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玉环县坎门中学庄爱兵

【摘要】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能丰富数学学科教学的内容;改

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高度交互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媒体,使学生在轻松、

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

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战线上逐渐深

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

教学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与应用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多媒体课件的

制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

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

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我们应

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2.多媒体课件应以小的“积件”为主要形式。多媒体课件做好后,应是适合

人人使用,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即一个难点对应一个课

件,教学思路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课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有这样的课件才会有

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被推广。目前市场上许多教学课件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在

此。

3.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老师只管按鼠标,一路“next”下去,

虽然省劲不少,但交互性太少,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学

生自学型的习题式课件,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课堂教学片断:前面我们已经学完椭圆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椭圆的定义。

1

椭圆第一定义: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即|PF1|+|PF2|=2a(a>c)。我们在遇到有关椭圆问题时要善

于回归定义,回归书本。(让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椭圆第一定义,问题情境再现,

提出课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大多省略了概念本身的情境,以为学生对抽象

概念的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来进行,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真实的情境中

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往往无法还原到具体问题情境中,不

能学以致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信息

技术可以为我们还原知识本来的情境,尤其是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

实时开放,让问题情境生动逼真,使得学生进入角色快、兴趣浓、积极性高,为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教学设计

1.多媒体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

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活动过程的依据,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更重要的是内

化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既是对人才培养要求这一总目标的具体

表现,又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信息技术的整合,给学习者创设了一

个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因此,对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例如,在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通

过描出几个点画出图象,费事费力不说,由于图象较多,只能分别画在几个坐标

系中,图象分散不易为学生所掌握。而教师通过画出的几个幂函数的图象便开始

总结其性质,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地被动接受。由于教学环境的死板,信息刺激的

单一、单调,学生对其认识不可能深刻,学完后稀里糊涂的学生不在少数,达不

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以及图象功能,学生可以给幂函

y=x中的n赋值,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几个幂函数的图象加以对比,即方

便、快捷,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在给n赋值的同时也在不

断地进行探索。学生通过观察幂函数图象,进而探索发现出规律并作出猜想,通

过实验进行验证,进而分类,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好象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

当中,在探索、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2.多媒体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就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教学设计者必须掌握较多教学策略,才能根据实际需要

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对类型众多、范围广泛、性质和形式各异的教学目

标做到系统地考虑诸多因素,设计出在总体上的择优的教学策略,这是一项复杂

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①结构清晰、操作灵活方便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清晰和有条

理,封页、主页、子页、结束页,主页又包括复习、新课引入、新课讲授、课堂

练习、小结等环节,一目了然,且内容丰富、重点突出。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③创设良好的交互性、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

特点是注意信息的交流,因而是否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的教

学环境成为网络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例如课堂教学片断:请同学拖动椭圆的动点P,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尝试重

新认识椭圆定义的几何量:a、b、c.问:a,c大小如何?对点P的轨迹会有何

影响?

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通过拖动点P及改变a、b、c的大小,能比较直观地

|FF|c

体验椭圆的轨迹与a、b、c之间的关系,这时再引入离心率e12学

|PF1||PF2|a

生就很容易理解:e→0则椭圆变得又圆又“胖”了,e→1则椭圆变得越来越扁,

显得“苗条”了。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件,对概念情景进行模拟,使得数学概念

不再抽象,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变成乐于学数学,不仅有效地掌握椭圆的概念,

3

也锻炼了思维的严密性,达到教学的最大绩效。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一些工具软件,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对这些多媒体对象进行剪辑和加工处

理,使得那些在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难点问题迎刃而

解,使之符合我们数学教学的要求。

比如,研究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出现的机率与抛掷次数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人

工来投的话,由于时间的限制,投掷的次数往往不够大,其结果的可信度相对差

一些。而利用抛掷硬币的课件,可实现较多次数的投掷,从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

的出现机率所固有的规律。在演示的过程中,可利用课件的可控性和交互性,积

极引导学生参与试验,由学生来设定其抛掷速度和次数,由此得出相对合理、可

信度高的试验结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的作用,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突出重点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能提高教师的素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只不过从“前

台”走到了“幕后”,其主导作用体现在通过计算机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例如:在学习必修1第三章用二分法求解放长的近似解二分法是学生不知

道的新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该节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视听

效果,播放幸运52中猜物品价格的游戏,在幸运52中,一般是给出一种物品,

然后让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选手每猜出一个价格,主持人李咏

就会告诉选手是高了还是低了,然后选手再去猜。因为选手猜物品价格的方法用

的就是二分法的思想,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很容易接受二分法的思想,并且记

忆牢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出用区间二分法求方程x3-x-1=0在区间[1,1.5]

