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章节知识要点总结_第1页
初中物理章节知识要点总结_第2页
初中物理章节知识要点总结_第3页
初中物理章节知识要点总结_第4页
初中物理章节知识要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h微米(um)、纳米(nm)等。

强化理解

(1)lkm=1000mldm=0.Imlcm=0.01m

lmm=0.001m1um=0.000001m1nm=0.000000001m

(2)进行单位换算时,一类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例如:5km=5xl00(h〃=5000m

另一类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例如:420c/n=420x—=4.2m

100

1.刻度尺的使用

(1)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有刻度线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茎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强化理解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应该发生且能够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二、运动的描述和快慢

1.机械运动

匡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强化理解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步骤:

(1)选定参照物;

(1)观察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参照物

(1)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作: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作合适的参照物。

强化理解

(1)不能选作被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作为参照物。

(3)选作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4)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速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强化理解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用公式v=s/t来计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

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并不能理解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

比。

4.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强化理解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不能理解为在任何相等的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5.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多是变速运动。

强化理解

变速运动的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6.平均速度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V=s/t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计算

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强化理解

计算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者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需要的测建器材:刻度尺、停表等。

强化理解

测量斜面上小车的平均速度时,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或过小,既要保证小车从斜面顶部滑下

时能够做变速直线运动,又要保证小车不能运动太快。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依靠介质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液体中较快,固体中传播最快。

强化理解

(1)振动停止,发生立即停止,但声音不会立刻消失。

(2)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可能发声。

(3)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声音在15℃的空

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在2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6m/s。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山发音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

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还与

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

3.音色

叁亶体发出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本身的因素有关。

强化理解

(1)音调与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

音调也不一定高。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就发生变化。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2.超声波与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强化理解

(1)超声波和次声波是相对于人耳的普通声波而言的,超声波与次声波都是声波,与一把

呢声音产生的原理相同。

(2)某些动物能够发出或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四、噪声的控制

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出减弱。

强化理解

1.减弱噪声应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着手,注意分清实际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从何

处着手。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

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都是噪声。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学用单位:摄氏度(符号:。C)

强化理解

(1)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C,它们之间分

成100个等分,每个等分代表

(2)-3℃读作: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进行工作

(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超过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

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物体中,不雅碰到容器低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

泡侵入被测物体在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

留在被测物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强化理解

(1)温度计的玻璃泡侵入被测物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使

温度计内的液体与被测液体之间充分热传递。

(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其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的非常细的缩U。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①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②晶体熔化的特点:固液共存,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①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②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特点:固液共存,继续放热。

强化理解

(1)晶体有熔点(或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影响熔点(或凝固点)的因素:

①压强。例如冰在熔点大的时候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的杂质。例如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项目蒸发沸腾

发生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能在特定温度下(沸点)发生

发生部位只在液化表面发生汽化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汽化

有无气泡产生无有大量气泡产生

激烈程度通常较为缓慢教激烈

温度变化情况自身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本质相同,都属汽化现象

联系

都要吸收热量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使笃体液化有二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强化理解

(1)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

(2)有些气体,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液化

(3)有些气体,必须下降到一定温度,再压缩体积才能液化。

3.生化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强化理解

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过程,中间没有液态出现。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条件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运用及现象

(1)激光准直。

(2)影子的形成。

(3)口食的形成。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可形成II食。如图所示,在月球后1的位置

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全食,在3的位置看到月环食。

(4)小孔成像

4、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3xl()8加/s=3xlO""?/s。

强化理解

(1)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若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

(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像与影的关系: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而影子与物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遇到桌面、水面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时,会发生发生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可简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3)分类

①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任然平行反射。

②漫反射:射到物面上的一束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但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强化理解

(1)在叙述光的反射定律时,“反射”二字一定在前。

(2)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切不可当做它们与镜面的夹角。

(3)我们能从各个方面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2.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成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3)作用:成像、改变光路等。

强化理解

(1)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光屏承接。

(2)由于视角的原因,易误认为“物镜像大”这是错误的。

(3)像的大小与镜面无关。

3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个平面内;光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

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3)折射现象:筷子“弯折”、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

强化理解

(1)当光线垂直射入二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无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还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变高的虚像。

三、光是色散

1.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

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可得到光谱。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称为色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

的光。

3.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1)光分为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的光)和不可见光(人眼无法感觉到的光)。

(2)红外线:红光区域以外的不可见光。

(3)紫外线:紫光区域意外的不可见光。

强化理解

(1)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红外线和紫外线虽然都是不可见光,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热

作用强;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强。例如利用紫外线使胶片感光,就是利用了紫外线

的化学作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3)主光轴:通过二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4)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

