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时、分、秒...................................................2
第一讲秒的认识................................................2
第二讲时间的计算..............................................5
章节知识点梳理.................................................8
第二章万以内的加减法..............................................11
第三讲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11
第四讲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3
第五讲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15
第六讲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17
第七讲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19
第八讲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及验算.....................21
第九讲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23
第十讲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25
第十一讲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连续退位笔算.....................27
第十二讲解决问题.............................................29
章节知识点梳理................................................31
第三单元测量......................................................35
第十二讲毫米的认识...........................................35
第十三讲分米的认识...........................................39
第十四讲千米的认识.........................................44
第十五讲吨的认识...........................................48
章节知识点梳理................................................52
第四单元倍数的认识...............................................56
第十六讲倍的概念.............................................56
第十七讲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57
第十八讲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59
章节知识点梳理................................................61
第十九讲我会算一算-加减法.........................................65
第二十讲加减竖式(两位数)........................................70
第一章时、分、秒
第一讲秒的认识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
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
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
()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
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
分。
3、5分=()秒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第二讲时间的计算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o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
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时间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
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4——5页内容
二、自主学习:
1、学习例1
看主题2时等于()分
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
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
到校。小明从家到校用(),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中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
评价)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
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
这样想2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一共播放的时
是o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
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2时=()分4时=()分4分=()秒
8分=()秒180分=()时240秒=()分
二、比大小
4分040秒3时0100分210秒05分4时。240分
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
车晚点18分钟,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
四、爸爸每天早晨7:40上班,中午11:40下班,下午2:00上班,5:00
下班,爸爸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课后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章节知识点梳理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期中走得最
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
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
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
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
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
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到达时间一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到达时间一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到达时间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1.有些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其中()走
得最快,它走一圈是(),()走得最慢,它走一大格是()。
2.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
比分更小的单位()。
3.秒针走一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分针走一
小格是()分,走一圈是()分,也就是()时。
4.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⑴一节课时长40()。
(2)爸爸每天工作8()。
⑶李静跑50米的成绩是13()0
⑷做一次深呼吸要4()。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丽11
秒,小明8秒,小军10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二、辨一辨。(正确的画"J",错误的画“X”)
1.6分=600秒()
2.分针走一大格,时针就走一小格。()
3.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4.小红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到达学校,她在路上用了20分钟。
()
5.小军早上6:30起床,小强早上6:40起床,小强比小军起得早。()
三、单位换算。
1时=()分5分=()秒
4时=()分3分=(渺
20分+50分=()分
24秒+48秒=(渺
1时-40分=(汾
四、在O里填上或
6分O60秒160分。3时
4分O200秒3时C)300分
250分O5时60秒O60分
10分O600秒120分O2时
五、我会写。(写出每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并算出经过时间)
六、解决问题。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
发才能赶上火车?
2.一个钟表显示的时间是11:45,它比准确时间慢了5分,你知道准确时间
是几时几分吗?
3.小军、小红和小伟三个好朋友住在同一个小区,他们一起去公园游玩。
集合时间到达公园的时间
⑴汽车还有5分钟出发,汽车什么时候出发?
⑵他们什么时候到达公园?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4.一根长24米的木棒,每4米锯一段,锯一次用4分钟。锯完这根木棒用多长
时间?
第二章万以内的加减法
第三讲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
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
列式为:
35+3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
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
张车票用()法。
列式为:
39+4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
多少元?
(二)、汇报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另一
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o
方法二: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把另
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功口(),
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
二、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
2、口算下列各题
26+3952+1826+43
52+1826+6352+38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二1一4题
2、猜猜:43+2□的得数可能是几十多?
第四讲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1页例题2
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元,乘坐
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
多少元用()法计算。
列式为:
65—5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
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法。
列式:
65—48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
(二)、交流展示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两位数拆成()和(),()减(),
()减()(够减时),再把两个差()o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和(),先用被减数减(),
再用所得的差减()。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
2、口算下面各题
85—43=71—28=35—17=55—28=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二5、6、7、8题
2、拓展提高
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
十位上的8错写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
第五讲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4页例3
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
个“海宝”。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方法二:笔算
2、(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方法二:笔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十位相加满十向()o
2、十位不够减,从()位(),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
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哪一位上的
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
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
从前一位()再减。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坚式
230490390340
+540—130+260—260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
第六讲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
与()进行比较。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
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
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221
>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
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o
3、规范解答
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
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二)、汇报交流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
()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
()数,要视情况而定。
三、达标检测: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
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
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四、反思和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2、拓展提图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第七讲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
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笔算
430+260=570+380=
二、自主探究:自学教材第36页
类群种数
鸟类271爬行类122哺乳类31
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
类群种数
鸟类271
爬行类122
哺乳类31
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为:和同桌说一说你的竖式算法: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为:尝试列竖式计算:
3、想一想:271+903,怎样竖式计算?
