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跳蝻、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祥解〗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2、样方法:①随机取样;②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详析】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A正确;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C、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值,而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C正确;D、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假设种群数量为N,将M只鹿标记,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D正确。故选B。2.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B.t2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C.t2~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t2时达到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符合“S”型增长;乙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乙种群的数量不会无限增长。【详析】A、图示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无法比较二者的增长速率大小,A错误;B、t2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错误;C、t2~t3,甲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D、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D错误。故选C。3.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C.湿度 D.温度〖答案〗B〖祥解〗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且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详析】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植物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森林中的鸟类等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地有关,ACD错误,B正确。故选B。4.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各种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叫丰富度B.丘陵上不同位置植物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D.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可演替成顶极群落森林〖答案〗C〖祥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详析】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丰度,A错误;B、丘陵上不同位置植物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即生态位不同,C正确;D、并非所有群落都能演替成森林这种顶极群落,还得看群落所处区域水分、营养物质等其他条件是否适宜,D错误。故选C。5.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其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详析】A、豆科作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如图甲所示,A正确;B、图乙中曲线为捕食关系,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捕食者首先捕食a中的弱者,因此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益,B错误;C、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正确;D、图丙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都会存在,后期因消失了一种,X种群数量增殖较快,X种内斗争会加剧,D正确。故选B。6.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应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D.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植物的垂直结构所导致的〖答案〗A〖祥解〗1、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群落水平方向上表现斑块性和镶嵌性现象,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详析】A、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A错误;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B正确;C、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钟间竞争关系,C正确;D、动物的垂直分层与食性及栖息环境有关,故动物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植物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A。7.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来自A、B、C生物〖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B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D为分解者,C表示下一营养级。【详析】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丁表示分解者的过程,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此外还有少数动物,如屎壳郎、蚯蚓等,都是异养型生物,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C错误;D.图中D为分解者,其能量来自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即A、B、C,D正确。8.生态学家一般以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为第一营养级,然后根据动物的食性判断它们所处的营养级。动物往往同时在多个营养级取食或随季节变化而改变食性,比如,野鸭既吃水草又吃螺和虾;雌蚊吸血,雄蚊只吃花蜜和露水;黑龙江白鲢春秋两季以腐质为食,夏季主要取食浮游植物。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季节改变导致黑龙江白鲢食性发生改变B.在分析能量流动时,每一种生物都必须占有的是一个确定的营养级C.距离第一营养级越远的动物就越有可能对两个或更多的营养级中的生物捕食D.营养级构成的能量关系和数量关系都是逐级递减的〖答案〗D〖祥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析】A、据题中信息可知,黑龙江白鲢春秋两季以腐质为食,夏季主要取食浮游植物,所以季节改变导致黑龙江白鲢食性发生改变,A正确;B、在分析能量流动时,需要确定营养级关系,故每一种生物都必须占有的是一个确定的营养级,B正确;C、距离第一营养级越远的动物,营养级越高,就越有可能对两个或更多的营养级中的生物捕食,C正确;D、营养级构成的能量关系是逐级递减的,数量关系不都是逐级递减的,D错误。故选D。9.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存在五级消费者B.蛇在该食物网中分别占据了第三、四、五营养级C.就食物而言,蛇与食虫鸟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镉污染,则鹰受毒害最深〖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植物为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详析】A、本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植物→食草昆虫→食草昆虫→蛙→蛇→鹰,共六个营养级,五级消费者,A正确;B、蛇捕食鼠属于第三营养级,捕食食虫鸟可以属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捕食蛙属于第五营养级,B正确;C、蛇与食虫鸟没有捕食相同的食物,两者只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D、由于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所以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D正确。故选C。10.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答案〗B〖祥解〗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肺炎链(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详析】A、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但不清楚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利用实物建构了DNA的双螺旋,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B正确;C、艾弗里的实验运用“减法原理”,证实了DNA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表示所有的病毒,D错误。故选B。11.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与细胞②中的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均相同B.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细胞④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D.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①为正常体细胞,还未进行染色体复制,该动物体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二倍体生物;②细胞染色体已经复制,核DNA含量加倍;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且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高等动物为雄性;④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染色体数量判断依据是着丝粒个数,据图分析细胞①与细胞②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条,但细胞①中含有4个核DNA分子,而细胞②中含有8个核DNA分子,A错误;B、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在细胞④中,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这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C正确;D、细胞①②③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但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12.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也需要通过受体才能发挥作用。