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劳动教育推行落地,关键在课程本身。进入新时代以来,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必要针对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和回顾。以Citespace软件作为文献分析工具,通过对文献进行数据分析,重点解读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融合、课程实践活动及协同育人机制四个热点论域。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关于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专题研究,增强劳动教育课程实证研究,建构劳动教育理论一体化研究,细化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综述一、研究背景和目的2020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随即教育部也颁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文件,对劳动教育的性质和理念进行了明确规范,并对劳动教育在不同学段的实施目标、实施途径、关键环节和综合评价进行了细化规定。2021年,劳动教育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标志着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环节之一,正式成为国家教育方针。受陆续政策引导,学界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而推动劳动教育落地实施,关键在劳动教育课程本身。本文以劳动教育课程为研究点和切入点,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在对已有理论成果进行回溯和梳理的基础上,为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二、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为尽可能全面展现劳动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本文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0月31日止;为尽可能保证文献来源的全面性和覆盖性,本文将CNKI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检索源;为确保文献的认可度和学理性,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的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为保证较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本文使用主题词进行检索,其逻辑关系为:“劳动教育课程”或“劳动课程”或“‘劳动教育且‘课程”三种形式。通过以上限制条件,共检索文献822篇。本文进一步剔除信息不全及软件无法识别的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共计772篇。(二)研究方法Citespace软件借助可视化手段呈现检索内容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通过此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称为科学知识图谱,因其功能丰富,呈现直观,应用广泛等多项优势,在文献检索和分析中得以广泛使用。本文将Citespace作为分析工具,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共现、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与聚类、时间线和关键词突变进行分析,从而厘清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发展脉络和各阶段研究重点,掌握研究现状,探寻未来研究趋势。三、分析结果(一)数量特征1.文献数量分布经统计,关于劳动教育研究的文献在2018年前呈现数量较少、分布平缓的趋势,年均发表量约为4~5篇,自2018年起,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数量成拐点式、爆发式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后,年均发布篇数约为156篇,年最高发文量达到165篇。可见,劳动教育国家政策的出台对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2.发文作者分布以作者发文数量作为排名依据,第一梯队以任平、顾建军和余慧娟为主,发文数量为6~9篇;第二梯队以殷世东、冀晓萍为主,发文数量为4篇;第三梯队发文数量在3篇及以下。在作者共现图谱分析中,尤以顾建军、余慧娟与相关联系人的关联相对较多,说明对劳动教育课程主题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紧密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丰富,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领航优势。而多数作者与其他联系人关联度较弱,鲜少出现较为强烈的关联关系,未形成较为明显的研究关系网络。3.研究机构分布研究机构以各大学教育学部(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和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居多,其中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发文数量为21篇,具有显著优势,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发文总量在前几名发文机构中占据半壁江山,是劳动教育课程领域研究的主力军。发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多与机构从属、地域邻近或类型相关的机构开展合作研究,而跨机构、跨地域、跨类型乃至跨国家的机构间合作数量不多,成果数量相对较少。(二)研究主题关键词是文献定位和检索的重要依据,中心性则是衡量关键词重要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心性超过0.1,说明该节点为中心节点,在研究中较为重要且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结合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两个指标,热度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主要包括劳动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素养、课程体系等词汇,可以看出,劳动教育的研究领域在各学段均有开展,而关于劳动教育的价值论研究和课程建设是研究热点。(见图1)在关键词聚类分析中,Citespace以模块值(简称Q值)和平均轮廓值(简称S值)两个指标作为衡量聚类效率的核心指标。Q值区间为[0,1)之间,Q>0.3说明社团结构显著,S值>0.5说明聚类合理,S值>0.7说明聚类同质性好,信度高。通过软件计算,数据Q值为0.6609,S值为0.9143,代表聚类效果较好。除同质性外,聚类分析中还有聚类容量指标,容量越大代表包含关键词越多,聚类效果越好。本文基于LSI算法得出聚类关键词,得出十大关键词聚类词。根据关键词聚类图谱和聚类词汇统计表显示,研究领域可进一步细分为劳动教育课程、劳动素养提升、劳动技能锤炼和劳动教育协同开展等方面。(三)研究趋势1.时间线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可以发现,早期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较为零散,2018年之后,研究成果密度明显增加,研究主题更为丰富,涉及大思政背景下的课程融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课程本身的价值意蕴、课程实施的路径及评价以及劳动教育的历史进程和国际比较等内容。2.关键词突现根据关键词突现谱图和关键词强度,关于劳动教育的热点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年至2002年,热点研究词为劳技教育、教学策略。第二阶段为2002年至2017年,热点词为课程改革、技术教育、教学方法、技术素养等,而关于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首次出现于2010年。第三阶段为2018年至今,热点词汇包括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劳动精神、职业体验等,说明此阶段关于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和基本内涵的讨论具有较高热度。四、热点论域解读结合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结果,笔者综合文献引用率、主题相关性和时效性等要素,再次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热点领域进行分类和解读,进一步将当前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领域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桂文龙(2023)以实践导向,将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专业课程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实现必修、选修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1+3+X”多元化课程体系。[1]唐烨伟以技术赋能,实现劳动教育的跨界融合和多学段贯通,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基本模型(2021)。[2]姜平构建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分类开发主题,建构主题序列,构建一体化课程(2022)。[3]韩天学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细化教学计划(2020)。[4]谭隆晏以必修课为主体,渗透式、专题式课程为两翼,构建1+2+N课程体系(2023)。[5]此外,还有将劳动教育与地区产业相结合、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的各类劳动主题课程的教学实践。