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1页
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2页
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3页
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4页
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至情至性——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第三单元至情至性——高二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知识大盘点(2)

第三部分: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2、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草席)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

2、至于成立(古:到;今:连词,提及,另外)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成人自立;今:建立,形成)

4、而刘夙婴疾病(古:多指重病;今:病的总称)

5、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

6、除臣洗马(古:授予官职;今:除去、消除)

7、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皇恩今:向上级报告)

8、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报告,申诉;今:使人知道)

9、臣之辛苦(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10、奉诏奔驰(古:急速就职,奔走效力;今:很快地跑)

11、拜臣郎中(古:官职名;今:中医医生)

1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古:流星的光;今:微小的光)

1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三、一词多义

1、辞

①辞不赴命(辞谢)

②停数日,辞去(告辞)

③归去来兮辞(文体的一种)

2、区区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小,少)

3、见

①慈父见背(助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③敢陈愚见(见解)

④见陵之耻(被)

⑤图穷匕见(通“现”,出现)

4、薄

①日薄西山(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③如履薄冰(与厚相对)

④知行浅薄(微小)

⑤薄田十五顷(土地贫瘠)

⑥不薄今人爱古人(轻视)

5、拜

①拜臣郎中(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奉上)

③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拜见)

④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跪拜)

6、之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助词,取独)

7、以

①臣以险衅(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来)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8、则

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连词,表转折,但是)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连词,表假设)

③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连词,表顺承)

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连词,表并列)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诏书特下(下:下达)

②且臣少仕伪朝(仕:做官)

③历职郎署(职:担任)

2.名词作状语:

①则病日笃(日:一天天地)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在门外;内:在家里)

③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

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3.名词作动词:

臣少多疾病(疾病:生病)

4.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②谨拜表以闻(使……知道)

5.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6.形容词作名词:

①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②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

③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④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⑤愿陛下矜悯愚诚(愚拙的诚心)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②今臣亡国贱俘(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我的苦楚,并不是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长官才清楚……)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急于星火(于星火急)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于陛下尽节之日长)

3.省略句:

①谨拜表以闻(陛下)

②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③则告诉(陛下)不许

④少仕(于)伪朝

4.被动句:

①告诉不许(我申诉苦衷,请求暂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

②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缠绕)

《项脊轩志》知识点总结

一、古今异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古义:原来的;今义:与“新”相对,过旧的)

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主持寺庙的和尚)

往往而是(古义:到处;今义:常常)

凡再变矣(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古义:桌子;今义: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

或凭几学书(古义:有时;今义:也许)

吾妻来归(古义:旧时指女子出嫁;今义:返回)

始为篱,已为墙(古义:后来、不久;今义:已经)

余自束发(古义:表示成童;今义:扎头发)

余久卧病无聊(古义:无所依靠;今义:精神空虚没有寄托)

余稍为修葺(古义:我;今义: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二、一词多义

始:室始洞然(才,方才,副词)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

过: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访,探望,动词)

人往,从轩前过(经过,动词)

置: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

而:余扃牖而居(连词,表修饰)

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连词,表转折,但是)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你的,代词)

为: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表判断,是,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向,介词;与《桃花源记》中“不足为外人道也”中“为"字用法相同)

以:以当南日(连词,表目的,来)

以手阖门(介词,用)

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

执此以朝(连词,表目的,来)

谓: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告诉,对……说,动词)

每: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每次,副词)

妪每谓余曰(经常,副词)

日:以当南日(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阳光,名词)

日过午已昏(白天,名词)

一日,大母过余曰(天,名词)

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已故的,形容词)

之: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音节衬字,不译)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音节衬字,不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结构助词,的)

他日汝当用之(代词,它,指象笏)

得:不能得日(得到,获得,动词)

得不焚(能,能够,助动词)

已:日过午已昏(已经,副词)

已为墙(然后,副词)

当:以当南日(挡住,动词)

他日汝当用之(应当,应该,助动词)

然:室始洞然(……的样子,词尾)

然余居于此(然而,但是,连词)

书:借书满架(书,书籍,名词)

或凭几学书(写字,动词)

食:小鸟时来啄食(食物,名词)

欲食乎(吃,动词)

大:先大母婢也(大母,指祖母)

大类女郎也(很,非常,副词)

所: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处所,名词)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特殊的指示代词,“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由,自,介词)

从余问古事(向……,介词)

自:余自束发(从,由,介词)

自语曰:“……"(自己,代词)

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介词)

然余居于此(在,介词)

室西连于中闺(和,跟,介词)

其制稍异于前(和,跟,介词)

三、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乳:抚养)

客逾庖而宴(宴:用饭)

执此以朝(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成效,此指考取功名)

垣墙周庭(垣墙:砌墙)

