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设计_第1页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设计_第2页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设计_第3页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设计_第4页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教学内容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班一年级

使用人

本课是通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事

教材分析

物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并加强对感官器官的保护

1.观察事物主要是通过眼、耳、鼻、舌、手这些感官器官

来观察事物的特点,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事物、记忆事物

教学目标

2.眼、耳、鼻、舌、手是我们主要的感官器官,要加强对

它们的保护

观察事物时常用的感官器官是眼、耳、鼻、舌、手。

重点难点

平时要加强对感官器官的保护。

一、观察西瓜

1.出示课件图一一西瓜图组

教2.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西瓜有什么特点?

3.学生观察,并独自作答。

4.教师总结:绿色的外皮、外皮上有条状、瓜瓢是红色、

有黑色的瓜子

5.大家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学的?

6.学生分组讨论

7.教师整理:眼睛一看;耳朵一听;鼻子一闻;舌一尝;

手一摸。(观察事物的方法)

眼、耳、鼻、舌是我们观察时常用的感官,手也能帮助我

过们观察。

二、保护感官

1.通过观察的方法我们知道眼、耳、鼻、舌、手是我们常

用的感官器官

2.生活中,感官器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它们的保

观察家里至少两种事物,记录好它们的特点,并且说明它

作业布置们是通过哪些感官观察得出的

1、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眼-看

耳-听

板书设计

感官器官鼻-闻

舌-尝

手-摸

教学反思

第二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找物体的相同主备

教学内容

和不同人

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别通过比一比和找

教材分析

不同来传递本课内容

1.通过观察,事物分别都是通过形状、颜色、轻重、软硬

教学目标来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

事物之间是通过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来进行分类;人

重点难点

与人之间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比一比

1.出示课件图例一一积木和玩具混合图

2.提问学生:同学们认识这些东西吗?

学生作答:积木、玩具

教3.这些积木和玩具混在一起,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什么办法

来比较一下它们?

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做出回答

5.教师整理,小结: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比

较软硬

6.拓展练习:同学们家里都有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的,

都是通过哪些方法比较的?

二、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1.观察课本P6人物图组

2.提问:这群小朋友都在干嘛?

学生回答:都在互相比较身高、胖瘦、头发、手掌、脚

.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比较?

程3

学生分组讨论:胳膊的长短、腿的长短、力气的大小等等

2.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比一比: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比较软硬

板书设计

找一找:身高、头发、胖瘦、手掌、脚掌

教学反思

第三课给物体分类

主备

教学内容给物体分类

本节课学习的是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

教材分析

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1.通过分类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对事物进行分

类整理

教学目标

2.生活中,需要分类整理的事物有很多,本节课的学习能

让学生从不同事物分类整理的方法中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分类整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何正确的进行分类整理,

重点难点

需要对事物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掌握方法

一、认识分类

1.教师出示不同的铅笔课件图,让学生找相同和不同的地

2.学生分组学习,找不同和相同,并进行分组、归类

3.教师巡查指导,并总结方法:

①通过长短分类

②通过颜色分类

③通过有无橡皮头分类

④通过笔身图案分类

4.得出结论: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就可以作分类。

二、怎么分

1.出示水杯课件图例,试一试,有几种分类方法?

2.学生自行思考,并进行分类

程3.同桌之间进行方法讨论,并归纳方法

4.教师巡查指导,并总结方法:

①按颜色分类

②按形状分类

③按大小分类

三、巩固新知识

1.教师出示积木图组,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巩固新知识

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按照讨论分结果进行分类

3.教师巡查指导,并随机抽取部分小组上台表演

4.总结得出分类方法:

①按颜色分类

②按形状分类

③按大小分类

④按多少分类

用今天所学知识,回家后通过分类的方法整理自己的图书

作业布置

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就可以作分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让我们发现更多

主备

教学内容让我们发现更多

本节课学习的是物体如何搭建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观察

教材分析

图形和认识图形及空间感和推理能力的学习

1.观察图形、认识图形,抓住图形特点,辨别图形是否可

教学目标以进行搭建

2.通过学习物体搭建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抓住容易搭建的物体,掌握搭建物体的方法

一、什么样的物体更容易搭建

1.出示学具积木,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搭建,并得出结论

2.先猜一猜,再搭一搭,有什么发现?完成下表

形状

猜想

实验结

J容易搭X不容易搭

3.容易搭建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①通过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特点

程②确定搭建形状所需的立方体图形

二、怎样搭得更高

1.给学生发放积木,学生自己进行搭建

2.教师巡查,指导学生进行搭建

3.学生分享自己的搭建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经验,向其他

学生进行展示学习

4.教师总结整理搭建方法

回家后,自己进行积木搭建,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①通过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特点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教学内容