总体而言,在课程素养上,主张以弘扬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为核心,强调五育融合;在课程内容上,主要涉及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的课程设计;在课程形式上,强调以主题为主线,开展项目式教学,实现学科间融合;在课程考核上,主张开展任务清单式、全过程一体式评价。但同时也发现,能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模型、系统性讲解实施路径的文献较少,理论论述较多;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实施单位的文献较少,针对中小学或高校的文献较多;能突出地域特色、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文献较少,普适性文献较多。由此可见,针对劳动教育课程调研和实施的研究成果相对还是集中于理论阶段和宏观层次,实践范例和样本相对不足。(二)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课程融合的研究课程融合既包括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也包括与学科类课程及实习实训课程的融合。第一,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融合。如刘燕(2021)重点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作用,提出通过实践教学、体验和示范实践内化精神。[6]第二,将劳动教育与全学科相融合。林克松(2020)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出发,从劳动教育课程本身延伸至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学科领域、社会文化乃至人的结合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的五个级次,实现劳动教育的全息教学。[7]郝志军(2022)提出要避免为融而融而出现的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剖析学科间、学科内和领域间的融合,从而给出哲学思考和融合路径。[8]郑义(2021)从农业类职业院校出发,构建“三阶三化三融合”思政教育模式,实现劳动教育有机融入。[9]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相融合。梅纪萍(2020)以“7S”管理为抓手,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实现技能和素养的共同考评。[10]此外,还有提出使用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锚点活化课堂,开展劳动教育等涉及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综上所述,在研究思路上,出现了从教育理论和哲学思维进行学科融合的探索,开拓了研究视野,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研究角度上,提出需结合专业开设劳动教育独立课程的观点居多,但能提出具有操作性、实践性、推广性的开设思路和实施建议的研究较少,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和学科课程相融合上。(三)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融合的研究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实践基地活动、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活动、实习实训教学及综合志愿服务等内容。第一,基于综合实践课程落实劳动教育的研究。冯新瑞(2021)系统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和活动组织形式,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四大基本活动方式强化劳动精神。[11]第二,基于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刘昌荣(2021)以地理为主题,以基地为孵化器,将劳动教育、地理课程和生涯教育相结合。[12]第三,基于双创和就业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杨秋月(2021)系统剖析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间的协同性,构建多维立体课程体系。[13]余开业(2020)搭建劳动+育人平台,开辟劳动+职业观、劳动+技能、劳动+创新创业等课程实施途径,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介质作用。[14]第四,基于实习实训教学开展劳动教育研究。付达杰(2020)基于混编分组的实训与劳动实践推进落实劳动教育。[15]第五,基于志愿服务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师晓青(2023)以图书馆业务开展劳动教育项目设计,突出志愿服务属性,增强实践创新能力。[16]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尤其是针对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融合的研究数量较多,但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融合的价值性和应然性探讨,对课程开发、活动资源、活动形式、成果呈现等方面还缺少深度融合策略的探讨。(四)劳动教育协同机制的研究《通知》中指出,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支持作用,如何实现家校社企协同育人成为劳动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程豪(2021)从交叠影响域理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可行性。[17]刘洪银(2023)从劳动育人生态系统出发,提出重构教育生态,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多元育人。[18]姜汉荣(2020)确定劳动教育的三阶生长时序,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三生教育基地,帮助学生良好生存、生活、生长。[19]王东颖(2021)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学、做、研、用一体化劳动教育实施及评价体系。[20]关于劳动教育协同机制的研究,还有涉及协同机制内涵界定、协同机制育人功能等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涉及协同研究的视角切入丰富,涵盖主体主要以企业为主,协同开展已经成为劳动教育推行的重要抓手,但落实路径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指导程度不深。五、研究思考与展望基于文献分析可知,对劳动教育课程与实施体系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但也存在一定薄弱项需要深化,未来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一)细化研究对象,深度开展职业类院校的劳动教育专题研究职业院校因其学制特点,更易于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同时,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组织形式具有较大弹性空间,可以同时组织开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多种类型的劳动教育。当前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研究成果涉及职业院校的课程实践探索相对较少,可以加强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专题的研究。(二)规范研究方法,增强对劳动教育课程领域的实证调研和分析针对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和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的分析,主要停留在质性分析层次,但对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则缺乏实证调研和量化研究。例如,众多学者提出了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但能基于该体系或模式落实劳动教育,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实证研究不多,未来可以丰富研究方法,针对理论模型的实践效果进行实证调研和对比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合肥施工合同范例
- 庭院绿化工程合同范例
- 商务代驾合同模板
- 2024年喀什道路旅客运输知识考试题库
- 2024年阿里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
- 2024年辽宁客运从业资格证下载
- 2024年开封驾校考试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重庆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和方法
- 2024年焦作客运资格证考试题
- 2024年长沙客运车资格证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光缆保通实施性方案
- 用电检查培训
-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图文.ppt
- 西南石油大学 《油藏工程》教学提纲+复习提纲)PPT精品文档
- 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案 西师大版 教案
-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全套)
- 莫迪温产品介绍
- 天津市宝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
- 话剧《阮玲玉》
- 电子商务十大风云人物
- [专业英语考试复习资料]专业八级分类模拟4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