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八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他A.主张尊孔复古 B.主张白话写作C.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胡适主张白话写作,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主张尊孔复古、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提倡平等自由,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2.下图是小红同学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运动,下面对该运动表述正确的是()①《新青年》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②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错误,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3.《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实现了平等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民国时期婚礼”“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体现了礼仪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许多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生活习俗。材料中的新式婚礼就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如图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接到的一封电报的内容。电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于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A.袁世凯复辟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于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五四运动有关。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干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学生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提出罢免曹、陆、章等要求;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C项正确;“袁世凯复辟”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排除B项;南昌起义与“沪商全体罢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A.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B.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是以前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故A符合题意;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与五四运动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故C不符合题意;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与五四运动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1918年,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李宗仁 B.黄兴 C.李大钊 D.杨虎城【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热情宣扬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C符合题意。李宗仁领导台儿庄战役,黄兴参与辛亥革命,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都不是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7.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有关知识的的识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故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8.观察下图,判断此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地图中的关键性文字“广东国民政府、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北伐战争,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的时候,并没有题目地图中的广东国民政府,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题目地图中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军阀早已经被打垮,不可能还出现在地图上,排除C项;题目地图中的张作霖早在1928年就已经逝世,所以题目地图不可能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9.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的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为了纪念下面哪一历史事件()A.中共一大 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撒出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因此,“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故B项正确;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题干“八一”不符,排除A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与题干“八一”不符,排除C项;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与题干“八一”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北伐战争 B.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C.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面年代尺上的事件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奋斗历程,空格②处填写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开国大典【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排除A项;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胜利会师,排除B项;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中,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D项正确;瑞金是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的地点,排除A项;遵义是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的地点,排除B项;而吴起镇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是沈阳的一座纪念馆,主体建筑上有“1931”“9月小”,“18”“星期五”等字样,其设计是为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C.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 D.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内容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根据所学,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D项正确;A项是在1924-1927年,排除A项;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是1937年9月,排除B项;C项是1927年,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1936年: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指的事件是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项正确;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与题干“西安事变”不符,排除A项;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与题干“西安事变”不符,排除B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与题干“西安事变”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937年,中国第二十九军司令部急电,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下列历史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1937年”“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故ABC不符合题意。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16.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A符合题意;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故B不符合题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2016年12月11日,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本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南京大屠杀。故C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故A不符合题意;卢沟桥事变与南京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以下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一场战役的图片及介绍,据此你认为该战役是()
时间:1937年9月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A.百团大战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场的神话,C项正确;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费日军交通线,摧股散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子其产党和人路军的感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A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排除B项;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D项。故选C项。19.下表是教育部组织新编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的部分目录,你认为第21课的标题应为()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争第21课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A.日寇暴行 B.淞沪会战C.敌后战场的抗战 D.百团大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场分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C项正确;日寇暴行、淞沪会战、百团大战与前面20课正面战场的抗争结构不一致,排除ABD选项。故选C项。20.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手抄报,以下四个板块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东北沦陷”②“中共七大召开”③“血战台儿庄”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东北沦陷”,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1938年血战台儿庄,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项正确;ABC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21.北京西城区有以赵登禹、佟麟阁命名的道路,这两位英烈壮烈殉国的时期是()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接着,日军调集大批军队,人侵中国,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B项正确;A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22.报纸具有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如图的报纸最早有可能发行于何时()A.1945年8月2日 B.1945年8月16日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9日【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报纸刊登日本投降的信息最早是1945年8月16日。故B符合题意;1945年8月2日,日本还未投降,故A不符合题意;1945年9月2日和1945年9月9日不符合报纸的“快”,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时间,紧扣报纸的“快”的特点选择答案即可。23.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与这次会谈的史实相符的是①签署《双十协定》②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国民党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而谈判④共产党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和谈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信息“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合影”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谈是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而共产党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但②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七七事变后建立的。所以与这次会谈的史实相符的是①③④,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4.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军兵团的领导干部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与这些言论相关的军事行动是()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辽沈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可知,与这些言论相关的军事行动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理解并识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相关史实。25.