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历史地理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历史地理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历史地理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历史地理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历史地理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历史地理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高山草甸可划分为亚高山草甸和()两个类型。2.()运输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客货运量都()。3.诗人元稹、元结都是蒙古族的后人。4.先秦时期,统治者主要实行()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5.富铝土是()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6.春秋时期,最先设县的是()。A、齐国B、秦国C、楚国D、越国7.简述明朝“九边”重镇所辖长城的范围。8.历史上,甘肃的天水是以()同少数民族交换()的地方。9.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10.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储量丰富,其中钨、锑、锡、钼、锌、稀土、钒、钛等储量居世界()。11.()农业是新疆的特色,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叫()。12.土壤中的自由水可以分为毛管水和()两个类型。13.简述我国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14.韩国的退溪学最早来自中国的()。A、阳明学B、理学C、朱子学D、道学15.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主流是()A、东西之间,由西而东B、东西之间,由东而西C、南北之间,由北而南D、南北之间,由南而北16.文化因素上,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有()。A、朝鲜半岛B、琉球C、越南中北部D、马来西亚17.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风库?18.简述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具体表现?19.市舶司最早是在()代设置的。20.试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自然和社会原因。21.青藏高原的降水主要分布在西藏的()谷地和青海省祁连山东南部的黄河谷地和()谷地。22.简述云梦泽的演变?23.简述丝绸之路的兴衰原因。24.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25.()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26.1843年,英国跟上海地方官达成协议开始建租界,这是上海开埠的标志。27.北魏是()族建立的政权,辽是()族建立的政权28.从()开始,罢天下郡,实行以州领县的二级制。A、隋文帝B、隋炀帝C、隋恭帝D、唐太宗29.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省的(),年平均降水量达6489毫米。30.保护森林资源措施的其它表述。31.简述古代审美艺术的观念?32.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33.由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砾石化程度增强,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阳离子交换量逐渐(),矿物化程度依次减弱。34.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的地区,主要是由于()。35.黄河下游容易决口和改道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缓;B、水量变化太大;C、堤防不巩固;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36.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3列,中间一列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间的一列是()。37.中国古时选择与维持首都时,从御外角度考虑的因素和措施有()A、近边疆B、置之险地C、修护长城D、以上都对38.“四川”一名的来历是:()A、境内有四条主要的河流;B、宋朝设置过川陕四路;C、当地有四个带“川”字的政区;D、是四川行省的简称。39.中国早期文明如满天星斗,后汇聚到(),再由它重新扩展到各地并延续至今。A、长江中下游B、淮河中下游C、黄河中下游D、珠江中下游40.简述我国沙尘暴高频分布区?41.下列运河河段中,不属于隋代大运河的是()。A、通济渠B、山阳渎C、江南河D、济州河和会通河42.简述古代自然利用方面的成就?43.中国古代,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外的商业,其分布主要是依据人口、交通路线。44.中国历史上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大致在:()A、阴山;B、贺兰山;C、终南山;D、太行山。45.在森林分布区,从裸露的岩石表面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可划分为地表植物群落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阶段,()四个阶段。46.简述山地垦殖运动的影响。47.无论客运票价,还是货运价格,都是()最贵,陆运其次,()最便宜。48.简述我国南北农业生产格局的不同?49.仪式饮食(信仰饮食)50.我国濒临辽阔的海域,其中()海和()海峡属我国的内海。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东面是()()、,东南面和南面是()、()、()、()。51.简述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52.我国现在实行的行政区划中,上海市属于()。A、中央直辖市B、计划单列市C、副省级市D、地级市53.淮河大部分水通过京杭运河注入(),小部分水经()注入黄海。54.省制形成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5.文化区域的盛衰只具有相对性,不存在绝对性。56.夏商周时期首都的特点不包括()。A、权利与机构集中B、功能简单C、迁移容易D、迁都频繁57.红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区的东部约分布于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在西部分布于云贵高原中北部和四川盆地南缘地区,大致在北纬()之间。58.最早考察中国西部后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地理学家是()。A、英国人B、中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59.简述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60.