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五校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五校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五校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五校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五校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河北省邯郸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有时不小心摔伤皮肤出现红肿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疱中液体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B.水疱是由于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引起组织液中水分增多C.水疱的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D.皮肤红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血红蛋白增多引起的〖答案〗A〖祥解〗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详析】A、水疱中液体的成分使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成分不同,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A错误;B、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吸水能力增强,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导致水疱形成,B正确;C、组织液中的液体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导致组织液减少,水疱消失,C正确;D、摔伤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中血红蛋白增多,引起皮肤红,D正确。故选A。2.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丙酮酸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分解为乳酸B.骨骼肌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运动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属于细胞代谢D.乳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C〖祥解〗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1)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详析】A、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A正确;B、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C、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不属于细胞代谢,C错误;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能够使pH维持相对稳定,人体中出现乳酸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C。3.婴儿时期就可完成一些简单的非条件反射,之后由于机体不断接触外界环境,经过训练可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一定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B.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迅速走过斑马线这一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D.在个体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答案〗C〖祥解〗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析】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A正确;B、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脊髓可以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B正确;C、迅速走过斑马线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条件反射的存在能提高人体的适应性,C错误;D、在个体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数量无限,D正确。故选C。4.科学家利用微电极插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以研究兴奋的传导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测量静息电位时,电表的两极都应连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侧B.当神经纤维未受到适宜刺激时,测得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D.培养液中适当增加KCI溶液浓度,该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答案〗A〖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析】A、测静息电位时,电流表的一个电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A错误;B、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得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正确;D、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使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变小,造成钾离子外流的数量减少,使得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D正确。故选A。5.动物激素对生命活动有显著影响。下列棚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胰岛上细胞相比,人体卵巢细胞内核糖体数日较少B.幼年时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会使人患侏儒症C.某些激素既可以参与人体体液调节,也可以参与神经调节D.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靶细胞中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答案〗B〖祥解〗激素是由内分泌系统的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患病。【详析】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胰岛B细胞能够合成胰岛素(蛋白质),而卵巢细胞分泌的是雌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固醇,人体卵巢细胞内核糖体数目较少,A正确;B、生长激素由垂体细胞合成分泌,B错误;C、肾上腺素主要是肾上腺髓质合成的激素,也是神经递质的一种,可以在某些神经突触中发挥作用,C正确;D、激素受体就是和激素结合并传递信号的物质,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有些受体分布在细胞膜上,脂质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D正确。故选B6.糖尿病是由血糖调节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人类常见的疾病。下列关于血糖调节和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重症糖尿病患者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率降低B.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C.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正常人饭后短时间内,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均会升高〖答案〗A〖祥解〗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析】A、糖尿病患者葡萄糖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糖类供能不足时,重症糖尿病患者机体利用脂肪的比例会增加,A错误;B、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降低血糖浓度,B正确;C、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C正确;D、正常人饭后短时间内,糖类摄入较多,会导致血糖含量上升,为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会增加,故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均会升高,D正确。故选A。7.在高等动物体内多种激素的调节过程需要经过“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进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联系下丘脑和内分泌腺,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B.若某个体的下丘脑受损,则激素③的含量高于正常值C.若激素②是促性腺激素,其分泌受激素①③共同调节D.激素③浓度过高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下丘脑到垂体到内分泌腺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从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属于反馈调节。