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折射后向主光轴靠拢。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线折射后偏

离主光轴。

3.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凸透镜两侧

各有一个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同一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发散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

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凹透镜两侧的

焦距相等。

4.三条特殊光线

(1)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2)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②正对着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强化理解

(1)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凸透镜并不是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也不是说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都会会聚与

・点,而是指任何光经过凸透镜之后,折射光线都比折射之前会聚了;同理,凹透镜的发散

作用也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之后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发散一些。

(2)根据凸透镜能够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性质,可与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将一凸透镜正对于太阳光,拿一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当白纸上的亮斑最小、

最亮时,测HI放大镜到光斑的距离,即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3)焦距的长短表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镜血越凸,凸透镜对光线

的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折射得越厉害。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

原理

u>2ff<u<2fu<f

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像偏小:物体靠近相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像偏小:物体远离透镜,

透镜不

机,暗箱拉长远离屏幕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动时的

像偏大:物体远离相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像偏大:物体靠近透镜,

调整

机,暗箱缩短靠近屏幕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小:相机靠近物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像偏小:透镜远离物体,

体,暗箱拉长低),投影仪原理屏幕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相机远离物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像偏大:透镜靠近物体,

体,暗箱缩短高),投影仪靠近屏幕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

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其他内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

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

屏幕上成像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注意事项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

光屏中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像的性质

物距像距应用

倒、正放、缩虚、实

u>2f倒立缩小实像f<u<2f照相机

f<u<2f倒立放大实像">2/幻灯机

正立放大虚像|v|>u放大镜

强化理解

(1)若在实验室,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上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①〃=_/'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测的分界点。

②〃=2/是像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③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④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变小。即:物近

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⑤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也变小。

⑥不论成实像还是虚像,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

⑦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收到光的刺激,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

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

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

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匕

3.远视眼产生的原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

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上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个

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强化理解

(1)人的正常眼睛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使远处物体的像

成灾视网膜上,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使近处物体的像也成在

视网膜上,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2)矫正近视眼时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戴上近视眼镜后,相当于眼睛的焦距变

长了。

(3)矫正远视眼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戴上远视眼镜后,相当于眼睛的焦距变

短了。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

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

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

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

透镜叫做物镜。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

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的很大。

强化理解

(1)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看到的

是物体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

lt-1000Kg

lKg=1000g

lg=1000mg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1)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室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概述为: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

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匕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镶子向右盘里加减祛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祛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强化理解

(1)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一个物体可以由不同的物质组成。

(2)测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向哪偏,就要向相反方向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

即“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称量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天平的平衡螺母,如果移动了,则需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4)称量过程中天平的不平衡是由于左右两盘中物体和佬码的质量不相等造成的,要通过

增减祛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绝对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二、密度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

正比。

2.物质的特性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

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3.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密度的公式与单位

m

密度的公式:P=~

V

p-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

“L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加3)

密度的常用单位还有g/cn?

水的密度为1.0x103必/机3,读作1.0x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

的水的质量为L0X103千克。

换算关系:lg/CO?=1.0x1037/加3

5.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p=3

V

m

(2)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

v

(3)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pv

强化理解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不同。

密度是一种物质区别于另一种物质的性质,可用来鉴别物质。

(2)正确区分属性和特性的不同:属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不随外部调节的变化而变

化。如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等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其质量保持不

变。而特性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质,外部调节变化时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物体体积

会随温度的变化,而质量却不变,即温度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再如冰、水、水

蒸气是同种物质,但他们所处的状态不同,因而在同样的温度下密度也就不同。即温度、状

态等条件会影响物质密度的大小。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物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

IL-Idm^1mL-cm7,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夕='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

V

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强化理解

密度的测量是•种间接测量法,分析误差的产生可以从分析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偏差入手。例

如: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时要先测质量后用排水法测量体枳,若先测体积就会使质量的测

量偏大,从而使测量的密度偏大。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强化理解

(1)气体的密度受温度和压强等影响较大,所以要特别注意分析气体密度的变化。

(2)密度虽然受温度、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同种物质在条件相同时密度是不变的,所

以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第七章力

一.力

1.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6.力的性质

物体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

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强化理解

(1)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2)在任何情况下,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

①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即速度大小的改变):

②物体方向的改变;

③物体运动的快慢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4)在同一个图中画力的示意图时,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

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强化理解

(1)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时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2)弹力通常分为两类

①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

②拉力与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三、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3.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

(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

(1)测量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

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强化理解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都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恢复

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作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四、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时G,单位时

No

2.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口,粗略计算的时候可取g=10N/kg

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他的几何中心上。例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

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时地球表面的物体时山

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强化理解

(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收到地球的吸引。

(2)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3)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4)重心的位置不•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

因为受到了阻力。

2.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

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究竟处于什么状态,要看他原来

什么状态,原来静止的任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管物体原来是匀速还是

变速.

