要义》D、《佛家名相通释》32.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何影响?33.翻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34.国际学术界所谓的“历史的轴心时代”是指()A、公元1世纪B、公元前1世纪C、公元11世纪D、公元前11世纪35.后世将()在经学方法上的转变称为学风转向。A、德学B、法学C、儒学D、道学36.王夫之的“天下唯器”说37.隋唐时期的兴盛的时代学问是()。A、玄学B、理学C、儒学D、佛学38.王充的“五德始终说”39.翻译: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40.北宗的神秀创立了“顿悟说”。41.翻译: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42.中国古代社会“重本抑末”,“末”是指()A、农业B、商业C、手工业D、牧业43.《周易》中经部包括()A、封符B、封辞C、爻辞D、以上都对44.翻译: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45.诸子哲学产生前,人们是怎样理解天人关系的?46.屯卦中的屯指的是()。A、衰落时期的蒙昧B、衰落时期的困难C、新生时期的蒙昧D、新生时期的困难47.简述老子对儒家批判及其政治理想和政治影响48.概述两汉经学的发展及意义。49.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是:()。A、经验B、实际C、真际D、反思50.韩非是如何论述法术势的相互关系的。51.翻译: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守空处,此见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52.上古先民以宗教接通的天人关系不包括()A、人与天地B、人与自然C、人与鬼神D、生人与逝者53.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兼相爱,交相利。54.董仲舒的“性三品说”。55.《礼记》是关于哪家思想的一个汇编()。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56.墨子的三表说对王充学产生了重大影响。5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58.下列关于文化形态的分类描述正确的是()。A、物质形态的文化B、智能形态的文化C、规范形态的文化D、以上都有59.“合同派”的论题不包括()A、天与地卑B、山与泽平C、物方生方死D、人不生不灭60.法家的集大成者是()。A、商鞅B、韩非子C、慎到D、申不害61.翻译: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62.二程整个学说的基础和核心范畴()。63.中国古代的文论中,一般不会用自然表示()。A、必然性B、事物的发展过程C、道D、人的自然本性64.《旅獒》发生于()时期。A、周武王B、周成王C、周康王D、周昭王65.简释《周易•泰》及其现实意义。 泰:小往大來,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征吉。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66.高诱的作品不包括()。A、《大学章句》B、《孟子章句》C、《孝经注》D、《淮南王注》67.“一纲四目”的“一纲”是指()A、祖国必须实现统一B、香港必须回归祖国C、澳门必须回归祖国D、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68.老子口中的“无”是抽象到广义思辨的程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逻辑实体。69.玄学兴起于哪个时期()。A、秦汉时期B、三国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70.紫砂壶最早出现在()A、宋朝B、春秋时期C、两汉时期D、唐代后期71.礼对社会成员个体的言行方式不包括()。A、家庭关系的有序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C、安适原则D、平衡原则72.下列属于经学在春秋时期发端的明证的是()。A、《周易系辞传》B、《春秋》三家传C、《尔雅》诠释学D、以上都有73.怎样理解孟子对心性概念的界定?74.下列不属于商周时期男子佩戴的三件物品的是()。A、乐器B、玉器C、佩剑D、帽饰75.人对世界实践把握有哪些基本环节?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仇就是斗争。张载认为对立双方必然互相斗争,但他又认为斗争的结果必然归于调和。太虚就具有这样的特征。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 (1)孙中山与严复等人不同,他将物种(自然)进化与人类进化区别了开来,提出“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以互助为原则”,而互助原则“已超出物种原则之上矣”。就是说,不能简把“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原则搬人到人类社会中来。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讲“优胜劣败,弱肉强食”,就是提倡“有强权而无公理”,跟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相违背的,是“一种野蛮的学问”。这在理论和现实中都具有反抗列强侵略的积极的意义。 (2)孙中山在天人关系上主张“人事胜天”。进化的动力,在他看来不止是天然力,而且有人为力,是天然力与人为力凑合而成。