【详析】A、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着内分泌腺,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B、图示过程是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若某人的下丘脑受损,则①②③的含量低于正常值,B错误;C、若激素②是促性腺激素,则其分泌受激素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③性激素共同调节,C正确;D、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③浓度过高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C。8.失温症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大脑、心、肺等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注意保暖防护、及时补充体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失温B.失温下产生寒颤的现象可能是由于骨骼肌战栗使机体减少散热C.失温是人体产热小于散热,说明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轻度失温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肝脏产热〖答案〗B〖祥解〗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体温就会降低;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体温升高。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详析】A、注意保暖防护可以减少散热、及时补充体能可以保证产热,因此可以一定程度预防失温,A正确;B、失温下产生寒颤的现象可能是由于骨骼肌战栗使机体增加产热,B错误;C、失温是人体散热大于产热,说明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D、轻度失温条件下,机体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肝脏细胞代谢,使产热增加,D正确。故选B。9.肠道病毒EV71是导致幼儿患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EV71等病毒能够轻易穿透人体的先天性免疫防线,因此特异性免疫是机体抵御这类病原体的最后一道屏障。下列有关机体对肠道病毒EV71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肠道病毒EV71与抗原呈递细胞是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B.抗体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消除抗原C.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被肠道病毒FV71入侵的宿主细胞D.人体的先天性免疫防线能够特异性识别肠道病毒EV71〖答案〗C〖祥解〗1、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一是抗原刺激,二是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2、人体非特异性免疫针对所有抗原进行防御,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详析】A、肠道病毒EV71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A错误;B、抗体只能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并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错误;C、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被肠道病毒EV71入侵的宿主细胞,C正确;D、人体的先天性免疫防线指第一、二道防线,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C。10.在某次聚会中,甲,乙两同学均食用了大量的海鲜,甲同学出现了皮肤红肿,发疹、打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乙同学没有出现该症状。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同学在此之前很可能也食用过海鲜类食物B.甲同学此后不吃海鲜属于避免接触过敏原C.甲同学出现症状的原因是抗体攻击靶细胞释放出组胺D.由海鲜等过敏原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答案〗C〖祥解〗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析】A、甲同学的症状属于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免疫应答,推测甲同学在此之前很可能也食用过海鲜类食物,A正确;B、避免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过敏原,所以甲同学此后不吃海鲜属于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过敏反应,B正确;C、甲同学出现症状原因是之前海鲜中的过敏原刺激机体活化了B细胞,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消化道黏膜细胞表面,再次进食海鲜后,相同的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刺激黏膜细胞释放出组胺,导致过敏反应,C错误;D、过敏反应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导致的,有B细胞和抗体参与,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D正确。故选C。11.治疗被狗咬伤的患者,为保险起见,医生通常给患者先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再接种狂犬病毒疫苗,且连续进行三次疫苗接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是因为血清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接种狂犬病毒疫苗是因为疫苗中含有抗狂犬病毒抗体C.初次接种狂犬病毒疫苗后记忆细胞能分泌抗体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三次接种狂犬病毒疫苗能使患者针对狂犬病毒产生更强烈的特异性免疫〖答案〗D〖祥解〗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以达到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详析】A、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是因为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毒的抗体,这属于免疫治疗,A错误;B、接种狂犬病毒疫苗是因为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错误;C、初次接种狂犬病毒疫苗后,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D、三次接种狂犬病毒疫苗能使患者针对狂犬病毒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相应的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12.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向光性实验,一段时间后,预计4组实验中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分别为()A.①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B.①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左弯曲生长C.①向光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右弯曲生长,④向左弯曲生长D.①向左弯曲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答案〗B〖祥解〗1、胚芽鞘尖端的作用:感受光刺激,产生生长素,横向运输生长素。2、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作用:纵向运输生长素,接受生长素的作用。【详析】第①组中,锡箔小帽不透光,生长素感受不到单侧光的照射而均匀分布,因此胚芽鞘表现出直立生长;第②组中,云母片阻断生长素在右侧的极性运输,右侧下部生长慢,左侧下部有生长素,生长快,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第③组中,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感受单侧光而向左侧横向运输,生长素透过琼脂块向尖端下部运输,使左侧生长比右侧快,因而表现出向右(向光)弯曲生长;第④组中,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右侧尖端下部运输,右侧生长快,胚芽鞘切段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故选B。1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代农业种植、生产和加工等环节有着广泛的重要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起到促进作用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与浓度有关,与使用时期和方法无关C.用一定量的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水稻幼苗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D.α-萘乙酸比生长素的效果稳定,原因可能是植物缺少分解α-萘乙酸的酶〖答案〗D〖祥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调节物质,与相应的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的生理作用。