或凭几学书(书:写字)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下:往下,朝下)

使不上漏上(上:从上面)

前辟四窗(前:在前面)

东犬西吠(西:朝西,向西)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亲自)

内外多置小门(内外:从内到外,里里外外)

五、句式

1.判断句

①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此……”表判断)

②轩东故尝为厨(“为"表判断)

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也”)

④妪,先大母婢也(“……,……也")

2.省略句(本文省略中省略的成分较全,需注意)

①(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略主语“余”)

②(余)借书满架(省略主语“余")

③吾儿,(吾)久不见若影(省略主语“吾”)

④使(之)不上漏(省略兼词“之")

⑤明月(照)半墙(省略谓语“照”)

⑥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介词“于")

⑦垣墙(于)周庭(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

①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②然余居于此(在这里居住)

③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在这里居住)

④室西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

⑤鸡栖于厅(在厅里栖息)

⑥其制稍异于前(跟以前不同)

宾语前置:

令人长号不自禁(止住自己)

4.被动句

得不焚(意念被动句)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激湍(tuān)

流觞(shāng)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彭殇(shāng)

二、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得

三、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居于次一等

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今义:物品的种类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4、或取诸怀抱襟怀抱负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四、重要词语

1、修禊事也祓禊,一种祭祀活动。

2、列坐其次地方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况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尽。信:实在,确实。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互结交

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诸:之于悟:面对面

7、及其所之既倦到,达到

8、向之所欣向:以前,先前

9、况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

10、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面对喻:明白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把……看成一样

齐:把……看做等同

五、一词多义。

所以

①所以游目骋怀(表凭借,用来……)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表原因,……的原因)

①其致一也(一样)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

③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茂林修竹(高)

修守战之具(修理,修整)

则修文德以来之(修治)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六、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年少和年长的人。)

2、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

3、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4、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奔驰。)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七、判断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2、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

3、列坐其次省略句

4、放浪形骸之外省略句

5、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一词多义

1.行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②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③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

④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

⑤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⑥琵琶行(文体之一)

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列,队伍)

2.引

①引而不发(开弓)

②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③乃引匕首提秦王(举起)

④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带领)

⑤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吸引)

⑥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⑦李凭箜篌引(诗歌体例)

3.乘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同乘一辆车)

②乘虚而入(利用)

③聊乘化以归尽(顺随)

④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⑤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⑥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辆)

4.策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

②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③退而论书策(竹简)

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

5.之

①求之靡途(代词,代“为长吏”)

②四方之事(助词,“的")

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的)

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取独)

⑤恨晨光之熹微(取独)

⑥审容膝之易安(取独)

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取独)

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6.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③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

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连词,来,表目的)

⑤倚南窗以寄傲(连词,来,表目的)

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⑦策扶老以流憩(连词,表修饰)

⑧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⑨景翳翳以将入(连词,表修饰)

⑩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

⑾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⑿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⒀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

7.而

①奚惆怅而独悲(表并列)

②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③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

④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⑤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⑥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⑦抚孤松而盘桓(表修饰)

⑧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

⑨或植杖而耘籽(表修饰)

⑩临清流而赋诗(表修饰)

三、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指战乱。今: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指做官。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5.悦亲戚之情话

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6.于是怅然慷慨

古:感慨。今: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遗憾。今: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指耕种之事。今:指发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古:小孩。今: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来者之可追

古:挽救,补救。今:追赶,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古:拐杖;今:扶着老人。

1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寻壑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女子文静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将入

古:阳光。今:景色

四.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②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常常)

情在骏奔(骏: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在晚上)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儿童、小孩)

④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⑤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安适)

⑥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⑦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富贵非吾愿

2.宾语前置

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去哪里)

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疑惑什么)

3.省略句

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足以为酒(省略宾语,足以“之”为酒)

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4.被动句

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5.状语后置句

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

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

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

二、古今异义

1、故乡人号之“驼”【故乡(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今义,指家乡。)】

2、既然已【既然(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去不复顾【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

4、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古义,两个词,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5、若不过焉则不及【不过(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6、其实害之【其实(古义,两个词,其,这,实,实际上;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7、字而幼孩【字(古义,抚育;今义,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小人(古义,地位低下的人,指老百姓;今义,人格卑下的人)】

9、故病且怠【病(古义,困苦;今义,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

10、得养人术【养人(古义,治理百姓;今义,养活别人)】

三、一词多义

1、虽

(1)虽窥伺效慕(即使)(2)虽曰爱之(虽然)

2、故

(1)其土欲故(旧,这里是原来的土)(2)故不我若也(所以)

3、实

(1)早实以蕃;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

(2)其实害之(实际)

4、若

(1)其置也若弃(像)(2)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3)故不我若也(比得上,赶得上)