“人为的力量,可以巧夺天工,所谓人事胜天。”如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人为力,必然能够在进化中变本加厉,后来居上。正是因为如此,广为传播的卢梭的“天赋民(人)权”的观点其实并不正确,因为民权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时势和潮流所造就。从利用天来赋予和保障“民权”转向为由时势所造就,表明了近代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4.参考答案: 大凡论述事理的人,如果违背了事实而不举出证据,那么,即使道理讲得再动听,说得再多,大家也还是不相信的。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董仲舒;王充8.参考答案:A,C,D9.参考答案: 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10.参考答案:C11.参考答案:正确12.参考答案:D13.参考答案:D14.参考答案:B15.参考答案:正确16.参考答案:A17.参考答案:张君劢;丁文江18.参考答案:D19.参考答案:D20.参考答案:B21.参考答案:D22.参考答案:(1)“心”既指精神世界的物质载体,又指称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性”专门表示人性,指人所独有的道德、精神属性,即性本善。“天”是境界意义的天,是借以显示主体内在本心本性的善的价值取向的先验性与绝对性的范畴。(2)以不忍人之心论本心,由本心论本性从尽心、知性到知天心与性、性与天、以及心与天是相互贯通的,而起到贯通作用的则是心,心是以心贯通性与天。(3)由于孟子赋予“天”多个含义,每一个“天”的含义就对应着一种天人关系。他的天人关系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得到说明:在自然之天面前,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在主宰之天面前,民心向背可以对天的意志产生影响;在命运之天面前,人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只要行仁义就是“正命”;在道德之天面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23.参考答案: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24.参考答案: 来源有三:墨子、道家和儒家。如道家的“无为”,在法家学说中转为御下之术;道家之智慧,在韩非子思想中转为阴谋;墨家之“尚同”和“天志”即权威主义也为韩非子采用。25.参考答案:D26.参考答案:C27.参考答案:C28.参考答案:正确29.参考答案: 使妇女依此而行,那么必定不能早起晚睡,去纺纱绩麻织布。30.参考答案:D31.参考答案: 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就会变的僵硬。草木生时是柔脆的,死后就要干枯了。所以坚强与死是同类的,柔弱与生是同类的。所以用兵逞强必遭灭亡,树木粗壮必遭砍伐。凡强大反居下方,凡柔弱反而居上方。32.参考答案:D33.参考答案:这是黄宗羲编篡《明儒学案》的基本原则。“一本”与“万殊”的相互规定与相互渗透,表现了学术的客观走向与主观努力之间的有机统一的关系。34.参考答案:B35.参考答案: 按照孟子的概括,“性善”可以解释现实的善恶,即:人的本性自然流露为善,不善在于本有良心的丧失;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为善,不善在于不能充分发挥;人先天固有仁义礼智四德为善,不善在于没有体验到它们的存在。与此相应,“有性善有性不善”属于第一种情况;“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归入第二种情况;“性无善无不善”则是第三种情况。孟子的性善论是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典型代表。这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基本特点,就是以人性本善为理论出发点,而将重心放在主体自觉的道德完善的实践中。尽管后来儒家的人性善恶学说有不小的变化,但其基本的理路仍系孟子所开创。36.参考答案:第一,主旨在“物莫非指”与“指非指”二论点。第二,“指”非时空之存在,与“物”不同,第三公孙龙分别“非”字的各种意义,“非”加于一概念前即形成“否定类”,在此篇称为“非指”。37.参考答案: (1)将周礼的根本归纳为正名思想这样就使周礼的指导思想更集中、更明确、也更理论化了。他特别提出要掌握周礼的这种思想实质,对周礼的了解不要停留在玉石丝帛这一类礼的形式上,虽然他对有些具体仪式和形式也是很重视的 (2)他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加强人们对自身行为的道德感和人的自觉行为,反对专以政令、刑罚治国。孔子提出的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的礼治德化的两手办法,成为以后历代统治者一贯使用的统治方法 (3)在一定程度内实行“贤贤”作为“亲亲”的补充周礼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完全是“亲亲”的,孔子主张在维持周礼亲亲的原则下,在一定程度内实行“贤贤”作为补充,这种“举贤才”的思想是他对周礼补充和发展的另一点 (4)提出“仁”作为“礼”的内容孔子为了复兴周礼,对周礼的再一个补充和发展就是提出“仁”作为礼的内容。反映了孔子仁礼统一的思想38.参考答案: 善于辩论的人说:离析石的质坚和色白就好像高悬于天宇那样清楚醒目。39.