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61.从家法族规的内容看,其礼俗规范功能的表现?62.下列少数民族中,是在当地形成发展而成,不是因迁入中国而形成的是()。A、朝鲜族B、布依族C、京族D、塔塔尔族63.“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地理学家命名。A、中国B、英国C、德国D、日本64.武帝刘彻()岁登基为帝。65.汉昭帝的母亲是()。(名字)66.我国东部森林分布区自北而南依次出现的土壤类型为()、淋溶土、富铝土。灰土(灰化土)、淋溶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富铝土(红壤-砖红性红壤、砖红壤)。67.1953年中国人口普查,大陆人口超过了6.8亿。68.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界限是淮河、秦岭、太行山这条线。69.我国最大的油田是(),最大的煤矿是()。70.近年来我国村镇建设与发展变化?71.我国东部的最高峰是()山脉的主峰、海拔3997米的()。72.弱淋溶土分为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和()四个主要土壤类型。73.简述历史时期黄河改道频繁的原因。74.古代社会的十恶的内容有什么?75.灰化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灰化淀积层,灰化土的植被以()为主。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斯克雷布(scrub)群落是澳大利亚对当地由桉树和()属植物为主所组成的常绿硬叶群落的总称。2.秦始皇时期实行()。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3.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两门。4.黄棕壤在中国分布于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跨越北纬()。5.唐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 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6.五代时期()因宠信伶人而失去江山。7.简述我国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8.柬埔寨吴哥窟的发现和()有关。A、《大唐西域记》B、《真腊风土记》C、《经行记》D、《通典》9.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10.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表现在几个方面?11.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之处是以()的应用为主。A、长江上游B、长江中下游C、黄河中下游D、黄河上游12.内蒙古、()、青海、()是我国的四大牧区。13.举例说明历史水文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4.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15.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区分为短日照植物、()、中等日照植物、中间日照植物等生态类型。16.如果以相同类型的森林作比较,我国的森林树种要比欧洲、北美洲各国()得多,我国著名的“活化石”有()。17.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冬寒夏凉,无霜期短,但有太阳辐射强、()和()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利。18.南极地区为什么北称为白色沙漠?19.文化盛衰的程度,大致与文化区经济基础一致,但有促进或滞后效应。20.青藏高原受不到冬季风影响,是因为其()而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岛等地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是因为()。21.简述中国古代疆域的变化22.灰化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是灰化层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23.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我国最低的洼地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海拔()米,两者之间相对高度是()米24.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更激烈的原因是()。A、中国推广、实施计划生育时间晚B、中国传统学者及民众无法接受人口控制的观念C、一些政治的原因D、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25.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上的()冲积扇上,北面与西面分别为()和太行山。26.领土是以明确的是()为根据的,但疆域所指的境界则不一定。A、使用权B、管辖权C、主权D、以上都对27.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28.古代社会的家事主要内容是什么?29.简述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30.公元840年,()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向西迁徙,一支向西迁至新疆,与当地民族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A、回鹘B、突厥C、匈奴D、鲜卑31.()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土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32.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很早以前从()一带的干旱地区吹来的。33.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34.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35.旅游业具有以下特征?36.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分布相对均匀B、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有云南省C、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D、黑河---腾冲一线是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37.明朝继承了元朝对()的统治和主权。A、缅甸B、老挝C、西藏D、以上都对38.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分析海岸变化对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影响。39.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河,分水岭以内的集水区域,就是这条河流的()。40.简述宋代气候变化与宋元历史发展的关系。41.植物各生长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称为()。