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第1~9单元)-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1页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第1~9单元)-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2页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第1~9单元)-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3页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第1~9单元)-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4页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第1~9单元)-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解析版)注意:1、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1~9单元。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S-32C1-35.5K-39Ca-40Fe-56Cu-64Zn-65I-127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实验操作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泥水的过滤 B.食盐水的蒸发 C.电解水 D.蔗糖的溶解【答案】C【解答】解:A、过滤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蒸发食盐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D、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正确的实验操作不仅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还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答】解:A、取用锌粒的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A操作错误;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水平面成45度角,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故B操作错误;C、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C操作正确;D、点燃酒精灯的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D操作错误。故选:C。3.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可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根据我国2016年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选项中未计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是()A.NO2 B.SO2 C.CO2 D.PM2.5【答案】C【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二氧化氮计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故选项错误;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二氧化硫计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故选项错误;C、CO2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未计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故选项正确;D、PM2.5是固体小颗粒污染,计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故选项错误;故选:C。4.下列实验相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B【解答】解:现象描述不说是什么而说什么样。A、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色烟雾,所以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所以正确。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火焰颜色不对,所以错误。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不是描述实验现象,只是说明反应产物,所以错误。故选:B。5.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CO2、CO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解答】解:A、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C、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CO2、CO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6.金属钛(Ti)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备原料.已知钛原子的核内有23个质子,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则钛原子内微粒的总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A.48、48 B.48、71 C.71、48 D.73、48【答案】C【解答】解:根据题意钛原子的核内有23个质子,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故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3;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故中子数为25;故钛原子内微粒的总数为23+25+23=7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25=48。故选:C。7.氙气具有极高的发光强度,在照明技术上用来填充光电管、闪光灯和氙气高压灯。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氙的原子序数为54 C.氙的元素符号为Xe D.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g【答案】D【解答】解:A、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4,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则氙的元素符号为Xe,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8.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PM2.5 B.化合物:一氧化碳、液态氧 C.金属单质:铁、氢气 D.混合物:煤、食盐水【答案】D【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B、液态氧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一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不是金属单质,铁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D、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所以煤属于混合物;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9.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常用二氧化氯(ClO2)、酒精(C2H5OH)、臭氧(O3)、次氯酸钠(NaClO)等消毒剂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下列有关消毒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ClO2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B.2个臭氧分子可表示为:2O3 C.C2H5OH中C的化合价为+4 D.NaClO中钠离子的符号为Na+1【答案】B【解答】解:A、二氧化氯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的,一个ClO2分子含义两个氧原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臭氧分子表示为:2O3,故选项说法正确。C、C2H5OH中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2x+(﹣2)+(+1)×6=0,x=﹣2,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0.将一定质量甲醇(CH3OH)和氧气(O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物质CH3OHO2H2OCO2X反应前质量/gm12.8000反应后质量/g0010.88.8nA.X中不含有氧元素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m>n D.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答案】A【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甲醇中氢元素全部转化到水中,水中氢元素质量为10.8g××100%=1.2g,则甲醇质量为1.2g÷(×100%)=9.6g,甲醇中碳元素质量为9.6g××100%=3.6g,氢元素质量为1.2g,则甲醇中氧元素质量为9.6g﹣3.6g﹣1.2g=4.8g,因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2.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8.8g××100%=6.4g,所以反应生成的X中的氧元素质量为:4.8g+12.8g﹣6.4g﹣(10.8g﹣1.2g)=1.6g,故X中一定含氧元素,故A选项错误;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根据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则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且含有3.6g﹣2.4g=1.2g碳元素,故B选项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12.8g=10.8g+8.8g+n,m=6.8g+n,所以m>n,故C选项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与参加反应的甲醇中的碳、氢元素质量比相同,因此生成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1×4)=3:1,故D选项正确。故选:A。