参考答案: 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揉合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构造出一个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一类相感。由于天人同类,所以人的意识和作为可以引起自然界的非常变化,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天时气节的变化,天有自然之天,神性之天,道德之天。 2人副天数,因为人和天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的本质,这就证明了天与人是合一的。他认为“天”是宇宙最高的主宰,“天”主宰万物的作用是通过阴阳和五行之气表现出来的,“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这是他宇宙演化论,也是用来论证天人感应的目的论。 3遣告,利用宗教对人君的“失道”加以限制,但从维护封建社会的根本利益来说,体现天对人君的一种爱护,从另一个角度论证“君权神授”。在他看来,“道”和“天”一样是永恒的,社会弊病存在是偏离了“道”。社会改革和变化只是对“失道”的补救。“合各有阴阳”是说相配合的两个方面,在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阳是主导地位,阴是从属地位,这是为了论证封建伦常秩序的永恒性。40.参考答案: 上天让他对命运,生命不是圣人不去;单纯的对性,性不是教化不成;人要的就是情,爱情不是制度不规范。41.参考答案:错误42.参考答案:D43.参考答案: (1)仁的情感性。 (2)仁的普遍性。 (3)仁的族群本位性。 (4)仁的践行。44.参考答案:384-414年,长安人,南北朝最重要的佛教哲学家,中国化的佛教哲学体系的奠基人。少年贫困,以代人抄书为生,遍读经史,由老庄玄学转向般若空宗,于是出家。二十岁时,已闻名关中。后到鸠摩罗什门下,与僧融、僧睿、竺道生等并称为“四圣”。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等,均收入《肇论》一书中。僧肇的《不真空论》集中阐述了他的佛教宇宙观。即:不真空:般若学空观,既不认为万物之前有一个虚无阶段,也不是在万物之外设置一个虚无本体,又不是抹杀万物作为假有的存在而另立一个与相对立的虚无;而是就万物的存在本身洞察其虚假不真,是空;空:不是就有无问题而言,而是说的真假问题。事物作为幻象存在,不真实,故空;假号即俗谛,真名即真谛;“有是有其事象,无是无其自性。事象既形,不能说无,待缘而有,故无自性”,“性空”,非真实。在他看来,宇宙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说,一切的生是由于缘的聚会,一切的灭是由于缘的离散,所以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因为不真实,所以是空。他极力要说明的是虽然一切事物是虚幻的,但不是“无“,而是”不真“。为了论证不真即空,僧肇首先对六家七宗的基本派别“无心”、“即色”、“本无”三派进行了批判。45.参考答案:“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有无虚实通为一物者,性也。”具体到人,则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也。”“天所性者通极于道,气之昏明不足以蔽之。”“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但人非由太虚之气直接构成,而是由太虚之气聚而为气,由气聚而为万物:“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天性在人,正犹水性之在冰,凝释虽异,为物一也。”天地之性因其从天道而来,所以清澈纯一、至善,为人之本质;气质之性由于由气化而成,故有清浊、厚薄、刚柔、缓速之分,为人之感性存在,因而人有善恶之可能性。46.参考答案:正确47.参考答案: 我无为,民心自然归化.我好静,民心自然匡正。我无事,我民自然富有.我无欲,我民自然纯朴。48.参考答案: 孔子站在对周礼继承和改革的立场,把恢复周礼作为终生志愿,因此在天命问题上,也持有两重性。 (1)相信天命的存在,认为它决定社会的治乱兴衰和人的生死祸福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孔子一方面丢掉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保留着其具有最高意志的权威,另一方面又企图以不可认识的必然性去解释天的意志和主宰性,这样就留有天命论的尾巴,甚至把天命论因引向一种神秘主义的命定论,宣扬命运之天决定人间的贵贱,这就是孔子的‚富贵在天的天命论。 (2)肯定人的主观努力的作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仁由己。由此看出,孔子宣扬天命论,但并不限制他本人挽救奴隶制灭亡的主观努力。对人力的作用予以一定的地位。 (3)敬鬼神而远之 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由此看出,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上,也采取一种两可的态度,不议论鬼神,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这也是放弃鬼神具有人格神的外貌,保留鬼神的权威。49.参考答案:错误50.参考答案:B51.参考答案: 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性,“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正当不移的道理。 