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的果实挥发出具有催熟作用的乙烯,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B.对生长素类似物受体缺失突变体植物喷施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发挥作用C.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D.油菜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维持种子休眠〖答案〗D〖祥解〗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详析】A、成熟的果实挥发出的乙烯不是人工合成的,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B、生长素受体缺失突变体不能接受生长素的信号,这类植物喷施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发挥作用,B正确;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它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是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C正确;D、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其类似物也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种子萌发,D错误。故选D。13.2022年2月19日,韩聪、隋文静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自由滑金牌。花样滑冰又称“冰上芭蕾”,是一项穿着冰鞋随着音乐在冰上起舞,展现平衡、跨跳、转转、跳跃等连贯动作的运动。关于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员连贯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B.运动员的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音乐节拍刺激运动员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这个过程属于条件反射D.运动员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析】A、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所以运动员连贯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A正确;B、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其中传出神经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B错误;C、声音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但由于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不属于反射,C错误;D、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D错误。故选A。14.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已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乙中的植物对应于图甲中的DB.图甲中①主要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C.在过程①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D.图乙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A+B+C〖答案〗D〖祥解〗图甲:根据A与D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A的箭头最多,可知A是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由B、C、D的箭头关系可知,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乙:该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植物→鼠→蛇;植物→昆虫→蛙→蛇。【详析】A、分析图甲可知,A是大气中的CO2库,D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乙中的植物对应于图甲中的D,A正确;B、图甲中①主要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③代表捕食,②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正确;C、在过程①和②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③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正确;D、图乙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鼠和昆虫,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故其同化量是B+C,D错误。故选D。15.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B.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八成满,然后迅速倒入煮沸冷却的盐水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D.制作果酒过程中应先将去除枝梗的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晾干备用〖答案〗A〖祥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析】A、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B、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半坛,然后倒入煮沸后冷却的盐水,B错误;C、醋酸菌为需氧型细菌,进行有氧呼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C错误;D、制作果酒过程中应该先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D错误。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3分,共15分。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下图为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00B.d表示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流经该营养级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据图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答案〗ABD〖祥解〗1、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过程,其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图示为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粪便中的能量。【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有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所以该营养级为第二营养级,其摄入量为100,粪便中能量为20,同化量为100-20=80,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有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所以该营养级为第二营养级,则d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错误;C、流经该营养级的能量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或燃烧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D、能量传递效率应为相邻两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而分析题图无法得知流入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ABD。17.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实验都需要设计空白对照,确保单一变量B.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但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CO2会变成灰绿色〖答案〗AD〖祥解〗1、质壁分离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2、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详析】A、不是所有实验都需要设计空白对照,如对比实验中都是实验组,没有空白对照,A错误;B、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C、番茄虽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但由于带有颜色,因此,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C正确;D、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会与酒精发生颜色反应,变成灰绿色,并据此检测酒精的存在,D错误。故选AD。18.运动健儿们在比赛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多种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降低,机体可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B.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CO2,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C.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D.跑步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答案〗AC〖祥解〗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析】A、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可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A正确;B、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维持酸碱平衡,人体无氧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机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不是脑干,D错误。故选AC。19.过度疲劳、饮食不当等因素易降低人体防御功能,痢疾杆菌易感染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痢疾杆菌细胞与人体细胞共同的细胞结构只有核糖体B.胃酸能杀死进入胃部的多数痢疾杆菌,属于体液免疫C.痢疾杆菌侵入机体后,被浆细胞特异识别后分泌抗体D.患者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答案〗ABC〖祥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详析】A、痢疾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人体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A错误;B、胃酸能杀死进入胃部的多数痢疾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患者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D正确。