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
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
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
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
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二、学情分析: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
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
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目标
1.会读写课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
体会光荣的革命传统。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用对比的手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写法。
3.理解文章所使用的倒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与敌人作斗争
的事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L有那么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前辈。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
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
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L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出示练习: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顺序写的,主要写了
、这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主要讲了四件事:被捕前、被捕时、
在法庭上、被难后。
3.师小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
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
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你还想起,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
方法呢?
出示练习:《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的表达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
文章也采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学生自读生字词。
(2)小组检查互相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对未掌握字词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
(3)指导易错字"籍、残"等字的书写。
(4)学生按结构归类抄写部分生字。刑籍屉窝匪哼
三、理清课文思路,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课文内容第一、第二部分
L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按照时间的顺序,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几部分呢?
2.指名汇报交流。
3启主再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思考:从这两部分描写,你认识了一个怎
么样的李大钊?
4.学生自主学文之后在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记号,待
合作探究时解决。
5.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D"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可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
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应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李大
钊坚持留在北京,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最后通过反复阅读品析反问句的表达效
果。
出示练习:我哪能离开呢?请换种说法。
6.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话,从中领悟人
物的思想感情。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
(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惯有""严峻"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
学生想象,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最后使学生弄清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
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什么?体会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
神。
7.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1)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怎么样的描写手法呢?(对
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
"我"耐心的态度做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
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出示练习: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认识了一个的李大钊。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
"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出示练习: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还认识了一个的李大钊。
8.教师小结。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
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
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
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
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
字逐句的讲解。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
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
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
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
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我想这是每一位
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
呢?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
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
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
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
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
开呢?......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
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
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
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
身尚品质。
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
比如"父亲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进厂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 2025年各个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B卷)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精美课件
- 2025机械设备购销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租赁合同印花税计算
- 2025劳动法律对劳动合同的新规定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美课件
- 纹身模特合作协议书
- 药店医保协议续签委托书
- 2025企业物业保安劳动合同模板
- 上海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招聘6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指导手册
- MOOC 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年产10吨功能益生菌冻干粉的工厂设计改
- 中联HIS系统挂号收费 操 作 说 明
- H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课件
-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 螺栓加工工序卡(共7页)
- 《焦虑症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 基于钻石模型的南通纺织产业竞争力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