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三、四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儒家视域中的“君子”一词内涵丰富,它蕴含了“位”“德”“智”“美”等诸多属性,是一种对人的各方面修养均有很高要求的人格理念。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君子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先秦时期,这一含义一直都是君子的基本内涵。如《诗经》《尚书》中的君子即多指此义。其次,经孔子转化后,君子的“位”的意义大大降低,而主要成为一个侧重人的德性的概念,所谓“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也”。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百余次,主要是就“有德”而言的,比如“君子喻于义”“君子怀德”“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等。但此时“位”的属性仍然得以保留,比如孔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这里面的君子即具有“位”的内涵。最后,在儒家这里,完美的君子形象还必须具有智慧和审美的特征。一个欠缺智识、外表邋遢之人,任其德性多高,在儒家这里都难以被称为君子。所谓“君子博学深谋”“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总体来看,儒家的君子是一个兼具“位”“德”“智”“美”等多种属性的复合概念,更是一个德性概念,即侧重以道德水准界定何为真正的君子。而儒家所谓“德”,从其根本来说,乃是一种“生”德,正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民生问题,则构成“生”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儒家这里,一个人能够体悟上天创生万物之德,能够仁民爱物、关心民生,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构成儒家评判君子的一个基本标准。(摘编自张舜清《传统儒家君子观在当代的传承与实践》)材料二:儒家在其思想体系中有丰富而系统的“君子观”,树立了君子的理想人格,形成了沿袭中国古代文明整个过程的君子文化。从西周至孔子论君子之前,君子文化处于萌芽阶段,此时“君子”一词只是特指“君之子”,即贵族,强调君子有位而有德。随着贵族精神的衰败,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的含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诠释,突出德行修养,主张凡有德者皆称君子。在孔子、孟子对君子人格的大力推崇下,在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相互争鸣和融合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君子文化达到相对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学术领域中君子文化的核心要素已经形成,思想家的君子文化意识更加浓厚。自汉代始,君子文化的发展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君子文化的精华思想提升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从此,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君子文化,从民间走向官方。而在实践领域,君子文化作为知行合一的文化资源,首先进入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的自身修养中,而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终极目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所以,从个人来看,君子人格是构成士大夫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因素,涌现了无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另外,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讲,先秦形成的君子理想人格,不仅被后世诸多的士大夫仰慕与实践,而且由他们进一步弘扬和传播,推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从而让君子文化深入人心,传之弥久。这是因为传统君子文化的魅力在于,“它最精华的东西是自强不息、尊道崇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上发挥着涵养民族精神、弘扬价值观念、引领道德风尚的重大作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学艺术、民间传说所塑造颂扬的君子形象数不胜数,生动鲜活地感染人、引导人”。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君子人格形成了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美德。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演进和发展之后,最终形成了诸如修己慎独、仁爱孝悌、、克己奉公、忠诚正直、勤劳勇敢、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这些内容已经深深地凝结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凝聚在中华民族的国格中。