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符合其意义的是()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标志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D正确;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A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B错误;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C错误。综上故选D。26.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A.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使土地集中到大地主手中C.失去了农民对解放军的信任D.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的保障。故D项正确。ABC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排除ABC项。故选D。27.南京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太多的震荡和沉浮。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近代史的起点,又是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够说明“起点”与“终点”的事件是()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④日军攻陷南京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大江,占领南京A.①⑤ B.②⑤ C.③④ D.①③【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南京既是近代史的起点,又是近代史的终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被迫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由此可以得出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大江,23日,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由此可以得出南京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因此,①⑤符合题意,故选A项;据此分析可知,②③④与“南京既是近代史的起点,又是近代史的终点”无关,排除BCD项。28.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观察结构图从转战陕北、挺进中原、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可见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转入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再到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所以结构图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故此题选择C。29.有位湘潭籍的现代著名画家,他大器晚成,从一位民间木匠成长为“人民艺术家”,擅长花鸟虫鱼的写意画,这位画家是()A.徐悲鸿 B.张大千 C.吴冠中 D.齐白石【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白石,原名齐纯芝,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早年曾做过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无论是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齐白石都勇于尝试,其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齐白石是从一位民间木匠成长为“人民艺术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不是湖南人,不符合题意。故选D。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谱曲、田汉作词,它与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A.讨伐封建主义 B.唤醒民众,抗日救国C.提倡民主和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谱曲、田汉作词,它与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唤醒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B项正确;A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二、综合题(共40分)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总结概括——提炼历史信息】材料一主题运动学习西方内容救亡图存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制度①新文化运动②(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①②的内容。材料二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摘编自蒋延黻《中国近代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史料分析——理解历史事件】材料三1921年7月,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召开会议,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摘编自徐云根《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3)材料三中“会议”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联系现实——感悟时代精神】材料四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第一版)(4)近百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答案】(1)辛亥革命;思想。(2)民主和科学。(3)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4)五四精神:忧国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等。【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一次制度上的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结合所学知可知,德、赛两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小问3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依据材料“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小问4详解】依据材料“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指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具体一点就是:忧国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等。32.某校初二年级利用假期开展“红色之旅”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三个小组进行。请你参与其中。【梳理历史史实储备历史知识】材料一历史老师为规划研学路线的学生准备了九个资料包,进行行前学习。(1)请将以上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参加“井冈山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_______________。参加“长征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_______________。参加“延安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⑦⑧⑨。【探访革命故地剖析文化内涵】材料二下面是“井冈山精神”小组的一位同学的研学记录第一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黄洋界1928年8月,守卫在黄洋界哨口的红军两个连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第二天: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见到了珍贵的史料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用下列方法分配之:(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2)分配农民共同耕种(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第三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有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书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史》目录(部分)第四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农业经济第五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业、邮政业和医院建设第六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商业第七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财政金融(2)1927年10月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并得以巩固的认识。【整理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材料三回到学校后,三组学生将研学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用来布置年级展板。“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袁鹰《井冈翠竹》(节选)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同志得了病,跟不上队伍,老班长就照顾我们。半个月后,青稞面都吃完了,草根也挖完了。老班长发现池塘边有鱼,便做了一个鱼钩,钓鱼煮汤给我们喝。这几天来,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其实他只吃草根和鱼骨头,我很感动。一天老班长又去钓鱼,很久也不见他回来。发现老班长时,他已经牺牲了。——陆定一《金色的鱼钩》许多青年怀揣着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奔赴延安,成为革命队伍的一员。成千上万的爱国人士、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不怕艰难困苦,长途跋涉奔赴延安,许多人长期留在了延安,成为抗战力量的强大储备,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建设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斯诺《红星照耀中国》(3)根据材料三,说说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历程中感悟什么精神?【答案】(1)①.①④⑤②.②③⑥(2)原因: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认识:结合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3)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舍己为人、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有理想等等。【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起义过程中开始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开展武装斗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小问2详解】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的原因是共产党实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并得以巩固的认识这体现了结合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回到学校后,三组学生将研学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用来布置年级展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历程中感悟的精神是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舍己为人、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有理想等等。33.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7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材料―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上述材料是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作出的政治报告,该会议对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这次会议是?材料二学习历史要善于分析和利用历史资料,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总结归纳形成认识。下列史料是某同学在参观过程中记录的部分大事,请帮他补充完整。主题历史资料②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9月,①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上述表格①处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在②处给这四则材料拟定一个主题。材料三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答案】(1)中共七大(2)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游击队在敌后战场抗日。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支援。【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服务实习报告范文
- 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课 (演唱)粗心的小画家 教案
- 全球化视角下的医疗科技-以高效液相色谱的跨国合作与交流为例
- 智慧城市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研究
- 中职新生入学课件
- 未来学校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教学变革
- 2025届福建福州市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进度款的支付流程与计算
- 江苏省沭阳县华冲高级中学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职教育的中国历史课件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GB/T 41419-2022数字化试衣虚拟人体用术语和定义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 《病毒学》(研究生)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第十七章其他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课件
- 手术讲解模板:肩关节全部置换术课件
- 腧穴总论 2特定穴课件
- 数显压力表说明书
- JJF 1255-2010 厚度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DB4409∕T 06-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化橘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