1既无过又无不及,认识事物时,在不及和过头两个极端之间找出适中合宜的地方,处理事物时,不应偏袒于某一倾向,应调和不同倾向,在不同人之间进行适当调和; 2行中庸之道必须以礼为原则;灵活的“无可无不可”必须服从道义的标准,有时必须采取权益甚至表面相反的方法,道义原则,系指礼而言,即周朝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与规章制度; 3要求说话做事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防止偏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态度,避免主观,具有一定辩证法精神,目的是维护不变的道-“形而上学”,同时必须以周礼作为指导原则,周礼的主要精神是不走极端和反对偏激。52.参考答案: 慧能所创造的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改革。它不追求繁琐的宗教仪式,不讲累世修行和布施财物,不主张念经拜佛,不立文字,甚至不讲坐禅,主张专靠精神的领悟把握佛教义理,提倡“顿悟”成佛说。所谓“顿悟”,是说凭自己本有的智慧(般若之知)“单刀直入”,一下子悟出佛理来。慧能解释说:“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指佛性)。”(《坛经》) 为了宣扬“顿悟成佛”的思想,慧能提出了“本性即佛”说,作为他的教义的理论基础。同时,慧能还提出了“无念为宗”的修行学说。为了论证“顿悟成佛”和“无念为宗”的教义,慧能最后还提出了他的唯心论世界观。他宣称,个人的心,不仅是成佛的基础,也是客观世界的基础。这就是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万事万物皆随人心而生灭而生灭的思想。慧能一派禅宗所宣扬的心学哲学,对后来宋明道学中的心学一派起了很大影响。53.参考答案:这是老子的主张。“一”、“二”、“三”是形容“道创生万物的历程。“一”是指混沌未分之气,“二”是指分化了的阴阳二气,“三”是指阴阳二气结合所成的和气。万物就是由“道”一层层地从无形质到有形质的落实、下贯而成的。54.参考答案:D55.参考答案: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56.参考答案: (1)含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形成的整体。(2)A.社会有机体形成育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B.社会有机体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C.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的统一。57.参考答案:全盘西化论;胡适;根本西化论58.参考答案:B59.参考答案:正确60.参考答案:正确61.参考答案:错误62.参考答案: 南方尽管是无穷的,但是最后还是有终极的地方。63.参考答案:A64.参考答案:C65.参考答案:D66.参考答案:正确67.参考答案:《坛经》68.参考答案: 孟子说:“杨朱这人一切都是为自己,拔一根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干;墨子对天下人都有关爱之心,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不辞劳苦,舍己为人。”69.参考答案: (1)董仲舒通过“为人者天”、“人副天数”、“同类相动”这三个环节,建立起天人感应”论。 (2)“天人感应”论是一种神学目的论。70.参考答案:D71.参考答案: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72.参考答案:C73.参考答案:正确74.参考答案:B75.参考答案:D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 为确定了事实辩:同是一样的,特别是不同的。5.参考答案: 在隋唐佛教诸宗派中中国的禅宗最为突出,它可谓佛教中国化的典范,是我国佛教中国化圆满成熟的标志,它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禅宗认为佛性直住人心,见性成佛,提倡念佛、出家、拜佛来进行修行达到“不执”的境界,即不执著于任何事物。它降低于佛教组织教规及经典的重要性,把佛法化为对当下之心的类照,认为物皆有佛性,串通佛法主张无念、忘情、任心自运,禅法在行脚僧、不说教、公案、棒喝,由于禅宗降低了组织教规,经典的重要性,认为人皆有佛性,把佛法化为对当下之人的关照,从而导致了把现实生活当作宗教生活,把人性当作佛性,让佛教在审美层面,作为理想和信仰方面失去它存在的积极意义,产生了世俗化的倾向,导致了佛教以后的衰落。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正确8.参考答案: 当“德”小到如同一个极小极小的“孔”一样的状态时,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变成“道”。9.参考答案:《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问题与主义”10.参考答案:A11.参考答案:A12.参考答案: (1)“体用不二”的本体论是熊氏哲学体系的中心思想。他首先对佛老二氏以及西方哲学的体用论作了批判,它们或遮蔽或隔绝或割裂了体用。 (2)继承即思想先源:程(“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朱未竟之功,至阳明(“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而始著。而阳明偏重向里而外扩不足。 (3)发展:从种子之喻到大海水之喻。13.参考答案:A14.参考答案:A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17.参考答案:C18.参考答案:错误19.参考答案:中国哲学的史;在中国的哲学史20.