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含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F/15/wKhkGGZ4UjSAJOmLAAH9Jksx7is316.jpg)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含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F/15/wKhkGGZ4UjSAJOmLAAH9Jksx7is3162.jpg)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含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F/15/wKhkGGZ4UjSAJOmLAAH9Jksx7is3163.jpg)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含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F/15/wKhkGGZ4UjSAJOmLAAH9Jksx7is3164.jpg)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含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F/15/wKhkGGZ4UjSAJOmLAAH9Jksx7is31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300年的玉鹰,其双翼之尾是猪首形。它体现了()A.国家意识与艺术审美的统一 B.社会组织的复杂C.宗教信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D.中原文化的拓展2.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史事不同史籍对该史事的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公子扶苏、中尉蒙恬死。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杀其兄扶苏、中尉(蒙)恬。——西汉竹简《赵正书》A.历史研究需要多重验证 B.相互矛盾的史料均不足为信C.汉简相较史记更可靠 D.年代久远导致真相无法考证3.西晋后期,高门士族“贱经尚道”,推崇“放荡越礼”,这种价值观成为中正论人的标准。东晋至南朝,士风转向崇尚文学。陈朝吏部尚书姚察说:“近世取人,多由文史。”该变化说明()A.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B.九品中正制度已经瓦解C.士林舆论影响选官 D.儒学正统地位得以重建4.在莫高窟的礼佛画中,晚唐之前主要是以佛为中心,人朝佛像礼拜;晚唐五代以后则变为先拜地方长官,后在其带领下向佛像礼拜。这可用以反映当时()A.纲常伦理淡化 B.割据势力兴起 C.政教合一凸显 D.寺院经济膨胀5.万历年间,苏杭等地乡村善男信女常成群结队坐船至杭州为观音大士进香,还形成了“赶香市”的风俗。时人称“春时有香市……往来交易,人声嘈杂,舌敝耳聋,抵夏方止。”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基层秩序的瓦解 B.长途贩运的发展 C.奢靡之风的盛行 D.商品经济的繁荣6.有学者指出,洪杨战役中,正规军与地方团练,两者相形,前者效力远不如后者,于是前者虽仍存在,而后者遂有不能废止之势。攻陷南京后,湘军虽被遣散,而淮军又代之而起,再后一点,袁世凯的新军又源于李鸿章的基础。这可以用来说明晚清()A.军阀割据在所难免 B.权力结构的调整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政治制度的更迭7.如表是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对如表数据变化,解释合理的是()1920年1936年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外国资本8.1355.215.1636.8中国资本6.6144.826.0963.2合计14.74100.041.25100.0A.民族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 B.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币值改革避免了国民经济动荡 D.近代产业结构日趋优化8.如图为漫画家米谷于民国三十七年创作的作品。该作品反映的是()A.蒋介石复辟野心 B.国民党“训政”的虚伪C.党派纷争的现状 D.南京国民政府濒临崩溃9.1964年初,中央在编制“三五”计划时,将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的吃穿用作为首要任务,适当加强国防和科技建设,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吃穿用计划”。该计划()A.体现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吸取了社会主义建设教训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确保了国防现代化的实现10.埃及中王国时期,神庙集团控制国家,阶级矛盾激化。此时社会中出现了一种预言文学,讲述了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崩溃,作为救世主的国王最终出现,并“驱除罪恶,使秩序回到它的王位上去”。据此推知,该文学()A.迎合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 B.折射出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C.提升了祭司阶层的统治地位 D.反映了埃及人文精神的萌发11.神判法是中古西欧世俗法庭常用制度。它形式多样,如用烧红的铁块来考验嫌疑人,接受者需手握炽铁走六七步,然后将伤口包扎。三天后若伤口化脓,他将被判有罪,反之无罪。主持的神父有时会做手脚,帮当事人过关,但民众的态度一般是认真的。由材料可知,神判法()A.确保了司法审判的公正 B.凸显了神权高于王权C.有助于教会对人的控制 D.反映教士阶层的腐朽12.646年开始,日本政府把原先的氏族变为世袭贵族,选调其中那些社会等级最高的人出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同时把全国划分为66“国”,向每一“国”委派一名“国司”及其辅助官员。该举措()A.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埋下战国割据的隐患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 D.助推武士阶层的崛起13.黑死病结束后,西欧农民第一次能根据自己心情,自由地在各庄园之间辗转,并受到新主的欢迎。凡想要留住农民的领主,必须为其提供更好的土地劳作条件并废除他的“平凡义务”。这反映了当时()A.耕作方式进步 B.人力成本的提高 C.人口迁徙的加快 D.封建秩序的瓦解14.17世纪,英国出现了“高工资经济模式”。按当时的汇率折算,英国工人工资水平居世界最高等级之列,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工人可以购买数量更多的商品。该模式的出现得益于英国()A.殖民霸权的确立 B.