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为学》教案(三)_第1页
六年级下册 《为学》教案(三)_第2页
六年级下册 《为学》教案(三)_第3页
六年级下册 《为学》教案(三)_第4页
六年级下册 《为学》教案(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6《为学》(彭端淑)

编写者:河头店中心中学赵凤

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

(一)重点文言词语

1.吾蒙之昏,不逮人也()()

2.修乎成()

3.军人也()

4.卒于修也传之()()

5.岂有箪哉()

6.贫者谓于富者曰()

7.子何,而往()

8.数未能也()

9.移明年()

10.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特殊文言词语

1.通假字

屏弃而不用()

2.词类活用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3.古今异义

蜀之鄙有二僧()

了何恃而往()

(三)特殊句式

1.自力者也()

2.以告富者()

3.何如()

4.语于富者()

5.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6.子何恃而往()

(四)翻译重点句子

(1)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2)吾欲之南海,何如?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4)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前后串联,构建体系(一词多义解释)

(1)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②吾欲之南海《为学》()

③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⑤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⑥何陋之有《陋室铭》()

i⑦马之千里者《马说》(

)

(2)®V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②顾野有麦场《狼》()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④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3)去「①西蜀之去南海《为学》()

H②委而去之《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L③我以日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4)而[①屏弃而不用《为学》()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J③旦旦而学之《为学》()

|④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⑤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7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为学》()

三、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

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

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

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

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毂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o

A.顾谓良曰顾:特意B.与老人期期:约定

C.良因怪之怪:认为……奇怪D.良业为取履业:己经

2、下列各句中“去”的意义和用法与“父去里所”相同的一项是()=

A.西蜀之去南海《为学》

B.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C.我以日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委而去之《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3、下列各句中,与''良业为取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曰:“吾一瓶一钵足矣。”《为学》

D.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4、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

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

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5、翻译下列句子。

(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2)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答案

一、(一)1、天资,天分;及,赶得上2、等到3、超过4、最终,终于;反应迟钝,不聪

明5、常规,永远不变的6、告诉,对……说7、凭借8、还,尚且9、及,到10、难道;边

(二)1、通摒,摒弃2、名词作动词顺江而下3、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劣,轻蔑。

古义: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

(三)1、判断句2、省略句3、宾语前置4、状语后置5、省略句6、宾语前置

(四)1、孔子的学说,最终是由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

2、我打算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3、我好几年来就想要雇船东下南海,还没能去成呢。

4、所以聪明与机警,可依赖但又不能仅仅依赖它;自己仗着聪明、机敏而不学习的人,是

自己毁了自己。

二、(1)①代词,代事情②动词,往,到③助词,的④无意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⑤助词,凑足音节⑥宾语前置的标志⑦定语后置的标志

(2)①难道②向旁边看③拜访④回头看

(3)①距离②离开③距离

(4)①表转折②表转折③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递进⑥表修饰

三、1、A2、D3、C4、D

5、(1)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后早晨,

跟我在这里再见面。"(2)过几天后看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六年级下册12《伤仲永》(王安石)

编写者:南岚中学李爱芳

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

(-)重点文言词语

1、世申耕()

2、未尝识书具(

3、借旁近)与()

4、并自为)其名。

5、收族()为意

6、日星()指物作诗》感

7、其义理()皆有可观者

8、BA()奇之

9、辨辨()宾客其父

10、或()以钱币乞(

11、日扳仲永孙谭()于邑人

12、余厚()之也久

13、不能移()前时之闻()

14、,不然()AA()矣。

(二)特殊文言词语

通假字

日坂仲永坏遢于邑人()

词类活用

1、父星焉(),即至()诗四句,

2、邑人()鱼()之,

3、稍稍()尊()其父,

4、父刈其然()也,

5、旦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

今义:

2、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

今义: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

今义

4、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

今义:

5、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

今义:

(三)特殊句式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不使学【】

4、还自扬州【1o

5、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o

(四)翻译重点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

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

一词多义

1、书:即书诗四句()

羲之之书晚乃善《墨池记》()

2、与:借旁近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3、名:并自为其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有仙则名《陋室铭》()

4、自: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5、于:贤于材人远也()

于舅家见之()

环谒于邑人()

6、夫:今夫不受之天()

夫起大呼《口技》()

7、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8、并:并自为其名()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9、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

三、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

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

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

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

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

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

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是:()

A虽有子羔、原宪之贤虽:虽然

B.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达到

C.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地方

D.终无济于天下济:帮助

2、下列语句中“之”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

A.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3、下列同例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B.终无济于天下

C.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D.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乙文论述了人们求学的道理。一个人做学问求进取,若不能前进必然后退。

C.乙文讲了人们求学就应该独立来学习,不能和无车马之资的人一起学习。

D.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

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2)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译文参考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

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

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

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

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

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

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答案:

1、A2、A3、B4、C

5、(1)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

(2)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六年级下册30《狼》(蒲松龄)

编写者:院里中学徐芝梅

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

(一)重点文言词语

1.续行甚远()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大春()

4.恐前后受其敢()

5.顾野有麦场()

6.型担持刀()

7.少町()

8.目似眠()

9.意暇()甚

10.屠搴()起

11.止露显()尾

12.盖()以诱敌

13.狼亦琴矣()

(二)特殊文言词语

L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增笑耳(通“”,)

2.词类活用

①其一寸:坐于前()

②一狼很其中()

③意将隆入以攻其后也()

3.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今义:)

(三)特殊句式

1.投以骨()

2.场主积薪其中()

3.一狼洞其中()

(四)翻译重点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

(1)之①又数刀毙之《狼》()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③久之《狼》()

Y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⑤吾欲之南海。《为学》()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⑦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①投以骨《狼》()

(2)以②以刀劈狼首《狼》()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④盖以诱敌《狼》()

⑤徐喷以烟《童趣》()

<

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⑧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⑶其①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蹲其身《童趣》()

③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④一狼洞其中。《狼》()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⑥其一犬坐于前。《狼》()

y⑦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Y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④宾客意少舒《口技》()

三、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阅读《鹤蚌相争》,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惠王曰:''今臣来,过易水,蚌①方出曝,而籥②啄其肉,蚌合而

莫过甘其喙。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日不

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①蚌一一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②鹤------种水鸟,羽毛呈

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1、下列同例句“渔者得而并禽之”用法相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B.顾野有麦场《狼》

C.邑人奇之《伤仲永》D.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2、下列同例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是:()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B.屠自后断其股《狼》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D.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3、下列句子同例句“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伤仲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