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主学习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一.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
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迄今已有两千数年的历史。根据研究的特点,可以把它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阶段(20世纪以前),二是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三是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1)国外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阶段
总体看来,在20世纪之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重要处在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许多哲学家、教育家根据自己的哲学观以及学习和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自主学习思想,但是没有进行实证研究。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可以说是国外自主学习思想的一方面提出者。在知识的获得途径上,苏格拉底指出,不能认为知识通过移植或者经由教学过程就能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观念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发明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名“知识的助产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在学与教的关系上,他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的首要地位,认为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引导、协助学生学习,而不应当占据支配学生学习的地位。苏格拉底的自主学习思想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继承,如亚里士多德强调在读书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调节,柏拉图十分强调学生学习中的自我反思等。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他对命令主义和填鸭式的教学深恶痛绝,认为教师不应当给学生规定学习什么,不学习什么,而是应当设立情境,给学生以启发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养成独立判断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点要激发学习爱好和培养学习方法。他在其教育小说《爱弥儿》中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爱好,并且在这种爱好充足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爱好,鼓励儿童的自主学习。他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求知的欲望是很自然的。因此不能用强制和处罚的方法来逼迫儿童学习,教师应当采用一切也许的办法来激发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强烈愿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他曾把所有的教学原则简化为三条:第一,循序渐进;第二,让学生自己检查每一件事,而不是在成人面前放弃自己的权利;第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极意愿行事,“自己干”。在这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自发探索处在教学的中心地位。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自身就是靠自学成才的,因此他尤为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认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并且坚信儿童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他推断,假如学习科目的顺序和形式安排得当,具有普通能力的儿童也完全可以克服困难,独立进行学习。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善于启发学生,使学生进行独立观测和思考。他极力提倡用独立的发现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能力,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当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尽量多些”。斯宾塞还认为,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比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知识保持得更牢固;在学校中养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自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更是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衡量一切教学方法的最高原则。他指出:“假如使学生习惯于简朴的接受和被动的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假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他认为,“科学知识是不应当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地探求学问,不能采用注入式教学法,而应当采用启发式。
显然,在20世纪之前,西方教育家尽管已提出了十分丰富的自主学习思想,但是这些思想还是重要停留在理论思辨水平上,并没有通过实证研究来检查自己的思想。
(2)国外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阶段
20世纪初,实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在西方兴起,标志着教学思想进入了现代时期。实验主义给教学思想注入了现代科学的因素,使之力图建立在实验科学或实证科学的基础之上;实用主义给教学思想注入了现代人文主义的因素,使教学思想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主学习研究进人了初步实验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重要特点是:教育和心理学家在进一步批判传统教学使学生悲观被动学习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地位,初步确立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检查和推行。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基本囿于这一范式。期间,杜威和斯金纳分别为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研究做出了巨大奉献。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民主主义教育家、机能主义心理学家,杜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大大超过了前人。从机能主义的观点出发,杜威把学习心理的研究重要集中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做中学”两方面。杜威所力倡的思维是反省思维(reflectivethinking),它不仅涉及对情境的观测、思考、假设、推理,也涉及对已有经验的更新、改造及整合,是一种有目的的、审慎的、自我调节的思维。他认为思维是个体适应环境和控制环境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工具,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的。