启蒙思想的兴起 C.立宪政体的形成 D.海外贸易的拓展15.1918年底,威尔逊提出“民族自决”原则。在该原则之下,波兰复国,波罗的海国家朝独立迈进,捷克与斯洛伐克也拼在一起,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形成联盟。由此可见,“民族自决”原则()A.完善了国际协商制度 B.保证了弱小民族权益C.重构了欧洲政治秩序 D.强化了美国主导地位16.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只要美国不入侵古巴,苏联就会撤走导弹。但随后又致信表示,美国还须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当时美国只同意了第一封信的要求,但不久后还是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的导弹。这说明()A.大国对抗中蕴含理性 B.军备竞赛越发激烈C.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 D.苏攻美守局势明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民族主义是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忠于割据之主是一人之义;忠于天下之主是一时之义;维护民族利益则是古今通义。若一时之义与古今通义相冲突,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摘编自陈仁鹏《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蚕食传统文化的阵地。这种文化侵略行为,使向来有着文化优越感的封建士大夫们尤为反感。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迎合了士大夫们的心声,他用维护“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口诛笔伐,以图匡正秩序尊卑。——摘编自文瑶、潘新辉《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材料三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以便实现国家的动员与组织,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又应该是超越民族的、打开世界视野,从世界历史意义来理解中国……于是共产主义成为中国达致普世民族主义的必要精神介质,进一步,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摘编自施展《枢纽》(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汉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普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不久,便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随着中-菲-墨贸易的开通,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热”;随商品而来的中国商人、工匠也在美洲登陆,作为第一个登陆点的墨西哥也因此变成西方汉学研究中心;西班牙传教士们往往也取道墨西哥经马尼拉再到中国,返程亦然……中-菲-墨大三角贸易也非一帆风顺,由于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当时整个拉美都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这项贸易活动很难自然地发展。在1571-1815的两百多年间,它几经沉浮,但无论如何,大三角贸易在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地在物质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促进了解。——摘编自朱凯主编《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菲——墨大三角贸易沉浮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开通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史,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年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300年的玉鹰,其双翼之尾是猪首形。它体现了()A.国家意识与艺术审美的统一 B.社会组织的复杂C.宗教信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D.中原文化的拓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其双翼之尾是猪首形,腹部刻画出一圆圈纹,内刻八角星纹,有学者认为鸟是东夷和淮夷人的图腾,玉鹰双翅作猪首形展开,是希冀高飞的鹰能把牲品带给上天,反映凌家滩先民鸟崇拜、猪崇拜、太阳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观念。同时猪也是重要家畜,反映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综上可见,玉鹰体现了宗教信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C项正确;当时国家尚未产生,排除A项;玉鹰反映含山凌家滩先民的信仰与生产生活状况,看不出氏族、阶级等社会组织情况,排除B项;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村,从材料看不出含山凌家滩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影响,不能体现中原文化的拓展,排除D项。故选C项。2.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史事不同史籍对该史事的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公子扶苏、中尉蒙恬死。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杀其兄扶苏、中尉(蒙)恬。——西汉竹简《赵正书》A.历史研究需要多重验证 B.相互矛盾的史料均不足为信C.汉简相较史记更为可靠 D.年代久远导致真相无法考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及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胡亥即位问题,史书中存在不同的记载,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更多的史料进行验证分析,A项正确;两则史料存在矛盾,需要更多史料进行验证,不能简单确定两则史料都不足信,排除B项;两则史料存在矛盾之处,不能简单得出哪一个更可靠,需要更多史料进行验证,排除C项;年代久远的历史也可以通过多种史料的研究进行考证,排除D项。故选A项。3.西晋后期,高门士族“贱经尚道”,推崇“放荡越礼”,这种价值观成为中正论人的标准。东晋至南朝,士风转向崇尚文学。