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第十六章税收法配套教材:殷洁编著《经济法》(第八版),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本章内容第一节税收法概述第二节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第三节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第四节违反税收法的法律责任第一节税收法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二、税法的构成要素三、我国税收法的立法概况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强制地、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货币或实物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1.无偿性2.强制性3.固定性二、税法的构成要素1.征税对象2.纳税人3.税种和税目4.税率(1)比例税率:单一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3)超率累进税率;(4)定额税率5.纳税环节6.纳税期限7.纳税地点8.税收优惠9.法律责任三、我国税收法的立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三、我国税收法的立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法》第二节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一、流转税类二、所得税类三、资源税类四、财产税类五、行为目的税类一、流转税类(一)增值税增值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额,是指新增价值。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我国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销售劳务,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在境内没有代理人的,以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一、流转税类(一)增值税增值税纳税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除另有规定外,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一般纳税人的基本税率13%、9%、6%、0。小规模纳税人:未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为3%。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2023年8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公告》的规定,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以上减免增值税政策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一、流转税类(二)消费税消费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收入或者销售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是销售额和销售数量。消费税有15个税目。不同的税目,适用于不同的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最低的税率为1%,最高的税率为56%。一、流转税类(三)关税关税,是指对通过一国关境的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境物品,由海关依法征收关税。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境物品的携带人或者收件人,是关税的纳税人。从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物流企业和报关企业,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关税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关税的扣缴义务人。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目、税率以及税目、税率的适用规则等,依照《海关法》所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执行。个人合理自用的进境物品,按照简易征收办法征收关税。超过个人合理自用数量的进境物品,按照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个人合理自用的进境物品,在规定数额以内的免征关税。一、流转税类(三)关税进口关税设置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率。出口关税设置出口税率。对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进出口货物,设置关税配额税率。对进出口货物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实行暂定税率。依法对进口货物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保障措施关税的,其税率的适用按照有关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关税事宜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的征收管理,适用关税征收管理的规定。船舶吨税的征收,《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关税征收管理的规定。二、所得税类(一)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所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法所称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在我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是,《企业所得税法》第1条第2款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即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二、所得税类(一)企业所得税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二、所得税类(二)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的个人,就其从我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1.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1)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2)非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所得税类(二)个人所得税2.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1)工资、薪金所得;(2)劳务报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5)经营所得;(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7)财产租赁所得;(8)财产转让所得;(9)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列第1项至第4项所得称为“综合所得”。3.个人所得税的税率(1)综合所得,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共七级)(2)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共五级)(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二、所得税类(二)个人所得税4.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的计算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7项专项附加扣除。三、资源税类(一)资源税资源税,是指以应税资源为征税对象,对开发应税资源产品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资源税按照《税目税率表》实行从价计征或者从量计征。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销售额或者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销售额或者销售数量的,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应当依法缴纳资源税;但是,自用于连续生产应税产品的,不缴纳资源税。三、资源税类(一)资源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征资源税:(1)开采原油以及在油田范围内运输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的原油、天然气;(2)煤炭开采企业因安全生产需要抽采的煤成(层)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征资源税:(1)从低丰度油气田开采的原油、天然气,减征20%资源税;(2)高含硫天然气、三次采油和从深水油气田开采的原油、天然气,减征30%资源税;(3)稠油、高凝油减征40%资源税;(4)从衰竭期矿山开采的矿产品,减征30%资源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务院对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环境等情形可以规定免征或者减征资源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决定免征或者减征资源税:(1)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遭受重大损失;(2)纳税人开采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尾矿。前款规定的免征或者减征资源税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三、资源税类(二)城镇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是指以城镇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下列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1)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2)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3)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4)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5)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6)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缴土地使用税5年至10年;(7)由财政部另行规定免税的能源、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除上述情形以外,纳税人缴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需要定期减免的,由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即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三、资源税类(三)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是指以非用于农业建设的占用耕地为征税对象,对占用耕地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占用耕地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为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占用耕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不缴纳耕地占用税。军事设施、学校、幼儿园、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铁路线路、公路线路、飞机场跑道、停机坪、港口、航道、水利工程占用耕地,减按每平方米二元的税额征收耕地占用税。农村居民在规定用地标准以内占用耕地新建自用住宅,按照当地适用税额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其中农村居民经批准搬迁,新建自用住宅占用耕地不超过原宅基地面积的部分,免征耕地占用税。农村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残疾军人以及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农村居民,在规定用地标准以内新建自用住宅,免征耕地占用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可以规定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的其他情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三、资源税类(三)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适用税额一次性征收。耕地占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各地区耕地占用税的适用税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人均耕地面积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在前款规定的税额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的平均水平,不得低于本法所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占用税平均税额表》规定的平均税额。四、财产税类(一)房产税房产税,是指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房屋为征税对象,向房产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征收的一种税。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四、财产税类(一)房产税下列房产免纳房产税:(1)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2)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3)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4)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5)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房产。除上述规定者外,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定期减征或者免征房产税。房产税按年征收、分期缴纳。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房产税由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四、财产税类(二)车船税车船税,是指以车船为征税对象向车船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所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属于《车船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车辆、船舶(以下简称车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车船税的纳税人。车船具体包括乘用车、商用客车、商用货车、挂车、专用作业车、轮式专用机械车、摩托车、机动船舶、游艇。从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机动车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收取保险费时依法代收车船税,并出具代收税款凭证。车船税的纳税地点为车船的登记地或者车船税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依法不需要办理登记的车船,车船税的纳税地点为车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所在地。车船的适用税额依照《车船税税目税额表》执行。车辆的具体适用税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车船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税额幅度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船舶的具体适用税额由国务院在《车船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税额幅度内确定。