参考答案: 没有比有效验更能说明事情真象的了,没有比有证据更能肯定论点正确的了。空洞虚假的语言,即使符合根本的道理,人们仍然不会相信。21.参考答案:A22.参考答案:B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B25.参考答案:A26.参考答案:D27.参考答案:C28.参考答案: 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说清楚,所以就混而为一。其上不光明,其下不阴暗,蒙胧无法形容,于是又回复到无。就是说它没有形状,没有物象,把此现象称为“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29.参考答案:D30.参考答案:C31.参考答案:D32.参考答案: (1)政治方面,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秩序的稳定; (2)伦理方面,调和儒、佛的矛盾,并在有些观念上加以会通,成为其组成部分。 (3)哲学方面,从义理上融合玄、佛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作出有益的补充和深化。 (4)文学上,在声韵、词汇、思想、艺术构思等方面的影响。 (5)艺术上,在建筑、绘画、音乐、雕塑等各领域的重大成就。 (6)民风民俗方面,对社会生活、精神心理造成多方面影响,极大拓展了民间习俗。33.参考答案: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34.参考答案:D35.参考答案:D36.参考答案: 第一,天下唯器,象外无道。王夫之明确肯定,天地间只存在唯一的实体即器,“天下唯器而已矣”。道器的统一不是统一于理,而是统一于器。故他的出发点不是通常的道为器之本,而是正相反,即器为道之基。“苟有其器矣,岂患无道哉?”王夫之依据历史事实,重点批驳了朱熹关于道之先在的观点。 第二,上下无定界,道器无易体。道器体用始终是与形而上下的问题密不可分的。王夫之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谓之”人手,认为不论“谓之”道还是“谓之”器,都是根据人们自己所说而订立的名称,“上下”的称谓最初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分界。道之与器,在本来的意义上是无所谓“上下”的同一实体。而形而“上”乃是因形而有,“有形而后有形而上”,即“形”在“形上”之前,没有“形”也就没有“上”。 第三,治器谓道,尽道在器。从“天下唯器”出发,王夫之将认识的目标亦定位于器。他提出圣人能够治器,但却不能够治道,所谓道不过是治器之中所遵循的条理、规律,这与宋以来理学家醉心于治天理、治心性是完全不同的。道不仅是“形”而后才有,而且是在人的治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本出于更好地治器的需要。故要求道,就只能在治器之中,而“尽器”方能尽道。所以,就知与能(行)之两方面来说,“尽器”和“践行”作为最终的目标,都是与形下之器联系在一起的。从“天下唯器”到“尽器”,说明王夫之不论从客观存在还是主观要求,都始终一贯地坚持了他重器的道器一体观。37.参考答案:D38.参考答案: 1早期的五行学说,曾用水火木土金五行来说明世界本原。 2邹衍提出“五行生胜”,用对立统一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 3“五德”即“五行”的德,每一德都有盛衰之时,在它盛的时候支持一个朝代,它衰的时候,该朝也灭亡;由“另一德”支持的朝代取而代之。4这样的代替按“五行相胜”的次序。阴阳家说在其一“德”盛时,自然界有一定现象作为德盛的象征。一个将兴的朝代就根据这个象征决定受某德支持。 这种现象叫做“符应”。“五德”相生相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用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问题,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建立新的统一封建王朝寻找理论依据。39.参考答案: 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40.参考答案:错误41.参考答案: 刚强的人容易被折断,被摧毁,柔弱的人柔韧示弱,随时而动,顺势而为,故得生。42.参考答案:B43.参考答案:D44.参考答案: 阴气是阳气的配合,妻子是丈夫的配合,儿子是父亲的配合,臣是国君的配合。45.参考答案: 诸子产生前,我国的哲学发展主要处于哲学萌芽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商周时期的天命论,‚天命‛即天的意志和命令。夏朝的建立是我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开端。公元前17世纪末,商汤灭夏,建立了奴隶制的商王朝。商奴隶主贵族为了论证其统治的合理性,炮制了一个天上和人间、社会和自然的最高主宰‚帝‛或‚上帝‛。商的奴隶主贵族说:‚帝立子生商‛。商人不仅炮制了这个最高主宰‚帝‛或‚上帝‛,而且还垄断了上帝和下帝及人间的联络。公元前12世纪末,周部落在今陕西的渭水流域兴起,周王朝的建立,意味着奴隶制度国家的高度完成。周奴隶主贵族首先把‚上帝‛和祖先分开,加强了‚上帝‛这个至上神的的绝对权威,从而提出了‚天命‛说,来论证自己通知的合理性。周奴隶主贵族还抬出了‚德‛和‚以德配天命‛的理论。《尚书∙召诰》中说:‚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西周初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旦,提出了‚天命靡常‛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保民‚才能“享天之命”。 