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4Fe+3O22Fe2O3 B.2KClO32KCl+3O2↑ C.4P+5O22P2O5 D.2C2H2+5O24CO2+2H2O【答案】D【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A错误;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B错误;C、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C错误;D、乙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故D正确。故选:D。12.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如图1所示,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如图2所示,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C.如图3所示,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如图4所示,向炽热的碳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继续加热【答案】A【解答】解: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选项正确。B、红磷燃烧刚开始,温度升高,压强瞬间变大,但是由于反应进一步进行,反应物减小,温度下降,压强减小,当反应完毕,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不再减小,但比原来压强小,所以压强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C、地壳中前几位元素的含量:氧、硅、铝、铁、钙、其他,故选项错误。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CO:CO2+C2CO,每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产生2个一氧化碳分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2个一氧化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则气体的质量是增加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13.化学学习中要构建许多基本观念,以下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也相同 B.守恒观:3g碳与3g氧气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6g二氧化碳 C.变化观:水在一百摄氏度时变成气体和水在电解时变成气体,这两种变化本质上是不同的 D.微粒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们一定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答案】C【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参加反应的碳、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3:8:11,故3g碳与3g氧气完全反应,碳剩余,不可能生成6g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水在100℃时变成气体,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本质上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是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4.安全重于泰山,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C.夜间厨房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答案】C【解答】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要直接用水扑灭,以免发生触电;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事故的处理正确,不合题意;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湿毛巾可起到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会吸入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害的热气流上升,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可防止中毒,事故的处理正确,不合题意;C.夜间厨房煤气泄漏时,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开灯,通电时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引燃泄漏的煤气,发生爆炸,事故的处理错误,符合题意;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了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事故的处理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5.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空气、海水、牛奶 B.金属元素:Na、F、Mg C.氧化物:SO2、KClO3、MnO2 D.化石燃料:煤、石油、水煤气【答案】A【解答】解:A、空气、海水、牛奶中均含多种物质,均属于混合物,分类正确;B、F是氟元素的元素符号,属于非金属元素,分类错误;C、KCl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分类错误;D、水煤气不属于化石燃料,分类错误。故选:A。16.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的物质2种 B.b点得到的固体是Cu C.c点溶液中只有Zn(NO3)2 D.d点得到的固体有2种【答案】C【解答】解:A、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a点发生的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硝酸银有剩余,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3种,故选项说法错误。B、b点,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则b点得到的固体是银,故选项说法错误。C、c点,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c点溶液中只有Zn(NO3)2,故选项说法正确。D、d点,锌过量,得到的固体有银、铜、锌3种,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7.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铁钉在水面下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B.乙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D.丙中,导管内产生一段水柱【答案】A【解答】解:A、甲中锈蚀最严重的部分是水面与空气接触处,因为铁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故A错误;B、乙中,水面上用植物油封住,阻止了氧气溶于水,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因为没有接触到氧气而没有锈蚀,故B正确;C、乙中,水面上用植物油封住,阻止了氧气溶于水,植物油下方部分不锈蚀,而甲中铁钉水上水下都锈蚀,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故C正确;D、因为乙中铁钉没有锈蚀不会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压强不变,不会产生了压强差,故丙中导管内不会产生一段水柱,故D正确;故选:A。1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C.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作溶质,水作溶剂 D.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答案】C【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错误;B、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错误;C、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做溶质,水做溶剂,故正确;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错误。故选:C。1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的质量小于10g D.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答案】B【解答】解: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甲和乙的溶液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的质量,故B错误;C、t1℃时,甲的溶解度为10g,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的质量为,×100g≈9.1g,故C正确;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乙的溶解度与甲相比,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故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D正确。故选:B。20.关于100g1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g水中溶有10g硝酸钾 B.溶液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C.将硝酸钾和水按9:1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D.将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答案】D【解答】解:A.表示100g硝酸钾溶液中溶有10g硝酸钾,选项说法错误;B.该溶液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为:10%:90%=1:9,选项说法错误;C.将硝酸钾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选项说法错误;D.将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可制得100g10%的硝酸钾溶液,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2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1)人们到农家休闲经常吃烧烤。烧烤时远处能闻到一股香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为分子在不断运动。(2)用水洗油污时常加入洗洁精,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3)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写出水电解的反应方程式2H2O2H2↑+O2↑。