四、财产税类(二)车船税下列车船免征车船税:(1)捕捞、养殖渔船;(2)军队、武装警察部队专用的车船;(3)警用车船;(4)悬挂应急救援专用号牌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车辆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专用船舶;(5)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免税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有关人员的车船。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对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纳税困难以及有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减税、免税的,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对公共交通车船,农村居民拥有并主要在农村地区使用的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定期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四、财产税类(三)契税契税,是指对土地、房屋权属发生转移时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是指下列行为:(1)土地使用权出让;(2)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互换(但不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的转移);(3)房屋买卖、赠与、互换。以作价投资(入股)、偿还债务、划转、奖励等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应当依法征收契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征契税:(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军事设施;(2)非营利性的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养老、救助;(3)承受荒山、荒地、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4)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5)法定继承人通过继承承受土地、房屋权属;(6)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免税的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承受土地、房屋权属。四、财产税类(三)契税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决定对下列情形免征或者减征契税:(1)因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收、征用,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2)因不可抗力灭失住房,重新承受住房权属。纳税人改变有关土地、房屋的用途,或者有其他不再属于规定的免征、减征契税情形的,应当缴纳已经免征、减征的税款。契税税率为3%至5%。契税的具体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规定的税率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契税由土地、房屋所在地的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管理。五、行为目的税类(一)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是指以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房地产)所取得的土地增值额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土地增值税以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土地增值额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去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计算增值额可以扣除项目包括:(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2)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3)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5)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五、行为目的税类(一)土地增值税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1)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2)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3)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分别为: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五、行为目的税类(二)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简称城建税,是指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为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但是,对进口货物或者境外单位和个人向境内销售劳务、服务、无形资产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依法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计税依据应当按照规定扣除期末留抵退税退还的增值税税额。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殊产业和群体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情形可以规定减征或者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如下:(1)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2)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3)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者镇的,税率为1%。
五、行为目的税类(三)印花税印花税,是指对经济活动和交往中书立应税凭证、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应税凭证、进行证券交易的单位和个人,为印花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印花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书立在境内使用的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印花税。五、行为目的税类(三)印花税印花税的征税对象为书立应税凭证和证券交易行为。应税凭证,是指《印花税法》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列明的合同、产权转移书据和营业账簿。具体而言,“合同”包括: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买卖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租赁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财产保险合同;“产权转移书据”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书据、土地使用权、房屋等建筑物和构筑物所有权转让书据(不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转移)、股权转让书据(不包括应缴纳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以及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转让书据。印花税的税率按照具体科目的不同,适用不同的比例税率,最高的为万分之0.5;最高的为千分之一。第三节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一、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二、税务管理三、税款征收四、税务检查一、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税收征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为了贯彻执行税收法规,实现税收计划,协调征纳关系,组织税款入库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和违规处理等。二、税务管理(一)税务登记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指纳税人在开业、注销之前,以及生产经营期间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向税务机关办理登记的一项法定手续。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资料。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税务机关对已办理税务登记的扣缴义务人,可以只在其税务登记证件上登记扣缴税款事项,不再发给扣缴税款登记证件。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或者在向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二、税务管理(二)账簿、凭证管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二、税务管理(三)纳税申报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就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报告的一项法定手续。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经核准延期办理前款规定的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三、税款征收税款征收的方式主要有: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扣代缴、委托代征等。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税务机关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手续费。四、税务检查税务检查,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人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情况进行的审查和监督活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当事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向税务机关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可以按照本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者强制执行措施。第四节违反税收法的法律责任一、纳税主体的法律责任二、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三、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一)有关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二)有关单位拒绝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责任(三)未经税务机关依法委托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四)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税收违法行为相关概念1.偷税:也称为逃税,即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2.欠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或足额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3.骗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4.抗税:即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复习与思考一、名词解释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增值税消费税偷税逃税抗税二、简答1.税收的特征。2.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3.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十七章劳动法配套教材:殷洁编著《经济法》(第八版),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本章内容第一节劳动法概述第二节劳动合同第三节劳务派遣第四节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第五节工资制度第六节劳动保护制度第七节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督制度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我国劳动法的立法概况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我国劳动法的立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但是,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四)促进就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二节劳动合同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种类二、劳动合同的订立三、劳动合同的内容四、无效劳动合同五、劳动合同的履行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种类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2.一般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的订立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3)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具备以下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列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三、劳动合同的内容关于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劳动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三、劳动合同的内容关于职业培训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三、劳动合同的内容关于保密及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四、无效劳动合同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合同规定的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自然终止,终止履行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五、劳动合同的履行1.亲自履行原则2.全面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一)劳动合同的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二)劳动合同的解除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3.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因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4.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形,即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6.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7.