42.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现的遗骸证明两千多年前()到达过新疆地区。A、南亚人B、中东人C、欧洲白种人D、非洲人43.东北平原包括3部分:有北部的()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部的()平原。44.俄国土壤学家道恰耶夫最早把土壤剖面分为三个发生层,即表土层、淀积层(聚积层)、()45.历史时期中国的重要移民与社会发展。46.秦长城是在()北方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A、齐、赵、燕B、秦、魏、赵C、秦、赵、燕D、楚、秦、齐47.以水为主导因子可将陆生植物区分为(),中生生态类型,湿生生态类型三个生态类型。48.唐太宗时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临时派遣使者观察,未成定制。A、十四刺史B、十三刺史C、五十郡D、十道49.传统礼俗的特点和伦理色彩的表现是什么?50.简述沙漠化的趋势?51.举例分析中国行政区划演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52.中国人口突破4亿形成于:()A、清代;B、宋代;C、明代;D、元代。53.简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54.中国传统牧业的发展过程依次是:早期牧业、农牧分离、牧业区形成。55.简述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总的趋势。56.车同轨是()开始实施的交通设施标准化的措施。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57.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靠()水灌溉,河西走廊靠()灌溉58.论述毛乌苏沙漠形成的原因59.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线是(),南北方向的重要内河航线是()。60.在我国农业历史上,是从哪个朝代开始使用绿肥?()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61.简述《伊犁条约》的主要内容。62.()时期,唐朝打败西突厥,唐朝的西部进展到了阿姆河流域跟锡尔河流域。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文宗63.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64.简述人类活动的影响。65.清朝继承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通婚B、商贸C、宗教D、军事66..范雎从魏国逃到秦国,在秦国化名为()见须贾。67.中国古时选择与维持首都时,从徙民角度考虑的因素和措施不包括()。A、迁京畿B、建界壕C、强干弱支D、建陵县68.富铝土广泛分布在世界上的热带和()。69.云贵高原冬季以东经104度为界,东部多()天气,西部()天气70.移民的特点是()。A、定居或以定居为目的的迁移人口B、移民对定居地产生归属感C、移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定居地文化D、以上都对71.简述史念海的代表作。72.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73.秦岭北坡基带土壤为褐土,从基带土壤向上依次为棕壤、()、山地草甸土。74.“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75.简述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高山草甸2.参考答案:铁路;最大3.参考答案:错误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脱硅富铝化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 1)辽东镇: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 2)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灰岭口。 3)宣府镇:东起居庸关,西至西阳河。 4)大同镇:东起镇口台,西至鸦角山。 5)太原镇:西起山西河曲镇黄河岸边,经偏关、雁门关、平型关、龙泉关、固关而达黄榆岭。 6)延绥镇:东起清水营,西至花鸟池。 7)宁夏镇:东起大盐池,西至兰清。 8)固原镇:东起陕西靖边,与延绥镇长城相接,西达皋兰与甘肃镇相接。 9)甘肃镇:东起金城,西至嘉峪关。8.参考答案:茶叶;马匹9.参考答案:国都;方国10.参考答案:齐全;首位11.参考答案:绿洲;坎儿井12.参考答案:重力水13.参考答案:(1)腑脏学说。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合称腑脏。这一学说的核心是“脏象之说”即认为五脏六腑长在体内,但其形象和功能却表于外。腑脏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生理解剖,更重要的是一个传统文化概念,来源阴阳五行说。(2)经脉学说。这个学说只见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而不见于其他国家的古代医学。人体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五络经、十二皮部、奇位八脉,是一个相互循环的系统。(3)针灸学说。针灸师针刺和灸法的合称。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说直接应用的结果。按照针灸学说,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就可以施治,辩证的解决阻滞和疏通的矛盾。14.参考答案:C15.参考答案:A16.参考答案:A,B,C17.参考答案: 因为南极地区风大,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每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每秒18.参考答案: ①水量较充足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工程型缺水。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北方地区、枯水季存在水量性缺水。 ③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区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 ④许多城市出现混合型缺水现象。19.参考答案:唐20.参考答案: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植被、土壤。气候----唐代以后,黄河流域由暖转冷;水源----西北地区降水减少,日益干旱,北方水源枯竭;土壤----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 社会原因: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大量人才技术;南方少数民族的自我发展;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生产技术的进步。21.参考答案:雅鲁藏布江;湟水22.参考答案: 从全新世开始到先秦时期,由于长江与汉水所挟带的泥沙长期填充的结果,原始面貌已经大为改观。云梦泽已演变成平原—沼泽形态的地貌景观。这就是《子虚赋》中所说的“平原广泽”。西汉时期,因江、汉两水泥沙的淤积,荆江和汉江两内陆三角洲联为一体。扬水两岸的云梦泽区逐渐淤填分割成路白、东赤、船官、女观等湖,云梦泽的主体已南移至华容附近。