*(4)若,作代词用,是“你、你的”的意思。如《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5、长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生长)

(2)见长人者好烦其令(长,又是官名,古代大县长官叫“令”,小县长官叫“长”,名词用为动词,治理)

6、病

(1)病瘘(患,患……病,名作动)(2)故病且怠(困苦)

7、而

(1)鸣鼓而聚之(表承接)(2)字而幼孩(通“尔”,你们的)

(3)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

(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

8、然

(1)隆然伏行(……的样子)(2)既然已(这样)

(3)然吾居乡(然而)

9、以

(1)早实以蕃(而且,表递进)

(2)以致其性焉尔;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来,表目的)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地,表修饰)

(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把)

(5)而卒以祸(因为)

(6)又何以蕃吾生(用)

10、且

(1)无不活,且硕茂(而且)

(2)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

(3)故病且怠(又)

11、则

(1)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

(2)他植者则不然;则又爱之太恩(却)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病瘘(病:患,患……病)

(2)名我固当(名:称呼)

(3)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爪抓,掐)

(5)移之官理可乎(官:做官)

(6)见长人者(长:治理)

(7)而卒以祸(祸:受到祸害)

(8)传其事以为官戒(传:作传)

2、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寿:活得长久)

(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

4、使动用法

(1)以致其性焉尔(致:使……达到)

(2)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硕大茂盛)

(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结果早;蕃,使……结果多)

(4)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繁衍生息;安,使……安定。)

5、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业:以……为职业)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官理,非吾业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不知始何名【名何:叫什么】

②故不我若也【若我:如我】

③吾又何能为哉【能为何:能够做什么】

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以何:凭什么】

(2)定语后置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富豪人家】

3、省略句

①苟有能反(于)是者

②然吾居(于)乡

③而卒以(之)祸

④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

二、重要实词

1.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腾:传播韵:声音

2.微风鼓浪鼓:激荡,掀动

3.森然欲搏人森然:阴森的样子

4.山下皆石穴罅罅:裂缝

5.涵澹澎湃涵澹:水波动荡

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到……去

8.余固笑而不信也固:本来

9.噌吰如钟鼓不绝噌吰:形容钟鼓的声音绝:停息

10.北音清越清越:清脆悠扬

三、通假字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

四、词类活用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动用法,使……鸣响

2.而此独以钟名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舟:名词作状语,乘船

4.事不目见耳闻目:名词作状语,亲眼;耳:名词作状语,亲耳

5.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6.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作状语,在旁边

7.不知其浅深浅深:形容词作名词,浅度;深度

8.微风鼓浪___鼓:名词作动词,激荡,掀动

五、古今异义

1.自以为得其实

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空中而多窍

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

3.余方心动欲还

古义:内心惊恐今义:内心有所触动

4.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古义:船工___今义:水军

六、一词多义

1.鼓

①微风鼓浪激荡、掀动

②噌吰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④令赵王鼓瑟动词,弹奏

2.殆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②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大概、可能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近于

3.莫

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日落的时候、傍晚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

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

4.发

①而大声发于水上发生、发出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任用

⑤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5.自

①自以为得其实代词,自己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介词,从

6.焉

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②硿硿焉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

③微波入焉代词,那里

④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

7.察

①徐而察之___仔细看、观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了解、弄清楚

③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举

8.壁

①凿壁借光___墙壁

②至绝壁下___陡峭如墙的山崖

③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军营,营垒

④项王军壁垓下___坚守营垒、筑营垒驻守

⑤小姐这壁坐___边、面

七、文言句式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语后置句、判断句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判断句

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4.古之人不余欺也!___宾语前置句

5.得双石于潭上。___状语后置句

6.余是以记之。___宾语前置句

7.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状语后置句

8.而大声发于水上___状语后置句

知识点例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拜表以闻闻:动词,听说

B.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C.垣墙周庭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

D.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了一一:数词作名词,一个整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日短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其后六年,吾妻死其制稍异于前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恰逢B.信可乐也信:实在

C.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老朋友D.求之靡途途:门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园日涉以成趣

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④眄庭柯以怡颜

⑤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当敛裳霄逝

⑦所以游目骋怀

⑧携幼入室

⑨策扶老以流憩

⑩生生所资

A.①⑥/②⑤⑨/③⑧/④⑦/⑩B.①⑥/②⑤⑨/③⑩/④⑦/⑧

C.①⑥/②⑤/③⑨/④⑦/⑧⑩D.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⑩/⑨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和“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等。

C.“束发”指男孩15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称为“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而“成童”即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为是15岁,故男孩15岁称“束发"。

D.“归宁”旧时指女子出嫁。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归宁”又不同于“归省”,“归省”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嫁女子。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B.诸侯指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也可用来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