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模拟考试语文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模拟考试语文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模拟考试语文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模拟考试语文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模拟考试语文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19中2023-2024学高一期末模拟考试题语文试卷【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4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翔实(xiáng)峥嵘(zhēng)沁园春(qìn)挥斥方遒(qiú)B.上阕(kuì)阻遏(è)橘子洲(jú)百舸争流(gě)C.惆怅(chàng)寥廓(kuò)曾记否(céng)强劲有力(jìn)D.百侣(lǔ)粪土(fèn)岁月稠(chóu)慷慨激昂(kǎi)【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上阕”的“阕”应读“què”。C.“强劲有力”的“劲”应读“jìng”。D.“百侣”的“侣”应读“lǚ”。故选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B.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C.学问贵在问,要问就不要怕贻笑大方,而真正的大方之家是不会嘲笑虚心求教的人的。D.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的残羹冷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礼尚往来”的意思是礼节上重视有来有往。本句是说夫妻间的理解支持、关心照顾,不属于这个范畴,使用不正确。B.“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贬义,用在此处形容老师,感情色彩不当。C.“贻笑大方”意思是给懂行的人留下笑柄。根据后面“真正的大方之家是不会嘲笑虚心求教的人的”可知使用正确。D.“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前边再用“吃……剩的”修饰,语意重复,使用不当。故选C。3.下列句子在修辞特点上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B.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鹰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C.太阳暗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是通感,由视觉向听觉转移,形成感官上的互通。A.比喻,把“树缝里漏着的一两点路灯光”比喻成“渴睡人的眼”。B.拟人,“邀来”赋予牛蛙以人的行为特点。C.拟人,“悲叹”“脱”“披”赋予风、树木以人的行为特点。D.通感,由嗅觉向听觉转移,形成感官上的互通。故选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B.学生如果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拙于理性表达,更可能失掉创新的能力。C.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D.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司机的安全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学生如果……”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学生”的前面。C.搭配不当,“高考改革”与“出台”不搭配,应在“高考改革”后面加上“方案”。D.“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由……造成的”两句杂糅。故选A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②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③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④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⑤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⑥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A.④②③①⑤⑥ B.⑤①④②③⑥ C.⑤③④①②⑥ D.④①⑥③⑤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首先点明描写对象——荷塘的四面,因此⑤排第一,前句写“都是树,而杨柳最多”,因此紧跟“这些树”,⑤①相连,据此排除ACD。然后按照远近顺序,写树色、树梢、树缝,最后写作者的感情,因此④①②⑥相连。故选B。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学于余B.吾尝终日而思矣惑而不从师C.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自言本是京城女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可译作“向”。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C项,前一个“言”是语气助词,可不译;后一个“言”是动词,可译作“说”。D项,前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比”;后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对”。故选A。7.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用“青云梯”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路,运用了比喻;B.说天姥山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天姥山的高峻;C.把“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运用了比喻;D.把“大弦嘈嘈”的弹奏声比作“急雨”声,把“小弦切切”的弹奏声比作“私语”声,运用了比喻。故选B。8.下列各项归类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列缺霹雳②樯橹灰飞烟灭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梦啼妆泪红阑干A.①②⑥⑧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⑧ D.④⑤⑥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列”通“裂”,分裂。④“知”通“智”,智慧。⑤“生”通“性”,本性,生性。⑥“有”通“又”,再次;“暴”同“曝”,暴晒。⑦“受”通“授”,教授。故选D。9.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何其然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而又何羡乎⑦渺渺兮予怀A.①③⑥/②⑤/④/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C.①④⑥/②③/⑤/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不同句式和特点的能力。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又羡何乎”。⑦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①③⑥宾语前置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主谓倒装句。故选A。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 B.顺流而东也,舳舶千里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D.明烛天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汇活用的判断能力。A.“歌”,名词作动词,歌唱。B.“东”,名词作动词,向东流。C.“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D.“烛”,名词作动词,照。故选C。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越长城之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A项,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月出于东山之上”意思是:明月从东山后升起。“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意思是: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扣舷而歌之”意思是: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侣鱼虾而友麋鹿”意思是:与鱼虾做伴,与麋鹿为友。C项,第一个“乎”,助词,……的样子;第二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意思是:(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相与枕藉乎舟中”意思是:(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D项,两个“之”,都是均为结构助词,的,意思相同。“渺沧海之一粟”意思是说: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越长城之限”意思是:越过长城的城墙。故选D。1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D项,“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错误,本句中“桐城”为籍贯。关于桐城派,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故选D。