魏晋南朝时期,江汉陆上三角洲和云梦泽变化较大。由于江汉地区新构造运动有着自北向南倾斜的趋向,荆江东岸分流夏、涌二水所塑造的三角洲也向东南方伸展。随着云梦泽主体向东南部的推移,形成“首尾七百里”的夏州。唐、宋时,随着江汉内陆三角洲的进一步扩展,日渐浅平的云梦泽主体,已大多填淤成陆。唐宋志书已不见大浐湖的记载。北宋初期,在今监利县东北六十里设置玉沙县,管理和开垦新生成的三角洲平原,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基本上消失,大面积的湖泊水体已为星罗棋布的湖沼所代替。明、清两代,由荆江北岸穴口大多堵塞,荆江泥沙改向南岸排泄,江汉平原又开始出现了众多的湖泊群。原已消失的太白湖,明末清初已成为周围二百余里的浅水湖泊。清乾隆年间改称赤野湖,周围还有六十多公里。清末光绪年间,已因泥沙的长期淤填被分割成若干较小的湖沼。与太白湖淤浅消失的同时,明嘉靖年间,在今洪湖县境开始有洪湖的出现,清末光绪年间却已扩大成为周围二百里的大湖。23.参考答案: 西北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二带来的西北地区沙漠化推移关系十分密切。 (1)秦汉时期是一个冷湿时期,雨水较多,气温较低,雪线下移。丝绸之路上的诸多城镇环境较好,人烟辐辏,丝路一片繁荣。 (2)东汉以后,气候开始变干,匈奴地区出现连年大旱赤地千里,人畜死亡大半,丝绸之路南道南路南移、消亡。楼兰城废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在大的干旱背景下塔里木河下游和孔雀河下游分合与终点位置的改变。 (3)隋唐以后,丝绸之路北道逐渐开辟、繁荣,从伊州可通西洲高昌城、交河城,丝绸之路南北二道均繁盛一时。 (4)西北丝绸之路的衰落以绿洲农业的衰退和沙漠化加强为特征,这种衰落以中国西北地区近2000年来气候日趋干冷为背景,是人类垦殖文明的不合理开发的结果。(西北绿洲国家的衰落和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河流的改道和退缩引起的沙化,但河流改道和退缩是历史时期自然与社会双重因素的结果。一方面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是日趋干冷;一方面人类在绿洲上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强。)24.参考答案:侨州郡和实州郡25.参考答案:汉书;班固26.参考答案:正确27.参考答案:鲜卑;契丹28.参考答案:A29.参考答案:台湾;火烧寮30.参考答案: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可持续利用; 3)保护天然林工程全面启动,加快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大力加强商品林建设; 4)林业法律法规:、; 5)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6)将森林健康列为中美两国的优先合作领域,共同开展了中美森林健康合作项目; 7)继续开展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等。31.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审美观。其中包括: (1)中和之美。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审美原则。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应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它首先表现在音乐上思想中。《左传》对《颂》乐的分析,是中和之美的最早记录。孔子对《诗经》作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为原则评价。在历代文学创作中,也都体现了中和之美。如《离骚》、《琵琶行》。它促进了古代艺术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消极的一面是限制了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由抒发,这是历史局限性所造成的。 (2)尚意追求。中国古代艺术中是内在精神的追求。把“意境”、“神韵”作为审美标准。《周易》是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庄子认为美主要在神而不在形。魏晋时期的王弼对言、象、意做了论述,言象是工具,是有形的,而意是无形、无限的。言不能完全表达出真正的意。这表现在文学创作是要作者追求言外之意。在绘画上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是“得意忘言”的体现。而卫铄的“意在笔前”,王羲之的“意在笔前,然后写字”是在书法上的运用。魏晋之后,这种追求一直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目标,贯穿整个艺术发展史。 (3)尊崇自然。受“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响,这个命题也是我国古代审美艺术的一个观念。艺术家渴望与自然达成和谐。道家是最重自然的,把物我一体作为最高境界。认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应该在精神上与自然同化。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回归自认的典范。领悟到人生的真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此后,追求自然的风尚在晋宋之际出现一个高潮,山水自然之美成了人们自觉地审美对象。唐宋时期大量的山水游记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向往。他们都是崇尚自然的典范。自然美到今天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目标。32.参考答案:错误33.参考答案:降低34.参考答案:高盆地四周高;热量不易散失35.参考答案:D36.参考答案:昆仑山—秦岭;长白山—武夷山37.参考答案:D38.参考答案:B39.参考答案:C40.参考答案: ①以和田为中心,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民丰—于田—和田—皮山一线; ②以吐鲁番为中心,主要集中在吐鲁番盆地地区; ③以甘肃民勤为中心,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腾格里沙漠和宁夏黄灌区; ④鄂尔多斯高原,包括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北部; ⑤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包括后山地区、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同时,华北平原(范围可至北京以南)深受沙尘暴的影响。41.参考答案:D42.参考答案: (1)古朝历代都有极其重视土地的垦殖,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 (2)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唐宋时期,正是由于大量光建坡塘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幅度提高,最终在唐朝中期以后,南方成为经济中心; (3)古代改造自然另一项举措是开凿运河。中国开凿利用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到隋唐的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43.参考答案:正确44.参考答案:B45.参考答案:木本阶段46.参考答案: 我国历史上森林资源减少最快的时期。