陈朝吏部尚书姚察说:“近世取人,多由文史。”该变化说明()A.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B.九品中正制度已经瓦解C.士林舆论影响选官 D.儒学正统地位得以重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西晋时期,高门士族推崇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成为选官的标准。东晋至南朝,士风转向崇尚文学,选官也标准也向看重文史的方向转变。表明士人阶层的文化风貌和舆论影响选官标准,C项正确;材料提及士人阶层精神风貌的变化,未提及士族衰落,寒门子弟跻身官场,不能反映社会阶层流动情况,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到隋唐时期才被科举制取代,排除B项;西晋后期,高门士族“贱经尚道”,但儒学仍然占据正统地位,没有出现儒学正统地位丧失和重建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C项。4.在莫高窟的礼佛画中,晚唐之前主要是以佛为中心,人朝佛像礼拜;晚唐五代以后则变为先拜地方长官,后在其带领下向佛像礼拜。这可用以反映当时()A.纲常伦理淡化 B.割据势力兴起 C.政教合一凸显 D.寺院经济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晚唐五代以后则变为先拜地方长官,后在其带领下向佛像礼拜”并结合所学可知,晚唐五代以后,地方长官的权力增大,割据势力兴起,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割据势力兴起,与纲常伦理淡化无关,排除A项;政教合一是指政权与教权合二为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寺院经济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寺院僧侣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免税政策,从而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特经济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5.万历年间,苏杭等地乡村善男信女常成群结队坐船至杭州为观音大士进香,还形成了“赶香市”风俗。时人称“春时有香市……往来交易,人声嘈杂,舌敝耳聋,抵夏方止。”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基层秩序的瓦解 B.长途贩运的发展 C.奢靡之风的盛行 D.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苏杭等地乡村形成“赶香市”的风俗,吸引众多人参与,商品交易活动繁盛,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D项正确;“香市”的热闹反映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而非基层秩序的瓦解,排除A项;“香市”是地区性集市,参加“香市”的主要是周边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贩,而非经营长途贩运的商人,排除B项;“香市”售卖的主要是常用的生产生活用品,而非奢侈品,不能体现奢靡之风,排除C项。故选D项。6.有学者指出,洪杨战役中,正规军与地方团练,两者相形,前者效力远不如后者,于是前者虽仍存在,而后者遂有不能废止之势。攻陷南京后,湘军虽被遣散,而淮军又代之而起,再后一点,袁世凯的新军又源于李鸿章的基础。这可以用来说明晚清()A.军阀割据在所难免 B.权力结构调整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政治制度的更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正规军与地方团练,两者相形,前者效力远不如后者,于是前者虽仍存在,而后者遂有不能废止之势”可知,地方团练的战斗力远胜于正规军,湘军、淮军、新军等地方团练相继兴起,这说明晚清时期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权力结构发生调整,B项正确;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晚清权力结构的调整,并不是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政治制度的更迭,排除D项。故选B项。7.如表是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对如表数据变化,解释合理的是()1920年1936年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外国资本8.1355.215.1636.8中国资本6.6144.826.09632合计14.74100.041.25100.0A.民族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 B.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币值改革避免了国民经济动荡 D.近代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20-1936年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36年相比1920年,外国资本产值占比下降,中国资本产值占比上升,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结合所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A项正确;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排除B项;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有利于货币制度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但这一时期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并未能完全避免动荡,排除C项;材料只能看出产值总量,看不出不同产业的产值比例,不能得出产业结构优化,排除D项。故选A项。8.如图为漫画家米谷于民国三十七年创作的作品。该作品反映的是()A.蒋介石复辟野心 B.国民党“训政”的虚伪C.党派纷争的现状 D.南京国民政府濒临崩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8年中国。民国37年就是1948年。1947-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国民党统治危机日益加深,1948年3月至5月,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将独裁统治20年的蒋介石再次推上总统宝座。米谷的漫画《二十年江湖独角戏》借用了杭嘉湖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表演形式“独角戏”,塑造了一个失道寡助、孤立无援,只能用脚将皇冠举上头顶的所谓大总统形象,借以讽刺蒋介石“自封自说、自唱自演”的大总统闹剧,反映国民政府统治濒临崩溃,D项正确;漫画中的皇冠象征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而非复辟帝制,排除A项;1948年3月至5月,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宣布结束“训政”,排除B项;漫画讽刺国民党独裁统治,而非反映党派纷争,排除C项。