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 专题14 卤素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 专题14 卤素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 专题14 卤素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 专题14 卤素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 专题14 卤素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0专题14卤素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新制氯水显浅黄绿色,但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会褪去B.由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C.淀粉碘化钾在空气中变蓝,发生了4I—+O2+2H2O=2I2+4OH—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2.氯化溴(BrCl)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Cl+H2O=HCl+HBrO。下列有关BrCl的说法错误的是A.BrCl具有较强的氧化性B.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C.它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与水反应时Br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已知(CN)2的氧化性比Br2弱而比I2强,NaCN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下列有关变化一般不能发生的是A.CH2=CH2+(CN)2→NC-CH2-CH2-CNB.(CN)2+2Br-→2CN-+Br2C.(CN)2+2OH-→CN-+CNO-+H2OD.HCNH++CN-4.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陈述Ⅰ及类比推理陈述Ⅱ均正确的是选项陈述Ⅰ类比推理陈述ⅡA单质的熔点Br2<I2单质的熔点Li<NaB工业上电解熔融的Al2O3得到铝单质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O得到镁单质C还原性:I->Br-还原性:P3->N3-D实验室:Cl2+2KBr(aq)=2KCl(aq)+Br2实验室:F2+2KBr(aq)=2KF(aq)+Br25.为达成下列实验目的,所用方法正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证明海带提碘实验中有碘生成浸出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B.检验FeSO4溶液是否完全变质试样中滴酸性KMnO4溶液C.实验室制取溴苯光照苯和液溴的混合物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气体催化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碘易升华,所以碘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7.食用加碘盐常是将KIO3或KI按一定比例加入食盐中配置而成。已知:氧化性:IO3->I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KIO3作为加碘剂时,碘不易损失,说明KIO3稳定,在高温时不会分解B.以KIO3作为加碘剂时,将该加碘盐溶于稀硫酸,将该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会变蓝色C.以KI作为加碘剂时,可加入某些物质作为稳定剂以减少碘的损失D.某地的食盐中含少量的Fe2+,宜选用KI作为加碘剂8.氰[(CN)2]的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CN)2和NaOH溶液反应:(CN)2+2OH-=CN-+CNO-+H2OB.MnO2和HCN反应:MnO2+4HCN(浓)Mn(CN)2+(CN)2↑+2H2OC.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CN-=2Cl-+(CN)2D.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I2+2KCN=2KI+(CN)29.气体X可能含有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对气体X的成分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B.一定不含CO2C.一定含有Cl2D.可能含有CO2、Cl210.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将剩余残渣蒸干灼烧,最后留下的物质为()A.NaCl和NaBr的混合物B.NaCl和I2C.NaClD.NaCl、Br2和I211.关于用CCl4萃取碘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萃取后水层颜色变浅B.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萃取后CCl4溶液层为紫红色D.萃取后水层颜色变红且在下层12.海藻中含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分液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C.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乙醇D.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13.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A.已经制得了IBr、ICl等卤素互化物B.已经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C.已经制得了I(NO3)3、I(CIO4)3·H2O等含I3+离子的化合物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14.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像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用手动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溶液①小心地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与汗渍中的物质②反应,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指纹线就由棕色变成黑色。则这三种物质是(