故选ABC。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一定不相同D.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答案〗AD〖祥解〗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有可能相同(在最大值的两侧);根的向地生长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作用的两重性;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详析】A、琼脂块为非生命物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ATP,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A正确;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由遗传物质决定,与重力无关,横向运输与外界单侧光照有关,B错误;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有可能相同,C错误;D、根的向地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能体现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A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等。(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__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乙,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现象。〖答案〗(1)①.J②.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③.气候适宜④.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2)①.S②.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③.最大值一半(3)波动〖祥解〗种群的增长曲线包括“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其中“J”型曲线是种群理想状态下的增长曲线,要求满足种群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而“S”型曲线是自然状态下的曲线,由于食物、资源和天敌等因素的限制,种群存在环境容纳量,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在其附近波动。【小问1详析】曲线a对应的酵母菌种群,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处于理想状态,呈“J”型增长。呈现“J”型增长的种群必须满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小问2详析】曲线d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养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种群呈“S”型增长;在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因此在“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后减,最后为零。其在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达到最大。【小问3详析】图乙显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22.下图甲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中结构c的放大图,图(a)为下丘脑的部分功能的示意图,图(b)为压力对人体部分器官的影响。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字母,___填文字)(1)图甲中a表示反射弧中的___。在e处实施刺激引起肌肉收缩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厚度会增加,图甲中结构[]___数量将增加。(2)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图中的神经递质会引发后一个神经元___(填“兴奋”或“抑制”)。图乙中兴奋传递涉及的信号转换为___。(3)若已知图(a)中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则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b处电流计会发生___次偏转。分析图(b)可知,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的调节属于___调节;若肝脏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激素a的特异性受体,激素a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由此推断激素a能促进___水解为葡萄糖。(4)图(b)中激素e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图(b)中激素e的靶细胞众多,也包括图(b)中___细胞。〖答案〗(1)①.感受器②.不属于③.c突触(2)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②.兴奋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①.2②.神经-体液③.肝糖原(4)①.分级②.下丘脑和垂体〖祥解〗1、分析甲图:b上有神经节,因此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d为神经中枢,e为传出神经,f为效应器。2、分析乙图:乙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小问1详析】甲图中,b上有神经节,所以b为传入神经,a与传入神经相连,故表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在e处实施刺激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没有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突触的数量,故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厚度会增加,图甲中结构[c]突触数量将增加。【小问2详析】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引发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图乙为突触结构,兴奋在该结构上传递时涉及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小问3详析】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产生的兴奋先传到b处电流计的左电极,此时左电极膜外为负电位,右电极膜外为正电位,左右电极间会产生电流,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电流计指针会偏转;当兴奋传递到右电极时,右电极膜外变为负电位,左电极膜外已恢复为正电位,左右电极之间又会产生电流,电流计指针会向右偏转。综上分析,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b处电流计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图(b)显示,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时,既有兴奋的传导,又有多种激素的参与,说明此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激素a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浓度升高,且肝脏上有其特异性受体,推测该激素能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小问4详析】图中激素e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分级调节;激素e的靶细胞众多,也存在负反馈调节,包括图b中的垂体细胞和下丘脑细胞。23.如图表示某人工生态农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某段时间内对该农场中的农作物和鸡的能量值进行测量后绘制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的能量农作物180602082鸡681042单位:105kJ/(m2·a)(1)该生态农场中存在___条食物链,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2)该生态农场中设计沼气池和利用农作物秸杆培育蘑菇,减少整个生产环节中“废物”的产生,这利用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设计沼气池的实践意义是___。(3)若该段时间内人没有从农作物中获取能量,则鸡从饲料获取的同化量为___kJ/(m2·a),农作物和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答案〗(1)①.2##两②.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有机物中的能量(2)①.循环②.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3)①.5×106②.10%〖祥解〗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2、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小问1详析】食物链是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该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农作物→鸡→人;农作物→人。该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饲料中有机物的能量。【小问2详析】该生态农场中设计沼气池和利用农作物秸杆培育蘑菇,这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设计沼气池可以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样就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小问3详析】若该段时间内人没有从农作物中获取能量,则农作物的同化量=农作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流向鸡的能量,所以从农作物流向鸡的能量=农作物的同化量-农作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180-60-20-82)×105kJ/(m2·a)=18×105kJ/(m2·a)=1.8×106kJ/(m2·a);鸡的总同化量=从农作物中获得的同化量+从饲料获取的同化量,所以鸡从饲料获取的同化量=鸡的总同化量-从农作物中获得的同化量=(68-18)×105kJ/(m2·a)=5.0×106kJ/(m2·a),农作物和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鸡从农作物中获得的同化量/农作物的同化量×100%=18/180×100%=10%。24.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B、D基因与毛色形成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现有黄色、褐色、黑色雌雄个体若干(均为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组1黄×黄全黄黄:褐:黑=52:3:9组2黄×黑全黄黄:黑=13:3组3黑×褐全黑黑:褐=3:1(1)由组1判断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___定律。组1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或___。