植物激素的相关作用: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脱落;生长素可促进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形成等。【详析】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调节物质,有些有促进作用(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生根),有些有抑制作用(如脱落酸类似物能抑制种子萌发),A错误;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与浓度、使用时期和使用方法都有关,B错误;C、细胞分裂素没有增加种子产量的作用,用一定量的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水稻幼苗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株高,C错误;D、α-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而言,植物生长调节剂比植物激素的作用效果更稳定,其原因可能是植物缺少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D正确。故选D。14.多种环境因素都能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并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B.受到光照射时,被激活的光敏色素直接进入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C.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代谢,从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D.植物根冠中的平衡石细胞能够感受重力,使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答案〗B〖祥解〗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①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②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2.光敏色素引起的生理变化为:光信号→细胞感受光信号→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转导→细胞核接受信号→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产生特定物质→产生生物学效应。【详析】A、光作为一种信号,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能感受光刺激的存在,进而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并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全过程,A正确;B、在受到光照射时﹐被激活的光敏色素经过信息传递系统,将信息传递到细胞核,影响有关基因的表达,B错误;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细胞中进行的生理过程离不开酶的催化,因此,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代谢,从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C正确;D、植物茎、植物根冠中的平衡石细胞能够感受重力,使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D正确。故选B。15.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金沙江与澜沧江中的鲢鱼B.新疆伊犁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C.一棵树上的全部寄生虫D.黄山上的全部领雀嘴鹎〖答案〗D〖祥解〗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详析】A、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金沙江、澜沧江不属于“同一区域”,A错误;B、新疆伊犁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不满足“全部个体”,B错误;C、一棵树上的全部寄生虫包含很多物种,不符合“同种生物”,C错误;D、黄山上的全部领雀嘴鹎符合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故选D。16.某科研小组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期间,为了比较诱饵防护和隔离带对捕获效果的影响,在调查面积为2公顷的区域同时开展了四种不同捕捉实验。部分数据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分组改进方式初捕标记数平均再捕个体数平均再捕个体中标记数成功率1诱饵防护+隔离带6040240.732诱饵防护6027180.423隔离带6024120.284无改进6018120.04A.标记符号过于醒目可能增大松鼠被天敌捕食的概率B.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对松鼠的捕获效果最好C.小组成员初步估算调查地区松鼠的种群密度为50只/公顷D.松鼠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答案〗D〖祥解〗1、标记重捕法的注意点: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2、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详析】A、调查期间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过于醒目可能增大被天敌捕食的概率,A正确;B、据表格分析可知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成功率最高,效果最好,B正确;C、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可知,诱饵防护+隔离带的种群数量为60×40-24-2=50只/公顷,诱饵防护的种群数量为60×27-18-2=45只/公顷,隔离带的种群数量为60×24-12-2=60只/公顷,无改进的种群数量为60×18-12-2=45只/公顷,该地区松鼠种群的密度平均为50只/公顷,C正确;D、松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使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减少,所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D错误。故选D。17.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所有昆虫种群密度的调查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C.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一定都是1m2D.调查车前草的种群数量时,应计数样方内及所有线上个体数〖答案〗B〖祥解〗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析】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A错误;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计数时可用抽样检测,B正确;C、样方大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样方面积不一定都是1m2,如乔木一般是100m2,灌木一般16m2、草本一般1m2,C错误;D、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及相邻两线上的个体,若统计样方内和所有线上个体数,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D错误。故选B。18.生态位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物理空间,还包括它在群落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温度、湿度、土壤和其他生存条件中的位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B.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在同一群落中,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答案〗C〖祥解〗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详析】A、同一物种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处于动态变化中,A正确;B、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B正确;C、在同一群落中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种间竞争,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的物种所占有,故在同一群落中一般不存在两个物种长时间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C错误;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这减少了生物之间的竞争,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故选C。19.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不同地块中获得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种群数量的单位为只)。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蚯蚓马陆蜘蛛鼠妇蜈蚣线虫蜗牛……物种数甲地954172287……47(种)乙地3165082……38(种)丙地1483165379……54(种)A.甲地的线虫可能属于该地区土壤中的优势种群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和样方法C.实验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热的特点D.调查结果表明丙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各种群密度均比乙地大〖答案〗A〖祥解〗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详析】A、据表所知,乙地的线虫数量较其他物种的数量多,所以可能是该地区土壤中的优势种群,A正确;B、在统计丰富度时,通常采用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特点,C错误;D、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丙地的物种丰富度比乙地大,但丙地的蜘蛛的种群密度比乙地小,D错误。故选A。20.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总是与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相反B.废弃污水的净化能够减少对河流的污染C.砍伐森林只会改变物种数量,不会改变物种的组成D.