)A.①硝酸银、②溴化钠、③溴化银B.①硝酸银、②氯化钠、③氯化银C.①氯化银、②硝酸银、③氯化钠D.①硝酸银、②碘化钠、③碘化银15.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1。已知:Mg与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必须要缓慢通入干燥的N2以免反应过于剧烈B.若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N2,其主要的缺点是制得的MgBr2中含有杂质。C.装有无水CaCl2固体A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D.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可防止乙醚、溴等的挥发16.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是浓盐酸,⑥是高锰酸钾,②至⑤是滤纸条,依次滴有石蕊试液、淀粉KI试液、KBr溶液、含KSCN的FeCl2几种溶液,实验时滴几滴浓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10C1-+2MnO4-=2Mn2++5Cl2↑+8H2OB.⑤处变红色,发生反应为:2Fe2++Cl2=2Fe3++2C1-,Fe3++3SCN-=Fe(SCN)3C.②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说明氯气溶于水后,溶液有酸性和强氧化性D.③处变蓝,④处变橙色能说明氧化性:Cl2>Br2>I217.碘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存在形式,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与Cl2之间有以下转化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发生的反应是:2I-+Cl2=I2+2Cl-B.I-与过量Cl2发生的反应是:I-+3Cl2+3H2O=IO3-+6Cl-+6H+C.以上反应中,氯气都体现氧化性,具体表现为:氯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D.通过以上信息,可预测:若在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滴加氯水,不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18.食盐中所加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根据反应:IO+5I+6H===3I2+3H2O,可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进行实验,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I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可观察到试纸变蓝B.实验可证明该条件下I可被IO氧化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D.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出酸性:HIO3<HClO319.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5mg·L-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1)以上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2)步骤Ⅱ通入热空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A.氧化性B.还原性C.挥发性D.腐蚀性(3)步骤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_____(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A.乙醇B.四氯化碳C.烧碱溶液D.苯20.(北京市朝阳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溴主要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呈弱碱性)中,利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如下。资料:常温下溴呈液态,深红棕色,易挥发。(1)酸化:将海水酸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___(写离子反应方程式)。(2)脱氯:除去含溴蒸气中残留的Cl2①具有脱氯作用的离子是____。②溶液失去脱氯作用后,补加FeBr2或加入____,脱氯作用恢复。(3)富集、制取Br2:用Na2CO3溶液吸收溴,Br2歧化为BrO3-和Br-。再用H2SO4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得到Br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4)探究(3)中所用H2SO4浓度对Br2生成的影响,实验如下:序号ABC试剂组成1mol/LNaBr20%H2SO41mol/LNaBr98%H2SO4将B中反应后溶液用水稀释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溶液呈棕红色,放热溶液颜色变得很浅①B中溶液呈棕红色说明产生了____。②分析C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所致;乙同学认为是用水稀释所致。若认为甲同学的分析合理,请用具体的反应说明理由;若认为乙同学的分析合理,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理由或方案:____。③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宜选用的酸是____(填“稀硫酸”或“浓硫酸”)。21.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回答问题:(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制取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3)C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甲同学认为试管B的作用就是吸收尾气,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因此B中盛装的最佳试剂应该为________。乙同学经分析认为,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以此说明C中_________,从而得出D中氧化I-的氧化剂必为Br2,因此B装置是必不可少的。(5)过程Ⅳ为: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震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本质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2.碘化钾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等,它是一种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备KI的实验装置如下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上图所示的C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和195g30%的KOH溶液,剧烈搅拌。②I2完全反应后,打开弹簧夹向其中通入足量的H2S。③将装置C中所得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置于水浴上加热10min。④在装置C的溶液中加入BaCO3,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⑤将滤液用氢碘酸酸化,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膜,、、洗涤、干燥。⑥得产品145g。