二是在春秋这个新旧社会更替的过程中,无神论的兴起是历史之必然。出现了‚疑天‛的思想。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过程中,人们把吉凶祸福的根源归结为人事方面来,表明他们对神的怀疑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看出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天”‚神‛与人的关系问题。46.参考答案:D47.参考答案:批判:(1)对仁义礼智的批评:老子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是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认为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要取消知识,取消道德,取消新颖的器具和财货。(2)对儒家神会结构的批评(治国方法论):治国的目的是和谐,在老子看来,应该是自然无争的小国寡民;治国的目的不是要增加些什么,而是不要增加些什么;主术的自然无为,统一执众之术;治术的自然无为。政治理想:“小国寡民”的状态。“小国寡民”的中心内容要求实现“无为而治”,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和作为,使人民自然生活放弃知识,才各得其所。理想的社会和政治应该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消极无为的政治态度决定了对待人生看法也是消极无为的。影响:汉初,黄老之学受当时朝廷尊崇,《老子》为其经典之一,其代表人物曹参主张清静无为,儒家思想受排斥。48.参考答案: 汉高祖灭秦立汉,采行黄老治术,促使先秦诸子之学复兴。汉武帝废除郡国并行制,集权中央,并采纳董仲舒建议而独尊儒术,以经学治理天下,遂使儒学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 汉代初期,虽有先秦子学的复兴,但因秦汉之际的两度焚书,导致汉代的伪书篡杂于经典之中,进而也促成了今古文经学之争。 汉代的儒学以经学为本,前有董仲舒所倡导的今文经学,后有刘歆所倡导的古文经学。今文经学盛于西汉,重视经义的阐发与实践;古文经学盛于东汉,重视经文的考证与厘清。今文经学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为本,逐渐发展出谶纬之学,而以东汉的《白虎通义》为代表。 盛行于西汉初期的黄老道家之学,在武帝独尊儒学之后,便降入民间而由经世之学转为养生之学。东汉时期,黄老道家之学一方面形成了与谶纬之学相对立的思想,而导致了如王充等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家兴起;另一方面又与神仙方术相结合,而导致了道教的形成。 随着西域通路的开辟,印度佛教也于东汉末年正式传入中国,并依附于道家而发展。 盛行于秦汉之际的阴阳五行思想,不仅深刻的影响了于汉代复兴的儒、道两家之学,同时也深刻的影响了汉代时人的思维模式,致使汉代的哲学、科学与宗教都是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基本结构,从而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与诠释系统。 汉代虽因儒学独尊而致时风极重视道德教化与道德气节,但是由于无法解消政治上的利害冲突,最后终于由曹魏所亡。49.参考答案:C50.参考答案: 1、“法”是臣民可作为与不可作为的一个官方标准,“术”是在政治生活中的形式方法,“势”即君臣所具有的权力地位,家族势力以及所处的有利时代条件等一切政治力量资源。 2、韩非子认为:“人主控制臣民之道有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具行业环保认证服务合同范本集
- 2025年度环保技术合同环保设备所有权抵押及运营服务条款
- 绝缘漆项目融资计划书
- 邵阳2025年湖南邵阳市邵阳县县直事业单位选调4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西安2025年陕西西安航空学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苏州江苏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聊城2024年山东聊城阳谷县教育类人才回引(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盐城江苏盐城市教育局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玉溪云南玉溪易门县教育体育系统面向2025年毕业生招聘教师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市政协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能源客车安全应急处理指南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190.2
- 实验室监督人员培训
- 教案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 (正式版)JBT 14932-2024 机械式停车设备 停放客车通-用技术规范
- (正式版)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
- 2024年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评价方向考试题库附答案
- 红楼梦诗词全集
- 苯胺合成靛红工艺
- 三年级上册数学脱式计算大全600题及答案
- 2024年度农村电子商务ppt演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