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中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范围
本实施指南规定了学校进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
级管控、隐患排查和后续管理等。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指导学校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50254-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
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风险
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
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
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3.2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
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可接受风险
指预期的风险事故的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
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
3.4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
类型。
3.5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和(或)环境
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6风险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分布和风险特性的过程。
3.7风险分析
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理解风险性质,确定
风险等级的过程。
3.8风险评估
包括风险(危险源)辨识、分析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3.9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分级管控的优先顺序。
3.10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
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
3.11隐患
学校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
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
缺陷。
4基本要求
4.1明确职责
4.1.1主要负责人职责
领导、组织本学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确保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
源、资金投入、物资保障,监督领导各有关岗位和人员履行职责,对体系
建设的有效性全面负责。
4.1.2管理人员职责
负责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的制定,负责组织方案和制度的培训,负责
风险分析管控清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表的编制及更新,负责
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报送。
4.1.3操作人员职责
应知晓所在岗位的风险信息,按照风险分析管控清单、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表的要求,落实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
4.2制定方案
制定学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
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保障措施应从加强组织协
调、保障资金投入、强化教育培训、实施督查考核等方面进行制定,以保
证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到位。
4.3建立制度
4.3.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制定学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定学校安全生产风险
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创建职责;规定安全
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风
险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风险告知、隐患排查的主体、周期、内容及排
查治理的流程等内容,保证学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
规范化。
4.3.2奖惩考核制度
制定学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奖惩考核制度,将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
与学校各级岗位人员的薪酬挂钩,进行考核奖惩。
4.4全员培训
4.4.1制定学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员教育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
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培训班、员工日常学习等方
式开展培训。
4.4.2培训内容应包括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责、实施方案、运行制度、
相关概念、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方法等。
4.4.3要明确培训教育职责,加强培训督促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薪
酬奖惩挂钩。
5风险分析管控
学校的风险点划分、风险点排查、危害识别以及管控措施的制定,可
参考同行业及相近行业取得的成果,发动员工、群策群力,总结经验、提
炼做法,必要时聘请业内专家进行指导。
5.1资料收集
开展危险源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
类作业票证等;
——区域位置图、总图、消防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工作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
——详细的消防、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相关消防、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
——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本学校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5.2风险点排查
5.2.1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
晰的原则。学校的风险点结合设施设备、作业活动以岗位或单独以设施设
备、作业活动来划分。
5.2.2学校组织员工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
险点名称、类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区域位置等内容的基本信息,为
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管控措施做好准备。
5.3危险源辨识
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
能发生事故类别。
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教学、科研、实
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涉及到的设备设施、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育
活动、人员行为,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在辨识内
容中查找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缺陷、安全管理的缺
陷。学校风险源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序号分类辨识项目辨识评估范围
仪器设备、辅助设施、安全装置、特种设备、电器
第一类危
1设备设施仪表、避雷设施、消防设施、体育运动设施、变电
险源
设施等
2物料材料危险化学品、包装材料、储存容器材质等
教学科研实习校园周边环境、各建(构)筑物、教学场所、作业
3
环境条件、安全防护等
4自然条件地震、泥石流、洪灾、冰雹、雷击、风等自然灾害
5基础条件生均建筑面积、班额比、护栏标准等
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组织、责任制、管理制度、持
6校园组织管理
证上岗、应急救援措施、岗位安全规范等
7教学科研手段教学手段、授课方法、教学设备、操作流程等
第二类危
教学科研实习教学实习、建筑实习、医学实习、生产实习、操作
8险隐患
活动实习、管理实习等
不安全行为、外包人员作业行为监督(违反操作规
9人员行为
程)
危险源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学校生
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
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
类别见下表1。
表1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序号事故类型能量源能量载体
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落下、抛出、破裂、
1物体打击
设备、场所、操作飞散的物体
2车辆伤害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运动的车辆
机械的运动部分、人
3机械伤害机械的驱动装置
体
带电体、高跨步电压
4触电电源装置
区域
5灼烫热源设备、加强设备、炉、灶、发热高温物体、高温物质
序号事故类型能量源能量载体
体
高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
6高处坠落人体
备、装置
边坡土(岩)体、物
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
7坍塌料、建筑物、构筑物、
筑物、构筑物
载荷
8容器爆炸压力容器内容物
9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
产生、储存、聚积有毒有害物质的装
10中毒和窒息有毒有害物质
置、容器、场所
射线;人群;职业危
放射性物质;踩踏;职业危害因素;
11其他伤害害因素场所;建筑
雷电
物、构筑物、人体
教育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学校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
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三
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
故障类型。
危险源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2)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
(3)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
(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
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
事故原因。常见的事故原因见下表2。
表2常见事故原因
序号类型事故原因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
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人的不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1安全行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为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2)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3)不安全装束;
(4)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5)作业前联系确认不到位;
(6)其他。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物的不(3)设备或工具布局问题;
2安全状(4)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
态官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
缺少或有缺修;
⑸其他。
(1)照明光线不良;
(2)通风不良;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
不良环(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3
境(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⑴地面滑;
(2)贮存方法不安全;
(3)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4)其他。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管理缺
4(3)劳动组织不合理;
陷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序号类型事故原因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⑺其他。
——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
——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
5.4危险源辨识方法
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和风险评估。