组2的子二代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2)在组3的F1中出现了一只黄色个体,已知该个体表型的改变是由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现用实验加以验证,将该个体与组3亲本中毛色为___色的个体杂交,推测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3)综上可知,该动物的毛色与基因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进而控制性状,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动物的毛色。〖答案〗(1)①.基因的自由组合②.AAbbDD×aaBBdd③.AABBDD×aabbdd④.3/13(2)①.黑(褐)②.黄:黑=1:1(黄:褐:黑=2:1:1)(3)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祥解〗分析题意可知,当D基因存在时,____D_个体表现为黄色;当D基因不存在时,A_bbdd表现为褐色,A_B_dd表现为黑色,aa__dd表现为黄色。【小问1详析】分析题表可知,组1中亲本黄×黄,F1为全黄,F2中黄:褐:黑=52:3:9,F2子代总数为64,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为AaBbDd,亲本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组2中,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黑=13:3,说明为两对等位基因杂合自交,且由于F2中无褐色个体,故F1基因型为AaBBDd,亲本为aaBBDD×AABBdd,F2中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有AABBdd、AABBDD、aaBBDD,每一种所占全部子代的例为1/16,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13。【小问2详析】组3中,F1全黑,F2中黑:褐=3:1,可判断出F1为AABbdd,亲本为AABBdd×AAbbdd,组3中F1基因型为AABbdd,若突变为黄色个体,则该黄色个体基因型可能为AABbDd,根据测交的原理,可将该个体与组3亲本中褐色(AAbbdd)或黑色(AABBdd)个体进行杂交;若与褐色个体杂交,则杂交情况为AABbDd×AAbbdd,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褐:黑=2:1:1;若与黑色个体杂交,则杂交情况为AABbDd×AABBdd,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黑=1:1。【小问3详析】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动物的毛色与基因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结合该动物的毛色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25.某地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林地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6202针叶林581623针阔叶混交林6727194常绿阔叶林1103018(1)该林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演替,对第3演替阶段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2)研究群落的___,需要调查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情况,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_,调查发现群落中生活的不同鸟类的觅食生境相对稳定,这说明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其意义是___,产生的原因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的结果。(3)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由上述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最强的是___生态系统,判断依据是___。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除了控制干扰强度外,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___。〖答案〗(1)①.次生②.样方法(2)①.垂直结构②.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③.生态位④.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⑤.协同进化(3)①.常绿阔叶林②.物种丰富度最高③.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祥解〗表格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群落类型变化为: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灌木和乔本的种类数都逐渐增多。【小问1详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有其他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因此该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常用样方法,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做到随机取样。【小问2详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而需要调查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情况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动物分层主要受植物的分布影响,因为植物可以为动物的分布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群落中生活的不同鸟类的觅食生境相对稳定,这说明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小问3详析】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由上述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因为该生态系统植物种类最多,相应动物种类也多,物种丰富度最高,营养结构最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除了控制干扰强度外,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跳蝻、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祥解〗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2、样方法:①随机取样;②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详析】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A正确;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C、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值,而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C正确;D、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假设种群数量为N,将M只鹿标记,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D正确。故选B。2.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B.t2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C.t2~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t2时达到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符合“S”型增长;乙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乙种群的数量不会无限增长。【详析】A、图示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无法比较二者的增长速率大小,A错误;B、t2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错误;C、t2~t3,甲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D、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D错误。故选C。3.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C.湿度 D.温度〖答案〗B〖祥解〗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且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详析】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植物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森林中的鸟类等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地有关,ACD错误,B正确。故选B。4.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各种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叫丰富度B.丘陵上不同位置植物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D.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可演替成顶极群落森林〖答案〗C〖祥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详析】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丰度,A错误;B、丘陵上不同位置植物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即生态位不同,C正确;D、并非所有群落都能演替成森林这种顶极群落,还得看群落所处区域水分、营养物质等其他条件是否适宜,D错误。故选C。5.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其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详析】A、豆科作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如图甲所示,A正确;B、图乙中曲线为捕食关系,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捕食者首先捕食a中的弱者,因此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益,B错误;C、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正确;D、图丙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都会存在,后期因消失了一种,X种群数量增殖较快,X种内斗争会加剧,D正确。故选B。6.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应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D.