(摘编自孔宥《儒家君子文化的现实意义》)材料三: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传承君子文化优良基因的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的“君子”一词内涵丰富,对人的各方面修养均有很高要求,蕴含了“位”“德”“智”“美”等诸多属性。B.一个人能否心怀仁爱、关心民生,能否承担起他对社会的责任,这属于儒家评判他能否成为君子的基本标准的范畴。C.春秋时期,孔子对君子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诠释,君子的含义主要由政治上的贵族变为道德修养的践行者。D.春秋战国时期君子文化相对成熟,只因为该时期百家争鸣,相互融合,促进了君子文化核心要素的形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文化是儒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独尊儒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君子文化的思想价值和社会地位。B.君子文化深入人心,传之弥久,这仅因为后世士大夫对传统君子文化的仰慕、实践、弘扬和传播。C.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传统美德,其中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D.只要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与君子同一。3.下列选项,不符合儒家君子形象的一项是()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C.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从古至今,君子观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5.当代青年应该如何推行君子文化?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答案】1.D2.A3.C4.①先秦时期,君子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②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的含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诠释,突出德行修养,主张凡有德者皆称君子。③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君子文化进入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的自身修养中。④当今,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5.①要正确理解君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努力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②努力塑造和培育自己的君子人格,内外兼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③要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努力推行君子文化的精华,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只因为……”原因表述不全面,春秋战国时期君子文化相对成熟还与孔子、孟子对君子人格的大力推崇有关。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仅因为后世士大夫对传统君子文化的仰慕、实践、弘扬和传播”错误,还因为传统君子文化的魅力。C.“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错误,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美德。D.“只要……就能……与君子同一”错误,原文是“对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说法绝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儒家的君子突出德行修养,主张凡有德者皆称君子。C.“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里的“君子”没有突出德行修养。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君子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先秦时期,这一含义一直都是君子的基本内涵”可知,先秦时期,君子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指统治阶级的成员。②结合材料一“经孔子转化后,君子的‘位’的意义大大降低,而主要成为一个侧重人的德性的概念”可知,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的含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诠释,突出德行修养,主张凡有德者皆称君子。③结合材料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君子文化的精华思想提升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君子文化作为知行合一的文化资源,首先进入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的自身修养中”可知,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君子文化进入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的自身修养中。