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将碘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3)装置C中I2与KOH反应产物之一是K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4)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补充完整步骤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23.碘化钠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等。实验室用NaOH、单质碘和水合肼(N2H4·H2O)为原料可制备碘化钠。资料显示:水合肼有还原性,能消除水中溶解的氧气;NaIO3是一种氧化剂。回答下列问题:(1)水合肼的制备:有关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①用下图装置制取水合肼,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②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③开始实验时,先向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向B的三口烧瓶中滴加NaClO溶液。滴加NaClO溶液时不能过快的理由___________。(2)碘化钠的制备ⅰ.向三口烧瓶中加入8.4gNaOH及30mL水,搅拌、冷却,加入25.4g碘单质,开动磁力搅拌器,保持60~70℃至反应充分;ⅱ.继续加入稍过量的N2H4·H2O(水合肼),还原NaIO和NaIO3,得NaI溶液粗品,同时释放一种空气中的气体;ⅲ.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1.0g活性炭,煮沸半小时,然后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ⅳ.将步骤ⅲ分离出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24.0g。④步骤ⅰ适宜采用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该步骤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步骤ⅱ中IO3-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步骤ⅲ“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的方法是趁热过滤。⑥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_。实验发现,水合肼实际用量比理论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⑦某同学检验产品NaI中是否混有NaIO3杂质。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淀粉液后再滴加适量稀硫酸,片刻后溶液变蓝。得出NaI中含有NaIO3杂质。请评价该实验结论的合理性____________。(若认为合理写出离子方程式,若认为不合理说明理由)24.一氯化碘是一种红棕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能与KI反应生成I2,用于测定油脂中的碘值等(注:碘值表示有机物中不饱和程度的指标)。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制备一氯化碘(沸点101℃)。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拟利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已知碘与氯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其装置如下: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装置烧瓶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提纯可得到较纯净的ICl,采取的方法是_____。(2)乙组同学采用最新报道制一氯化碘的方法,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证明:ICl的氧化性比I2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溴化钙可用作阻燃剂、制冷剂,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潮等性质.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3+、Fe3+等杂质)制备溴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经查阅资料:①HBr(氢溴酸)为一元强酸;②Al3+、Fe3+在pH=8时完全转化为沉淀。③V为IV过滤后的溶液。(1)写出I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使用的氢溴酸的质量分数为26%,若用47%的氢溴酸(密度为1.49g/cm³)配置26%的氢溴酸500mL,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___。(3)已知步骤Ⅲ的滤液中不含NH4+.步骤Ⅱ加入的试剂a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A.NaOHB.Ba(OH)2C.NH3·H2OD.Ca(OH)2(4)步骤Ⅴ所含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5)制得的溴化钙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测定其纯度:①称取4.00g无水溴化钙样品;②溶解;③滴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④烘干,冷却。⑤称量.若得到1.88g碳酸钙,则溴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若实验操作规范而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14卤素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答案解析1.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新制氯水显浅黄绿色,但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会褪去B.由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C.淀粉碘化钾在空气中变蓝,发生了4I—+O2+2H2O=2I2+4OH—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答案】B【解析】A.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所以显浅黄绿色,但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因为次氯酸分解破坏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状态,氯气完全反应后,颜色会褪去,故A正确;B.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可以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但不能依据其氢化物的酸性,故B错误;C.