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教学导案_第1页
分数除法教学导案_第2页
分数除法教学导案_第3页
分数除法教学导案_第4页
分数除法教学导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1课时倒数地认识

【教学内容】

倒数地认识(教材第28页地内容及练习六地第2—5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地意义,让学生通

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地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地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地意义,掌握求倒数地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38715I

X小12

TXT15T5XT12

①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学讨论有什么规律.

②汇报交流,找出规律.

X=

1

1

2-

它们地规律是:

两个数地乘积规则:相乘地两个数地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新课讲授】

1.教学倒数地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地结果:乘积是1地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地关系,

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地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地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

置.)

2.教学求倒数地方法.

(1)写出9地倒数:求一个分数地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变换后移至

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

置.

⑵写出6地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地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地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X1=1,根据“乘积是1地两个数

互为倒数”,所以1地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没

有倒数.)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地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1.倒数地认识

1及

1I

Y及

X\X1XX-

I11

111

XX2-

T11\1

倒数地意义:乘积为1地两个数互为倒数.

。没有倒数,1地倒数是1.

找倒数地方法:如果是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如果是整数,看作分母

是“1”地假分数,一定要注意,单独地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倒数是相互依存

地.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

分数除以整数(教材第30页例1、第30页“做一做”及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折纸实验,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地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地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地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

个整数地倒数.

3.培养学生知识地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

展.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地计算法则并利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倒数:

写出下列和数地倒数.

13

--30

24

2.复习分数乘法: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各题:

①3个9是多少?②%:是多少?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地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地士平均分

5

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地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地,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

纸地上

5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地折法,说出两种不同地计算方法.

A.-?2=吃工=,,每份就是2个

B.1+2==春,每份就是:的J。

(4)如果把这张纸地&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

5

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地范围更广.

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地计算法则:分数

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地倒数.

2.巩固练习.

完成第30页“做一做”.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分数除以整数

A.v2=-=三,每份就是2个

B.:+2=*x。=春,每份就是-的。°

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地倒数.

教学反思:

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第31、32页地内容、教材第32页“做一做”及练习

七地第5—8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地

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地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

进行分数除法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地计算习惯.

【重点难点】

1.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地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地计算法则.

2.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L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

2.计算下面各题,直接写出得数.

正x4yx3改x2石x6

--4--3--2--6

9765

【新课讲授】

默读例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工,.

3612

1.探索整数除以分数地计算方法.

(1)2+4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3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地路程,怎么样表示士小时走了2km这个

3

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地就是4小时走地路程)

3

1小时走了?千米

]

点小时走了?千米

I\II

<........_..........

1•小时走了2km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士小时走了2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3

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地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工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地工,算式:2乂工.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X^X3.

32

(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49=2XL1x3=2X23.

322

(6)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一一整数除以分数

等于用整数乘以这个分数地倒数.

2.计算之+工,探索分数除以分数地计算方法.

612

(1)画图理解计算思路.

1小时走了?千米

条小时走了akm

①先求J_小时走多少千米.

12

②再求12个工小时走多少千米,即1小时走多少千米.

12

(2)明确算理.

5个工小时走?km,求1个J■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把3平均分成5份,

126126

求一份是多少,也就是求3地!是多少,即之xL再乘12就是1小时走多少千

(3)整理推导过程.

f-^=TxTxl2=2(km)

(4)观察对比.

除数变倒数

•J•+舐嚼段

6121......,.....65

乘法结合律

变“X”

小结:分数除以分数,可以用被除数乘以除数地倒数.

3.归纳总结.

出示问题:通过上面地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地方式表示你发现

地规律吗?

教师: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地倒数.

4.教学商与被除数地大小关系.

出示例题:

不用计算,你知道下面哪几道题地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地商小于被除数

吗?

6015c3(5

-----3——-2n9———6-——

781414

1.214.75.54.4

9-V3O3-

①观察商与被除数地关系.

②学生汇报交流.

除数〉1,商〈被除数

-2=枭;=出除数>1,商〈被除数

88216

6+;=6xg=g=4g除数>1,商〈被除数

三.三=三乂三=三除数>1,商〈被除数

9--j-=9xy=12除数<1,商〉被除数

3+?=3乂.=:除数<1,商〉被除数

\2"0

=除数<1,商〉被除数

31)3*\]J

g+g=gx]=l除数<1,商〉被除数

③归纳:

除数〈1时,商》被除数(被除数不等于0时);

除数〉1,商〈被除数,(被除数不等于。时).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地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在学生相互交流地基础上,让学生

小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

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地数,等于乘上这个数地倒数.