④结合材料三“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可知,当今,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可知,要正确理解君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努力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②结合“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可知,努力塑造和培育自己的君子人格,内外兼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③结合“传承君子文化优良基因的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可知,要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努力推行君子文化的精华,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千孙犁张岗镇是小区的中心村,分四大头。工作组一共四个人,一人分占一头,李同志还兼着冬学①的教员。他在西头工作,在西头吃派饭,除去地主、富农家,差不多是挨门挨户一家三天。不上一个月,这一头的大人孩子就全和他熟了。这几天,冬学里讨论划阶级、定成分,人们到的很多。西头有一帮女孩子,尤其是学习的模范。她们小的十四五,大的十七八,都是贫农和中农的女儿。(1)她们在新社会里长大,对旧社会的罪恶知道得很少。冬学设在一个学校的大讲堂里,女孩子们总是先到,等着别人。这天,李同志拖着一双大鞋,来到学校里,灯已经点着了。女孩子们挤在前边一条长凳上,使得那条板凳不得安闲,一会儿翘起这头,一会儿翘起那头,她们却嗤嗤地笑。李同志笑着问:“今天谁点的灯啊?”“是大绢!——大绢是模范。”她们喊着。“咱们的冬学越来越热闹!”李同志说。“这是因为你讲话讲得好。”(2)那个叫大绢的女孩子回答,简直像鸟儿在唱歌儿似的。“我看是这个问题很重要!”李同志说,“大家都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成分。”大绢笑了半截,强忍耐住了。说着屋里已经挤满了人,人到得差不多了。先讨论村里明显的户,谁家是地主,谁家是富农。最后李同志叫人们再想一想,他严肃地说:“根据我们讲的,大家看看还遗漏了谁没有?”人们沉静了一会儿。忽然有一个人报告:“我不怕得罪人,我说一户:西头大绢家,剥削就不轻,叫我看就是富农。”说话的人站在人群的后面,看不见他的脸,李同志听出是东头扎花炮的刘二壮,他的嗓门很高。人们都望着大绢。大绢低下了头,连头发根都涨红了。刘二壮又说:“我就报告报告她家的情况:她爷爷叫老灿,当过顺兴隆缸瓦店的大掌柜;家里种过五十亩地,喂过两个大骡子,盖了一所好宅子。这谁不知道?”“同志!我说一说行不行?”大绢站起来,转脸望着后面,忍着眼泪。李同志点一点头。她说:“乡亲们!谁都知道日本人把俺家烧了个一干二净。从我记事起,我们过的是多么寒苦的日子!我从小两只手就没闲着过,十三岁织布,十岁就卖纺线;地里的活,我敢说不输一个男孩子。你们横竖都见来着,现在刘二壮说我们剥削过人,我哪见过骡子、宅子呀?”大绢坐在板凳上哭了,她站起来,往外就走,一边走一边哭着说:“我去叫我爷爷去,看他剥削过人没有。”“他能来吗?你叫他干什么?”人们拦不住,她走了,到院里就放声哭了。“这孩子从小可没享受过。”一个壮年妇女对李同志说,“(3)从小她爹娘全死了,她爷爷后来又半身不遂,事变那年日本人烧得她家只剩了几间房,家里地里,就仗她一个人里里外外的。”“你们上了岁数的人说说,她爷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李同志又问西头那几个老头儿。“我说说吧!”麻子老点抽完了锅烟,把烟袋杆里的烟和油子用大劲吹了出来,说,“她爷爷是这样一个人:从小不好生过日子,整天在道上混混儿。后来碰上了一个硬碴儿,栽了一个跟头,就回心转意了。他在张道上开了一个小杂货店,起先就卖些针头线脑,火绒洋灯,烧纸寒衣纸,碱面油醋……不上几年,小买卖越来越红火,人们看他有本事,就有人出股金,叫他合伙,开了一间缸瓦磁器店,这就是顺兴隆。他用了几个伙计,很是赚钱,三年一账,他买了几十亩地……”“他又盖了一所住宅。”麻子老点接着说,“这算到了顶儿。就在那一年,他和天津的洋人做买卖,一下受了骗,铺子关门。日本人来了,又给他点上一把火,烧了个片瓦无归……”那天晚上,大家并没有把大绢爷爷叫来。时间晚了,冬学就散了。以后,大绢没有上学来,虽说并没人限制她。和她一伙的女孩子们这几天到的也不齐,有几个早来,有几个迟到。她们坐在板凳上也不哄笑打闹了。李同志到西头吃派饭,这天轮到喜格儿家里。有人在外间叫了一声,喜格儿放下碗筷就出去了,随手拉进来一个女孩子,是大绢。(4)一眼看来,大绢好像比平时矮了一头,满脸要哭的样子。喜格儿说:“你和老李说说么!光哭顶事?”“我没剥削过人,怎么能担这个名儿呀?”大绢又哭了。李同志放下饭碗说:“我们是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个制度存在几千年了,你们想想有多少人,在这个制度下面含冤死去?有多少人被这个制度碾个粉碎?你们都听过老年人诉苦了,该明白剥削是多大的罪恶!多少年来,人们怀抱一个理想,就是要消灭这个制度,好叫人们像春苗一样,不受旱涝,不受践踏,自由地生活、生长、生存。有很多人为这个理想牺牲一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们村口就有过两位坐狱被杀的共产党员。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事,也不是求情的事。自然,我们也要慎重,不能把自己人当成敌人。”正月里,工作组学习了一九三三年两个文件,读了任弼时同志的报告,李同志又拿到冬学去讲解,重新讨论了几家的成分。按新精神定成分,大绢家还是农民。大绢也来上学了。她瘦了些,可比以前更积极更高兴了,脸色纯净,但性格更坚韧了。她说,她爷爷剥削过人是他的罪过,经过这回事,她要记着:一辈子也不要剥削别人一点点。