具体说来,学生一方面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然后占有资料并想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最后通过应用来检查这些方法;换言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通过积极探索实现的。从这一观点出发,他主张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自由和民主,给他们自主探求知识的机会。他批评了赫尔巴特关于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灌输教材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观念形成的主张。他认为,赫尔巴特的教学观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只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缺少“行动”的机会。以这种观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教材的对的无误,因而很难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杜威还对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提出了锋利的批评。他认为,“五段教学法”导致了教学过程的机械化。教师在采用“五段教学法”时,经常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全体学生采用同一标准、同一进度,并且希望学生像机械同样运转,在某一时间内学完规定的知识。这种做法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导致了教学的呆板性,是“教学论中无儿童”的始作俑者。杜威认为,教学应当按照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活动和思考,要按照儿童思维发展的脉络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过程。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就必须实行重心的转移。教育应当以“儿童为中心”,教师的教应当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而不是让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进行。他把学与教的这种重心转移称作是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他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同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在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杜威和他的学生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应用于教学实践,开发了一系列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设计教学法主张打破学科界线,废除班级授课制,摒弃传统教科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拟定学习目的,通过自行设计学习内容和操作而获得有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法在克服传统教育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压抑学生个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在一部分小学中得到推广,产生某些轰动效应。但是这种教学法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体系,影响学生获得系统完备的知识,于是在30年代以后被冷落下来。文纳特卡制则提倡教学个别化、学校社会化。它把学校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为了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而设立的知识技能课。它采用个别教学,分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达成预定目的并通过检查便可以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二是为发展学生社会意识而设立的团队活动课,涉及文体活动、开设学校商店、编辑出版刊物等,随机而行,没有固定限度,不进行考试。这种教学法规定教材符合儿童的个性,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以儿童为本位的个别教学,使每个儿童的学习依其能力高低而自由展开,包含不少合理的因素。但是它完全取消班级授课制却无助于教育普及,因此到30年代也不久销声匿迹。道尔顿制的重要思想是:废除课堂讲授,改教室为作业室,作业室兼具以往教室、自修室、图书室、实验室的功能;教师把各科的学习内容制成分月、分周的作业大纲,规定学生需要完毕的作业,由学生自行学习,必要时师生互相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个人爱好和能力选择作业室研究问题;学生把各科学习进度和所费时间记录在进度表上,经教师考核及格,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道尔顿制注意按学生的能力、爱好和需要展开教学,照顾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个性特点,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易使学生放任自流,影响学生获得完备的知识,因此也没有连续很长时间。尽管如此,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间内,上述教学方法还是对欧美许多国家以及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后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由于行为主义学习论的盛行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失势,美国的学校教学又基本上回到了传统教学的老路上,传统教学的弊端再次凸现出来,“任何一个参观过一般学校的低年级的人都会看到,已产生的改变并不是从令人反感的控制变为积极的控制,而是从一种令人反感的刺激形式变为另一种令人反感的刺激形式”。为了改善当时的教学状况,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把操作性条件学习的小步子和及时强化等原则运用到教学和教材编制中,创建了程序教学。程序教学以操作条件学习为基础,它的过程始于学生自己的操作,学生对教学的开始、终结、速度等有自己的决定权,只要他操作,学习就开始,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程序教学更规定学生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在教师辅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由于程序教学有助于学生自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教育界视为摆脱困境、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而风行。杜威和斯金纳的教学实验,尽管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取得抱负的效果,但是在一定限度上起到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这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系统地研究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国外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期,心理学领域发生的三件大事有力地推动了自主学习的研究。其一是维果斯基的言语自我指导理论的价值在西方得到确认,其二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其三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维果斯基的言语自我指导理论使人们看到了自我特别是自我言语在学习过程中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认知心理学对学习过程的深人研究使人们可以从自主学习的内在心理过程着手研究自主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扶正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此,自主学习研究进入系统研究阶段,并且成为学习和教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出现了若干自主学习研究的学派;不同的理论学派既注重对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又注重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既注重自己的理论立场,又注意吸取其他学派的合理研究成果;既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为了描述这一阶段的自主学习研究状况,下面以理论学派介绍的方式予以说明。