(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5)铁桶不能盛装硫酸铜溶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说明Fe+CuSO4=Cu+FeSO4。【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2)乳化;(3)2H2O2H2↑+O2↑;(4)水和氧气;(5)Fe+CuSO4=Cu+FeSO4。【解答】解:(1)烧烤时远处能闻到一股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直接接触。(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2)乳化;(3)2H2O2H2↑+O2↑;(4)水和氧气;(5)Fe+CuSO4=Cu+FeSO4。2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现有①氧气、②石墨、③二氧化碳、④金刚石,四种物质,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作电极的是②。(2)可用于玻璃刀刀头的是④。(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①。(4)能用于灭火的是③。【答案】(1)②;(2)④;(3)①;(4)③。【解答】解:(1)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玻璃刀刀头。(3)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答案为:(1)②;(2)④;(3)①;(4)③。23.国庆假期,小强和家人去张家界大峡谷游玩。(1)出行乘坐大巴车。乘坐的公交车是由氢燃料电池驱动,绿色环保,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2)到达景区观赏。①景区内植被丰富,盛产富“硒”猕猴桃,这里的“硒”是指硒元素(填“硒原子”“硒元素”“硒单质”)。②走在栈道上,夹岸鸟语花香,“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不断运动。③峡谷内的金钟瀑布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可以用肥皂水检验其是硬水还是软水。【答案】(1)2H2+O22H2O;(2)①硒元素;②不断运动;③肥皂水。【解答】解:(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①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这里的“硒”是指硒元素;②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③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故答案为:(1)2H2+O22H2O;(2)①硒元素;②不断运动;③肥皂水。24.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铝原子2Al;(2)3个碳酸根离子;(3)酸中的阳离子H+;(4)一种常见的溶剂H2O;(5)标出亚硫酸钙(Ca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CaO3。【答案】(1)2Al;(2);(3)H+;(4)H2O;(5)CaO3。【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铝原子可表示为2Al;(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3)酸中的阳离子是氢离子,表示为H+;(4)一种常见的溶剂是水,化学式为H2O;(5)亚硫酸钙化学式为CaSO3,亚硫酸钙中氧元素显﹣2价,钙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由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亚硫酸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CaO3。故答案为:(1)2Al;(2);(3)H+;(4)H2O;(5)CaO3。2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每个数字分别代表该位置元素。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④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S。(2)①~⑧表示的元素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Ar。(3)⑤形成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由⑤⑦形成的化合物是Na2S。(4)①和④形成的微粒中,核外电子数为10的有H2O和OH﹣。【答案】(1)二;S;(2)Al;Ar;(3);Na2S;(4)H2O;OH﹣。【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是氢,②是碳,③是氮,④是氧,⑤是钠,⑥是铝,⑦是硫,⑧是氩。(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④位于第二横行,所以处在第二周期,该元素是氧元素,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硫元素,这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符号为:S;(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即元素⑥,符号为Al;①是氢,②是碳,③是氮,④是氧,⑤是钠,⑥是铝,⑦是硫,①﹣⑦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活泼,⑧是氩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符号为Ar;(3)由分析可知,⑤是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⑤是钠,在化合物中为+1价,⑦是硫,在化合物中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S;(4)①是氢,核外有1个电子,④是氧,核外有8个电子,所以两者形成的H2O、OH﹣有10个电子。故答案为:(1)二;S;(2)Al;Ar;(3);Na2S;(4)H2O;OH﹣。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26.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写出用甲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2)用装置甲制取氧气,采用该收集方法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3)用装置乙制取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4)在加热条件下,用醋酸钠(CH3COONa)固体与碱石灰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甲烷,同时生成碳酸钠,应选用的装置是乙(填“甲”或“乙”)。【答案】(1)长颈漏斗;2H2O22H2O+O2↑;(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水;(3)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4)乙。【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由图可知,甲装置中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发生装置,选择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2)由图可知,装置甲中的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选择该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避免生成的高温的融化物炸裂瓶底,故填水;(3)用装置乙制取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填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4)用醋酸钠(CH3COONa)固体与碱石灰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甲烷,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乙。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H2O22H2O+O2↑;(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水;(3)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4)乙。2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现象:反应结束后,观察到红磷熄灭,待装置冷却后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处。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1/5。②装置中的红磷不能(填“能”或“不能”)换成木炭进行实验。(2)如图2所示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①A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紫色石蕊不变色,B中紫色石蕊变红色。②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因此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答案】(1)①装置冷却后;②不能;(2)①A紫色石蕊不变色,B中紫色石蕊变红色;②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灭火。【解答】解:(1)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熄灭后,应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防止装置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小;②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几乎不变,无法测定装置中氧气的含量;(2)①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中紫色石蕊不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B中紫色石蕊变红色;②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故下边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利用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故答案为:(1)①装置冷却后;②不能;(2)①A紫色石蕊不变色,B中紫色石蕊变红色;②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灭火。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28.某兴趣小组将一定量的氯酸钾(KClO3)固体和二氧化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