1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知晓)善假于物也(假:借助)而绝江河(绝:横渡)虽有槁暴(槁暴:晒干)B.学不可以已(已:停止,结束)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C.其下众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徒:徒弟)驽马十驾(驾:一天的行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出一般人)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耻辱)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全面)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愈、越发)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知:知晓”错误,通“智”,见识。C.“徒:徒弟”错误,同类的,一类人。D.“耻:耻辱”错误,意动用法,以……为耻。故选B。14.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考虑古今异义。①“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②“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③“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④“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场所。⑤“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⑥“古文”,古义,秦汉的散文;今义,“五四”前文言文的统称。①②③④⑤⑥每项的古今义都不相同。故选A。1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①吾师道也②耻学于师③孔子师郯子④小学而大遗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常见的此类活用现象,比如,名词做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①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②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翻译:以向老师学习为耻;③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翻译:孔子以郯子为师;④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翻译: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⑤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翻译: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⑥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翻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⑦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翻译:我跟从他,以他为师;⑧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材料一: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材料二: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节选自铁凝《哦,香雪》)材料三: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节选自孙犁《荷花淀》)16.下列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她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B.材料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C.材料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她,这是少女虚荣心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D.材料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1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B.材料二,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C.材料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D.材料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材料二写香雪的动作、材料三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出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18.请根据小说的特点,分别给三则材料拟写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C17.A18.①.材料一:美好的遇见/微笑的媳妇②.材料二:细腻的心思/闪光的盒子③.材料三:唯美的等待/诗意地编席【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C.“这是少女虚荣心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错。香雪并非爱慕虚荣,她想在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可见女孩儿的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保留了纯真质朴,也不能说这是乡村文化的失落。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错误。不用语言描写,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害羞、内向的特点,并不是为了突出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要求给上述三段文字拟个标题,可通过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来拟标题。材料一描写了“我们”去借被子,遇到了一个年轻媳妇,重点描写了年轻媳妇的外貌和她的笑,所以可从“美好的遇见”“微笑的媳妇”角度拟标题。材料二描写了香雪在晚上回来的路上,仔细地观赏她换来的铅笔盒子,满心欢喜。可根据材料中的“闪闪发光的小盒子”来拟题。材料三描写了女人坐在小院当中编席,等待丈夫的回来。根据材料中的“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些描写,可知白洋淀的环境是美丽的,女人的心情是愉悦的,所以可从“唯美的等待”或者“诗意的编席”角度拟题。三古代诗文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的“犹”字和“尚”字两个副词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B.颈联写反动官府残酷掠夺所造成的结果:“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形象地渲染出山中寡妇生活艰难的境况,很有艺术感染力。C.在诗的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D.这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诗人的情感通过人物刻画和生活场景描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20.这首诗运用什么方法刻画山中寡妇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答案】19.C20.(1)本诗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突出地表现了山中寡妇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形象。(2)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无限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深刻批判。【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直接抒情”“批判的矛头直指”“强烈控诉”均不恰当,尾联是生发议论,间接抒情,从侧面批判了统治者。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手法和情感的能力。“麻苎衣衫鬓发焦”句,运用简洁的肖像描写塑造山中寡妇这一人物形象。“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句,运用“挑”“斫”等动词,对山中寡妇进行动作描写。这两句交代了她的生活状况,官府的残酷掠夺使她只好挖来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新砍来的柴火还要“带叶烧”,可见,其生活困苦之状让人难以想象。所以,本诗在塑造山中寡妇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山中寡妇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特征。“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句,写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但官府仍旧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写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山中寡妇》一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诗人对百姓的无限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深刻批判,都通过对人物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2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蔑视权贵、不苟合于世的诗句,也是全诗诗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诗句,也是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滕王阁序》中描写秋天落霞飞动,水天一色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使我不得开心颜③.