3.惯性

物体保持里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强化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总结出来的,且经受住了

实验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在我们目前的环境里不受力是不

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

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

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

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

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

二、二力平衡

1.定义

物体在受到二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作甩在同一物体上的二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

强化理解

(1)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①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②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

±,是相同性质的力。

(2)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不受力]

»合力力不是产生(维

受平衡不受力>运动状态

”为0持)运动的原因

力J受平衡力-

运动快慢改变‘

受平衡>合力»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

力一不为0运动方向改变改变动状态的原因

三、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

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因此它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4.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等;

(2)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分离、变滑动摩

擦为滚动摩擦等。

强化理解

(1)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物体相互挤压:③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第九章压强

一、压力

1.定义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产生。

2.压力的方向

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强化理解

(1)压力不是重力,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不重力无关。当

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2)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

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

(3)压力的方向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体表面并垂直

于物体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二、压强

1.定义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枳之比。在数值上,压强等于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定义式

P=—o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s

3.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lPa=lN/"/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

时,用增大(或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强化理解

(1)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2)压强的定义式p=(适用于一切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压强的计算。$是受力

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

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三、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液体具有流动性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

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公式

液体压强公式为液gh。其中h是液体的深度,是从液体的自由表面到所研究的液体内

部某点(或面)的高度,即从上向下量的距离。

4.连通器原理

连通器里只装有一种液体时,当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液面都是相平的。

强化理解

(1)液体的压强虽然是由于液体有重力而产生的,但是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重力大小无关,

即一定重力大小的液体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和压强,液体的压强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

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

(2)利用公式p=p液gh求解液体压强的关键在于液体深度h的确定。公式中h表示深度,

为所求位置到自由液血的竖直距离,而不是高度;深度是由上向下量的,而高度是由下向上

量的。

(3)定义式p=£与p=p液gh的区别于联系:

①液体压强公式P=〃液gh是根据流体的特点,利用定义式p=£推导出来的,只适用于

液体,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②在公式p=(中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在液体压强公式

p=?液gh中决定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

③对于规则的侧壁竖直的容器(如柱形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用公式夕=£和p=p淞gh

计算结果一致;对于不规则的容器,计算液体压强一定要用p二p液gh,否则会出现错误。

四、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可简称大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数值很大。

2.大气压强的测定及测定仪器

(1)测出大气压强的实验室托里拆利实验。

(2)常用水银测压计、金属盒测压计测定大气压强。

3.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出来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来表示外,还常用厘米汞柱、毫米汞柱和标准大气压

来表示。标准大气压=760〃〃72/7g=l.OlxlO5/?a

4.大气压强的变化及对沸点的影响

(1)大气压强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是不均匀的。

(2)大气压强随天气而变化,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强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强比夏天

高。

(3)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大气压强的作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机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作用来工作的。

6.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强化理解

(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必须保证玻璃管上部为真空。若灌装水银时进入气泡,测量结果

会偏小。

(2)改变玻璃管的粗细,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3)玻璃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变长,但高度不变。

(4)不能利用公式p=pg力计算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大气层的高度,因为大气的密度时不均

匀的。

五、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这二且强差产生压力差,是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强化理解

机翼上方的空气和下方的空气流过机翼所用的时间相等,但通过机翼上方时所经过的路程长,

流速大,压强小:通过机翼下方时所经过的路程短,流速小,压强大。

第十章浮力

一、浮力

1.浮力的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

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强化理解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由于物体上下表面在液体中

的深度不同,因此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强大于上

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强,从而使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

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在液体中收到的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2.公式尸浮=6排=p排qg

3.适用条件

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或气体)。

强化理解

1.浮力作用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

气体)受到的重力,即/=G排。

2.“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括两种状态:一是物体全部浸体积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在液体

里;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3.由公式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

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质量、重力、所处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物体在液体中是

否运动等因素都无关。

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1.前提条件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作用。

2.浮沉关系

如下图所示。

强化理解

(1)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与G(或比较p液与0物)。其中F浮是指物体

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上浮与漂浮的比较

①上浮是一种运动状态,露出水面前浮力大于重力;漂浮是静止的状态,浮力等于重力。

②漂浮是上浮的最终结果,漂浮后尸浮=G。

(3)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①相同:/=G

②不同:悬浮时,「液=「物,%=V物;