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植物的垂直结构所导致的〖答案〗A〖祥解〗1、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群落水平方向上表现斑块性和镶嵌性现象,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详析】A、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A错误;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B正确;C、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钟间竞争关系,C正确;D、动物的垂直分层与食性及栖息环境有关,故动物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植物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A。7.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来自A、B、C生物〖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B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D为分解者,C表示下一营养级。【详析】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丁表示分解者的过程,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此外还有少数动物,如屎壳郎、蚯蚓等,都是异养型生物,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C错误;D.图中D为分解者,其能量来自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即A、B、C,D正确。8.生态学家一般以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为第一营养级,然后根据动物的食性判断它们所处的营养级。动物往往同时在多个营养级取食或随季节变化而改变食性,比如,野鸭既吃水草又吃螺和虾;雌蚊吸血,雄蚊只吃花蜜和露水;黑龙江白鲢春秋两季以腐质为食,夏季主要取食浮游植物。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季节改变导致黑龙江白鲢食性发生改变B.在分析能量流动时,每一种生物都必须占有的是一个确定的营养级C.距离第一营养级越远的动物就越有可能对两个或更多的营养级中的生物捕食D.营养级构成的能量关系和数量关系都是逐级递减的〖答案〗D〖祥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析】A、据题中信息可知,黑龙江白鲢春秋两季以腐质为食,夏季主要取食浮游植物,所以季节改变导致黑龙江白鲢食性发生改变,A正确;B、在分析能量流动时,需要确定营养级关系,故每一种生物都必须占有的是一个确定的营养级,B正确;C、距离第一营养级越远的动物,营养级越高,就越有可能对两个或更多的营养级中的生物捕食,C正确;D、营养级构成的能量关系是逐级递减的,数量关系不都是逐级递减的,D错误。故选D。9.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存在五级消费者B.蛇在该食物网中分别占据了第三、四、五营养级C.就食物而言,蛇与食虫鸟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镉污染,则鹰受毒害最深〖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植物为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详析】A、本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植物→食草昆虫→食草昆虫→蛙→蛇→鹰,共六个营养级,五级消费者,A正确;B、蛇捕食鼠属于第三营养级,捕食食虫鸟可以属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捕食蛙属于第五营养级,B正确;C、蛇与食虫鸟没有捕食相同的食物,两者只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D、由于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所以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D正确。故选C。10.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答案〗B〖祥解〗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肺炎链(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详析】A、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但不清楚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利用实物建构了DNA的双螺旋,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B正确;C、艾弗里的实验运用“减法原理”,证实了DNA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表示所有的病毒,D错误。故选B。11.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与细胞②中的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均相同B.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细胞④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D.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①为正常体细胞,还未进行染色体复制,该动物体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二倍体生物;②细胞染色体已经复制,核DNA含量加倍;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且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高等动物为雄性;④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染色体数量判断依据是着丝粒个数,据图分析细胞①与细胞②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条,但细胞①中含有4个核DNA分子,而细胞②中含有8个核DNA分子,A错误;B、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在细胞④中,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这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C正确;D、细胞①②③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但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12.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也需要通过受体才能发挥作用。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的果实挥发出具有催熟作用的乙烯,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B.对生长素类似物受体缺失突变体植物喷施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发挥作用C.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D.油菜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维持种子休眠〖答案〗D〖祥解〗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详析】A、成熟的果实挥发出的乙烯不是人工合成的,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B、生长素受体缺失突变体不能接受生长素的信号,这类植物喷施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发挥作用,B正确;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它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是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C正确;D、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其类似物也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种子萌发,D错误。故选D。13.2022年2月19日,韩聪、隋文静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自由滑金牌。花样滑冰又称“冰上芭蕾”,是一项穿着冰鞋随着音乐在冰上起舞,展现平衡、跨跳、转转、跳跃等连贯动作的运动。关于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员连贯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B.运动员的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音乐节拍刺激运动员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这个过程属于条件反射D.运动员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析】A、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所以运动员连贯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A正确;B、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其中传出神经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B错误;C、声音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但由于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不属于反射,C错误;D、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D错误。故选A。14.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已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乙中的植物对应于图甲中的DB.图甲中①主要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C.在过程①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D.图乙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A+B+C〖答案〗D〖祥解〗图甲:根据A与D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A的箭头最多,可知A是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由B、C、D的箭头关系可知,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乙:该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植物→鼠→蛇;植物→昆虫→蛙→蛇。【详析】A、分析图甲可知,A是大气中的CO2库,D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乙中的植物对应于图甲中的D,A正确;B、图甲中①主要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③代表捕食,②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正确;C、在过程①和②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③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正确;D、图乙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鼠和昆虫,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故其同化量是B+C,D错误。故选D。15.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B.