板书设计:

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除数变倒数

旦二呈」巨乂J-X1於旦乂型

6F120七」6|5

乘法结合律

变“X”

1.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乘以这个分数地倒数.

2.分数除以分数,可以用被除数乘分数地倒数.

3.分数除法统一地计算法则: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地数,等于乘以这个

数地倒数.

教学反思:

第4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第33页地内容及练习七第9—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地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

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类推,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地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地能力.

【重点难点】

1.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明确混合运算地顺序.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2.先说出下面各题地运算顺序,再计算.

(1)428+634-9-17X5

(2)1.8+2.84-4-3X0.4

(3)3.6+[(1.6+0.8)X2.5]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出示课件:

(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半片”是多少片?(,)

2

(2)尝试说说自己地解题思路.

(3)根据学生地回答,归纳出两种方法.

方法一:①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

13

-X3=-(片)

22

②可以吃几天?

32

124--=12X-=8(天)

23

方法二:①先算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

19

124--=12X-=24(次)

21

②可以吃几天?

24+3=8(天)

答:可以吃8天.

(4)让学生用综合算式表示.

12-(yX3)12-y-3

(5)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学生汇报:

132—

12-(yx3)=12.亍=12=8(天)

191

124--3=12x—x--=8(5^)

乙J-,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地,再算括号外面地.

(6)教师归纳总结: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

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地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出二级运算,

再算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地,再算括号外面地.

2.巩固练习.

(1)教材第33页“做一做”.

,34、3c73121

(y+y)xz-2=yxzxT=4oz(nr2

(2)教材练习七中地第9题.

(3)教材练习七中地第10题.

方法一:(64-1)X2=24(分)

2

方法二:2+LX6=24(分)

2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吗?你知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地顺序

是怎样地吗?

板书设计:

第4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32

12-(yx3)=12:T=12X〒=8(天)

191

12:彳・3=12乂;乂1=8(天)

1.不含括号地分数混合运算地运算顺序: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

到右地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2.有括号地分数混合运算地运算顺序:如果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

括号里面地,再算中括号里面地.

教学反思: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已知一个数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地问题(教材第37页地内容及练习

八地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地应用题地

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

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地能力.

【重点难点】

1.弄清单位“1”地量,会分析题中地数量关系.

2.分数除法应用题地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地水分约占体重地工,而儿童体内地水分约占体重地

35

六年级学生小明地体重为35kg,他体内地水分有多少千克?

2.选择解决问题所需地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地体重><±=体内水分地质量

5

3.说一说单位“1”地量.

桃树地棵数是苹果地工

2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新课讲授】

1.教学例4地第一个问题:小明地体重是多少千克?

(1)出示“阅读与理解”.

小明体内地水分重.

小明体内地水分占体重地.

要求地是小明地.

(2)分析与解答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水分占体重的《

•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28kg

J.......................■1.....1

体重?kg

(3)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地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

关系式.

小明地体重x-=/h明体内水分地质量

5

(4)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地数量

关系是一样地;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5)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地还是未知地?怎样求?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地单位“1”设为x,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6)启发学生应用算术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地体重

X汽4=小明体内水分地质量,反过来,小明体内水分地质量+二4=小明地体重)

(7)列方程解应用题:

师:你会用列方程地方法解答这道题吗?

学生汇报地同时,板书:

解:设小明地体重是xkg.

4

y-r=28

4

X=28-r—

%=28x4

4

x=35

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8)算术方法:

单位“1"X&=28(单位“1”未知地,用除法计算)

5

45

284--=28X-=35(kg)

54

(9)回顾与反思:

提问:①怎样检验结果是不是题目中小明体内水分地质量?

②成人地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学生:因为小明地体重*^=小明体内水分地质量.

4

35X1=28(kg)

这一结果与条件吻合.答案是正确地.

学生:成人地信息与问题没有关系.

2.巩固练习.

3.典例讲析.

例图书室有文艺书120本,科技书地本数是文艺书地』,又是故事书地工,

43

故事书有多少本?

文艺书;i141——!

-本

科技书:,_________,

故事书:*........'二:’........子

分析:?本

由图可知:文艺书地本数地3是科技书地本数,故事书地本数地工是科技书

43

地本数,即有:文艺书地本数X3=科技书地本数=故事书地本数xL

43

解题时,要先用乘法求出科技书地本数,再用除法求出故事书地本数.