淀粉碘化钾在空气中变蓝,是因为碘离子被氧气氧化,发生了4I—+O2+2H2O=2I2+4OH—,故C正确;D.F、Cl、Br、I的非金属性减弱,故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微粒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故还原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2.氯化溴(BrCl)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Cl+H2O=HCl+HBrO。下列有关BrCl的说法错误的是A.BrCl具有较强的氧化性B.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C.它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与水反应时Br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D【解析】A.BrCl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故正确;B.根据氯化溴和水的反应分析,其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故正确;C.氯化溴具有氧化性,能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故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正确;D.与水反应中没有化合价变化,故错误。3.已知(CN)2的氧化性比Br2弱而比I2强,NaCN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下列有关变化一般不能发生的是A.CH2=CH2+(CN)2→NC-CH2-CH2-CNB.(CN)2+2Br-→2CN-+Br2C.(CN)2+2OH-→CN-+CNO-+H2OD.HCNH++CN-【答案】B【解析】A.根据卤素单质的性质,该反应是加成反应,故A正确;B.(CN)2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CN)2的氧化性比Br2弱而比I2强,因此选项B是不可能发生,因为单质溴的氧化性强于(CN)2的,故B错误;C.(CN)2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根据卤素单质的性质可推测该反应能发生,选项C正确;D.NaCN溶液呈碱性,说明HCN是弱酸,电离时发生部分电离,D正确。4.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陈述Ⅰ及类比推理陈述Ⅱ均正确的是选项陈述Ⅰ类比推理陈述ⅡA单质的熔点Br2<I2单质的熔点Li<NaB工业上电解熔融的Al2O3得到铝单质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O得到镁单质C还原性:I->Br-还原性:P3->N3-D实验室:Cl2+2KBr(aq)=2KCl(aq)+Br2实验室:F2+2KBr(aq)=2KF(aq)+Br2【答案】C【解析】A、Br2、I2属于分子晶体,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碱金属Li、Na为金属晶体,单质熔点与金属键有关,没有因果关系,选项A错误;B、Al2O3、MgO均为高熔点化合物,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的Al2O3得到铝单质,但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Cl2得到镁单质,选项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强,故还原性I->Br-、P3->N3-,选项C正确;D、F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溴化钾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HF和氧气,不能置换出溴单质,选项D错误。5.为达成下列实验目的,所用方法正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证明海带提碘实验中有碘生成浸出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B.检验FeSO4溶液是否完全变质试样中滴酸性KMnO4溶液C.实验室制取溴苯光照苯和液溴的混合物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气体催化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答案】B【解析】A.足量氯水可将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离子,加淀粉不能检验,故A错误;B.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可检验FeSO4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故B正确;C.苯与液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条件不合理,故C错误;D.易引入新杂质氢气,不能除杂,应选溴水,采用洗气法除去,故D错误。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碘易升华,所以碘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答案】B【解析】A.碘易升华,但碘是固体,所以碘不能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应该用广口瓶,A错误;B.液溴易挥发,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进行水封,B正确;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可以是氯气或臭氧等氧化性气体,C错误;D.碘易溶于酒精,但是酒精和水互溶,不分层,不能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D错误。7.食用加碘盐常是将KIO3或KI按一定比例加入食盐中配置而成。已知:氧化性:IO3->I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KIO3作为加碘剂时,碘不易损失,说明KIO3稳定,在高温时不会分解B.以KIO3作为加碘剂时,将该加碘盐溶于稀硫酸,将该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会变蓝色C.以KI作为加碘剂时,可加入某些物质作为稳定剂以减少碘的损失D.某地的食盐中含少量的Fe2+,宜选用KI作为加碘剂【答案】A【解析】A、KIO3在高温时分解,而不是不分解,故A错误;B.以KIO3作为加碘剂时,将该加碘盐溶于稀硫酸,碘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大于碘,酸性条件下,碘酸根离子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变蓝色,故B正确;C、碘离子具有强还原性,所以以KI作为加碘剂时,加入还原剂防止被氧化,故C正确;D、Fe2+易被氧化成铁离子,若加入用KIO3作为加碘剂,则其易被亚铁离子还原成单质碘,碘易升高而损失,所以宜选用KI作为加碘剂,故D正确。8.氰[(CN)2]的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CN)2和NaOH溶液反应:(CN)2+2OH-=CN-+CNO-+H2OB.MnO2和HCN反应:MnO2+4HCN(浓)Mn(CN)2+(CN)2↑+2H2OC.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CN-=2Cl-+(CN)2D.