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七、集体合同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集体合同。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第三节劳务派遣制度一、劳务派遣的概念二、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协议三、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及劳务派遣的限制四、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和责任五、用工单位的义务和责任六、用工单位的义务和责任一、劳务派遣的概念也称为劳动派遣、人事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用人单位(即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即被派遣劳动者,也称为劳务派遣工)订立劳动合同并支付报酬,将劳动者派往其他实际用工单位(简称为用工单位,也称为要派企业)工作,再由用工单位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这样一种劳动用工方式。二、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可以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劳务派遣单位与同一被派遣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三、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及劳务派遣的限制(一)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1)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2)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3)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三、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条件及劳务派遣的限制(二)劳务派遣的限制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四、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和责任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在用工单位所在地为被派遣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被派遣劳动者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劳务派遣单位在用工单位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的,由分支机构为被派遣劳动者办理参保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五、用工单位的义务和责任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4)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六、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6条、第38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第四节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一、工作时间二、休息时间一、工作时间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延长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必须依法支付工资报酬。在特殊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可不受限制:(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二、休息时间工作间歇时间、每周的公休假日、每年的法定节假日、职工的探亲假,以及带薪年休假。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3天;(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第五节工资制度一、工资的概念二、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三、工资形式四、最低工资五、工资保障一、工资的概念又称薪金,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因履行劳动义务而获得的,由用人单位以法定方式支付的作为劳动报酬的一定数额的货币。二、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1.按劳分配原则2.用人单位自主分配原则3.工资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原则4.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三、工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两种基本形式和奖金、津贴两种辅助形式。具体工资形式,一般可由企业确定。四、最低工资综合参考的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含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五、工资保障(一)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1)工资应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2)支付工资时,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3)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4)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对完成一次性临时性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五、工资保障(二)工资保障措施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的工资,除非符合法定允许扣除的条件,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合同法》第85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第六节劳动保护制度一、劳动保护的概念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三、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一、劳动保护的概念包括休息时间制度、劳动安全与卫生保护,以及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1.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3.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4.对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实行特种作业资格制度。5.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6.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三、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一)女职工的特殊保护1.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女职工禁忌从事下列作业:(1)矿山井下作业;(2)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4)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5)连续负重(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6)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从事铅、汞、苯、镉等作业场所属于《有毒作业分级》标准中第三、四级的作业。2.女职工“四期”保护(1)月经期保护;(2)怀孕期保护;(3)生育期保护;(4)哺乳期保护三、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1)上岗前培训。未成年工上岗前用人单位应对其进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2)限制工作时间。国家规定未成年工实行缩短工作时间的措施。(3)禁止安排有害健康的工作。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第七节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督制度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二、劳动监督制度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及范围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义务的争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以及应否支付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发生的纠纷;(4)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发生的纠纷,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发生的纠纷;(5)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发生的纠纷;(6)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待遇而发生的纠纷;(7)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发生的纠纷;(8)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发生的纠纷;(9)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发生的纠纷。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及范围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4)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5)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6)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二)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劳动监督制度(一)劳动监督的概念劳动监督,是指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以及社会公众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进行的监督。二、劳动监督制度(二)劳动监督体系1.劳动监察2.相关行政部门监督3.工会监督4.群众监督复习与思考一、名词解释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务派遣集体合同劳动保护
劳动争议二、简答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2.无效劳动合同适用的情形。3.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4.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第十八章社会保障法配套教材:殷洁编著《经济法》(第八版),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本章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法概述第二节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第三节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第四节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第五节社会优抚法律制度第一节社会保障法概述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二、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概况三、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依法建立的,在公民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发生困难的情况下,由国家和社会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其主要特征有:1.强制性2.社会性3.公益性4.人道性5.互济性二、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概况《社会保险法》《残疾人保障法》《伤残抚恤管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军人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二、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概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优抚对象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社会福利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三、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一)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二)普遍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原则(三)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第二节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一、社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二、社会保险的具体制度一、社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因生育、年老、患病、伤残、死亡等原因造成劳动能力暂时或永久丧失,以及失业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特征有:1.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2.社会保险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3.社会保险具有社会共济互助性4.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注意区别: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二、社会保险的具体制度(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缴费达到法定期限并且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确保因年老而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棚养鱼合同范本
- 用电验收合同范本
- 装饰油漆合同范本
- 2024年秋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件(浙教版)1.2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 防范意外伤害演练
- 厨房装修设计常见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 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 人事员工合同范本
- 白糖采购合同范本
- 食品安全监督委托合同三篇
- 铝合金压铸件检验标准20160426
- 三级配电箱电路图(共2页)
- 第三讲 DPS应用(5、专业试验统计)
- 工具式悬挑防护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初中音乐江苏民歌ppt课件
- 《2021国标暖通图集资料》14K117-3 锥形风帽
- 机动车维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方法和考评实施细则(完整版)
- 江西省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及标准-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七年级生物上册(济南版)知识点归纳
- 应急联防联动协议
- D600变频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