故选D项。9.1964年初,中央在编制“三五”计划时,将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的吃穿用作为首要任务,适当加强国防和科技建设,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吃穿用计划”。该计划()A.体现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吸取了社会主义建设教训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确保了国防现代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964年中国。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1964年初,中央在编制“三五”计划时,将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的吃穿用作为首要任务,目的是恢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吸取了此前一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忽视农轻重协调发展、忽视改善人民生活的教训,B项正确;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经济模式仍然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特别是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排除C项;“确保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0.埃及中王国时期,神庙集团控制国家,阶级矛盾激化。此时社会中出现了一种预言文学,讲述了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崩溃,作为救世主的国王最终出现,并“驱除罪恶,使秩序回到它的王位上去”。据此推知,该文学()A.迎合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 B.折射出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C.提升了祭司阶层的统治地位 D.反映了埃及人文精神的萌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埃及中王国时期,神庙集团控制国家,阶级矛盾激化,此时社会上出现预言文学,讲述国王成为救世主,最终出现并“驱除罪恶,使秩序回到它的王位上去”,这一文学现象体现了民众对于加强王权的期许,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政治层面的事,并没有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并无信息表明祭司阶层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埃及民众对于加强王权的期望,并没有涉及人文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11.神判法是中古西欧世俗法庭常用的制度。它形式多样,如用烧红的铁块来考验嫌疑人,接受者需手握炽铁走六七步,然后将伤口包扎。三天后若伤口化脓,他将被判有罪,反之无罪。主持的神父有时会做手脚,帮当事人过关,但民众的态度一般是认真的。由材料可知,神判法()A.确保了司法审判的公正 B.凸显了神权高于王权C.有助于教会对人的控制 D.反映教士阶层的腐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据材料“神判法是中古西欧世俗法庭常用的制度”“主持的神父有时会做手脚,帮当事人过关,但民众的态度一般是认真的”可知,神判法强调了宗教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神父的行为有助于强化人们对神父的遵从,整体来看加强了教会对人的控制,C项正确;将司法审判归结于神不能确保司法审判公正,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在司法中的地位,没有涉及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神判法加强了教会对人的控制,材料虽然涉及部分教士在神判法执行过程做手脚,但D项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646年开始,日本政府把原先的氏族变为世袭贵族,选调其中那些社会等级最高的人出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同时把全国划分为66“国”,向每一“国”委派一名“国司”及其辅助官员。该举措()A.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埋下战国割据的隐患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 D.助推武士阶层的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7世纪日本。646年日本开始“大化改新”,把原来占有土地和部民、独立性很强的各级氏姓贵族改组为律令制国家的官僚,在地方设置各级机构,把地方置于中央控制之下。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废除世袭氏族贵族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未提及土地制度改革,排除A项;日本战国割据与幕府权威衰落、守护大名割据有关,体现中央集权遭到破坏,材料所述为中央集权强化,排除B项;武士阶层的崛起与土地兼并,庄园兴起,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有关,体现中央集权遭到破坏,材料所述为中央集权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13.黑死病结束后,西欧农民第一次能根据自己心情,自由地在各庄园之间辗转,并受到新主的欢迎。凡想要留住农民的领主,必须为其提供更好的土地劳作条件并废除他的“平凡义务”。这反映了当时()A.耕作方式的进步 B.人力成本的提高 C.人口迁徙的加快 D.封建秩序的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欧洲。14世纪的欧洲爆发黑死病,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供不应求,领主必须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土地劳作条件并废除他的“平凡义务”才能留住他们,反映人力成本的提高,B项正确;材料反映人口减少,农民地位改善,未提及耕作方式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所述农民可以自由地在各庄园之间辗转,是因为黑死病导致人口减少,领主不再能够束缚农民,而非一般的人口迁移,排除C项;当时西欧仍然处于中世纪,封建制度虽然有开始解体的趋势,但并未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14.17世纪,英国出现了“高工资经济模式”。