正月里,只有剥削过人的家庭,不得欢乐。喜格儿她们在村头搭了一个很高的秋千架。每天黄昏,她们放下纺车就跑到这里来,争先跳上去,弓着腰往上一蹴,几下就能和大横梁取个平齐。在天空的红云彩下,两条红裤子翻上飞下,秋千吱呀作响,她们嬉笑着送走晚饭前这一段时光。秋千在大道的边沿,来往的车辆很多,拉白菜的,送公粮的。戴着毡帽、穿着大羊皮袄的把式们,怀里抱着大鞭,一出街口,眼睛就盯着秋千上面。其中有一辆,在拐角的地方,碰在碌碡②上翻了,白菜滚到沟里去,引得女孩子们大笑起来。赶车的人说:“别笑了,快过来帮忙搬搬吧,咳!光顾看你们打秋千了。你们打那么高,不怕从大梁上翻过来了!”天黑下来,她们才回家去吃饭,吃过后又一块上冬学去了。(有删改)[注]①冬学:农村在冬闲时开办的季节性学校。②碌碡:用石头做成的圆筒形农具。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同志既是张岗镇西头的负责人,又是冬学的教员,常常带领大家学习文件精神,人们都比较信服他。B.在李同志划分成分时,刘二壮对大绢家的成分质疑,这使情节有了矛盾冲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C.大绢爷爷的人生经历在麻子老点的口中得到完整呈现,大绢爷爷是因日本人烧毁房屋才生病、半身不遂的。D.拉白菜的赶车人由于看女孩子们荡秋千而翻了车,从中可以看出女孩子们荡秋千的风采感染了身边的人。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1)交代大绢等姑娘们对旧社会的罪恶知之甚少,这为后文大绢想弄清楚爷爷是否剥削过别人做铺垫。B.句子(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绢的回答比作鸟儿在唱歌,生动形象地写出大绢善于察言观色的特点。C.句子(3)运用正面描写的方式叙述了大绢的经历,大绢的人生经历也预示着她不可能被划分为富农地主成分。D.句子(4)写大绢“好像比平时矮了一头”,这主要表现出大绢在遭遇划分阶级成分的风波之后身形消瘦了很多。8.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研习任务要求学生学会写赏析文章,请以本文中“秋千”这一意象作为赏析对象,写出你的赏析要点。9.有人认为,赵树理和孙犁虽都以描写农村生活为题材,但在人物表现上侧重点不同,赵树理侧重探索农民在成长过程中的“变”,而孙犁侧重歌颂人民群众“变”之后的“新”(或“美”)。请联系《小二黑结婚(节选)》中的人物“三仙姑”和本文中的主人公大绢,谈谈你对上述说法的理解。【答案】6.C7.A8.①“秋千”是大绢和她的小伙伴们心情的载体,寄托着她们对新生活的期待。②文末出现“荡秋千”的情节,照应标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严谨。③“秋千”的出现,一扫前文阴霾,使文章基调鲜活明亮起来。9.①在赵树理笔下,三仙姑原是一个好逸恶劳、骗人钱财的思想落后的农村妇女形象,但她最终改变了,她退还了彩礼,答应让小二黑和小芹结婚,还改变了穿着打扮。赵树理让三仙姑在成长中实现变化,她的变化也预示着封建迷信思想在不断消退,整个社会风气在发生变化。②而孙犁把大绢遭遇划分阶级成分的风波设置在一个人们已接受新思想的背景之下,小说中的农民已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已发生改变,呈现出“新”的一面,他们对旧社会的剥削者深恶痛绝。③当大绢因爷爷的陈年旧事要被划分为富农时,她委屈痛哭又据理力争;当被划分为农民后,她又恢复了往日的快活。可见大绢对新社会的渴望,对新思想的认可,从而表达出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流露出“美”的一面。【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大绢爷爷是因日本人烧毁房屋才生病、半身不遂的”错。原文“从小她爹娘全死了,她爷爷后来又半身不遂,事变那年日本人烧得她家只剩了几间房”“就在那一年,他和天津的洋人做买卖,一下受了骗,铺子关门。日本人来了,又给他点上一把火,烧了个片瓦无归……”,由此看出文中并无此因果关系。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要语句的能力。B.“生动形象地写出大绢善于察言观色的特点”错,这里的比喻是表现大绢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新生活充满热情。C.“运用正面描写”错,原文是说一个壮年妇女对李同志介绍大绢家的情况,应为侧面描写。D.“这主要表现出大绢在遭遇划分阶级成分的风波之后身形消瘦了很多”错,这里主要是表现出大绢感觉精神上“低人一头”。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原文“正月里,只有剥削过人的家庭,不得欢乐。喜格儿她们在村头搭了一个很高的秋千架。每天黄昏,她们放下纺车就跑到这里来,争先跳上去,弓着腰往上一蹴,几下就能和大横梁取个平齐。在天空的红云彩下,两条红裤子翻上飞下,秋千吱呀作响,她们嬉笑着送走晚饭前这一段时光”。①“在天空的红云彩下,两条红裤子翻上飞下,秋千吱呀作响,她们嬉笑着送走晚饭前这一段时光”,由此看出,“秋千”是大绢和她的小伙伴们心情的载体,寄托着她们对新生活的期待。②“喜格儿她们在村头搭了一个很高的秋千架。每天黄昏,她们放下纺车就跑到这里来,争先跳上去,弓着腰往上一蹴,几下就能和大横梁取个平齐”,由此看出,文末出现“荡秋千”的情节,照应标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严谨。③文中有“争先跳上去,弓着腰往上一蹴,几下就能和大横梁取个平齐”一系列快活的动作描写,有“天空的红云彩”“两条红裤子”醒目的色彩描写,还有“秋千吱呀作响”“嬉笑着”等欢快的声音描写,可看出“秋千”的出现,一扫前文阴霾,使文章基调鲜活明亮起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联系课内文本,形成课内外的文本比较,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关键词在文本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如“三仙姑”成长过程中的“变”、大绢“变”后的“新”(或“美”),学生对关键词要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并在文中找到相关依据,最后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写出答案即可。