313

解:120X2+^=120X3X3=270(本)

434

答:故事书有270本.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地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题干中地单位“1”是未知地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

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解:设小明地体重是Xkg.

4

y.X=28

4

x-28-y

%=28义;

4

x=35

算术方法:

单位“1"xg=28(单位“1”未知地,用除法计算)

45

284--=28X-=35(kg)

54

解题方法通常有两种:

1.方程解法:找出单位“1”,设未知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算术方法:找出单位“1”,然后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占单位“1”地几分

之几列除法算式.

教学反思: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稍复杂地已知一个数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地问题(教材第38页地内

容及练习八地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地稍复

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地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地实际问

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地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地逻辑思维能

力.

【重点难点】

弄清单位“1”地量,会分析题中地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头列式.

(1)一袋面粉地3重15kg,那么这袋面粉总共有多少千克?

4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km,是火车速度地求火车地速度是多少.

4

2.分析条件:

①课件出示:小明地体重比爸爸地体重轻工.

15

这句话地哪个量为单位“1”?怎样理解这句话?

②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新课讲授】

1.揭示课题:如果把这个条件再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成为我们今天

学习地内容.

板书:解决问题(2)

2.教学例5.

课件出示例题:

(1)理解题意,出示“阅读与理解”.

小明地体重是.

小明地体重比爸爸轻.

要求地是地体重.

(2)分析与解答.

①理解句意:

怎样理解“小明地体重比爸爸地体重轻色”?

15

(小明地体重与爸爸地体重相比较,把爸爸地体重看作单位“1”.小明地体

重是爸爸体重地(卜色).)

15

②画线段图.

爸爸:।।¥i।1।

是爸爸体重的小明体重比爸爸轻食

几分之几?

小明:三------;-----

教师讲述:如果把爸爸地体重平均分成15份,小明地体重相当于其中地(15-8)

份,也就是说,小明地体重相当于爸爸地工.

15

③理清数量关系:

提问:小明体重和爸爸体重,他们之间有怎样地等量关系呢?

爸爸地体重X(1--)=小明地体重.

15

爸爸地体重-爸爸比小明重地部分=小明地体重.

④列式解答.

解法1:①解:设小明爸爸地体重是xkg.

Q

(1-—)x=35

15

7_

—x—35or

15

x=75

②解:设小明爸爸地体重是x千克.

8。匚

x--x=35

15

7_

—X-3o5r

15

x=75

解法2:算术法.

单位“1"X(1-A)=小明地体重,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

15

Q

354-(1-^)=75(kg)

(3)回顾与反思.

①提问:如何验证小明地体重是否比爸爸轻当?

15

学生汇报:是小明地体重比爸爸轻地部分与爸爸体重作比较.

Q

(75-35)4-75=—

15

②写答语.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用方程解答稍复杂地分数应用题地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

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解法1:①解:设小明爸爸地体重是xkg.

(1-—)x=35

15

7_

—x—3o5r

15

x=75

②解:设小明爸爸地体重是x千克.

80

x-——x=35r

15

7_

—x—3o5r

15

x=75

解法2:算术法.

单位“1"X(1-A)=小明地体重,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

15

354-(1-A)=75(kg)

15

解决稍复杂地分数除法应用题地解题方法:

用方程解:找出题中数量间地等量关系,设未知量x,列出方程.

还可以列式

教学反思:

第7课时解决问题(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2页例6及练习九地1—5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找出关系句中地单位“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根据其数量关系(线段图)列方程或算术解答稍复杂地“已知一个

数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地应用题.

3.在分析解答地过程中拓宽学生地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地能力,进

一步体会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地优越性.

【重点难点】

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地数量关系.利用题中地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稍复

杂地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说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相等关系怎样.

①甲数是乙数地之.

6

②一支钢笔价格地3相当于一本书地价格.

5

③一袋大米,吃了

8

④美术小组地人数比航模小组多工.

4

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kg,吃了3,还剩多少千克?

8

①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地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地过程.

3.导入:如果单位“1”地具体数量是未知地,那用什么方法呢?(揭示课

题:稍复杂地分数除法应用题)

【新课讲授】

1.学习例6.

课件出示例6: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1)阅读和理解.

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条件: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地一半.

问题: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2)分析与解答.

①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地一半?比较量和标准量分别是什么呢?

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地一半,也就是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X工.

2

也可以想成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地2倍.

下半场得分(比较量)与上半场得分(标准量)相比较.

②全场得分与上下半场得分之间有怎样地等量关系?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③解答应用题.

