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刘禹锡中国风教育公开课课件模板_第1页
陋室铭刘禹锡中国风教育公开课课件模板_第2页
陋室铭刘禹锡中国风教育公开课课件模板_第3页
陋室铭刘禹锡中国风教育公开课课件模板_第4页
陋室铭刘禹锡中国风教育公开课课件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刘禹锡中国风教育公开课课件ppt模板目录壹叁贰肆基础知识课文学习文言现象拓展学习壹01基础知识BASICKNOWLEDGE

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曾任检察御史,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晚年任太子宾客。

作品简介《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介绍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要求押韵。铭

“类比”介绍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类比贰02课文学习Listenandsay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出名灵异这只品德高尚爬上映入博学的人没有学问的人弹奏佛经奏乐的声音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不加装饰的琴解释红色的词语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何陋之有。注:取消主谓句性,无意义。注:表示宾语前置,无意义。注意叁03文言现象ClassicalChinesephenomenon词类活用有仙则名。苔痕上阶绿。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名:名词作动词,出名。上:名词作动词,蔓延。乱:形容词作动词,扰乱。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

陋室铭⒈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⒉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⒊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⒋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5.可以调素琴(古义:弹奏;今义:调解)古今异义

陋室铭一词多义

陋室铭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动词,到,往。之一词多义

陋室铭①表示交往的人。例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例句: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往来肆04拓展学习Extendedlearning

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喻什么?设喻引题山水仙龙喻喻陋室德馨主旨:惟吾德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你觉得下面的学生铭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联系现实,发表见解谢谢观赏Extendedlearning

锦素图文坊使至塞上人教版八年级语文PPT课件模板目录CONTENTS01作者简介02背景知识03诗文赏析04拓展学习作者简介01王维(701年-761年)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王维的诗你还知道哪些代表作品01山居秋暝02送元二使安西03竹里馆04洛阳女儿行0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06鹿柴背景知识02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诗文赏析0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首联叙事——出使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颔联抒情——内心抑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颈联绘景——塞外风光大孤长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尾联叙事——战事繁忙《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