退耕还林一定能够让荒漠化地区演替为森林〖答案〗B〖祥解〗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但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通过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详析】A、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相反的,A错误;B、废弃污水的净化能够减少对河流的污染,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砍伐森林会改变物种组成,C错误;D、退耕还林不一定能让荒漠地区演替为森林,D错误。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21.醛固酮是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内的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如图为醛固酮的作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细胞X可能是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B.醛固酮需要进入到受体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C.醛固酮可能是抑制细胞X内Na+通道等的合成来发挥作用D.若人体内醛固酮分泌异常减少,可能会引发高血钠的症状〖答案〗CD〖祥解〗醛固酮是一种增进肾脏对于离子及水分子再吸收作用的类固醇类激素(盐皮质激素家族),主要作用于肾脏,进行钠离子及水分子的再吸收。【详析】A、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故细胞X可能是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A正确;B、分析图可知,醛固酮需进入到靶细胞内才能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B正确;C、分析图可知,醛固酮与细胞X内的受体结合后可能是通过促进Na+通道、钠钾泵、合成ATP的酶等的合成进而发挥作用,C错误;D、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故醛固酮分泌异常减少可能会引发低血钠症,D错误。故选CD。2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的部分免疫应答反应如下图所示,①~⑨表示相关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胞b、c分别是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B.物质甲和物质乙都是具有免疫活性的信息分子C.图示细胞都能够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免疫过程D.②④过程都表明细胞间能够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答案〗ABC〖祥解〗据图分析,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表示辅助性T细胞,细胞c表示B细胞,细胞e表示浆细胞,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详析】A、细胞b、c分别是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A错误;B、物质甲是细胞因子,属于信息分子,物质乙是抗体,不属于信息分子,B错误;C、图示细胞e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够识别抗原,C错误;D、过程②中,抗原呈递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相互接触,过程④中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相互接触,都说明细胞间能直接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ABC。23.科研人员在野外考查时,发现了A、B两株矮生突变型拟南芥幼苗。为探究A、B两株突变型形成的原因,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B植株幼苗后,其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在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起到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B.A植株可能是赤霉素受体缺失,B植株可能是赤霉素合成缺陷C.若将赤霉素溶液换成适宜浓度的乙烯溶液,则突变型B植株高度高于n点D.若将赤霉素溶液换成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则野生型植株高度高于,m点〖答案〗ACD〖祥解〗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3、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详析】A、赤霉素在植物的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起到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A错误;B、赤霉素处理前,A、B植株幼苗比野生型生长慢,植株较矮;赤霉素处理后,突变型A的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其对赤霉素不敏感,可能是赤霉素受体缺失型,而突变型B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表明其对赤霉素敏感,可能是赤霉素合成缺陷型,B正确;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且B植株是赤霉素合成缺陷型,若将赤霉素换成适宜浓度的乙烯,则B植株高度一定低于n点,C错误;D、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分裂,若将赤霉素换成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则野生型植株高度低于m点,D错误。故选ACD。24.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数量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种群在t2时刻数最达到最大B.在t3时刻,乙种群的增长速率等于甲种群C.t3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相同D.乙种群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时可能对应不同的种群数量〖答案〗CD〖祥解〗由题意“图中所示为甲种群的数量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增长速率变化”,判断甲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形曲线,乙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形曲线。【详析】A、图中甲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形曲线,乙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形。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乙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逐渐减小,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t3时刻表示的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但种群数量为K/2,A错误;B、图示为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曲线和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t3时无法比较二者的增长速率大小,B错误;C、t3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仍在增多,其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C正确;D、t2~t3,乙种群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在“S”形曲线中,K/2前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K/2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因此在K/2两侧,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正确。故选CD。25.荒漠群落由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下列有关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生物群落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B.动植物种类稀少,导致群落丰富度低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分C.荒漠生物群落生物种类较少,不具有垂直结构,但有水平结构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释放CO2,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答案〗AB〖祥解〗1、荒漠群落含水量低故植被以抗旱的灌木为主,荒漠中仙人掌为减少水分散失,白天关闭气孔仅进行光反应,夜间打开气孔完成剩余反应。2、在群落中,每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析】A、荒漠生物群落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A正确;B、荒漠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即物种丰富度低,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分,B正确;C、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荒漠生物群落尽管生物种类较少,也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白天高温环境下气孔关闭,到了夜间才打开进行气体交换,吸收CO2释放O2,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而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AB。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26.