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I2+2KCN=2KI+(CN)2【答案】D【解析】A.根据Cl2和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类推,(CN)2和NaOH溶液反应:(CN)2+2OH-=CN-+CNO-+H2O,A正确;B.根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类推可知MnO2和HCN反应:MnO2+4HCN(浓)Mn(CN)2+(CN)2↑+2H2O,B正确;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当有多种还原剂时,往往是还原剂最强的优先反应,所以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首先氧化CN-:Cl2+2CN-=2Cl-+(CN)2,C正确;D.若该反应能够发生,则说明I2的氧化性大于(CN)2,显然与题给的氧化性强、弱的信息不符,故该反应不能发生,D错误。9.气体X可能含有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对气体X的成分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B.一定不含CO2C.一定含有Cl2D.可能含有CO2、Cl2【答案】A【解析】因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说明含有HBr,由于氯气能够氧化溴化氢,则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Cl2;由于气体X含有HBr,即使有CO2也不一定能生成沉淀,因为生成的沉淀能与HBr反应,所以X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故X中可能含有CO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中一定含有HBr,一定不含Cl2,可能含CO2,故A正确。10.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将剩余残渣蒸干灼烧,最后留下的物质为()A.NaCl和NaBr的混合物B.NaCl和I2C.NaClD.NaCl、Br2和I2【答案】C【解析】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则氯气可将溴离子与碘离子氧化为溴单质与碘单质,同时生成氯化钠,溶液蒸干灼烧后,多余的氯气逸出,溴单质挥发、碘单质升华,最后会剩下氯化钠,故C项正确。11.关于用CCl4萃取碘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萃取后水层颜色变浅B.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萃取后CCl4溶液层为紫红色D.萃取后水层颜色变红且在下层【答案】D【解析】A、碘进入四氯化碳层,水层颜色变浅,故A正确;B、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故B正确;C、碘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故C正确;D、萃取后水层颜色变浅且在上层,故D错误。12.海藻中含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分液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C.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乙醇D.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答案】A【解析】A、①分离悬浊液可用过滤除去不溶物,③是将水中的碘单质萃取到有机层,用到操作为萃取分液,故A正确;B、淀粉可检验碘单质是否生成;检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应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碘离子,若无碘离子则证明反应完全,故B错误;C、萃取剂必须要求与原溶剂不互溶,酒精与水互溶,故C错误;D、步骤④的操作应该是蒸馏,故D错误。13.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A.已经制得了IBr、ICl等卤素互化物B.已经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C.已经制得了I(NO3)3、I(CIO4)3·H2O等含I3+离子的化合物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答案】C【解析】A.IBr、ICl是共价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都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所以不能根据这些事实证明碘元素呈现金属性,A错误;B.I2O5等碘的氧化物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所以不能根据这些事实证明碘元素呈现金属性,B错误;C.I(NO3)3、I(CIO4)3·H2O等化合物中碘呈正价,含I3+离子,体现了金属性,C正确;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但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D错误。14.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像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用手动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溶液①小心地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与汗渍中的物质②反应,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指纹线就由棕色变成黑色。则这三种物质是(

)A.①硝酸银、②溴化钠、③溴化银B.①硝酸银、②氯化钠、③氯化银C.①氯化银、②硝酸银、③氯化钠D.①硝酸银、②碘化钠、③碘化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汗渍中含有NaCl,即②为NaCl,AgCl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灰褐色银粒,而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则说明①为AgNO3,③为AgCl,将AgNO3涂在纸上,发生AgNO3+NaClAgCl↓+NaNO3,故该题选B。15.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1。已知:Mg与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必须要缓慢通入干燥的N2以免反应过于剧烈B.若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N2,其主要的缺点是制得的MgBr2中含有杂质。C.装有无水CaCl2固体A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D.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可防止乙醚、溴等的挥发【答案】B【解析】A.实验中要缓慢通入干燥的N2,使得溴蒸气的浓度减小,可以使镁屑和溴的反应速率减慢,故A正确;B.