同是天涯沦落人④.相逢何必曾相识⑤.落霞与孤鹜齐飞⑥.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摧”“事”“颜”“涯”“鹜”。(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乙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故枸木必将待櫽栝③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节选自《荀子·性恶》)【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法。③櫽栝(yǐnguā):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B.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C.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D.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23.下列句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2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选文开篇即提出中心观点,接着有条理、有层次地阐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作用。B.《性恶》选文中认为人性之所以为恶,是因为人生来而有好利等人性,而这些人性会令礼义辞让等德行消失。C.《性恶》选文中认为人一定要靠师法,得到礼义,然后得到安定,才能成为君子。否则,放纵性情,违背礼义,会成为小人。D.《劝学》选文善用比喻阐述道理,说理透彻。《性恶》选文在阐释相似道理时,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答案】22.C23.B24.D25.(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2)因此看来,这样那么人的本性是恶的,就很明显了,那些善的品质就要靠人为努力了。【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古代的圣王因为人的性恶,因为偏险而不端正,悖乱而不安定,为此而建立礼义,制定法度,用来整治人的情性,改正人的情性,驯服教化人的情性,引导人的情性。“偏险而不正”与“悖乱而不治”结构一致,句意相关,中间断开,排除BD。“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与“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结构一致,句意相关,中间断开,排除A。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𫐓: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句意: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B.无通假。句意: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C.生:通“性”,天性、资质。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从:通“纵”,纵容。句意: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的情欲。故选B。【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错,《劝学》中荀子用了大量的比喻说明人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改变恶性;在《性恶》节选的这些文字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手法,如:“故枸木必将待櫽栝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故选D。【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省察;“知明”,智慧明达。(2)“用”,因为;“然则”,这样那么;“伪”,通“为”,人为努力。参考译文:甲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乙人的本性是恶的,而所谓善的,是人为努力。现在的人性,有生下来而贪好私利的,顺着这个性,会出现争夺,而辞让的德行就消失了。有生下来而嫉妒、憎恨的,顺着这个性,会有对人的伤害,而忠信的德行就消失了。有生下来而有耳目的欲望,有喜欢声色欲望的,顺着这个性,会有淫乱出现,而人的礼义文理秩序就消失了。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的情欲,就一定导致争抢掠夺,一定跟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相合,而最终回到乱动局面。所以一定要有老师法制的教化,礼义的教导,然后才会有辞让的德行出现,合乎文理秩序,最后归于治理安定。由此看来,人的性是恶的,就很明显了,而善就要人为努力了。所以弯曲的木材,一定要靠櫽栝蒸热矫正,然后才直;不锋利的刀剑,一定要磨砺,然后才锋利;现在人的性恶,一定要靠老师、法制,然后才能改正,有礼义然后才能治理安定。现在的人没有老师、法制,就会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没有礼义,就会悖乱而不安定。古代的圣王因为人的性恶,因为偏险而不端正,悖乱而不安定,为此而建立礼义,制定法度,用来整治人的情性,改正人的情性,驯服教化人的情性,引导人的情性。今人的性情都是由安定而表现,合乎道统。现在的人,接受老师、法制的教化,积累文化知识,实行礼义的人,便是君子;放纵性情,安于恣肆放荡,违背礼义的人,便是小人。由此看来,人的性是恶的,就很明显了,而善就要人为努力了。四语言文字运(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①,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可见,读书并不在多,②。“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读书有两种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不仅记笔记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而且可以帮助你记忆。26.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6.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②而在于选(读)得精、读得彻底(透)③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27.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解析】【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前句“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下句“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说的是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的后果,据此应填: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②处,“可见”表总结,前句“读书并不在多”,后面应有“而在于”,后句“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强调读书要精、要透,据此应填:而在于选(读)得精、读得彻底(透)。③处,前文说“多读”,后文说“少读”,语境是就“多读”与“少读”辩证分析,对应“多读不能算是荣誉”,此处应填: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主要是语序不当: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记笔记”后面;二是分句语序不当,作为递进分句,“帮助你记忆”是记笔记的首要直接作用,应放在前面,改为“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五、写作(60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相遇。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得以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鲁迅、朱自清、郁达夫、史铁生等在语文课本中诗意地相遇。假如可以穿越时空,你最愿意和其中的哪一位相遇呢?相信这相遇定会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或共同探讨人生……请以“当我与相遇”为题目,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要有生动记叙和细腻描写;人物形象要鲜活生动、个性鲜明;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当我与苏轼相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我亦泛舟赤壁之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正在惬意神游之际,忽见旁边小船上杯盘狼藉,几人互相枕藉,其中一人呓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我惊呼:“东坡先生!”移船相近邀相见,苏轼坐起来,张开醉眼,向我招招手:“相遇江湖,实属不易,同来,同来!”我欣然前往……次日清晨,睡眼惺忪间,我看见苏轼挽袖背手站在船头,双眼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早起的渔夫樵夫远远看见苏轼,都专程绕道过来打声招呼:“东坡先生,早啊!”苏轼也轻声回应道:“早,愿你今天满载而归呀!”而有几个公人打扮模样的人,迎面走来竟又远远地绕开,招手示意我们旁边的船家将船撑远些,然后登船而去。苏轼的眼里闪过一丝痛楚,回头看见我,释然一笑说:“走,去我家。”作别其他友人,我随苏轼来到了他的草屋。屋旁开辟出来的几块空地上,庄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