使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主要江河水土流失加重,土地报酬递减,对国计民生的负面影响尤为巨大和深远。特别是森林面积的大量失去,垦殖业的扩展,林副业产出失去了多样性,南方亚热带山地形成结构性贫困,影响至今。47.参考答案:空运;水运48.参考答案: 南方农业是稻作性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蚕桑业也很发达;北方农业是麦粟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豆类,以犁耕为主,采用井渠双溉等。东北地区主要是林业和牧业。49.参考答案: 在传统信仰仪式活动中,既供奉食品又唱诵经词。45.民间组织饮食——指办庙会或过善会时的饮食。这种饮食活动大都带有神圣信仰性质和民间习惯性(解决家庭、村落间的矛盾或协商、议事)性质。50.参考答案:渤海;琼州;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51.参考答案: ①层级(层级是行政区划中的核心要素) ②幅员(层级多,每级的管理幅度就小,层级少,管理幅度就大) ③边界(两个政区间的界线。是人为划定的。政府根据管理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④形状 ⑤地理区位52.参考答案:A53.参考答案:长江;苏北灌溉总渠54.参考答案:C55.参考答案:错误56.参考答案:A57.参考答案:250—31058.参考答案:D59.参考答案: (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提出整地、浇水、施肥等思想,指出关键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任何农业不能违反自然规律; (2)调整好农业产关系。不能孤立看待一两种农作物。并且要协调好劳力、农具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等; (3)“荒政”思想。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第 (4)人力胜天说。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人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可以取得人力胜天的成就。60.参考答案: ①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②总量大,人均量少。 ③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④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⑤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61.参考答案: (1)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孝悌,这是家训族规中大力提倡的内容,是与血缘关系共生的天然的人伦之道。 (2)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家训族规中有关训子、教子、示儿的内容占很大比重,有很多人格修养的内容。 (3)以劝戒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家训族规对民众的约束直接细密,使人们自觉养成爱敬之心,奉公守法。62.参考答案:B63.参考答案:C64.参考答案:十六岁65.参考答案:赵钩弋66.参考答案:灰土67.参考答案:错误68.参考答案:错误69.参考答案:大庆;大同70.参考答案: (1)住宅建设成为村镇建设的主旋律。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住宅建设应向公寓式楼房发展。小区的相继建成,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2)村镇公共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大批农村、乡镇企业急需的生产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村镇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4)村镇环境建设得到重视,村镇景观面貌明显改善。首先,小城镇的绿化速度加快。许多地方已经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改善了村镇的环境质量。 (5)村镇建设投资持续增长。 (6)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71.参考答案:台湾;玉山72.参考答案:燥红土73.参考答案: (1)自然地貌和土壤因素。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再到黄土高原。特别是在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颗粒细,孔隙多,耐冲性差,遇水则变为泥流,到下游华北平原堆积形成悬河。 (2)气候环境因素。黄河流域全年降水的70%都集中在夏秋,多暴雨,洪峰流量大大高于年平均流量,形成暴涨暴落,极易冲坏河堤。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侵蚀中自然侵蚀占70%,而人类加速侵占只占30%,这就是说自然地貌、土壤和气候环境是造成黄土高原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3)人类活动因素。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特别是采伐不节制,使黄河中游地区的森林受极大大的摧残,水土流失因此越来越严重,黄河水患也越来越酷烈。74.参考答案: 十恶是古代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打击危害封建国家和危及皇帝人身安全与尊严的行为; (2)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严厉打击危害家族伦常的犯罪行为。十恶中有关家族制度的条款竟占一半之多。75.参考答案:针叶林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金合欢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被子植物4.参考答案:270—3305.参考答案:洛阳;长安;开封府;河南府6.参考答案:李存勖(后唐庄宗)7.参考答案: 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有四种形式,即市、墟、集、会。 (1)市。自殷商时期起,我国就形成了小规模的贸易活动,古人把贸易的场所称谓市。明清以后,各地大都出现了相当可观的街市。 (2)墟。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人们通过赶圩把多余的农副产品售出,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 (3)集。北方的贸易场所叫集。开集有固定的日期,通常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 (4)会。从唐代起,把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为庙会。明清以后,庙会发展极盛。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 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 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10.