当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理论有7个派别,分别为操作主义学派、现象学学派、信息加工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学派、言语自我指导学派、建构主义学派。它们都对如下5个问题作了回答:(1)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是什么;(2)借助什么样的过程学生做到了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映;(3)自主学习者通过什么样的关键过程来实现自己的学业目的;(4)社会和物质环境如何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5)学生如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思想。当他将自己的“患者中心疗法’’的思想理论运用于教学时,他结识到教学实践尚处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之中,要使自己的思想行得通,必须批判传统教学的弊端。他归纳出传统教学的如下弊端:第一,教师是专家,学生只是接受的容器;第二,讲演、教科书及其他语言教学手段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单调枯燥;第三,教师是权利的拥有者,学生只是服从;第四,权威人物制定的规则是教学的不可改变的政策;第五,缺少信任,教师对学生不相信;第六,学生一直处在恐惊状态;第七,民主及其价值受到忽视,在实践中遭到破坏,学生不能参与选择教学目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别人为学生决定的;第八,教学中只有智力而无完整的人,学生的好奇心和爱好都被扼杀了。
在批判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罗杰斯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他信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教学的定义:“教学比学习更困难……因素不仅仅在于教师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储存,更在于教学必须教会学习,使学生掌握点金术。事实上,对于真正的教师来讲,除了教会学习外,其他都是次要的了。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头,是已知者,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教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权威或长官意志。”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发明性;他强调情意教学,和谐师生感情,发明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点是:(1)先决条件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对人的能力有充足的信心,把人视为可信赖的有机体,置学生于教学主体的地位。(2)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的责任,制订课程计划,拟定管理与操作的方式、资金、决策等。教师在其中扮演参谋、征询者的角色,而不是像长官那样对学生指手画脚、发号施令。(3)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料,涉及教师的经验以及书籍、材料等,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补充、更正、创新等。(4)学生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方向和程序。(5)教师发明促进学习的气氛或情境,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把学生置于被关心、理解和信任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6)把注意力放在促进连续的学习过程上,学习的内容屈居第二位。因此,衡量一个课程完毕的标准不是该学的内容是否学完了,而是学生是否学会了,是否在学习上获得了应有的进步。(7)在教学纪律上,用学生的自律代替他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8)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办法,以代替外来的评价。(9)在这种促进生长的教学中,使学生的经验、个性、发明力不断得到发展。
罗杰斯认为,教学方法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有适当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涉及:第一,组织好教材。组织教材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爱好和专长,便于学生自己学习。第二,要善于辅导。教师不应直接一味地去讲解,而是应有效地征询和辅导。辅导的艺术在于适当和启发,适当就是在学生需要时才去辅导,帮其所需;启发就是启迪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发明。教师可以提供方法或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第三,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涉及书、参考资料、实验工具、教具等。第四,发明一切条件,让学生自己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自主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作了系统、进一步的分析,填补了罗杰斯自主学习思想的局限性。研究者(McCombs,1989;Ames,1992;Covington&Omelich,1994)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自我系统的结构包含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自我意象等成分。其中,自我概念是影响自主学习最为重要的因素,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信任(beliefaboutoneself),实现或改善自我概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机。影响自主学习的自我概念有一般性和领域具体性之分,一般性的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自主学习者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技能的结识,领域具体性的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某一特定的学习领域内是否有能力控制动机、认知和情感的知觉。影响自主学习的自我过程涉及计划、设立目的、选择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这些自我过程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自主学习的质量(McCombs,1989)。