4小组谈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从()位加
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o
三、达标测评
1、竖式计算
271+903=426+382=516+703=
365+825=545+54=281+64=
我的收获: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后反思:
第八讲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及验算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
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验算方法。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
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难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竖式计算:123+361456+533
二、自主探究:教材第38页例3:
1、某湿地有野生植物()种,野生动物()种。该湿地的
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①列式为:
②先估算一下。
③尝试列竖式计算:
3、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从()位加
起。个位满()向()进一。十位满()向()进一。
4、算的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验算方法一:验算方法二:
我验算的方法是: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再加一遍;还可
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结果等于另一个()。
三、达标测评
竖式计算并验算
165+78=409+394=
746+95=297+612=
我的收获: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第九讲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
熟练计算。
2、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的验算能力。
3、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进一步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
1、你能笔算下列各题吗?
645+285=34+678=
2、个位满()向()进一。十位满()向()进一。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
补充、评价)
1、完成练习八3、5—9题。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我来闯关:
1、列竖式计算,带*号的题验算
479+506=*238+99=483+259=*665+481=
2、下面各题计算有错误吗?说说错在哪里?
135427162
+69+543+959
1949601011
我的收获: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第十讲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学习目标:
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
重、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算理。
一、知识链接:竖式计算
550-380=420-240=
二、自主探究:观察第41页统计表
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总数/部
优秀/部
1、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式:
尝试竖式计算:
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式:
尝试计算:
3、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从()位减
起。个位不够减时,从()位退()当(),合上个位上的数
再减。
三、达标测评:
1、竖式计算
451-235=540-107=
610-409=201-52=
2、当堂检测:教材第41页做一做。
我的收获: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第十一讲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连续退位笔算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并会验算。
2、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验算减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重、难点:熟悉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法则。
一、知识链接:笔算:
768-527=327-152=
二、自主探究:教材第42页例3
任务一:连续退位减
例32004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03
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1、要解决的问题是:
2、列式为:
尝试竖式计算:
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从()位减
起。哪一位是的数不够减时,从()位退()再减。
任务二:探究验算方法:减法怎样进行验算?
导学:有两种方法:
(1)加法验算:可以用减数加差看等不等于被减数的方法
(2)减法验算: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等不等于减数的方法
请你用两种方法进行验算:
达标检测: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竖式计算并验算
503-108=340-153=
400-319=301-84=
我的收获: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第十二讲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重、难点: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43页例4
1、完成下表。
销售清单
产品名称空调扇学习机护眼灯
产品价格
2、要求的问题:
(1)买这三种商品,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任务一:三位数连加精算: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列式为:
尝试使用长竖式进行计算:
小提示:大家以后计算连加题也可以使用长竖式进行计算。
任务二:三位数连加估算: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1、和同桌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和第一个问题一样使用精算
吗?
2、我准备用(估算精确算)来解决。
3、估算算式:
小结: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问题采取的是不同的计算方
法,什么情况下使用精算,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呢?(小组交流)
三、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第12题。
我的收获: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章节知识点梳理
一、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
一位进1o
二、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
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三、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时,要从百位上退1
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当
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o
四、加法验算方法
可以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
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
五、减法验算方法
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
来验算,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六、加减法估算方法
按照四舍五入法把两个加数估成整十(看个位上的数)、整百
(看十位上的数)、整千(看百位上的
数)数(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再相加
减;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有的
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估算的时候要估多或估少一些。
七、记忆
最大的一、两、三、四位数分别是9、99、999、9999;
最小的一、两、三、四位数分别是1、10、100、1000。
八、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一差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一减数
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1.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从()位算起。
2.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多()。
3.比625多327的数是(),比625少327的数是()o
4.百合有423朵,比郁金香少88朵,郁金香有()朵。
二、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L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o
A.变小了B.不变C.变大了D.不确定
2.不能验算437+355=792的算式是()0
A.355+437B.792-355C.437-355D.792-437
3.估算498+303-599的结果大约是()。
A.100B.200C.300D.400
4.一个数与459的和是790,求这个数。列式为()。
A.459+790B.790-459C.790+459D.以上各项都不对
三、计算题。
1.口算。
200+300=450-50=620-20=480+20=
730+70=660-160=290+110=380-120=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65+486=428+247=
568+189=348-284=
X241T66=X346+458=
3.脱式计算。
298+106+59327+441+155
四、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原来有又运进现在有
212箱
288箱
310箱
五、解决问题。
1.菜市场运来黄瓜455千克,运来的西红柿比黄瓜少217千克,运来的西红
柿有多少千克?