如图表示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过程说明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___性。激素和神经递质都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两者的共同点有___(答两点)。(2)应激状态下,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一体液调节”)。图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说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3)研究表明,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引发癌症。据图分析原因是___。〖答案〗(1)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②.特异③.都需通过体液运送、都要作用于靶细胞、都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都可传递信息等(2)①.神经—体液调节②.体液调节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作为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3)应激刺激使下丘脑分泌的CRH升高,促进垂体分泌的ACTH含量升高,最终导致血液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增加,使免疫功能受抑制,机体难以及时清除体内的突变的细胞,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祥解〗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细胞免疫由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辅助性T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加强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1)分析题图,图示过程说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只能和特定的信号分子结合,因此他们之间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一般来说,激素和神经递质都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两者的共同点有都需通过体液运送、都要作用于靶细胞、都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都可传递信息等。(2)分析题图,应激→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下丘脑分泌CRH,属于神经调节;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中的分级调节,由此可知,应激状态下,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图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说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体液调节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3)应激刺激使下丘脑分泌的CRH升高,促进垂体分泌的ACTH含量升高,最终导致血液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增加,使免疫功能受抑制,机体难以及时清除体内的突变的细胞,增加患癌症的风险27.为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吲哚躲丁酸(IBA)处理月季插条,不同浸泡时间处理后,将插条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三周后观察并统计月季插条的侧根平均数量,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IBA浓度/μmol·L-1侧根平均数量/条插条浸泡时间/h0105010050055.4576.96.25.1105.46.17.26.45.0155.46.57.67.14.8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生长素(IAA)是由科学家____________最早命名的,在细胞水平上起着____________等作用。(2)分析表格数据,相同浸泡时间条件下,不同浓度的IBA对月季插条侧根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相同浓度的IBA条件下,浸泡时间对月季插条侧根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3)为探索促进月季插条侧根数量生长的最适IBA浓度,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温特②.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2)①.低浓度的IBA能促进月季插条侧根的生长,高浓度的IBA能抑制月季插条侧根的生长②.一定浸泡时间内,浸泡时间越长,IBA对月季插条侧根数量生长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越大(3)①.实验思路:在10~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IBA浓度梯度,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统计月季插条侧根的平均数量②.预期实验结论:月季插条侧根平均数量最多的一组对应的IBA浓度即为促进月季插条侧根生长的最适IBA浓度〖祥解〗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1)温特用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IAA),故生长素是由科学家温特最早命名的;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2)分析表格数据,相同浸泡时间条件下,与浓度为0的对照组比较可知,浓度为100μmol·L-1内是促进作用,500μmol·L-1是抑制作用,故不同浓度的IBA对月季插条侧根数量的影响是:低浓度的IBA能促进月季插条侧根的生长,高浓度的IBA能抑制月季插条侧根的生长;相同浓度的IBA条件下,浸泡时间对月季插条侧根数量的影响是:一定浸泡时间内,浸泡时间越长,IBA对月季插条侧根数量生长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越大。(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促进月季插条侧根数量生长的最适IBA浓度,自变量是不同IBA浓度,根据表格最适浓度在10~100μmol·L-1之间,因变量是侧根数量;故实验思路:在10~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IBA浓度梯度,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统计月季插条侧根的平均数量;预期实验结论:月季插条侧根平均数量最多的一组对应的IBA浓度即为促进月季插条侧根生长的最适IBA浓度。28.为探究氧气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分别将酵母菌置于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结果如甲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________;图甲中a点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b点种群增长速率。b点后,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和细胞呼吸产生的代谢废物使培养液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2)图甲中曲线Ⅱ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曲线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造成酵母菌增殖速率较慢。(3)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连续3天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将培养液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2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4)图乙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测得平均每个中方格内有24个酵母菌,则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约为_____________个。〖答案〗(1)①.Ⅰ②.大于③.理化性质(pH)(2)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酒精的毒害作用(3)①.取样前应振荡试管②.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培养液(4)6×109〖祥解〗某实验小组分别将酵母菌置于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快速繁殖,故曲线Ⅰ为有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Ⅱ为无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1)酵母菌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能释放更多的能量,因此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快速繁殖,其种群密度较大,因此曲线Ⅰ为有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图甲中a点种群密度在持续增大,b点时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细胞呼吸产生的代谢废物使培养液的理化性质或pH发生改变,使得种群数量下降,故而a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b点种群增长速率。

(2)图甲中曲线Ⅰ为酵母菌有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Ⅱ为酵母菌无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且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会对酵母菌产生毒害作用,造成酵母菌增殖速率较慢,使曲线Ⅱ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曲线Ⅰ。