自主学习一般遵循三个环节:(1)设立目的;(2)制定计划和选择学习策略;(3)行为执行和评价(Markus&Wurf,1987)。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消除他们对学习能力的自我怀疑和悲观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自我过程分别予以指导(McCombs,1989)。2.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自主学习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是在巴特莱特和皮亚杰(Bartlett,1932;Piaget,1970)的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皮亚杰认为,学习事实上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图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并非完全受制于环境。儿童具有积极建构图式的能力,通过对同化和顺应过程的自我调节,其认知图式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不仅可以建构关于世界的认知图式,并且可以建构自我图式。自我图式是自我知识的一种动态的、有组织的贮存形式,它有情感、效能、时间、价值四个维度(Garcia&Pintrich,1994)。自我图式决定个体的自我调节行为。派利斯和拜尼斯(Paris&Byrnes,1989)则进一步认为,儿童不仅建构自我图式,并且也可以建构自己的学习理论。儿童的学习理论是一种一般性的、包容很广的理论,它又涉及四种成分理论:自我能力理论、努力理论、学习任务理论和学习策略理论。自我能力理论包含多项内容,重要涉及对自己学习能力的结识、自我负责意识、对预想结果施加控制的信心等。努力理论重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学习应当付出多大的努力。学习任务理论包含两个方面:设立学习目的和分析任务的结构。学习策略理论中包含三类信息:(1)陈述性知识,它说明策略是什么;(2)程序性知识,它说明如何使用策略;(3)条件性知识,它说明何时有效地使用策略和为什么使用这些策略。一般说来,假如儿童对学习具有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较高的能力知觉,知道如何付出努力,可以设立合适的学习目的、有效地分析学习任务,可以独立灵活地使用学习策略,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其学习就达成了自主水平。
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儿童自主学习理论的形成,在很大限度上受到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随着学生对能力和努力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的进一步理解,对自己所能施加的学习控制的准确估计,对学习任务的性质的把握,对自己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的监控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水平会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受课堂教学方法的制约。为此,他们主张采用三种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是直接的教学,也就是直接向学生讲解有关学习的知识、学习策略等,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理论,补充或矫正学生不完整的或错误的自主学习理论(Duffyeta1.,1986,1987)。二是采用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儿童建构自主学习理论(Schoenfeld,1984)。三是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合作中交流学习经验,丰富自己的学习理论(Stevellseta1.,1987)。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操作主义理论学派
自主学习的操作主义理论是斯金纳操作主义学习理论的延伸和发展。这一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映。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自我调控反映与临近的强化物建立了联系。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所起的作用是引导进一步的反映。因此,可以通过设立一套“刺激一行为一结果一强化”的程序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认为它重要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自我指导(sell-instruction)、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和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所谓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的一种观测和记录,如对自己一天内用于学习的时间作记录,摘抄出作业中做错的题目等。所谓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用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涉及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也涉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环节和方法所作的自我提醒。所谓自我评价是指把学习行为的某些方面与既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如把自己实际做对的题目数与自己预期可以做对的题目数进行比较,以查看自己实际的学习水平。假如比较的结果不能令自己满意,个体往往会作出自我纠正,要么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要么修改自己的学习标准。所谓自我强化是指学生由于自己获得了满意的学习结果而对自己作出奖赏,从而使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例如,由于自己已经集中精力学习了一个上午,学生就把中午的时间留给自己看电视。操作主义者同时强调,假如自我施加的奖赏不能改善学习的效果,这种形式的自我强化就应当撤除(Maceetal.,2023)。
在所有的自主学习理论中,操作主义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该理论不仅根据外显的行为来界定个体的内部过程,并且最为关注学习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功能关系。在操作主义者看来,促使个体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对自主学习方式做出有效的示范,以及外部的相倚性强化。因此,在他们的训练项目中,楷模示范、言语辅导和强化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他们主张,在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初期,要给予外部提醒和及时强化;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反映逐渐增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再逐步撤除外部提醒和强化,让学生通过自我强化来引导自己的学习。操作主义者不太关注个体的内部调节过程,他们所看重的是可以观测到的学生的自我反映,以及可以使这种自我反映朝积极的方向转变的技术。因此,该理论对于指导开发有效的、可操作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技术是有一定优势的。4.信息加工理论学派