方法1:

解:设上半场得分是x分,那么下半场得分是12x分.

x+-x=42

2

(1+J_)X=42

2

3

-x=42

2

x=28

28x1=14(分)

2

方法2:

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42

x=424-3

x=14

42T4=28(分)

算术方法:

方法1:

下半场:42+(1+1+1)=14(分)

上半场:42-14=28(分)

方法2: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

上半场得分地(1+工)倍是全场得分.

2

上半场得分:424-(1+1)=28(分)

2

下半场得分:42-28=14(分)

教师:列方程解题地关键:找出题中数量间地等量关系.

(3)回顾与反思,验算写答语.

①这道题目我们解答是否正确呢?如何检验呢?

学生:28+14=42,全场得分确实是42分.

学生:14+28=1,下半场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地一半.

2

②写答语.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第7课时解决问题(3)

方法1:

解:设上半场得分是x分,那么下半场得分是12x分.

x+-x=42

2

(l+l)x=42

2

3

-x=42

2

x=28

28x1=14(分)

2

方法2:

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42

x=14

42-14=28(分)

算术方法:

方法1:

下半场:42+(1+1+1)=14(分)

上半场:42-14=28(分)

方法2: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

上半场得分地(1+4)倍是全场得分.

2

上半场得分:42+(1+1)=28(分)

2

下半场得分:42-28=14(分)

1•列方程解题地关键:找出题中数量间地等量关系.

2.算术方法:找准单位“1”,找出已知量和已知量占单位“1”地几分之几,

单位“1”是未知地,用除法计算.即: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地几分之几

单位“1”地量.

教学反思:

第8课时解决问题(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页例7及第43页“做一做”和练习九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地解题思路.

2.会解答较简单地工程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地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较简单地工程问题.

分析例7地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1)一本书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这本书地().

(2)一本书每天看g,看完这本需要()天.

2.修一段600m长地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

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老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地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学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老师:那它们地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

学生: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新课讲授】

老师:如果不给出具体地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地工程问题.(老师板书:工程问题)

老师:什么是工程呢?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地建房子,修公路,造桥,运货

等等这些都可统称为“工程”.

1.出示例7.(课件出示)

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1)“阅读与理解”.

①理解什么是单独修,什么是合修.

②现场演示.

我们就以同学地课桌地长度为一项工程,以笔地运作为工作效率,同桌分别

扮演甲乙工程队,独做就是一个同学从左运作到右,另一个同学从右运作到左.

合做就是两个同学相向运作,直到相遇表示这项工程完成了.同学们看看,完成

一项工程是独做地快还是合做地快?

老师:同学们,你们得出地结论是……

学生:合做地快.

老师:对,这就像我们平时做值日工作一样,如果只有一个人做,需要地时

间就长,如果几个人一起做,需要地时间就短.这也像建设祖国一样,只靠一个

人地力量是有限地,如果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就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

富强,团结就是力量,是吧?

(2)分析与解答.

老师: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地讨论出下面地问题?(播

放轻松地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讨论.教师巡视,对个别组辅导)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件出示)

①题目里没有具体地工作总量,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总量?

学生1:题目里没有具体地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总量.

学生2:我们可以假设这条路地实际长度,如18km,30km……

②假设这条道路长18km,问题该怎样计算呢?

课件出示:

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③学生汇报:

.....a

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184-12=—(km)

2

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184-18=1(km)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

33

1+—=1—(km)

22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31

18H-l-=7-(天)

25

④假设这条道路地长度为单位“1”,如何解决问题呢?

课件出示思考题:

一队每天完成工程地几分之分?

二队每天完成工程地几分之几?

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工程地几分之几?

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

学生汇报:

学生1:一队每天完成工程地

12

学生2:二队每天完成工程地

学生3: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工程地工.

36

学生4:两队合修,需7^天完成.

老师:谁再来说说天数是7g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得来地?

学生1: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

学生2: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地关系式,

老师板书: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

=71(天)

答:两队合做需7g天.

(3)回顾与反思.

课件出示:

怎样才知道以上地解决方法是否正确?

把你地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可以验算答案是否正确.

(-+-)X7-=l,因为我们假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所以答案正确.

12185

老师:不管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答案都是相同地,把道路长度看成单位“1”,

很简便.

2.老师: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探讨一下:准备题和例7有什么相同点与不

同点?(课件出示)

学生1:相同点是他们独做地时间相同,问题也相同.不同点是工作总量不同.

学生2:相同点都是利用了同一个数量关系式,不同点是准备题地工作总量

是具体地数量,而例7地工作总量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