内的一个近似解(误差不超过0.0001)的一个算法。分析:在“VB”环境下,

只要画出界面,输入根据程序框图编写的程序代码,就能判断方程解的范围,计

算出方程的近似解,在计算机上操作可以反复进行,有利于理解二分法的含义。

4

(三)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内容和数学课的教学特点制作出活灵活现、丰富多彩、有感染力的

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改变数学课一贯的严肃、枯燥无味的课堂形象,从而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由于缺乏空间想象力,

想象不出几何体的空间形状而出现畏难情绪。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其形象、直

观的特点充分显示出来,它甚至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几何体,帮助学生了解立

体图形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四)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课前借助于电脑、网络等做好课件,在上课

时能快速提供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在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的时候,可以利用动画

手法让学生体会出抛物线对称轴两侧函数的不同的变化趋势。在教学用列举法求

概率时,无论是列方形表还是画树形图,都要掺扰大量的时间,传统的“粉笔加

黑板”的教学模式效率十分低下,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借助多媒体辅助教

学,既节约了列表画图的时间,扩大了教学的容量,又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

学效率。

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心理学实验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

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可以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形

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

5

知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习自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

课堂提问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

互作用及网络交流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性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三)创设探索情境,培养思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的前提条件。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

学情境,能够把抽象、难懂、枯燥的数学公式推理过程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

有趣的教学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培养

学生思维想象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在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为了让学生直

观感知圆锥的体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关系,可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搜

集优秀的媒体素材。利用该媒体素材先向学生演示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的关系,

然后再向学生演示: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的过程。并向学

生提出问题: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倒几次正好倒满?每

次水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几分之几?有层次的教学设计,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

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

边活动。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思考,都明白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

体积的1/3,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提高了观察能力,培养了思

维想象力。

(四)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练习是实践的一种形式,是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条件。

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巩固新知识,拓宽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我遵

循知识的再现性、发现性和创造性原则,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从网络资源中搜集

相关的练习题,然后进行分类整理。这样,上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尝试

解答。同时,通过网络计算机技术不断从各类学生中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疑

6

难,使学生理解算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五)创设质疑情境,实现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

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

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

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

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在上“正方体截面”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

“正方体截面”课件,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

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

“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

“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

的图形?”……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

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

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要选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合理切入点。

实验表明:多媒体网络环境本身并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引起教学质量

变化的是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软件制作以及适时恰当的媒体使用。既要根据

教学内容来合理设计多媒体网络软件,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决定在什么时

候、什么地方使用。只有选准切入口,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

1.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声、形、光、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

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既能很容易地激发学生

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并维持一段相对较长时间的对学习对象和活动的注意,又

能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学生大脑兴

7

奋点能随课堂教学进程的转移而转移,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这

样,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前提保障。

2.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习内容有的很抽象不易理解,有的过

程非常繁杂常规手段很难解释清楚,这时候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就能化复杂为简

单,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执教《指数函数》时,利用多媒体从生活应用出发创设情境,从而引

出了指数函数的概念;为了加强对指数函数定义的认识,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

去思考探索,从而使学生在把握了指数函数的三个特征及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对

指数函数定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另外通过学生自己画出有代表性的指数函数

的图像,又通过计算机演示更多指数函数的图像,从而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

学生得出了指数函数的性质;这堂课的特色是恰当运用多媒体分散难点,化抽象

为具体,完成了对学生数形结合数学思维的培养。

3.为巩固练习,增加训练密度。课堂教学离不开练,熟才能生巧。运用多媒

体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习题,增加训练密度,减少无效时

间。

(二)要根据教学任务的特征设计好多媒体网络课型。

“课型”,其内涵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在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产生的;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对各类课在教材、教法、媒体运用等方面的共

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方式、教学媒体、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我们认

为课型的分类从来就是异彩纷呈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五

8

彩缤纷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依据教学任务的特征选择设计好多媒体

网络的课型。

(三)要善于把握是否在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标准。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来评判是不是在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4条

标准。实施之前以此来衡量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实施之后以此来评判推测

教学效率的高低,在这些方面都很有好处。

1.从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学生活动的关系看,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

展。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

求知欲,是否使学生有了强大的内驱动力去积极学习、主动构建,扎实、深刻、

灵活地掌握知识。倘若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一节课都始终盯着大屏幕,

看教师播放的各种图像材料,这就是多媒体不合理的使用,是在滥用。

2.从处理好多媒体的使用与学科内容的关系来看,是否有利于学科重点难点

的直观呈现。选择内容、设计程序、构思界面时,要把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尽可

能形象生动、直观美观、动态地呈现,并伴随恰当的背景音乐或语言解说。

3.从处理好学科知识与边缘知识的关系来看,是否有利于突出学科知识中

心。设计使用多媒体,可以补充一些相关学科知识,但是通过多媒体补充的课外

知识不能过多,否则就可能喧宾夺主,导致学科知识弱化,冲淡甚至淹没了教学

重点,以致学科“异化”。

4.从处理好多媒体呈现与整个教学流程的关系看,是否有利于对话渠道的畅

通。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必须保证课堂对话渠道的畅

通。复杂的、高密度的、形式多样的沟通与合作,能促进学习者主动地去探索发

现。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是要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多媒