漂浮时,夕液〉p物,%<V物。

四、浮力的利用

1.轮船

(1)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

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为吨(t)o由排水量可以计算出轮船排开水

的体积为%=:。

排开液体的重力为G排=n^g。

轮船受到的浮力4*=mg。

轮船和货物共重6=机8。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的升空原理

气球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氮气。为了能

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扬,人们还制成了飞艇。

4.密度计

(1)用途: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2)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3)到度匚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强化理解

技术上为了实现浮沉总是设法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大小”,来达到目的。若保持浮力不变,

可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若保持重力不变,可改变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来实现

浮沉。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功的要素

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定义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公式W=Es。

4.单位

功的单位是焦耳。1J=IN-M例如: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强化理解

(1)常见不做功的情形有:

①“劳而无功”:指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一定距离,但物体运动方向与所研究的方

向垂直。例如:沿斜面下滑的木块所受支持力对木块不做功。

②“劳而无功”:指物体虽然移动了一定距离但是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例如:吊车吊起货

物在水平方向移动,木块由于惯性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滑行等。

③“不动无功”:指物体虽然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沿着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例如:

推而未动、搬而未起等。

(2)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要对应。

二、功率

1.定义

功率是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它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L

t

3.单位

功率的单位是瓦(w),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换算关系:lbv=103Wo

强化理解

(1)功率表示做功快慢,不表示做功多少。

(2)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时间共同决定。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强化理解

(1)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2)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例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势能

(1)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动能、邕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强化理解

(1)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3)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强化理解

如果除了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

则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饶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杠杆五要素

(1)支点:杠杆饶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6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名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

相反,但他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人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4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目的是:可以方便地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3)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咐=尸2%)

4.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侧刀,动滑轮、轮轴、羊角

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

理发剪刀、钓鱼竿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定滑轮

强化理解

(1)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2)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3)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问题,必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的方向和力臂大

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例如:杠杆转动

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说明方向施力最小等。

(4)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作省力杠杆;当为零

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L定滑轮

(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实质:等臂杠杆。

(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理想滑轮组(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的拉力为尸=,G。若只忽略滑轮

n

间的摩擦,则拉力尸=;(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nsG(重物移动的距离)。

强化理解

(1)判断一个滑轮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的唯一依据是:看滑轮的轴心是否随物体一起运动。

如果滑轮的轴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话,那么这个滑轮就是动滑轮,否则就是定滑轮。

(2)如图所示,对于动滑轮,支点在滑轮的一侧,当拉力处于6的位置时,其力臂为4,

刚好为滑轮的直径,等于阻力臂的2倍,所以拉力片为阻力的一半,即省一半的力;而当

拉力处于巴或居等位置时,画出力臂为4、13>很明显可以看出4、4均小于4,所以「2、

F,明显要大于百。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2.额外功并非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4.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xlOO%

(3)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强化理解

(1)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以利用滑轮组同时提升重物为例,增加被提升的物体的

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省力情况无关,并不是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3)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

有多大的比例的有用功;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热运动

分中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强化理解

(1)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肉眼能直接看见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例如扫地

时的灰尘。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弓I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作用力变得很微弱,

可以忽略。分子间的距离总是同时增大,同时减小;也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二、内能

1.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影响因素

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时物体的温度。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内能改变的两种途径

(1)热传递

物体吸热,内能增大;物体放热,内能减小。

(2)做功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强化理解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时等效的。

(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

“含有多少”热量,应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比热容

1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单位J/(Kg•℃)

3.物理意义

比热容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例如,水的比热容为c水=4.2xl()3j/(KgJC),其意义

为IKg的水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是4.2x10)。

4.热量的计算公式Q=c〃N

吸热公式:Qlft=cm(r-r0)

放热公式:。放=cm(/0-r)

其中,c为物质的比热容,m为物体的质量,。为物体的温度,t为物体的末温,4为物体

的温度变化量。

强化理解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生活中有很多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这•特性的事例。例如用水作为冷却剂(或散热

剂)。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跟

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一、热值

1.定义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焦/千克(符号:J/Kg)

3.放热公式°=mq(q为热值)

4.物理意义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本领

的大小。

强化理解

(1)通常气体热值的单位是J/,/

(2)燃料只有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质量之比在数值上才等于燃料的热值,如果燃料没

有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利用公式。=mq计算出来的要少。

(3)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二、热机

1.定义

利用内能来做功的装置称为热机。

2.能的转化

在热机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内燃机

燃料直接在气缸内直接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目前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

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

机中唯二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强化理解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

项II

构造不同气缸顶部有火花塞气缸顶部有喷油嘴

燃料不同汽油柴油

吸气冲程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只吸入空气

合物

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向气缸内喷出雾

火花点燃燃料,称为点燃式状柴油,遇到温度超过柴油燃点的空

点火方式气而自动点燃,称为压燃式

效率低,多为20%-30%效率高,多为30%-45%

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