(3)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2处错误分别是:②取样前应先振荡试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以减小实验误差;③滴加酵母菌培养液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培养液,使培养液自行渗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中。(4)据题意血细胞计数板的规格是: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由图乙可知,每个中方格中有16个小方格,即该计数室中一共有400/16=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内有24个酵母菌,则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24×25)/0.1×103=6×106个,则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6×106×103=6×109个。29.任何一个群落都不是静止不变的,群落演替是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如图表示不同地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甲和乙曲线中代表初生演替的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2)乙曲线中ab段物种丰富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点通过人类的参与,使b点与c点之间的这段时间内物种数目增多,群落发生_______演替。(3)N点时两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等,则两群落含有的物种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甲②.初生演替由于原来没有生物定居过(生物多样性起点为0或原来存在过生物但被彻底消灭了),耗费的时间较长,因此曲线甲代表初生演替(2)①.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②.次生(3)①.不一定相同②.甲为初生演替,乙为次生演替,二者演替的起点不同,含有的物种种类不一定相同〖祥解〗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替代。初生演替起点:从来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次生演替起点: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裸地。(1)初生演替开始于没有生物定居过的地方,物种丰富度为0,因此甲代表初生演替。(2)群落演替是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乙曲线中ab段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因此物种丰富度下降;b点有生物定居,在b点通过人类的参与,群落发生次生演替。(3)物种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N点时两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等,则两群落含有的物种数目相同,但种类不一定相同;甲为初生演替,乙为次生演替,二者演替的起点不同,含有的物种种类不一定相同。河北省邯郸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有时不小心摔伤皮肤出现红肿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疱中液体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B.水疱是由于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引起组织液中水分增多C.水疱的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D.皮肤红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血红蛋白增多引起的〖答案〗A〖祥解〗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详析】A、水疱中液体的成分使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成分不同,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A错误;B、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吸水能力增强,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导致水疱形成,B正确;C、组织液中的液体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导致组织液减少,水疱消失,C正确;D、摔伤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中血红蛋白增多,引起皮肤红,D正确。故选A。2.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丙酮酸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分解为乳酸B.骨骼肌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运动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属于细胞代谢D.乳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C〖祥解〗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1)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详析】A、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A正确;B、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C、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不属于细胞代谢,C错误;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能够使pH维持相对稳定,人体中出现乳酸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C。3.婴儿时期就可完成一些简单的非条件反射,之后由于机体不断接触外界环境,经过训练可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一定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B.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迅速走过斑马线这一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D.在个体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答案〗C〖祥解〗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析】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A正确;B、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脊髓可以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B正确;C、迅速走过斑马线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条件反射的存在能提高人体的适应性,C错误;D、在个体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数量无限,D正确。故选C。4.科学家利用微电极插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以研究兴奋的传导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测量静息电位时,电表的两极都应连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侧B.当神经纤维未受到适宜刺激时,测得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D.培养液中适当增加KCI溶液浓度,该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答案〗A〖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析】A、测静息电位时,电流表的一个电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A错误;B、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得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正确;D、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使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变小,造成钾离子外流的数量减少,使得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D正确。故选A。5.动物激素对生命活动有显著影响。下列棚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胰岛上细胞相比,人体卵巢细胞内核糖体数日较少B.幼年时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会使人患侏儒症C.某些激素既可以参与人体体液调节,也可以参与神经调节D.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靶细胞中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答案〗B〖祥解〗激素是由内分泌系统的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患病。【详析】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胰岛B细胞能够合成胰岛素(蛋白质),而卵巢细胞分泌的是雌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固醇,人体卵巢细胞内核糖体数目较少,A正确;B、生长激素由垂体细胞合成分泌,B错误;C、肾上腺素主要是肾上腺髓质合成的激素,也是神经递质的一种,可以在某些神经突触中发挥作用,C正确;D、激素受体就是和激素结合并传递信号的物质,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有些受体分布在细胞膜上,脂质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D正确。