本实验要用镁屑和液溴反应生成溴化镁,所以装置中不能有能与镁反应的气体,例如氧气,若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N2,空气中含有氧气,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阻碍Mg和Br2的反应,故B错误;C.装有无水CaCl2固体的干燥管A可以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因为MgBr2具有强吸水性,故C正确;D.乙醚、溴均易挥发,冷凝管能够将乙醚、溴冷凝回流,提高乙醚、溴的利用率,故D正确。16.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是浓盐酸,⑥是高锰酸钾,②至⑤是滤纸条,依次滴有石蕊试液、淀粉KI试液、KBr溶液、含KSCN的FeCl2几种溶液,实验时滴几滴浓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10C1-+2MnO4-=2Mn2++5Cl2↑+8H2OB.⑤处变红色,发生反应为:2Fe2++Cl2=2Fe3++2C1-,Fe3++3SCN-=Fe(SCN)3C.②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说明氯气溶于水后,溶液有酸性和强氧化性D.③处变蓝,④处变橙色能说明氧化性:Cl2>Br2>I2【答案】D【解析】A、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10Cl-+2MnO4-=2Mn2++5Cl2↑+8H2O,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氯气氧化氯化亚铁为氯化铁,铁离子遇到硫氰酸钾溶液显红色,反应为: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氯气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氯气遇到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遇到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氯气和溴化钾反应生成溴单质,溶液呈橙色,是溴单质溶于水的现象,上述反应说明氯气氧化性大于碘单质和溴单质,但不能证明溴单质氧化性大于碘单质,故D错误;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17.碘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存在形式,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与Cl2之间有以下转化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发生的反应是:2I-+Cl2=I2+2Cl-B.I-与过量Cl2发生的反应是:I-+3Cl2+3H2O=IO3-+6Cl-+6H+C.以上反应中,氯气都体现氧化性,具体表现为:氯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D.通过以上信息,可预测:若在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滴加氯水,不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答案】D【解析】A.①中碘离子被氯气氧化生成X是单质碘,发生的反应是:2I-+Cl2=I2+2Cl-,A正确;B.单质碘可以继续被氯气氧化为碘酸根离子,则I-与过量Cl2发生的反应是:I-+3Cl2+3H2O=IO3-+6Cl-+6H+,B正确;C.以上反应中,氯气都体现氧化性,具体表现为:氯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C正确;D.通过以上信息,可预测:若在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滴加氯水,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D错误。18.食盐中所加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根据反应:IO+5I+6H===3I2+3H2O,可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进行实验,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I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可观察到试纸变蓝B.实验可证明该条件下I可被IO氧化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D.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出酸性:HIO3<HClO3【答案】D【解析】A、生成的碘遇到淀粉变蓝,故A正确;B、酸性条件下,I―能被IO3―氧化,故B正确;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IO3―)和还原剂(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C正确;D、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出酸性:HIO4<HClO4,故D错误;故选D。19.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5mg·L-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1)以上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2)步骤Ⅱ通入热空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A.氧化性B.还原性C.挥发性D.腐蚀性(3)步骤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_____(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A.乙醇B.四氯化碳C.烧碱溶液D.苯【答案】富集(或浓缩)溴元素C33153SO2+Br2+2H2O2HBr+H2SO4BD【解析】本题考查海水中提取溴的化学工艺流程。分析:海水晒盐得到氯化钠和卤水,电解氯化钠溶液或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氯气,氯气通入卤水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得到低浓度的溴单质的溶液,通入热空气吹出溴蒸气,用纯碱溶液吸收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得到溴单质,起到富集溴的作用,最后得到工业溴。详解:(1)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的含量较低,步骤Ⅱ又将之转化为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富集溴;(2)溴易挥发,步骤Ⅱ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就是利用溴的挥发性,故选C;(3)流程Ⅱ中根据元素守恒知,生成物还有CO2,该反应中Br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5价,其最小公倍数是5,再结合原子守恒或电荷守恒得方程式为3Br2+3CO32-═BrO3-+5Br-+3CO2;(4)溴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在水溶液中混合易发生氧化还原生成氢溴酸和硫酸,反应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5)萃取剂的选取标准: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乙醇易溶于水,所以不能作萃取剂,故错误;四氯化碳符合萃取剂选取标准,所以能作萃取剂,故正确;烧碱溶液和溴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作萃取剂,故错误;苯符合萃取剂选取标准,所以能作萃取剂,故正确。