参考答案: (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其一,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其二,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其三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法律来源于礼制规范,这些礼制规范依据宗法原则调整社会等级秩序。因此历代的法律制度都贯彻礼制的等级名分原则,“亲亲为大”、“孝悌为本”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法律形式,国家法律也要以皇帝的名义颁布,即所谓钦定。皇帝有立法权、司法权,也有废法、毁法、变法的权力。 (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主张根据人的身份、地位进行区别对待。集中体现在《唐律》上,有“八议”的制度。古代还有根据家庭内的身份等级尊卑上下来定罪轻重。11.参考答案:C12.参考答案:新疆;西藏13.参考答案: 关于黄河: 1.水灾频繁淤塞河流,填平湖泊,毁灭城市,阻塞交通,使良田变沙漠。 2.进入近代以来,水患得以控制,新问题出现---断流。 关于长江:综合来看,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从历史上来看是频率越来越大,灾害的强度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问题一是因中上游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水涝灾害;问题二是因沿流域开发带来水源减少和水质污染,影响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航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14.参考答案: 1、从陆上沟通了了中西交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2、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15.参考答案:长日照植物16.参考答案:丰富;水杉和银杏17.参考答案:日照长;昼夜温差大18.参考答案: 因为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19.参考答案:正确20.参考答案:海拔非常高;常驻山岭重重阻挡而风力减弱21.参考答案: 1.历史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1)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2)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3)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4)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5)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2.政治 (1)了解历代疆域的变迁,要求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更加珍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径。 (2)在新时期,我国通过平等友好的谈判,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根据我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的协议,香港、澳门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 (3)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侵犯。 3.地理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古代疆域的变化状况,并能正确识图,掌握重要朝代疆域的四至。 (2)能在地图上正确识别我国现行行政疆域。22.参考答案:淀积层23.参考答案:-155;900324.参考答案:A,B,C,D25.参考答案:永定河;燕山26.参考答案:C27.参考答案:吐蕃;宣政院28.参考答案: (1)孝悌。孝悌式家族伦理的核心。 (2)耕读为本。 (3)修身。它包括节俭勤业、尊师重道、正直廉洁等标准。 (4)整肃门户。严格区分男女界限,不得非礼接谈。 (5)严守尊卑秩序。 (6)善择婚姻。注意门当户对。 (7)慎选继子。 (8)丧葬宜俭。29.参考答案: 1、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2、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3、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4、营造农田防护林,加速平原绿化 5、搞好城市绿化地带 6、开展林业科学研究 7、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30.参考答案:A31.参考答案:珍惜;合理利用、保护32.参考答案:内蒙古高原33.参考答案: ①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尚书·禹贡》、《山海经》。最早的自然地理著作《管子·地员篇》,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 ②成熟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的出现。同时出现了很多区域和要素系统地理著作,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水经注》等。已经出现了地图学和编制地图的理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沿革地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编绘地图。 ③发展时期——唐宋元时期 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的出现:《元和郡县图志》开始,这个时期,出现了《太平寰宇纪》、《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大元一统志》除此之外,大量边疆地理著作的出现:《大唐西域记》和《诸番志》等。二是专门出现了一种学问——沿革地理。代表人物是王应麟、胡三省。 ④繁荣时期——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的特点是大量方志的出现。据记载明清两朝一共出现了8400多种方志,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明清之际,很多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的历史地理菱出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王士性的《五岳游草》等等。34.参考答案:错误35.参考答案: (1)地域性。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文因素不同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形成了各具风格的旅游区。 (2)季节性。由于各种旅游区的旅游点所处地理纬度和地形垂直高度的不同,热量的差异和气候的影响,使旅游点的风景发生明显的变化,其利用价值也就不同。 (3)综合性。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事业。