2.某实验小学有893人,已经体检的有529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3.图书室原来有509本书,借出352本书,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书?
4.彤彤身高137厘米,丽丽身高131厘米,浩浩身高142厘米,奇奇身高149
厘米,他们当中谁最高?谁最矮?最高的比最矮的高多少厘米?
5.强强的爸爸和妈妈在外地打工,爸爸每月给强强寄458元的生活费,妈妈
每月给强强寄447元的生活费。
⑴强强的爸爸和妈妈每月一共给强强寄多少元的生活费?
⑵强强每月的实际花费是618元。强强每月还剩多少元?
⑶强强想用节省下来的钱为奶奶买一台价值558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第三单元测量
第十二讲毫米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21——22页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
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2)培养估测方法。
三.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
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
卷尺和测绳
五.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我知道1米=()厘米
3、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
5米=()厘米
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
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
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21-22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
作什么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
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o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o
(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食指和拇指
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课中
1.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
充。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小组内解
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2.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
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3.质疑探究
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本节我学会了:
.掌握不太好的是:
5.达标测试
1)、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
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
多少张。
2)、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3)、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4)、练习一第1-3小题。
5)、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来表示;1厘米=[]
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
毫米。
6)、在横线上填厘米或毫米
蜡笔长60()跳绳长200()
课桌高70()粉笔长75()
7)、书的厚度用()作单位
6.课后反思
第十三讲分米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
通过自学课本21页,动手实践,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
用分米作单位。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
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
卷尺和测绳
五.学习时间:
一课时
六.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主学习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厘米就是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
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分米()
厘米,课桌面的高是()分米()厘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
补充、评价)
1、我会填:1分米=()厘米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茶杯的高约1()
(2)跳绳的长约2()
(3)直尺的厚约()毫米
(4)我的身高是()厘米
派3、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
以标出多少段?
课中
1.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
充。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小组内解
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2.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
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3.质疑探究
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本节我学会了:
掌握不太好的是:
5.达标测试
一.填空
1)、想一想,填一填。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一块橡皮长约4()
一只曲别针长约5()
2)、在。里填上>、<或=
6厘米060毫米2米019分米
3米03000分米6分米07毫米
3)、填上适当的数。
8米5分米=()分米
8848毫米=()厘米
59厘米=()分米()毫米
100分米一80厘米=()分米
二、排排队
(1)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400厘米30米20分米
()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000毫米200厘米1米5000米
()
三、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一课桌高约()o
A、70毫米B、70厘米C、70分米
2、水杯的高约1()。
A、毫米B、厘米C、分米
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A、毫米B、厘米C、分米
4、一枝钢笔长大约14()o
A、分米B、厘米C、毫米
5、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A、文具盒B、电视机C、数学书
6、自行车每分钟行300()o
A、分米B、米C、千米
四、列式计算
1、比18厘米少5毫米是多少??
五、画一画
1、画一条比5厘米少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多2厘米的线段。
六、用数学
1、一层楼高约()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
2、一支铅笔原来长8厘米7毫米,用去了9毫米。现在这支铅笔有
多少长?
3、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
段?要锯多少次?
课后反思
第十四讲千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
千米=1000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学习难点: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
行排列。
(2)同桌同学互相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分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
1毫米的长度。
(3)说出测量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旗杆的高度()
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
(4)导入课题:如果要表示巩义到郑州的距离,选用哪个单位比较合
适?(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
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做单位所以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的时候,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
“千米的认识二
2、认识“千米”,熟记进率
⑴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①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长吗?