故选BD。20.(北京市朝阳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溴主要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呈弱碱性)中,利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如下。资料:常温下溴呈液态,深红棕色,易挥发。(1)酸化:将海水酸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___(写离子反应方程式)。(2)脱氯:除去含溴蒸气中残留的Cl2①具有脱氯作用的离子是____。②溶液失去脱氯作用后,补加FeBr2或加入____,脱氯作用恢复。(3)富集、制取Br2:用Na2CO3溶液吸收溴,Br2歧化为BrO3-和Br-。再用H2SO4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得到Br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4)探究(3)中所用H2SO4浓度对Br2生成的影响,实验如下:序号ABC试剂组成1mol/LNaBr20%H2SO41mol/LNaBr98%H2SO4将B中反应后溶液用水稀释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溶液呈棕红色,放热溶液颜色变得很浅①B中溶液呈棕红色说明产生了____。②分析C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所致;乙同学认为是用水稀释所致。若认为甲同学的分析合理,请用具体的反应说明理由;若认为乙同学的分析合理,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理由或方案:____。③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宜选用的酸是____(填“稀硫酸”或“浓硫酸”)。【答案】Cl2+2OH-=Cl-+ClO-+H2OFe2+、Br-铁粉BrO3-+5Br-+6H+=3Br2+3H2OBr2理由:SO2+Br2+2H2O=2HBr+H2SO4方案:用CCl4萃取颜色很浅的溶液,观察溶液下层是否呈棕红色稀硫酸【解析】(1)海水中溴元素以Br-存在,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要用Cl2氧化溴离子得到,但海水呈碱性,若不酸化,就会发生反应:Cl2+2OH-=Cl-+ClO-+H2O,影响溴的提取;(2)①将溴蒸气的残留的Cl2脱去,可利用氯气有强的氧化性,要加入能与Cl2反应,但不能与Br2反应的物质,如Fe2+、Br-;②溶液失去脱氯作用后,补加FeBr2或加入还原铁粉,物质具有还原性,脱氯作用就恢复;(3)用Na2CO3溶液吸收溴,Br2歧化为BrO3-和Br-。再用H2SO4酸化,BrO3-和Br-及H+发生归中反应得到Br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rO3-+5Br-+6H+=3Br2+3H2O;(4)①B中溶液呈棕红色是由于Br2是红棕色物质,产生了Br2;②若甲同学说法正确,则会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消耗了溴单质;若乙同学说法正确,则要把颜色很浅的溶液用CCl4萃取,利用CCl4密度比水大,溴单质容易溶于CCl4,观察下层液体颜色否呈棕红色即可;③歧化后的溶液若用稀硫酸酸化无明显现象,若用浓硫酸酸化,溶液变为红棕色,反应放出热量,会导致溴单质挥发,所以酸化要用稀硫酸。21.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回答问题:(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制取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3)C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甲同学认为试管B的作用就是吸收尾气,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因此B中盛装的最佳试剂应该为________。乙同学经分析认为,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以此说明C中_________,从而得出D中氧化I-的氧化剂必为Br2,因此B装置是必不可少的。(5)过程Ⅳ为: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震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本质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答案】MnO2+4H++2Cl-Mn2++2H2O+Cl2↑淀粉KI试纸变蓝Cl2+2Br-=Br2+2Cl-NaOH溶液Cl2+2NaBr=Br2+2NaClBr-过量,溶液中没有Cl2试管中溶液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Br2+2I-=I2+2Br-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解析】(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为氯气,氯原子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2H2O+Cl2↑,故答案为:,MnO2+4H++2Cl-Mn2++2H2O+Cl2↑。(2)因Cl2的氧化性大于I2的氧化性,可发生反应:Cl2+2I-=I2+2Cl-,I2能使淀粉变蓝;故答案为:淀粉KI试纸变蓝。(3)因Cl2的氧化性大于Br2的氧化性,可发生反应:Cl2+2Br-=Br2+2Cl-,故答案为:Cl2+2Br-=Br2+2Cl-。(4)Cl2是有毒的酸性气体,应用碱液吸收,因此B中盛装的最佳试剂应该为NaOH溶液,为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说明生成了Br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以此说明C中Br-过量,溶液中没有Cl2,从而得出D中氧化I-的氧化剂必为Br2,故答案为:NaOH溶液,Cl2+2NaBr=Br2+2NaCl,Br-过量,溶液中没有Cl2。(5)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发生反应:Br2+2I-=I2+2Br-,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至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或紫红)色,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Br2+2I-=I2+2Br-。(6)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答案为: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2.碘化钾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等,它是一种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备KI的实验装置如下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上图所示的C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和195g30%的KOH溶液,剧烈搅拌。