①《小二黑结婚》中写三仙姑不仅有不合时宜的打扮,如“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还跳大神装神弄鬼,诈人财物,用“米烂了”的情节来表现三仙姑的弄虚作假。她妒忌女儿的美貌,具有封建思想,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小说最后一节交代她的变化:三仙姑不再涂脂抹粉、装神弄鬼,有了长辈的样子,同意了小芹与小二黑的婚事,他们成了“村里第一对好夫妻”。由此看出,在赵树理笔下,三仙姑原是一个好逸恶劳、骗人钱财的思想落后的农村妇女形象,但她最终改变了,她退还了彩礼,答应让小二黑和小芹结婚,还改变了穿着打扮。赵树理让三仙姑在成长中实现变化,她的变化也预示着封建迷信思想在不断消退,整个社会风气在发生变化。②《秋千》中写大绢的爷爷曾经剥削过人,所以大绢家的成分问题就成了大家在冬学的时候讨论的主要话题,大绢爹娘早死,从小吃苦,爷爷曾经开过一家小店铺,有几十亩的地,后来日本鬼子烧毁了她家的房子,结果一无所有。农村定成分的时候,有人提起她爷爷的陈年旧事,要定她成分为富农地主。她一下子委顿了,失去了往日的快活。最后认定爷爷的经历属于上一辈的事,明确大绢还属于贫农。立刻,她和女伴恢复了往日的快活,愉快地荡起了秋千。由此看出,孙犁把大绢遭遇划分阶级成分的风波设置在一个人们已接受新思想的背景之下,小说中的农民已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已发生改变,呈现出“新”的一面,他们对旧社会的剥削者深恶痛绝。③《秋千》中写大绢的委曲困顿,如“忽然有一个人报告:‘我不怕得罪人,我说一户:西头大绢家,剥削就不轻,叫我看就是富农。’……人们都望着大绢。大绢低下了头,连头发根都涨红了”“‘同志!我说一说行不行?’大绢站起来,转脸望着后面,忍着眼泪。李同志点一点头。她说:‘乡亲们!谁都知道日本人把俺家烧了个一干二净。从我记事起,我们过的是多么寒苦的日子!我从小两只手就没闲着过,十三岁织布,十岁就卖纺线;地里的活,我敢说不输一个男孩子。你们横竖都见来着,现在刘二壮说我们剥削过人,我哪见过骡子、宅子呀’”“一眼看来,大绢好像比平时矮了一头,满脸要哭的样子”;写大绢被划为贫农后的喜悦,如“大绢也来上学了。她瘦了些,可比以前更积极更高兴了,脸色纯净,但性格更坚韧了。她说,她爷爷剥削过人是他的罪过,经过这回事,她要记着:一辈子也不要剥削别人一点点”“每天黄昏,她们放下纺车就跑到这里来,争先跳上去,弓着腰往上一蹴,几下就能和大横梁取个平齐。在天空的红云彩下,两条红裤子翻上飞下,秋千吱呀作响,她们嬉笑着送走晚饭前这一段时光”。由此看出,当大绢因爷爷的陈年旧事要被划分为富农时,她委屈痛哭又据理力争;当被划分为农民后,她又恢复了往日的快活。可见大绢对新社会的渴望,对新思想的认可,从而表达出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流露出“美”的一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高,字公颐,号旭山,中书令袁恕己之孙,沧州东光人。少慷慨有节尚。擢进士第。代宗时,累迁给事中。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傲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①。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翰等不悦,命舍人作诏。诏出,高执不下,仍上奏曰:“卢杞为政,穷极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遗补陈京、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上疏论奏。次日,又上疏。高又于正殿奏曰:“陛下用杞为相,出入三年,附下罔上,使陛下越②在草莽,群臣愿食其肉且不厌。汉法,三光不明,雨旱不时,皆宰相请罪,小者免,大者戮。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过。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资诡险,非不逮,彼固所余。赦者,止赦其罪,不宜授刺史。愿问外廷并敕中人听于民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谏官亦力争帝前。帝曰:“与上佐可乎?”群臣奉诏。翌曰,遣使慰高曰:“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太子少保韦伦曰:“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贞元二年,帝以大盗后关辅百姓贫,田多荒芜,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不给。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从之。卒,年六十,中外怅惜。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塞③,特赠礼部尚书。(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五》,有删改)[注]①疣痏:疮痍。②越:流亡。③忠謇:忠诚正直。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愿A问外廷B并敕中人C听于民D若亿兆E异臣之言F臣请前G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主持,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同。B.