按当时的汇率折算,英国工人工资水平居世界最高等级之列,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工人可以购买数量更多的商品。该模式的出现得益于英国()A.殖民霸权的确立 B.启蒙思想的兴起 C.立宪政体的形成 D.海外贸易的拓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不断地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以便进行海外贸易,这就容易使得英国国内相关产品出现巨大缺口,进而也容易出现对于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从而造成了英国工人工资水平居世界最高等级之列,D项正确;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是在18世纪中叶,排除A项;启蒙思想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5.1918年底,威尔逊提出“民族自决”原则。在该原则之下,波兰复国,波罗的海国家朝独立迈进,捷克与斯洛伐克也拼在一起,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形成联盟。由此可见,“民族自决”原则()A.完善了国际协商制度 B.保证了弱小民族权益C.重构了欧洲政治秩序 D.强化了美国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意可知,在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原则下,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国家,或者由原有的国家拼凑出新的国家,由此说明“民族自决”原则重构了欧洲政治秩序,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政治制度的重构,而不是完善国际协商制度,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的民族国家的出现,并没有体现保护弱小民族的权益,排除B项;此时的美国在国际秩序中还没有确立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6.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只要美国不入侵古巴,苏联就会撤走导弹。但随后又致信表示,美国还须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当时美国只同意了第一封信的要求,但不久后还是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的导弹。这说明()A.大国对抗中蕴含理性 B.军备竞赛越发激烈C.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 D.苏攻美守局势明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和苏联分别在土耳其和古巴部署导弹,都对对方造成了威胁,双方最后通过和平手段拆除了部署的导弹,显然是不想爆发直接的冲突,说明大国对抗中蕴含着理性,A项正确;双方最终都撤回了部署的导弹,体现了双方的理性,因此不能说军备竞赛越发激烈和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排除BC项;双方最终都撤回了部署的导弹,并不能体现美苏之间的攻守形势,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民族主义是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忠于割据之主是一人之义;忠于天下之主是一时之义;维护民族利益则是古今通义。若一时之义与古今通义相冲突,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摘编自陈仁鹏《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蚕食传统文化的阵地。这种文化侵略行为,使向来有着文化优越感的封建士大夫们尤为反感。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迎合了士大夫们的心声,他用维护“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口诛笔伐,以图匡正秩序尊卑。——摘编自文瑶、潘新辉《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材料三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以便实现国家的动员与组织,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又应该是超越民族的、打开世界视野,从世界历史意义来理解中国……于是共产主义成为中国达致普世民族主义的必要精神介质,进一步,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摘编自施展《枢纽》(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汉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普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答案】(1)思想特征:材料-:儒家思想焕发生机材料二中外文化的碰撞材料三救亡图存。政治背景:材料-:明清易代;满汉矛盾尖锐;材料二西方列强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材料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2)“汉民族主义"内涵:维护华夷之辨,反对满清统治。意义:推动了抗清运动;影响了近代的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内涵:反对西方文化侵略,维护中华道统。意义:有利于抵御外侮;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普世民族主义"内涵:民族团结平等;反对帝国主义。意义: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鼓舞世界其他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思想特征:材料一:据材料“忠于天下之主是一时之义;维护民族利益则是古今通义。若一时之义与古今通义相冲突,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体现了儒家思想焕发生机。材料二:据材料“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蚕食传统文化的阵地”可知,中外文化的碰撞。材料三:据材料“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以便实现国家的动员与组织,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可知,救亡图存。