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希沃一体机、PPT课件等辅助工具教材内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部编版髙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陶渊明是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单元学习要点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归园田居(其一)》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引导学生在反复咏叹中理解诗歌的意蕴。设计理念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饮酒》等作品,对陶渊明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也能感受到陶渊明作品中饱含的田园情怀。但学生普遍在鉴赏古诗时,仍然止步于对古诗进行逐词逐句的翻译。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诗词大意以外,更要让学生在探究中自行提出问题,将问题当作探究过程的动机,让学生从被动探究变为主动探究,从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为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背景。理清全文的内容思路,作者的感情变化,并探究其原因。2.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以诗眼“归”为主线,赏析古诗的写作风格,3领悟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教学重难点1、领悟诗人热爱田园,追求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2、揣摩诗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师生活动1、以学生初中时就学过的陶渊明的诗作——《饮酒》和《桃花源记》作为回忆点,由此导入《归园田居》(其一)2、师生一齐通读全诗,理清行文思路。设计意图1、唤醒旧知,温故而知新2、利用希沃白板5中的学科教学资源——《归园田居(其一)》配乐朗读,让学生读懂文本,并理清行文思路。教学环节(二)师生活动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课堂讨论:思考讨论1: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呢?即从何而归?(寻找原句)思考讨论2:为何归来?(学生研读全诗,教师补充材料)思考讨论3:归向何处?(寻找原句)在其中穿插补充本诗的艺术特点的讲解,总结并归纳。设计意图以相互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后深入探讨诗人从何而归?为何归来?又打算归向何处?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探索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教学环节(三)师生活动播放李子柒视频,补充如下资料:1、陶渊明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2、归去的可能面临的困境。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归去来兮辞》3、写作背景陶渊明处在老庄哲学思潮抬升的乱世,常常陷于入与出、忧与游的精神纠葛之中。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思考如下问题:陶渊明归后如何?设计意图以播放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导入资料并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加大课堂容量,丰富课堂资源,并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归隐原因,领悟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体会陶渊明归后的安逸、自由、喜悦。教学环节(四)师生活动补充材料那个辞职隐居终南山的姑娘,付不起房租又回来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让他们抛弃城市的生活,去往大山深处,开始自己向往的生活。就像李子柒一样,每天浇花种树,日出而作,日落而更,与外界的浮华相隔离,过起“隐居”的生活。曾经有个叫做小北的姑娘,为了告别城市的喧嚣,来到“终南山”读书,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说起终南山这个地方,景色秀丽,隔绝人世,历史上还是全真教的发源地,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避世之地。但是梦想和现实还是有差别的,终南山上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土坯房,漏风漏雨,房子可以改造,重点是每天在这里都可以无所事事,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也还算不错。但是好景不长,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终南山隐居竟然成了一项热门活动。随着来终南山隐居的人数增长,终南山的房租也涨了,翻了不止50倍,原来一年400元,现在一年要30000元。由于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小北无法支付金额庞大的租金只能重新回归到都市生活中。原来是没钱的来这里修行,现在来这里修行没钱不行。高昂的费用虽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是依旧每年来这“避世”的人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90后。本是该意气风发的年纪,还没看过生命的沧桑,就已经“顿悟”了生活,不知道该说是社会的压力太大,还是现在追求精神世界的人多了。而且现在来终南山“修行”的人,也不全都是为了避世有的是花花世界呆够了,大鱼大肉吃腻了,想来到这里换个口味;有的是为了逃避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有的则是来这里赚钱的,现在山上除了民宿外,还有很多所谓的“隐修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主要是告诉你,如何快速成为一名“隐士”。其实不过是一群投机取巧的人,换着法儿骗钱罢了,但即使骗钱骗的这么明显,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上当,似乎进了培训班自己就能成为“隐士”里的最优者,着实讽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隐士”,他的时代意义是什么?设计意图补充材料,让同学们体会“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教学环节(五)师生活动配乐课堂小结:《归园田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诗人借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闲适,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设计意图以富有情感的配乐诵读形式进行课堂小结,再次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教学反思1.注重提问,突出自主探究在本次教学中,引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在于对古诗标题中“归”字的解读所衍生出的四个问题,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与诗句原文,学生就能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此类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发问,促使学生完成自主探究。2.本次课堂主要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以希沃白板、PPT课件为媒介,围绕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启发点拨学生,并让学生火胆质疑,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中丰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鉴赏诗歌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