傲,傲视,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傲”意思相同。C.罔,欺骗、蒙蔽,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相同。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高年少的时候充满正气有志节,考中进士。代宗时他经多次升迁至给事中。德宗中期,被授予京畿观察使的职位。B.袁高认为,卢杞假托君命诬陷无辜并暗中残害,排斥忠义人士,轻视光明磊落的人,朝廷不应该起用他。C.袁高坚决反对起用卢杞,皇帝派遣使臣慰问袁高,认为袁高上奏的话切直尽理,已经按袁高上奏的建议做了。D.关中和三辅地区百姓贫穷,田地多荒芜,朝廷量地给牛,每五十亩地给两头牛,袁高请求两户穷人给一头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2)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14.袁高做了哪些事来阻止卢杞被起用?请简要说明【答案】10.BDF11.C12.D13.(1)因为受牵累被贬为韶州长史,又复官被授予给事中一职。(2)下诏各个行政区征用耕牛,委托京兆府勉励督促这件事。14.①袁高拜见宰相卢翰、刘从一,向他们陈诉卢杞的罪行。②卢杞被起用的诏书拟好后,袁高扣下不下达。③袁高多次上奏,控诉卢杞的罪行,又在正殿与皇帝据理力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希望你问问朝臣,并下令宦官传达给百姓。如果百姓同我说的不一样,我请求上前受死。“外廷”作“问”的宾语,句意完整,B处断开;“并敕中人听于民”,兼语结构,“中人”是前句宾语,后句主语,D处断开;“臣”为“请前死”的主语,前面F处断开。故BDF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理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正确。主持。/同“尝”,尝试。句意:卢杞主持国家(事务)。/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B.正确。句意:轻视光明磊落的人。/若傲慢自满地对待他人,即使是骨肉亲人见了面也会形同陌路。C.错误。欺骗、蒙蔽。/迷惑、迷茫。句意:他附和偏袒下官,蒙蔽陛下。/知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每五十亩地给两头牛”错误,原文是“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不给”,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坐”,因为;“累”,受牵累;“拜”,被授予。(2)“道”,行政区;“劝”,勉励;“课”,督促。【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傲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可知,袁高拜见宰相卢翰、刘从一,向他们陈诉卢杞的罪行。结合“诏出,高执不下”可知,卢杞被起用的诏书拟好后,袁高扣下不下达。结合“仍上奏曰”“次日,又上疏”“高又于正殿奏曰”“杞天资诡险,非不逮”可知,袁高多次上奏,控诉卢杞的罪行,又在正殿与皇帝据理力争。参考译文:袁高,字公颐,号旭山,中书令袁恕己的孙子,沧州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袁高年少的时候充满正气有志节,(后)考中进士。代宗时,他经多次升迁至给事中。德宗中期,袁高被授予京畿观察使一职。因为受牵累被贬为韶州长史,又复官被授予给事中一职。德宗将要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袁高主持拟写诏书。他拜见宰相卢翰、刘从一说:“卢杞主持国家事务,假托君命诬陷无辜,暗中残害。他排斥忠义人士,轻视光明磊落的人,颠倒自然常规,使宗庙失守,天下疮痍。朝廷不依法处置他,刚刚贬黜,现在又授予大州刺史,天下人会议论什么呢?”卢翰等人不高兴,命令门客拟写诏书。诏书拟好后,袁高扣下不下达,于是上奏说:“卢杞掌握政权,穷凶恶极。三军将校,希望能吃他的肉;众位诸侯与百官,憎恨他就像憎恨仇敌一样。”谏官陈京、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人上疏论奏。第二天,又上疏。袁高又在正殿上奏说:“陛下用卢杞担任宰相,出入朝廷主政三年,他附和偏袒下官,蒙蔽陛下,让陛下在民间流亡,群臣想要吃他的肉都不满足。依据汉法,日月星三光不亮,雨旱不适时,都是宰相需要请罪的,罪责小的被免官,罪责大的被杀戮。卢杞罪当万死,陛下赦免他不死,只贬到新州,不久又向内调动,现在又授予饶州刺史,确实让天下人失望。”皇帝说:“卢杞的过失没有到那种程度,是我的过错。我已经两次赦免他了。”袁高回答说:“卢杞天性诡诈奸险,不是不到那种程度,他的过失本来就超过那种程度。赦免,也只是赦免他的罪,不应该授予他刺史这个官。希望你问问朝臣,并下令宦官传达给百姓。如果百姓同我说的不一样,我请求上前受死。”谏官也在皇帝面前力争。皇帝说:“授予卢杞上佐可以吗?”群臣接受诏令。第二天,皇帝派遣使臣慰问袁高说:“我认为只有你的话切直尽理,已经按你上奏的做了。”太子少保韦伦说:“袁高的话刚直,自然是陛下的一个好臣子,应该给予优待。”贞元二年,皇帝因为国乱之后,关中和三辅地区百姓贫穷,田地多荒芜,下诏各个行政区征用耕牛,委托京兆府勉励督促这件事。关中和三辅地区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地不给牛。袁高认为皇帝所担心的是穷苦的老百姓。现在田不足五十亩的就是穷人,他请求两户穷人给一头牛,皇帝听从了他。袁高去世的时候,六十岁,朝廷内外深感惋惜。宪宗时,李吉甫称赞袁高忠心正直,朝廷特别追赠他为礼部尚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柳絮二阙(其一)[宋]韩琦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柳絮[唐]刘禹锡飘飏南陌起东邻,漠漠蒙蒙暗度春。花巷暖随轻舞蝶,玉楼晴拂艳妆人。