②回顾体育课的100米短跑的路长及时间,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几
条这样的路长?算一算,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
③出示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标准运动场
的跑道,1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1000米。
④请学生走一走,说一说距离学校门口大约1000米处的位置
⑵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①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有时
也叫公里。
②引导学生对上面式题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结,说明它们表
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
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③熟记进率
想一想:“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的几个“0”?1000中
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3、“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①3千米=()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总结算法:我们知
道1千米就是1000米,
那么3千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②同桌出题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试一试:8千米=()米()米=5千米
4000米=()千米9000米=()米
6千米=()米()米=7千米
4350米=()千米()米2千米500米=()米
6千米720米=()千米
(2)比较以上练习
①思考:长度不变,单位由高(低)变低(高),数的大小怎样变化?你能
用这个规律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吗?
②根据前面“千”和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你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3)小结:表示同一物体的长度,使用的单位可以不一样;把高级单位
化成低级单位,或者把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同样是要根据两个单
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推算
4、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投影显示)
①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
②两个县城间的公路长80()o
③一本日记本长110()。
④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⑤一根旗杆高8()o
(2)课本第9页的第2、第3两题
(3)“米”和“千米”单位间的化聚(课本第10页的第45两题)
(4)①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6千米,汽车每小时
比摩托车慢多少千米?
②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
5.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十五讲吨的认识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
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质量的估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投影:《恐龙》
2、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他们吗?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
熟悉的恐龙吗?
3、显示恐龙资料
4、师: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
5、师:①对1吨你想了解什么(1吨有多少千克)
②对1吨你还想了解些什么?(1吨是不是很轻?师:也就是1
吨有多重1吨是不是1000千克?师:也就是吨与千克的关系)
6、整理本课目标:
①吨有什么作用;②哪些物体重1吨;③吨和千克的关系
二、感受体验---吨
(一)了解1吨的物体有多重
师:吨非常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你们呢?那就听听吨的自我介绍
吧谁听的认真,吨就会把他的相片送给谁
1、听听“吨”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好,我是“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重量,
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大象的
体重是4吨、一卡车的稻谷约3吨等要说1吨有多重,三言两语
说不清,就让我来展示一下吧(出示:50千克的一袋大米,接着出示
20袋大米)
小朋友,你对我了解些了吗?如果还不够的话,没关系,认真听
课,对我还会加深印象的。
师: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质量用吨做单位1吨=1000千克。
2、体验“吨”
师:原来1吨=1000千克,1吨有多重,你想感受一下吗?
请1个同学搬50千克的大米,说说你的感受换一个同学来试试
请4个同学来帮忙如果1吨的大米全班同学要几次搬完?
(二)吨和千克的换算
1、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2、练习:
7吨=()千克9000千克=()吨
1800千克800千克=()吨1吨600千克=()千克
三、反馈练习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熊猫狗大象鲸鱼
50吨80千克6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3、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四、拓展认识
1、首先来看吨与千克
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
的载重量约是5吨。
师:这两句话你能换个说法使他意思不变?什么是载重量?小卡车
和大卡车最多能装多少吨货物?大卡车的载重量是小卡车的几倍?
两幅恐龙图:犹他猛龙重1吨,原角龙重300千克。
师:谁重?
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2倍
师:你能提个数学的问题考考同桌吗?
2、接着来看吨在日记里:
看,吨、千克和克一块跑到小朋友的日记里了,你能看看所用的
单位名称合适吗?请你改正后再读一读。
我的早晨
2005年9月2日晴
今天早上6:30,我就起了床,很快的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
了一个50千克的鸡蛋,喝了一杯大约250克的牛奶,就背起2克重
的书包匆匆忙忙上学去,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
一看,发现原来是我们班体重只有20吨的瘦个子李林于是我和他边
走边聊,正准备过马路时,不巧一辆载满60千克水泥的大货车开过
来了,我们只好收住脚步,让车先行等我们跑到教室,其他同学早就
在读书了。
3、最后看吨的趣事:
师:听,什么声音?原来质量王国因为来了吨,他们之间的关系
糊涂了,你有办法用形象的方法来整理一下学过的质量单位吗?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反映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实木地板专业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版智能社区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矿业权抵押担保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电商平台技术开发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项目股权转让与代建服务一体化协议
- 2025版新能源工程师岗位责任及绩效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合同
- 2025防火门节能环保型安装工程合同
- 2025年海水淡化及水处理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稚子弄冰说课课件
- 云端漫步云端飞车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宁夏资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中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 2025至2030中国烫金箔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 税务稽查程序培训
- 2025年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地理●甘肃卷丨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高考地理真题试卷及答案
-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七年级历史统编版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内嵌视频)
- T/SHEPEA 003-202435 kV架空导线绝缘护套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