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是以加拿大心理学家温内(S.H.Winne,1995)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提出的,该理论用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自主学习。它认为自主学习重要依赖于一种循环反馈回路。个体获得的信息一方面要根据预设的标准进行检测。假如匹配不充足,就要对信息进行改变或转换,然后再进行检查,这样反复进行直到信息符合检查的标准。假如达成标准,就以信息输出的形式退出。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来源于自我信念,涉及结果预期、效能评判、归因、诱因或价值观等。这些动机过程与一般的信息同样,通过个体在循环反馈回路中进行加工进而推动、调节个体的学习。在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看来,认知自我监控在个体的自主学习中起着复杂而又关键的作用,它监控、评价行为结果与目的之间的契合限度,为学习自我调节提供反馈信息。自我监控会占用一部分心里能量,因此在一定限度上影响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但是,当行为达成高度自动以后,就可以省出更多的心理能量用于自我监控,使行为与目的更加契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策略的运用、控制和监视过程极为重要。通过运用所获得的学习策略,个体对自己学习的控制能力增强。
信息加工理论者一度对社会和物质环境在自主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关注较少。他们认为,除非社会和物质环境被转换成可以被加工的信息,否则就无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影响。但是,假如可以被转换成内部的具体信息,它们也可以像其他信息那样通过控制循环系统来对学习产生自我调节作用。温内把社会情境作为学习的任务条件来看待,他认为别人的在场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加工,会对认知加工产生干扰。
在信息加工理论者看来,学习使个体调节自己的信息加工及反映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长,学生用于调控信息加工的规则控制系统日趋精确、完善,这样的规则系统构成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在自主学习的成分过程中,如自我监控的准确性、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学习策略的运用等,存在发展上的差异。他们主张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学习系统,在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时,通过给予提醒线索、反馈、补充性的信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5.意志理论学派
自主学习的意志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科尔(J.Kuhl,1984)和美国心理学家考诺(L.Como,1986,2023)等提出的。科尔认为,在人们的学习动力系统中,既有动机成分,又故意志成分。动机成分激励着人们去学习,而意志成分控制着人们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进行。因此,必须对学习中的动机和意志进行区分。考诺还指出,学习中的意志事实上就是内隐和外显的自我控制过程。
意志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复杂的,必须从几个水平上进行理解。在最为概括的水平上,可以把动机理解成人们内部存在的控制行为的心理力量;从更为具体的水平上理解,人们的自主学习动机取决于他们对任务的价值评估和对能否达成既定学习目的的预期。而这些过程都不同于意志控制过程。在考诺(2023)看来,动机过程在决策的形成和促进决策方面起中介作用,而意志过程则对决策的实行和维护决策起调节作用。因而,当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受到干扰或碰到困难时,会决定采用一些意志控制策略。尽管学习的意图来源于动机性因素,但是意志对学习意图具有增强作用,并对学习行为独立地进行调控。科尔(1984)指出,高度的自我意识是获取和应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前提,只有个体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时,才干积累起丰富的意志控制策略。因此,自我意识在意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自主学习的意志理论者把意志控制分为两大类:内隐的自我控制和外显的自我控制,每类控制又包含一些具体的意志控制策略。他们认为,内隐的自我控制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但是学习任务和情境的变化也会增强学生的意志控制。为此,他们主张通过训练学生的各种意志控制策略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6.社会认知理论学派
自主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是班杜拉的弟子和继承者们提出的。他们以个体、行为、环境交互作用论和自我调节理论(Bandura,1977,1986)为基本框架,结合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自主学习作出了独具特色的解释。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Zimmerman,1990,1996)。具体说来,假如学生自己可以积极、灵活地应用元认知学习策略,可以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地作出自我观测、自我判断、自我反映,那么他的学习就属于自主学习。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当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当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纯熟达成自动化限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期而有效的,他们可以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内部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三类。制约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重要涉及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设立的目的、归因和情感等,其中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两个关键变量,由于它们直接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的运用。影响自主学习的行为因素重要涉及对学习的自我观测、自我判断、自我反映三个方面,这三种行为反映可以影响自主学习的质量和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影响自主学习的环境因素涉及别人提供的学习帮助、学习楷模和学习的物质环境等,环境因素为自主学习提供社会性的和物质性的支持条件。