萦回谢女①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②。何处好风偏似雪,隋河堤上古江津。[注]①谢女:晋朝才女谢道韫,作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②陶公漉酒巾:陶公,指陶渊明;漉酒巾,滤酒的布巾。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诗一“奈”字表明愁来无端,无可奈何。究竟是一种什么愁则未予点明,仅在下句以“缭乱”做了补充。B.韩诗第三句“空缭乱”兼指诗人和柳絮,柳絮狂乱起舞,必然落得毫无结果,而诗人的愁情也“空缭乱”。C.刘诗颔联写柳絮布满天地,和蝴蝶共舞,和美人相依,这一形象特点颇有新意,跳出了一般咏絮诗的感叹。D.刘诗颈联运用谢道韫和陶渊明的典故,写柳絮飘飞并萦绕在谢道韫和陶渊明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6.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柳絮怎样的特点?各自以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韩诗以“不定家”“不是天生稳重花”突出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对轻薄浮躁之人的厌恶之情。②刘诗描写了柳絮漫天飞舞、茫茫荡荡的灵动景象,突出柳絮飘飏、富有情趣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柳絮的喜爱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错误,“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意思是谢女写诗,陶公饮酒,点缀了春天的画面。此处运用谢道韫和陶渊明的典故,是展开联想,应是“虚写”的手法。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以及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韩诗前两句“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意思是习惯了被东风吹得无定所,高楼长街道,无限延伸,使人茫然无所依傍。三四句“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意思是一整个春天情绪空虚而混乱,像那些轻飘的柳絮一样飘忽,难以控制。由此看出,以“不定家”“不是天生稳重花”突出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对轻薄浮躁之人的厌恶之情。②刘诗首联“飘飏南陌起东邻,漠漠蒙蒙暗度春”,意思是春天的柳絮在南陌飘飏起来,形成了一片朦胧的春景;尾联“何处好风偏似雪,隋河堤上古江津”,意思是隋河堤上的古江津,那里的风光更加美丽,宛如飘雪。由此看出,描写了柳絮漫天飞舞、茫茫荡荡的灵动景象,突出柳絮飘飏、富有情趣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柳絮的喜爱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学而》中,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3)古人在古诗文中常把鬓发比喻成霜或雪,借此抒发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君子喻于义④.小人喻于利⑤.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⑥.朝如青丝暮成雪(尘满面,鬓如霜/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焉、喻、暮、艰、繁、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月的申城,午后阳光正好。医院里,长长的走廊尽头,一位小个子老人坐在轮椅上,笑盈盈地望着往来的人。红色对襟衫、黑色小坎肩,和窗外投来的温暖光线融在一起,映着老人红润的面庞。若不经人提示,很难将眼前瘦小柔弱的身躯和那些雄壮悠长的旋律联系起来,①的《娘子军连歌》及《女篮五号》《青春万岁》等多部影视作品的音乐创作都出自她的手笔。对于98岁的黄准,她的人生篇章中最难忘怀的还是延安岁月。黄准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因为一次街头的抗日宣传,仅有12岁的她竟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坐牢。经地下党营救出狱后,她②地和其他革命青年步行奔赴延安。几个月后,黄准如愿考入延安鲁艺,师从冼星海,专门学习声乐。“星海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冼星海深入生活的创作方法让黄准受益终生,③的《黄河大合唱》就是在黄河边体验生活后创作的。作为合唱队的小队员,黄准曾在冼星海的亲自指挥下演唱这部不朽作品。1942年5月,杨家岭的春天,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这年秋天,鲁艺师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秧歌运动。黄准也成为秧歌队一员。鲁艺秧歌队每到一地,大路上、山坡上、树杈上、院墙上,到处人头攒动。秧歌队的演出一路欢腾着,来到了杨家岭。“好!很好!你们的方向是对的!”黄准清楚地记得,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原来秧歌队的圆场打下来,她正好坐在毛主席的身前。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每个地方都人头攒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①脍炙人口②义无反顾③气势磅礴19.①原句连用四个结构相同的短语,使句式更整齐,富有音韵美,增强了语势。