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师说》《劝学》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师说》《劝学》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师说》《劝学》_第3页
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师说》《劝学》_第4页
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师说》《劝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师说》复习学案【复习任务】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掌握重点实、虚的意思,翻译重要的句子;重点积累实词“道”的常见义项,并能准确推断其不同语境义;积累本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实词积累】1、积累“道”的常见义项(读《考点知识必备清单》)①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②途径,方法。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③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④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⑤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⑥道理,规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⑦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⑧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⑨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2、高考链接(1)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4分)【答案】(1)(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2)陀汗于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竞不知所从来。答案(2)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3、小故事记忆:道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文化常识】读记1.句读:古人读书的基本功。古人称语意完足处为句,语意未尽,诵读时略作停顿处为读(通“逗”)。2.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祝祷为职业的人。3.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4.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春秋时郯国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制;苌弘,周敏王时大夫,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音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聃是老子的字。【复习检测】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重点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得分点:判断句、所以、语句通顺。(3分,每点一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得分点:非、而、孰、语句通顺。(4分,每点一分)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得分点:师道、庸、于、语句通顺。(4分,每点一分)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得分点:无、所存、判断句、语句通顺。(4分,每点一分)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昧的人就更加愚昧。

得分点:是故、第一个圣、第二个愚、语句通顺。(4分,每点一分)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不理解停顿断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道理的。

得分点:宾语前置句、或、师、小、语句通顺。(5分,每点一分)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感到羞愧,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得分点:位卑、则、足、语句通顺。(4分,每点一分)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研究,像这样罢了。

得分点:于、攻、如是、语句通顺。(4分,每点一分)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文:六经的经文和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学习过,不被时代风气束缚,向我求学。

得分点:传、通、被动句、状语后置句。(4分,每点一分)

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传统,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得分点:嘉、行、以、语句通顺。(4分,每点一分)3.情境默写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的两句慨叹是:,。答案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判断题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对)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错(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礼》《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错(应该是“太学”或“国子监”)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错.(“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教授”一开始也是学官名)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错(书院一开始是私人设立的,但后来官府也参与干涉了)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错(应该是选那些“有才德之人”,此外,“孝廉”不是荣誉称号,而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除了针对“孝顺父母”,也选那些“办事廉正”之人)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对)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对)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对)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错(始于隋炀帝时期)劝学复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3.词类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2)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4)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5)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1)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4)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1)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课堂练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