政治背景: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易代和满汉矛盾尖锐推动了王夫之民族思想的发展;材料二:据材料“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迎合了士大夫们的心声”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即西方列强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材料三:据材料“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可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汉民族主义"内涵:据材料“汉民族主义是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及所学明清易代知识可知,维护华夷之辨,反对满清统治。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时期,王夫之思想推动了抗清运动;据材料“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可知,影响了近代的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内涵:据材料“用维护‘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口诛笔伐,以图匡正秩序尊卑”可知,反对西方文化侵略,维护中华道统。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曾国藩的主张有利于抵御外侮;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普世民族主义"内涵:据材料“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可知,民族团结平等;反对帝国主义。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背景下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抗日战争相结合,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鼓舞世界其他地区民族解放运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不久,便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随着中-菲-墨贸易的开通,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热”;随商品而来的中国商人、工匠也在美洲登陆,作为第一个登陆点的墨西哥也因此变成西方汉学研究中心;西班牙传教士们往往也取道墨西哥经马尼拉再到中国,返程亦然……中-菲-墨大三角贸易也非一帆风顺,由于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当时整个拉美都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这项贸易活动很难自然地发展。在1571-1815的两百多年间,它几经沉浮,但无论如何,大三角贸易在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地在物质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促进了解。——摘编自朱凯主编《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菲——墨大三角贸易沉浮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开通的意义。【答案】(1)因素:全球航路的开辟;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西方重商主义的推行;西班牙对殖民地的限制;明清时期闭关和海禁政策;拿破仑战争及西班牙的衰落。(任答两点)(2)意义:促进了人口的迁移与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和物种的交换;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拓展了世界市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因素:从“浮”也即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兴起的因素方面分析,据材料“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并结合所学得出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的背景是15-16世纪全球航路开辟,西班牙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据材料“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得出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据材料“西班牙……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并结合所学得出西方重商主义的推行;从“沉”也即中——菲——墨大三角贸易衰落的因素方面分析,得出西班牙对殖民地的限制,明清时期闭关和海禁政策;据材料“1571-1815”可知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在1815年前后走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OF的护理幻灯片
- 《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IT项目管理培训》课件
- 商务沟通练习测试题附答案(一)
- 《移动ERP前景》课件
- 信用管理师三级复习试题有答案
- 调查问卷设计指导课参考课件
- 《项目管理作业》课件
- 热点专题 4-1 三角函数概念与诱导公式【10类题型】(解析版)- 2025年高考数学热点题型追踪与重难点专题突破(新高考专用)
- 《酶和维生素》课件
- 消防安全一懂三会四能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案例)
- 起重吊装工程安全监理细则模版(3篇)
-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4版》课件 第1、2章 概论、需求预测与管理
-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教材复习-第六章 圆 与圆有关的概念及性质
- 2025年村两委工作计划
- 《VAVE价值工程》课件
- 四川政采评审专家入库考试基础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 中小学反诈宣传课件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奖励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