基于对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的分析,社会认知学派提出了若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方面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申克(Schunk,1996)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楷模的学习示范、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言语说服等多种手段达成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设立合适的学习目的。一般说来,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毕的学习目的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示范、指导学生设立这类目的。第三,开展系统的学习策略教学。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何时、何处、如何以及为什么使用学习策略,并且要加强策略运用的练习。第四,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学习的质量、数量、速度、发明性四个方面,及时、经常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记录和评判。第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归因反馈。归因反馈的性质要注意随时间的推移而调整。学生初步的学习成功以能力归因反馈为宜,多次能力归因之后,以努力归因反馈为宜(Schunk,1989)。最后,还要教会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的社会性和物质性资源。如积极寻求别人的学业帮助,运用各种途径查阅自己需求的信息资料等。社会认知学派同时还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本质上是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过程,要先后经历观测、模仿、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四个阶段,因此它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干预才干收到明显的成效(Zimmerman,1994)。7.言语自我指导学派
言语自我指导理论最早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其重要观点是:第一,儿童的言语发展要先后经历社会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和内部言语三个阶段。儿童从最初接触外界的社会言语,到发展形成自我中心言语和内部言语,这些是通过内化过程实现的。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性对话是这种内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第二,言语发展水平决定了个体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随着儿童言语的内化,他们逐渐可以故意识地计划、引导和监控自己的行为。在外部言语阶段,儿童的活动重要是由外界社会成员的言语来指导和控制;在自我中心言语阶段,重要靠他们对自己的出声言语即自我中心的言语来调节;而在内部言语阶段,则重要由他们不出声的内部言语来指导和控制。第三,内部言语是个体进行自我指导的工具。维果斯基指出,无论是解决困难的任务,克服冲动性的行为,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还是管理自己的其他行为,内部言语在其中都起着自我调节作用(Vygostky,1978)。
1964年,维果斯基的经典著作《思维与语言》一书被译成英语,其观点引起了西方诸多心理学家的注意,并且不久被人们引用到学习问题的研究上。信奉维果斯基的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运用内部言语积极调节自己的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外部言语内化成自我指导言语的结果,它取决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社会性互动。假如我们把学习的环节、规则、策略按照言语内化的顺序教给学生,让它们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言语,就可以实现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指导和调节,培养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家纷纷采用言语自我指导理论及其原理来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制定有关的教学程序。其中,麦臣鲍姆开发出的自主学习训练程序最具代表性,该训练程序涉及如下环节:①教师在示范学习任务时大声说出学习的规则和环节(认知示范);②教师在学生执行学习任务时大声说出指导语(外部指导);③学生执行学习任务时自己大声叙述指导语(自我言语);④学生自己执行学习任务时小声叙述指导语(消退的自我指导);⑤学生在执行学习任务时默念指导语(内部言语的自我指导)。结果表白,这种教学程序可以在一定限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是比较活跃的,可谓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各自主学习理论学派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都对自主学习作出了系统而进一步的探究。他们一致认为,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而是由学生发生的;他们在提出自己的自主学习理论和思想的同时,都注重开发相应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认为,这些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上述理论学派的立场和观点存在一些差异,我们要想把它们整合成一种系统的理论和指导方法并引入课堂教学是困难的;同时,由于不同理论学派开发的自主学习的教学干预技术合用范围较窄,这在一定限度上也影响了其“普遍参照”价值。二.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纵观中国的自主学习研究,也可以根据研究特点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阶段(192023以前);第二,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阶段(20世纪2023代至70年代);第三,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1)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学习思想史,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自主学习思想,这些自主学习思想对于今天的自主学习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鉴于国内对中国近代以前的自主学习思想研究还较少,这里将多花费一点笔墨予以介绍。概括起来,近代以前中国的自主学习思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为学贵在自求自得。例如,先秦时期的孟子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在他看来,一个人获得高深的造诣,要靠自己积极积极地学习;通过积极积极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就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皆宜。宋代的程颐说:“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日自得。”他认为自主学习是善于学习的表现,“义有至精,理有至奥,能自得之,可谓善学也。”并且,自主学习有助于知识的保持,“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朱熹也说:“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睬,来放自家口里。”“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依他的见解,做学问重要靠自主学习,不能依赖别人代做。清代的王廷相明确提出了自主学习对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记闻而有得者,衰则忘之矣。不出于心悟故也。故君子之学,贵于深造实养,以致其自得焉。”2.提出了立志的原则
中国古代学者强调为学须立志。如朱熹说:“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亦但是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王夫之说:“有自修之心则来学,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强往教之,则虽教无益。”在立志方面,古人提出了三点规定:一方面,立志要大。如张载指出:“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在他看来,志小容易实现、容易满足,这样就会影响进取。另一方面,立志要专。如孟子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王夫之说:“情专志壹,气亦至焉,而后耳目口体一听令于心之所之,有力而不惮用,用而不诡其施也。”第三,立志要坚。如张载说:“有志于学者,都更不管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以夺志也’。惟患学者不能坚勇。”3.提出了学思结合的原则