故选B6.糖尿病是由血糖调节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人类常见的疾病。下列关于血糖调节和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重症糖尿病患者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率降低B.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C.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正常人饭后短时间内,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均会升高〖答案〗A〖祥解〗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析】A、糖尿病患者葡萄糖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糖类供能不足时,重症糖尿病患者机体利用脂肪的比例会增加,A错误;B、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降低血糖浓度,B正确;C、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C正确;D、正常人饭后短时间内,糖类摄入较多,会导致血糖含量上升,为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会增加,故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均会升高,D正确。故选A。7.在高等动物体内多种激素的调节过程需要经过“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进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联系下丘脑和内分泌腺,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B.若某个体的下丘脑受损,则激素③的含量高于正常值C.若激素②是促性腺激素,其分泌受激素①③共同调节D.激素③浓度过高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下丘脑到垂体到内分泌腺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从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属于反馈调节。【详析】A、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着内分泌腺,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B、图示过程是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若某人的下丘脑受损,则①②③的含量低于正常值,B错误;C、若激素②是促性腺激素,则其分泌受激素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③性激素共同调节,C正确;D、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③浓度过高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C。8.失温症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大脑、心、肺等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注意保暖防护、及时补充体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失温B.失温下产生寒颤的现象可能是由于骨骼肌战栗使机体减少散热C.失温是人体产热小于散热,说明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轻度失温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肝脏产热〖答案〗B〖祥解〗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体温就会降低;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体温升高。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详析】A、注意保暖防护可以减少散热、及时补充体能可以保证产热,因此可以一定程度预防失温,A正确;B、失温下产生寒颤的现象可能是由于骨骼肌战栗使机体增加产热,B错误;C、失温是人体散热大于产热,说明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D、轻度失温条件下,机体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肝脏细胞代谢,使产热增加,D正确。故选B。9.肠道病毒EV71是导致幼儿患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EV71等病毒能够轻易穿透人体的先天性免疫防线,因此特异性免疫是机体抵御这类病原体的最后一道屏障。下列有关机体对肠道病毒EV71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肠道病毒EV71与抗原呈递细胞是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B.抗体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消除抗原C.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被肠道病毒FV71入侵的宿主细胞D.人体的先天性免疫防线能够特异性识别肠道病毒EV71〖答案〗C〖祥解〗1、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一是抗原刺激,二是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2、人体非特异性免疫针对所有抗原进行防御,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详析】A、肠道病毒EV71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A错误;B、抗体只能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并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错误;C、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被肠道病毒EV71入侵的宿主细胞,C正确;D、人体的先天性免疫防线指第一、二道防线,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C。10.在某次聚会中,甲,乙两同学均食用了大量的海鲜,甲同学出现了皮肤红肿,发疹、打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乙同学没有出现该症状。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同学在此之前很可能也食用过海鲜类食物B.甲同学此后不吃海鲜属于避免接触过敏原C.甲同学出现症状的原因是抗体攻击靶细胞释放出组胺D.由海鲜等过敏原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答案〗C〖祥解〗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析】A、甲同学的症状属于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免疫应答,推测甲同学在此之前很可能也食用过海鲜类食物,A正确;B、避免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过敏原,所以甲同学此后不吃海鲜属于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过敏反应,B正确;C、甲同学出现症状原因是之前海鲜中的过敏原刺激机体活化了B细胞,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消化道黏膜细胞表面,再次进食海鲜后,相同的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刺激黏膜细胞释放出组胺,导致过敏反应,C错误;D、过敏反应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导致的,有B细胞和抗体参与,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D正确。故选C。11.治疗被狗咬伤的患者,为保险起见,医生通常给患者先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再接种狂犬病毒疫苗,且连续进行三次疫苗接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是因为血清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接种狂犬病毒疫苗是因为疫苗中含有抗狂犬病毒抗体C.初次接种狂犬病毒疫苗后记忆细胞能分泌抗体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三次接种狂犬病毒疫苗能使患者针对狂犬病毒产生更强烈的特异性免疫〖答案〗D〖祥解〗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以达到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详析】A、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是因为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毒的抗体,这属于免疫治疗,A错误;B、接种狂犬病毒疫苗是因为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错误;C、初次接种狂犬病毒疫苗后,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D、三次接种狂犬病毒疫苗能使患者针对狂犬病毒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相应的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12.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向光性实验,一段时间后,预计4组实验中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分别为()A.①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B.①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左弯曲生长C.①向光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右弯曲生长,④向左弯曲生长D.