第1课初识大自然

教学准备

蝉鸣、蛙

鸣、杜鹃鸣

教学重点重点:初步了解大自然里面有哪些事物

叫、蟋蟀鸣

和难点难点:理解“大自然”的定义

叫、雷鸣等

音视频资

教学预设修改、备注

(一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

然一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5阻而7»j#/十、I—白17S、、H级的口右手吉

的搐旗通带有各种自然

(D老师播放来

摹用听誉秘密。—

之,者的声音资料,

2)教学的容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区标硬节始

画.下来。

(: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

帚|、口已比1仅心山小。

(,1)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

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F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

然1的认识。(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5)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

然J叽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

研:先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D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

讲J太尔文的故事。

C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C3)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

观(秦、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三)下课

初识大自然

板书设计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

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三页1

教学反思

1.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

教学目标

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观察仔细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重点:寻找校园中属于自然界的事物

落叶,石子

和难点难点:安全有效的教学组织

教学预设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

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

1.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

域进行呢?

2.交待考察提示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课

(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考察大自然一一从校园开始

板书设计

石子树叶

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四页2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教学内容第3课大自然中的发现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

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

趣。

教学重点重点: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会对自教学准备

然物品分类

和难点放大镜,塑

难点:分类的依据

料托盘,自

己考察带

回来的自

然物品

教学预设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提问: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

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课学习

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一一手持镜柄,眼看镜片

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

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

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

(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

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

工,如何做观察记录)。

(4)学生观察。

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2)自行分类

(3)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

(5)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

(6)发现问题: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

难找。

(7)教师指导: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考察交流会

(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

(3)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

的科学问题。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

4.拓展一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1)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

(2)学生创作

(3)学生作品展示

(三)整理材料,下课。

大自然中的发现

板书设计

分类有生命无生命

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四页3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

教学内容第1课多样的天气

1.科学知识: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

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教学目标2.科学探究: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

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

径。

教学准备

重点: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发各种天气

教学重点

现天气是多样的、变化的图片、录

和难点

难点:观察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像,天气符

号图片

教学预设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

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

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

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

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

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

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

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

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

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

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及时记录和交流。注意安全。

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整理,下课。

多样的天气

板书设计

晴阴雾雪风雨及几种天气的图画

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五页1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

教学内容第2课天气的影响

1.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实例。

2.科学探究

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查阅整

理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资料。

3.科学态度、STSE

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

处。意识到观察和长期的记录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学

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重点:极端天气我们该注意的事项图书资料、

网络和终

和难点难点:区分天气对人、动物和植物的影响

端设备、资

料卡

教学预设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我们知道了各种天气现象,还要能列举天气变化对人们和

动植物生活影响的例子。

(二)新课学习

1.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观察教材中的6幅图

(2)说一说:每幅图表示什么天气?人们在干什么?还

适合干什么?

(3)播放人们在不同天气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图片资料(验

证学生所说,丰富学生认知)

(4)依次出示放风筝、冬季户外运动会的场景图。

(5)说一说:以上活动,在什么天气进行比较好?

(6)小结

2.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观察教材中的4幅图

(2)说一说:蝴蝶的行为有什么变化?蒲公英的形态有

什么变化?它们的变化与天气有关吗?

(3)对照教材场景图,教师讲述蜜蜂与天气的故事。

(4)提供学生查阅天气对动植物影响的资料

(5)进一步交流

(6)小结

(三)整理,下课。

天气的影响

板书设计

人植物动物

布置作业观察天气对家里的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常见的材料

教学

第1课生活中的材料

内容

1.科学知识

认识、辨认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知道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

特性和用途。

2.科学探究

教学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了解到常见材料的相同

目标与不同。学着使用材料概念图,分类整理物品。

3.科学态度,STSE

体验到材料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意识到科

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生活中的材料多是以组合的形式存

在的。

教学教学准备

吸管、纸、抹布、

重点重点:认识常见的材料

镜子等

和难难点:辨认材料并比较不同材料的不同特性

教学预设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看看我们的身边,课本是用纸印制的,衣服是用布

做的,因此,纸是印制课本需要的材料,布是做衣

服需要的材料。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

材料。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常见的材料

(1)依次出示教材上提供的6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

(2)思考:图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什么

材料可以制成什么物品?

(3)指导学生表达。

例如:吸管、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可以

制成吸管,塑料可以制成矿泉水瓶。

(4)针对其余5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学生照上面的

方式依次表达。

(5)小结:塑料、金属、纸、玻璃、木头、布,都

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

(6)出示更多由以上6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或图

片。

(7)按照材料的不同,将各种物品分类。

(8)观察比较这6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如光滑度、

软硬度、透明度等)。

(9)小结:同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同类物

品,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2.辨别材料

(1)分组寻找2-4个多种材料制成的物品。

(2)说一说:这个物品叫什么?它是用哪几种材料

制成的?

(3)想一想: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为什么选用不

同的材料?