中国古代学者既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的方面,他们规定“熟读”,也就是对学习内容反复阅读记忆;在“思”的方面,规定“深思”、“精思”。如二程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在他们看来,思维是学习成功与否的前提,进一步思考才干记忆牢固。王夫之也认为:“致知之途有二:日学,日思。学则不恃己之聪明而一唯先觉之是效,思则不循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乃两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认为功。”他还进一步论证说:“学非有碍于思,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4.提出了知疑善问的原则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这就规定学生知疑善问。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在他看来,学习必须知疑善问,知疑善问可以避免使学习误入歧途,也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他认为学习中过多提问也不好,过多提问会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若但多问,未尝自得,学者懒惰,教者则渎,两失之矣。”朱熹主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他看来,质疑要通过两个阶段:由不疑到疑的阶段;由疑到不疑的阶段。正是在这种由肯定到否认,再由否认到肯定的过程中,学习不断取得进步。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把提问提成自问和问人两种形式,认为自问尤为重要,由于有自问而后能有心得。至于问人,虽然可以解惑,但仍靠自己思考。他说:“学者自为学也。问待人,而其涂有二,有自问者,有问人者。自问者,恐其心之所信,非其心之所宜,身之所行,其心之所得。处事外者,公理之衡也。不问而不我告,问而犹恐其不我告焉,孜孜以求之,舜之所认为大知也,圣之津梁也。”5.提出了自我省察的原则
自主学习离不开元认知过程的参与,也就是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要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展和结果作出自我监察与评价。中国古代学者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学记》指出:“学然后知局限性,教然后知困。知局限性,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自反,也是指自我省察的意思。学习中为什么要进行自我省察呢?王守仁讲:“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对于自我省察的时机,《国语·鲁语下》主张:“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复习,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安。”也就是说,早上学习,白天听老师讲课,傍晚复习,到了夜里反思一下自己一天的学习是否有局限性,感到没有遗憾的时候才可以安睡。6.提出了与别人切磋的原则
古代学者尽管强调为学贵在自求自得,但并不是说为学者要关起门来孤立地学习,他们认为做学问应当与别人互相切磋,这样才会相得益彰。如《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陆九渊也强调学习中与朋友共同浸染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能否与别人切磋,效果大不同样。他说:“自为之,不若与人为之;与少为之,不若与众为之,此不易之理也。”“与众人焉共进乎仁,则其浸灌熏陶之厚,规切磨砺之益,吾知其与独为之大不侔矣。”
(2)中国古代自主学习的教学
1.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不等于自我封闭的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也不容否认。那么,如何解决好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之间的矛盾呢?朱熹对教师的作用作了规定,他说:“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勉于中,又其后得人商议是正之,则所益厚矣。不尔,则亦何补于事?”依他的见解,师友的作用有两种:其一是示之于始,即在学习开始时,指示研究的方法与计划;其二是正之于终,即在学习完结或告一段落时,指正或批评研究的结果。朱熹又说:“某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睬,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个引路的人,做得个证明的人,有疑难处,同商议而已。”在这段话中,他说出教师的三种功用:①引路,即在学习开始时,指示学生的学习目的与途径;②证明,即在学习结束时,证明其结果是否对的,给学生提供学习反馈;③解疑,即在学习中碰到障碍时,与学生共同商议以解除其疑难。这样,既体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原则2.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国古代学者提出了两条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一是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其二是少而精的原则。
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主张自主学习的中国古代学者大都提倡启发式教学。如《学记》中讲:“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逆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前进,而不要牵逼学生使之限于被动;必须启发学生的自学性,勉励他们前进,而不要压抑他们使之退缩;必须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去钻研,自己去寻求结论,而不要事事都由教师越俎代庖而求其通达。假如达成这三条规定,师生关系就会和谐,学生就可以独立思考,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困难。《学记》又说:“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意思是说假如学生的能力不够,不能提出问题时,教师再去告诉他。教师告诉学生后,假如他仍然不能了解,问答只得暂时停止进行。王夫之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行业员工激励方法总结
- 银行市场营销总结
- 食品行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地产行业销售员工作总结
- 2024年秋八年级上册新目标英语全册课文重难点讲解
- 2024物业客服个人年终总结范文(35篇)
- 农村小产权房购房合同(2篇)
- 《物权法草案》课件
- DB33T 2143-2018 森林抚育目标树选择和密度控制技术规程
- 2025正规委托合同范文
- 职业安全健康现场检查记录表参考范本
- 口袋妖怪白金二周目图文攻略(精编版)
- 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管理办法(最新)
- 体育与健康课一年级(水平一)课时教案全册
- SAP-ABAP-实用培训教程
- 配电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土建部分)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英语教学法》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145)
-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 管桩水平承载力计算
- 塑胶产品成型周期公式及计算
- 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考核测评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