②I2完全反应后,打开弹簧夹向其中通入足量的H2S。③将装置C中所得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置于水浴上加热10min。④在装置C的溶液中加入BaCO3,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⑤将滤液用氢碘酸酸化,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膜,、、洗涤、干燥。⑥得产品145g。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将碘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3)装置C中I2与KOH反应产物之一是K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4)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补充完整步骤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FeS+2H+=Fe2++H2S↑饱和硫氢化钠溶液三颈烧瓶3I2+6KOH=KIO3+5KI+3H2O除去产品中的硫酸根(硫酸盐、硫酸)降温结晶过滤87.35%【解析】A装置用来制备H2S气体,B装置用于除去H2S中的HCl气体,C是KI的生成装置,H2S与KIO3反应,D装置用于尾气处理;(1)步骤①将碘研细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2)装置A中FeS与盐酸反应生成H2S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H+=Fe2++H2S↑,除去硫化氢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最好选用饱和硫氢化钠溶液,则装置B中的试剂是饱和硫氢化钠,C装置是三颈烧瓶,故答案为:FeS+2H+=Fe2++H2S↑,饱和硫氢化钠溶液,三颈烧瓶;(3)装置C中I2与KOH反应生成KI、KIO3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I2+6KOH=KIO3+5KI+3H2O,故答案为:3I2+6KOH=KIO3+5KI+3H2O;(4)步骤④是为了除去装置C中的SO42-,使之形成BaSO4沉淀,故答案为:除去产品中的硫酸根(硫酸盐、硫酸);(5)步骤⑤中将得到的KI分离提纯出来需要降温结晶和过滤,故答案为:降温结晶、过滤;(6)本次实验生成产品145g,根据提示可知I2完全反应后,I原子守恒,2n(I2)=n(KI)=1mol,即m(KI)=1mol×166g/mol=166g,产率为×100%=87.35%,故答案为:87.35%。23.碘化钠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等。实验室用NaOH、单质碘和水合肼(N2H4·H2O)为原料可制备碘化钠。资料显示:水合肼有还原性,能消除水中溶解的氧气;NaIO3是一种氧化剂。回答下列问题:(1)水合肼的制备:有关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①用下图装置制取水合肼,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②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③开始实验时,先向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向B的三口烧瓶中滴加NaClO溶液。滴加NaClO溶液时不能过快的理由___________。(2)碘化钠的制备ⅰ.向三口烧瓶中加入8.4gNaOH及30mL水,搅拌、冷却,加入25.4g碘单质,开动磁力搅拌器,保持60~70℃至反应充分;ⅱ.继续加入稍过量的N2H4·H2O(水合肼),还原NaIO和NaIO3,得NaI溶液粗品,同时释放一种空气中的气体;ⅲ.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1.0g活性炭,煮沸半小时,然后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ⅳ.将步骤ⅲ分离出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24.0g。④步骤ⅰ适宜采用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该步骤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步骤ⅱ中IO3-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步骤ⅲ“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的方法是趁热过滤。⑥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_。实验发现,水合肼实际用量比理论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⑦某同学检验产品NaI中是否混有NaIO3杂质。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淀粉液后再滴加适量稀硫酸,片刻后溶液变蓝。得出NaI中含有NaIO3杂质。请评价该实验结论的合理性____________。(若认为合理写出离子方程式,若认为不合理说明理由)【答案】fabcde(ab顺序可互换)防止倒吸或安全瓶过快滴加NaClO溶液,过量的NaClO溶液氧化水合肼,降低产率无固体残留且溶液呈无色2IO3-+3N2H4·H2O=3N2↑+2I-+9H2O80%水合肼能与水中的溶解氧反应可能是I-在酸性环境中被O2氧化成I2而使淀粉变蓝【解析】(1)①由反应原理NaClO+2NH3=N2H4H2O+NaCl可知,先用D装置产生氨气,为防止产生倒吸,气体进入装置A中,然后氨气通过c导管进入装置B中,然后次氯酸钠与氨反应,多余的氨最后被C装置吸收;其连接顺序为fabcde;正确答案:

fabcde。②装置A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或安全瓶;正确答案:防止倒吸或安全瓶。③过快滴加NaClO溶液,导致NaClO不能完全反应,过量的NaClO溶液能够氧化反应产生的水合肼,导致降低产率;正确答案:过快滴加NaClO溶液,过量的NaClO溶液氧化水合肼,降低产率。(2)④保持60~70℃情况下发生反应,因此可以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碘固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无色的NaIO和NaIO3,最后固体全部消失;所以该步骤反应完全的现象是无固体残留且溶液呈无色;N2H4H2O具有还原性,能够把I03-还原为碘离子,而-2价的氮元素被氧化为氮气,离子方程式为:2IO3-+3N2H4·H2O=3N2↑+2I-+9H2O;正确答案:固体残留且溶液呈无色;2IO3-+3N2H4·H2O=3N2↑+2I-+9H2O。⑥8.4gNaOH与25.4g单质碘反应,氢氧化钠过量,碘单质反应完全,碘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为3I2+6NaOH=5NaI+NaIO3+3H2O,则生成的NaI的质量为25.4750/762=25g,生成的NaIO与N2H4H2O反应所得的NaI,反应为3N2H4H20+2NaIO3=2NaI+3N2+9H2O,则6I22NaIO32NaI该步生成的NaI质量为25.4300/1524=5g,故理论上生成的NaI为25g+5g=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