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八成满,然后迅速倒入煮沸冷却的盐水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D.制作果酒过程中应先将去除枝梗的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晾干备用〖答案〗A〖祥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析】A、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B、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半坛,然后倒入煮沸后冷却的盐水,B错误;C、醋酸菌为需氧型细菌,进行有氧呼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C错误;D、制作果酒过程中应该先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D错误。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3分,共15分。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下图为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00B.d表示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流经该营养级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据图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答案〗ABD〖祥解〗1、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过程,其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图示为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粪便中的能量。【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有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所以该营养级为第二营养级,其摄入量为100,粪便中能量为20,同化量为100-20=80,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有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所以该营养级为第二营养级,则d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错误;C、流经该营养级的能量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或燃烧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D、能量传递效率应为相邻两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而分析题图无法得知流入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ABD。17.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实验都需要设计空白对照,确保单一变量B.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但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CO2会变成灰绿色〖答案〗AD〖祥解〗1、质壁分离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2、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详析】A、不是所有实验都需要设计空白对照,如对比实验中都是实验组,没有空白对照,A错误;B、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C、番茄虽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但由于带有颜色,因此,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C正确;D、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会与酒精发生颜色反应,变成灰绿色,并据此检测酒精的存在,D错误。故选AD。18.运动健儿们在比赛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多种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降低,机体可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B.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CO2,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C.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D.跑步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答案〗AC〖祥解〗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析】A、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可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A正确;B、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维持酸碱平衡,人体无氧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机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不是脑干,D错误。故选AC。19.过度疲劳、饮食不当等因素易降低人体防御功能,痢疾杆菌易感染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痢疾杆菌细胞与人体细胞共同的细胞结构只有核糖体B.胃酸能杀死进入胃部的多数痢疾杆菌,属于体液免疫C.痢疾杆菌侵入机体后,被浆细胞特异识别后分泌抗体D.患者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答案〗ABC〖祥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详析】A、痢疾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人体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A错误;B、胃酸能杀死进入胃部的多数痢疾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患者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D正确。故选ABC。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一定不相同D.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答案〗AD〖祥解〗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有可能相同(在最大值的两侧);根的向地生长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作用的两重性;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详析】A、琼脂块为非生命物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ATP,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A正确;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由遗传物质决定,与重力无关,横向运输与外界单侧光照有关,B错误;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有可能相同,C错误;D、根的向地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能体现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A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等。(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__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乙,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现象。〖答案〗(1)①.J②.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③.气候适宜④.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2)①.S②.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③.最大值一半(3)波动〖祥解〗种群的增长曲线包括“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其中“J”型曲线是种群理想状态下的增长曲线,要求满足种群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而“S”型曲线是自然状态下的曲线,由于食物、资源和天敌等因素的限制,种群存在环境容纳量,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在其附近波动。【小问1详析】曲线a对应的酵母菌种群,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处于理想状态,呈“J”型增长。呈现“J”型增长的种群必须满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小问2详析】曲线d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养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种群呈“S”型增长;在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因此在“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后减,最后为零。其在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达到最大。【小问3详析】图乙显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22.下图甲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中结构c的放大图,图(a)为下丘脑的部分功能的示意图,图(b)为压力对人体部分器官的影响。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字母,___填文字)(1)图甲中a表示反射弧中的___。在e处实施刺激引起肌肉收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业餐饮原料采购协议范例
- 2024专门物业抵押贷款协议范本
- 城市公园景观栏杆2024安装工程协议
- 2024年店铺技术支持人员劳动协议
- 2024技术服务协议案例
- DB11∕T 1720-2020 城市雨水管渠流量监测基本要求
- 2024年批量沥青订货协议范例
- 2024年泳池施工项目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协议
- 2024年设备购销协议条款
- 高分子物理教案(Word)
- 盐碱地改良项目建议书范文
- 现代密码学清华大学杨波著部分习题答案
- 房地产组织架构图
- 万盛关于成立医疗设备公司组建方案(参考模板)
- 停线管理规定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阅读题及答案(一)
- 大型展会对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文献综述会展专业
- 乡镇结核病防治工作职责
- 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报告
- 礼仪队工作计划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