旅游区、点的规划和布局,要以综合性的观点对待。 (4)经济型。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经济部门,利用“风景出口”为国家创造财富,积累资金,增加外汇收入,具有明显的经济特点。 (5)国际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国际贸易的增长、交通的便利,国际间的旅游日趋频繁。36.参考答案:D37.参考答案:C38.参考答案: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西沙东去才造就了中国低海岸的扩展,进而才有了天津、上海成陆,使类似于津沪的东南地区经济繁荣成长为经济发展中心成为可能。 江泽民讲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应有两层含义。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西沙东去才造就了中国低海岸的扩展,进而才有了天津、上海成陆,使类似于津沪的东南地区经济繁荣成长为经济发展中心成为可能。39.参考答案:外流;流域40.参考答案: 实际的气候变寒宣告了中世纪温暖期的结束,以后南宋、元、明、清时期虽然气候有反复变温暖,但总的来看以寒冷为主。以南宋开始的长达800年的寒冷期,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显著。 (一)由于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威胁中原农业民族。五代以后,入主中原的北方民族核心区也越来越靠近东部,威胁中国南方的北方游牧民族也在向东推移。与之相应的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东亚民族的战争舞台整体东移,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历史人地轨迹。(二)由于气候寒冷,黄河流域农业经济衰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成为定局。 这样,宋代在气候变化和北方游牧民族压力的大背景下,北方地区的经济水平总体衰退,宋代的经济实力横向来看相对下降,财政收支的困难,使军事力量受到极大地影响,造成军事上的积贫积弱。这种贫弱的大趋势并不因元代昙花一现的大趋势而有所改变。41.参考答案:物侯42.参考答案:C43.参考答案:松嫩;三江44.参考答案:母质层45.参考答案: 葛剑雄认为人口迁移有七种类型: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永嘉之乱(西晋)安史之乱后的再次移民、靖康之乱。 政府强制型的内聚型移民,如把富户迁至首都,现代的城市居民下放,知识青年之上山下乡或前期的移民。 东西向的渗透型移民。如: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由内地向边疆地区的开发型迁移(如屯田戌边、秦代向河套地区的移民等,再如现代的新疆建设兵团,东北北大荒)东南沿海地区对海外移民,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合法移民与非法偷渡。(福建人讲的所谓:海水不干,偷渡不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内徒与西迁。南方非汉族的退却性迁移。 如南方少数民族夷、蛮、僚、越等民族,受中原汉族挤压,呈现向西南方向和从平原向山区退却迁移的趋势。46.参考答案:C47.参考答案:旱生生态类型48.参考答案:D49.参考答案: 传统社会是一个礼俗周全的社会,传统礼俗的核心是保障宗法伦理关系,因此传统礼俗规约有着鲜明的伦理色彩。其表现为: (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在农业宗法社会里,人们的身份、地位及人与人的关系都依照尊卑长幼和贵贱亲疏确定的,这是伦理原则的体现。传统礼俗重点在于保障尊者、贵者、长者的权益。严整的礼俗制度维持的是不平等的社会秩序。 (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传统礼俗讲等级区分,要求人们各安本分,它的调和性在先秦得到特别强调。要求对尊贵长者遵循礼制,节制自己的行为,安于本分。 (3)传统礼俗地规范性。这是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从形而上的伦理思想到形而下的日常行为,无不受礼的制约。礼俗对社会的规范是通过礼仪原则和礼俗规制的内外结合实现的。50.参考答案:移动方向向南和向东推移,受影响地区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东南农业文明构成威胁。沙尘暴甚至已影响到江南地区。51.参考答案: 1、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2、政区演变对经济发展的关系:政区划分考虑经济因素也影响其发展,如一体化形成体系,便于管理,促进发展等。正确的划分促进经济发展,决策失误则会干扰或影响经济发展,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经济发展也影响着政区的划分,大小范围及级别的高低等(如深圳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城市地位的提高、邯郸之成为“较大城市”、省会城市的副省级级别)。 3、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4、与历史地名的关系。52.参考答案:A53.参考答案: ①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②自然灾害灾情严重 ③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54.参考答案:正确55.参考答案: 从我国温暖和寒冷气候交替变迁情况来看,历史时期气候波动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从生物分布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这个趋势。 一、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即距今8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温暖期,为冰后期的最适期。 二、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 三、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西周时期,气温有所下降,是中国我国气候在长达几百年的第一温暖期之后,进入了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 四、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温暖期。气温比现在要高1.5℃左右。 五、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寒冷期,气温比现在要低1~2℃左右。 六、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的隋、唐到北宋初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气温比现在要高1℃左右。 七、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向第三个寒冷期。 八、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四个温暖期。 九、从公元1400年—1900年的寒冷时期 十、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第一在时间上,大致以四十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