①向左弯曲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答案〗B〖祥解〗1、胚芽鞘尖端的作用:感受光刺激,产生生长素,横向运输生长素。2、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作用:纵向运输生长素,接受生长素的作用。【详析】第①组中,锡箔小帽不透光,生长素感受不到单侧光的照射而均匀分布,因此胚芽鞘表现出直立生长;第②组中,云母片阻断生长素在右侧的极性运输,右侧下部生长慢,左侧下部有生长素,生长快,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第③组中,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感受单侧光而向左侧横向运输,生长素透过琼脂块向尖端下部运输,使左侧生长比右侧快,因而表现出向右(向光)弯曲生长;第④组中,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右侧尖端下部运输,右侧生长快,胚芽鞘切段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故选B。1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代农业种植、生产和加工等环节有着广泛的重要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起到促进作用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与浓度有关,与使用时期和方法无关C.用一定量的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水稻幼苗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D.α-萘乙酸比生长素的效果稳定,原因可能是植物缺少分解α-萘乙酸的酶〖答案〗D〖祥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调节物质,与相应的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的生理作用。

植物激素的相关作用: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脱落;生长素可促进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形成等。【详析】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调节物质,有些有促进作用(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生根),有些有抑制作用(如脱落酸类似物能抑制种子萌发),A错误;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与浓度、使用时期和使用方法都有关,B错误;C、细胞分裂素没有增加种子产量的作用,用一定量的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水稻幼苗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株高,C错误;D、α-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而言,植物生长调节剂比植物激素的作用效果更稳定,其原因可能是植物缺少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D正确。故选D。14.多种环境因素都能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并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B.受到光照射时,被激活的光敏色素直接进入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C.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代谢,从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D.植物根冠中的平衡石细胞能够感受重力,使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答案〗B〖祥解〗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①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②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2.光敏色素引起的生理变化为:光信号→细胞感受光信号→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转导→细胞核接受信号→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产生特定物质→产生生物学效应。【详析】A、光作为一种信号,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能感受光刺激的存在,进而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并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全过程,A正确;B、在受到光照射时﹐被激活的光敏色素经过信息传递系统,将信息传递到细胞核,影响有关基因的表达,B错误;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细胞中进行的生理过程离不开酶的催化,因此,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代谢,从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C正确;D、植物茎、植物根冠中的平衡石细胞能够感受重力,使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D正确。故选B。15.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金沙江与澜沧江中的鲢鱼B.新疆伊犁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C.一棵树上的全部寄生虫D.黄山上的全部领雀嘴鹎〖答案〗D〖祥解〗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详析】A、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金沙江、澜沧江不属于“同一区域”,A错误;B、新疆伊犁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不满足“全部个体”,B错误;C、一棵树上的全部寄生虫包含很多物种,不符合“同种生物”,C错误;D、黄山上的全部领雀嘴鹎符合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故选D。16.某科研小组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期间,为了比较诱饵防护和隔离带对捕获效果的影响,在调查面积为2公顷的区域同时开展了四种不同捕捉实验。部分数据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分组改进方式初捕标记数平均再捕个体数平均再捕个体中标记数成功率1诱饵防护+隔离带6040240.732诱饵防护6027180.423隔离带6024120.284无改进6018120.04A.标记符号过于醒目可能增大松鼠被天敌捕食的概率B.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对松鼠的捕获效果最好C.小组成员初步估算调查地区松鼠的种群密度为50只/公顷D.松鼠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答案〗D〖祥解〗1、标记重捕法的注意点: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2、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详析】A、调查期间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过于醒目可能增大被天敌捕食的概率,A正确;B、据表格分析可知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成功率最高,效果最好,B正确;C、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可知,诱饵防护+隔离带的种群数量为60×40-24-2=50只/公顷,诱饵防护的种群数量为60×27-18-2=45只/公顷,隔离带的种群数量为60×24-12-2=60只/公顷,无改进的种群数量为60×18-12-2=45只/公顷,该地区松鼠种群的密度平均为50只/公顷,C正确;D、松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使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减少,所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D错误。故选D。17.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所有昆虫种群密度的调查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C.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一定都是1m2D.调查车前草的种群数量时,应计数样方内及所有线上个体数〖答案〗B〖祥解〗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析】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A错误;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计数时可用抽样检测,B正确;C、样方大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样方面积不一定都是1m2,如乔木一般是100m2,灌木一般16m2、草本一般1m2,C错误;D、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及相邻两线上的个体,若统计样方内和所有线上个体数,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D错误。故选B。18.生态位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物理空间,还包括它在群落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温度、湿度、土壤和其他生存条件中的位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B.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在同一群落中,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答案〗C〖祥解〗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