体的呈现也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时机,要使多媒体的呈现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

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宇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2]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J],广西教育,2003.2

[3]郭绍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02.7

[4]张定强.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03,3

[5]吴华.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数学教育学报,2004.1

9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玉环县坎门中学庄爱兵

【摘要】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能丰富数学学科教学的内容;改

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高度交互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媒体,使学生在轻松、

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

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战线上逐渐深

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

教学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与应用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多媒体课件的

制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

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

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我们应

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2.多媒体课件应以小的“积件”为主要形式。多媒体课件做好后,应是适合

人人使用,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即一个难点对应一个课

件,教学思路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课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有这样的课件才会有

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被推广。目前市场上许多教学课件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在

此。

3.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老师只管按鼠标,一路“next”下去,

虽然省劲不少,但交互性太少,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学

生自学型的习题式课件,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课堂教学片断:前面我们已经学完椭圆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椭圆的定义。

1

椭圆第一定义: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即|PF1|+|PF2|=2a(a>c)。我们在遇到有关椭圆问题时要善

于回归定义,回归书本。(让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椭圆第一定义,问题情境再现,

提出课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大多省略了概念本身的情境,以为学生对抽象

概念的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来进行,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真实的情境中

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往往无法还原到具体问题情境中,不

能学以致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信息

技术可以为我们还原知识本来的情境,尤其是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

实时开放,让问题情境生动逼真,使得学生进入角色快、兴趣浓、积极性高,为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教学设计

1.多媒体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

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活动过程的依据,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更重要的是内

化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既是对人才培养要求这一总目标的具体

表现,又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信息技术的整合,给学习者创设了一

个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因此,对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例如,在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通

过描出几个点画出图象,费事费力不说,由于图象较多,只能分别画在几个坐标

系中,图象分散不易为学生所掌握。而教师通过画出的几个幂函数的图象便开始

总结其性质,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地被动接受。由于教学环境的死板,信息刺激的

单一、单调,学生对其认识不可能深刻,学完后稀里糊涂的学生不在少数,达不

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以及图象功能,学生可以给幂函

y=x中的n赋值,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几个幂函数的图象加以对比,即方

便、快捷,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在给n赋值的同时也在不

断地进行探索。学生通过观察幂函数图象,进而探索发现出规律并作出猜想,通

过实验进行验证,进而分类,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好象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

当中,在探索、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2.多媒体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就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教学设计者必须掌握较多教学策略,才能根据实际需要

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对类型众多、范围广泛、性质和形式各异的教学目

标做到系统地考虑诸多因素,设计出在总体上的择优的教学策略,这是一项复杂

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①结构清晰、操作灵活方便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清晰和有条

理,封页、主页、子页、结束页,主页又包括复习、新课引入、新课讲授、课堂

练习、小结等环节,一目了然,且内容丰富、重点突出。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③创设良好的交互性、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

特点是注意信息的交流,因而是否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的教

学环境成为网络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例如课堂教学片断:请同学拖动椭圆的动点P,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尝试重

新认识椭圆定义的几何量:a、b、c.问:a,c大小如何?对点P的轨迹会有何

影响?

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通过拖动点P及改变a、b、c的大小,能比较直观地

|FF|c

体验椭圆的轨迹与a、b、c之间的关系,这时再引入离心率e12学

|PF1||PF2|a

生就很容易理解:e→0则椭圆变得又圆又“胖”了,e→1则椭圆变得越来越扁,

显得“苗条”了。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件,对概念情景进行模拟,使得数学概念

不再抽象,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变成乐于学数学,不仅有效地掌握椭圆的概念,

3

也锻炼了思维的严密性,达到教学的最大绩效。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一些工具软件,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对这些多媒体对象进行剪辑和加工处

理,使得那些在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难点问题迎刃而

解,使之符合我们数学教学的要求。

比如,研究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出现的机率与抛掷次数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人

工来投的话,由于时间的限制,投掷的次数往往不够大,其结果的可信度相对差

一些。而利用抛掷硬币的课件,可实现较多次数的投掷,从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

的出现机率所固有的规律。在演示的过程中,可利用课件的可控性和交互性,积

极引导学生参与试验,由学生来设定其抛掷速度和次数,由此得出相对合理、可

信度高的试验结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的作用,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突出重点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