(4)小结: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材料,

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特性的材料制成

的。

(三)整理,下课。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板书金属塑料纸

设计材料

玻璃木头布

布置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六页1

作业

教学

反思

第四单元常见的材料

教学内容

第2课纸

1.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认识不同纸。

教学目标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和简单的对比实验的全过程,训练观察、比较、

描述、设计、操作等方法技能。初步了解控制变量和不

变量的方法。

3.科学态度,STSE

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究兴趣,感受科学、

技术、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

牛皮纸、复

印纸、新闻

纸、餐巾纸、

教学重点重点:认识不同纸。

放大镜、铁

和难点难点:了解不同纸的物理特性。

架台、水槽、

彩色墨水、

胶条或夹

子。

教学预设修改、备

(一)教学导入

展示师生收集的纸制品(纸的多样性及多种用途),引导

学生提出可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纸

(1)依次出示4种纸(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餐巾

纸)

(2)思考:这些纸有哪些不同?怎么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导:这些纸的颜色、厚薄、光滑度、软硬度、韧

性等都有不同,可用看、摸、揉、拉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不

同。

2.比较4种纸的吸水性

(1)猜想:餐巾纸、报纸、复印纸、牛皮纸的吸水性相

同吗?

(2)讨论:怎么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对比?

(3)指导:每种纸的宽窄、长度、入水深度、入水时间

等都要相同。不同的只是纸选了4种。这样才好对比。

(4)分组讨论,口述实验计划,组内交流。

(5)提供实验计划范例,指导完善本组计划。

(6)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实验汇报,得出结论。

(8)思考:根据它们吸水性的不同,分别适合用来制成

什么物品?

3.选择合适的纸做贺卡

(1)选择自己喜欢的贺卡主题。

(2)搜索资料,或请教他人,学习制作方法。

(3)选择合适的纸和制作工具。

(4)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贺卡

(5)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餐巾纸

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七页2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常见的材料

教学内容第3课塑料

1.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种塑料

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

标识。

2.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

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教学准备

重点:了解不同塑料的不同特性、用途及

教学重点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各种不同

的塑料袋、

和难点难点:意识塑料对生活的影响,树立安全、

健康的生活意识。塑料瓶子,

放大镜

教学预设修改、备

(一)教学导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种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

塑料。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塑料

(1)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

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

软硬、透水性……)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

料袋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

展开对比观察活动。

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

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

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

展开对比观察活动。

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识

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

瓶图片

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

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

(3)做好调查记录

(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5)做好安全宣传。

(三)整理材料,下课。

塑料

板书设计

塑料制品

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七页2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常见的工具

教学内容第1课剪子和刀具

1.科学知识

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结构,知道剪子和刀具有不同

用途。

2.科学探究

经历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制作纸制物品的过程,总结剪

教学目标

子的使用方法。

模仿设计制作小挂件。

3.科学态度、STSE

树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意识到改

进工具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裁纸

教学重点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剪子和刀具及各自刀、其他种

用途。类的刀和

和难点

难点: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结构。剪、手套、

石块、笔、

线绳、胶

水,彩纸

教学预设修改、备

(一)教学导入

出示各种漂亮的窗花图片。

剪窗花,需要使用剪子,有时,事先还要用刀具把大

纸裁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剪子和刀具。

(二)新课学习

1.分开一张纸

(1)提问:包书皮,需要把一张大纸分开,怎样才能分

开呢?

(2)学生回答之后,出示教材中提供的3种方法(图片):

用手撕开、用剪刀剪开、用裁纸刀割开。

(3)观察比较裁开纸的效果。

(4)讲解使用剪子和裁纸刀的安全要求:既要防止伤害

自己,也要防止伤害他人。

(5)教师示范操作。

(6)学生实操。教师巡视指导。

(7)再次比较3种分纸效果。

(8)小结。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撕能更好地达到要求,

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

2.制作小挂件

(1)出示小挂件的图片或实物,提出任务:过新年,我

们一起制作一些小挂件装扮教室,烘托节日气氛。

(2)思考:做这样的小挂件,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怎

样做?

(3)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并解读小挂件设计图、分

步制作不意图。

(4)根据教师的范例,学生分组交流并口述设计及制作

思路。

(5)教会使用剪刀的小窍门(用剪刀的刀口后部剪硬纸

片,用剪刀的刀尖部分把彩纸剪成碎纸条)。

(6)交待注意事项,尤其注意安全。

(7)分发材料和工具(材料:如薄厚不同、多种颜色的

彩纸、线绳、胶水;工具:剪子、裁纸刀、笔等)。

(8)学生实操。教师巡视指导。

(9)作品展示和交流。用挂件装饰教室。

3.认识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

(1)出示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实物,配图简介名称,

并演示操作其用途。

(2)观察剪子和刀具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用途,初步建

立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4.了解科技史一一石刀、石斧

(1)解说古人发明石刀、石斧的过程。

(2)与现在相比,古人的石刀、石斧很粗糙,提示当时

的材料和技术与现在的材料和技术的不同。

(三)整理材料,下课。

剪子和刀具

板书设计枝剪理发剪裁衣剪指甲剪

刻刀转笔刀菜刀石刀石斧

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八页1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常见的工具

教学内容

第2课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