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欧阳修_第1页
醉翁亭记欧阳修_第2页
醉翁亭记欧阳修_第3页
醉翁亭记欧阳修_第4页
醉翁亭记欧阳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欧阳修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抓住“文眼”,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习目标壹作者简介贰通读全文叁问题讨论壹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滁州知州。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有《欧阳文忠集》。

本文是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心情郁闷,可是却以宽厚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他的志趣和情怀是美丽的,为后人所崇拜景仰。现在,在醉翁亭就有那么一副对联写道:“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可见他的情趣依然可以在后世找到知音。让我们把这篇千古美文熟读成诵,铭记于心。贰通读全文(一)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学习朗读,把握字音、停顿。2.自由朗读:注意朗读的韵味、节奏及停顿。注意读好骈散结合的句式。整体感知,疏通文意(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边读边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记下探究过程中不懂的问题。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幽的香气“野芳发而幽香”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一片浓阴“佳木秀而繁阴”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风霜高洁”水流减少,石头露出“水落而石出”叁课堂讨论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看看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因其“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号“醉翁”。跳读课文,看看文中贯穿全文,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作者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

围绕“乐”,写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山间朝暮之景、四时之景;还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为我们描绘这如画的风景的?空间的变换:时间的推移: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晦明变化图—四季风光图3.第三段分几个层次写游宴的?文中怎样写滁州百姓之乐?分四个层次来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写滁州百姓之乐:“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4.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滁人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5.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你认为真的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文章怎么把“醉”与“乐”统一在一起的?

本文记亭,记山水,处处显示的是太守本人的情绪,贯穿全文的是一个“乐”字。群峰争秀,泉泻峰间,亭临泉上,太守醉乐其中,醉看山间佳秀,乐看游山之人。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生活安定,经济富足。太守为此而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末段“醉能同其乐”将二者统一了起来,点明了题旨:醉翁之意,本质在与民同乐。这正是他的政治理想。细品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自号曰醉翁也”——作者39岁号醉翁,隐藏了他对岁月蹉跎的感慨:功业未见,韶华已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被贬的情况下还能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足以说明其旷达。

文章表露他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的同时,也隐含了一丝失落和无奈,但是欧阳修没有沉沦,他能将民之乐作为己之乐,与民同乐,这是何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啊!谢谢观看欧阳修使至塞上人教版八年级语文PPT课件模板目录CONTENTS01作者简介02背景知识03诗文赏析04拓展学习作者简介01王维(701年-761年)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王维的诗你还知道哪些代表作品01山居秋暝02送元二使安西03竹里馆04洛阳女儿行0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06鹿柴背景知识02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诗文赏析0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首联叙事——出使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颔联抒情——内心抑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颈联绘景——塞外风光大孤长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尾联叙事——战事繁忙《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