而改句“每个地方都人头攒动”没有此效果。②“大路上、山坡上、树杈上、院墙上”,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观众之多,有画面感。而改句“每个地方”是概括,描绘不够具体,表达略显生硬。【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本处修饰的是《娘子军连歌》及《女篮五号》《青春万岁》等多部大家熟悉的影视作品的音乐创作,可用“脍炙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②本处是说黄准被地下党营救出狱后,就毫不犹豫地奔赴了延安,可用“义无反顾”。“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③本处是修饰《黄河大合唱》,根据“《黄河大合唱》就是在黄河边体验生活后创作的”,可见《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像黄河一样富有气势,可用“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大路上”“山坡上”“树杈上”“院墙上”中每句话都是三个字,并且都是“……上”的结构,所以结构相同,句式上一致,富有音韵美、节奏感,增强了语势。而改写后的句子只有“每个地方”进行简单的概括,没有具体展开来说,没有达到原句的效果。“大路上、山坡上、树杈上、院墙上”涉及了很多的地方,覆盖面非常地广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观众之多,并且具体指出这些地点,从而使表达更具画面感。而改句“每个地方”是概括,描绘不够具体,表达略显生硬。(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对平时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自我评价低、有消极言行等。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患有抑郁症的人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而①。实际上,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不能简单地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来判断。部分抑郁症患者患有“微笑抑郁症”。“微笑抑郁症”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指带有抑郁情绪的人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②,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这类患者难以及时等到外界的帮助,因而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抑郁症产生的最关键原因是动力缺乏和快感缺失,就像列车失去了燃料和动力装置,导致患者无法维系原来的生活状态。严重时,患者生活陷入停滞,不仅维持不了高级的社交工作能力,基础的生理状态如饮食和睡眠也出现问题,甚至出现精神类症状,想要自杀。专家指出,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通过③,大多数患者可以被治愈。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这类患者难以及时得到外界的帮助,因而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21.①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不能仅看个人表象。②抑郁症产生的最关键原因是动力缺乏和快感缺失。③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症”,大多数患者可被治愈。22.①阳光爱笑人不会得抑郁症②戴着微笑的面具生活③寻求专业的帮助【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成分残缺,“陷入孤立无援”缺宾语中心语,可改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①根据“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存在刻板印象,……实际上,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不能简单地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来判断”可概括出,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不能仅看个人表象。②根据“抑郁症产生的最关键原因是动力缺乏和快感缺失,就像列车失去了燃料和动力装置,导致患者无法维系原来的生活状态”可概括出,抑郁症产生的最关键原因是动力缺乏和快感缺失。③根据“专家指出,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大多数患者可以被治愈”可概括出,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症”,大多数患者可被治愈。【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患有抑郁症的人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以及关联词“而”可知,此处是说不只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会得抑郁症,表面乐观的人也会患病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阳光爱笑的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