(1)可选择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教学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
安全状态、教学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
(2)可选择教学危害分析法(JHA)将教学步骤分解并逐一对教学过
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3)有条件的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进行工艺危
险有害风险分析。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要按照GB18218-2018的要求进行危化品重大危
险源辨识。
5.5风险分级
风险评估是根据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
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和严重程度。
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建议使用风险矩
阵法(L-S)和教学条件危险性分析(LEC)作为判断风险等级的分析评
价方法。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
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
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
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工作人员在10人以上的。
5.6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5.6.1制定管控措施
确定风险级别后,学校应采取多种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的主要措施有:
(1)科学技术措施;
(2)制度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
(3)培训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5)应急处置措施。
5.6.2形成管控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后及时更新风险清单和数据库。应
至少包括风险位置、风险描述、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等级及其标示颜色、
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层级、风险管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内容,并按
规定及时更新。
要将重大风险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重点监控,并对重大风险存
在的场所或活动、采取的管控措施、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进行详细说明。
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可按单位编制风险清单,一点一单,逐
级汇总,清单中应至少包括以下风险信息:编号、风险点名称、风险位置、
危险源名称、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责任人、风险点检查事项、
管控措施等内容。
5.6.3开展风险告知
(1)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学校要将场所、设施等区域存在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
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
图中,并设置在醒目位置,向本单位人员和外来人员公示安全风险分布情
况。采用如下统一色谱标准。
安全风险等级四色标识RGB色谱标准
序号风险等级颜色色谱标准
1重大风险红RGB:R255GOBO
2较大风险橙RGB:R255G97BO
3一般风险黄RGB:R255G255BO
4低风险蓝RGB:ROGOB255
⑵安全风险比较图
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饼状图或曲线图等将难以在平面
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风险等级的活动、程序、关键任务等,按照风
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如实验实训、大型集会、文体活动、
危化品管理、上下学管控等。
(3)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
在安全风险工作岗位设置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告知工作人员本岗位
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引发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
(4)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重大风险区域醒目位
置和重点位置分别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
发的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5)重大风险警示标识及定置管理
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场所的安全风险特点,在有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
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警示标识。
应持续开展场所的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实施设备、设施科学布局、
分类摆放、划线定置管理,保持工作场所清洁,规范教学行为,营造安全
的教学环境。
(6)风险公告、标识的保持
应定期对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安全风险比较图、岗位安全风险明白
卡、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安全风险警示标识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
好有效。
6隐患排查治理
6.1隐患分级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
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
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
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
学校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以下情形为重大安全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学校(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6.2隐患排查
6.2.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要按照各类重大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
重大风险在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清单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点、隐患类
型、隐患描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期限、排
查日期、销号日期、信息来源等。
6.2.2组织实施排查
6.2.2.1确定排查方案
实施隐患排查前,专项排查工作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
排和季节特点等,制定排查方案,确定排查的组织级别。日常排查按照学
校工作安排进行。
(1)排查类型
主要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排查、专业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排查、重
大节日活动排查、专家诊断检查和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3)组织级别
学校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
别一般包括学校级、业务主管部门(二级单位)级、业务主管部门(二级
单位)的内部机构级等。
6.2.2.2排查要求
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6.2.2.3治理建议
各层级组织的排查应填写完整的排查记录。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
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对排查出的每一项隐患,经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
——要求相应单位明确治理责任部门和主要责任人;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确定治理期限。
6.3隐患治理
6.3.1基本要求
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
位、措施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本部门能够治理的不能推给上级部
n;能当场纠正的必须当场纠正,无法立即治理的,治理前要制定防范措
施,落实管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成事故。
6.3.2治理流程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
治理期限、治理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等信息向工作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
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
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
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和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书
的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治理效果组织验收。
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
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
6.3.3一般隐患治理
对一般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学校各级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
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有专人进行确认。
隐患排查流程图
打
|«'|
6.3.4重大隐患治理
对重大隐患,学校应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写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
报告书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风险程度和对隐患的监控
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等内容。
学校要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下
列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时限和要求;
——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隐患的,须将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及治理方案
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对隐患治理、整改进行督
办。
6.3.5复核确认
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
行复查验收。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
6.3.6隐患排查周期
学校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教育教学科研等特点,确定综合、
专业、专项、季节、日常排查等周期。
6.3.7建立隐患台账
学校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和验收情况,形成隐患治理台账,实
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核销的闭环管理。
7过程管控
7.1管控要求
学校要以风险点为基本单元,对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开展安全风险
管控效果检查分析和隐患排查。
7.2综合管控
学校主要负责人每半年组织一次综合安全检查活动:
(1)检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隐患排查;
(2)分析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效果和重大隐患产生原因,调整完善风
险管控措施;
(3)补充新增风险及其管控措施;
(4)通报重大隐患治理情况,补充完善隐患清单,明确隐患分级治
理责任。
7.3专业管控
各业务分管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活动:
(1)检查分析各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隐
患排查;
(2)补充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和隐患清单。
7.4动态管控
7.4.1二级单位(部门)
二级单位(部门)每月开展安全检查:
(1)检查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排查治理隐患;
(2)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及时上报,危及人身安全时停止教育教学
活动,按程序处置;
(3)对新增风险采取临时风险管控措施,并及时上报。
7.4.2岗位
工作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岗位工作条件进行安全检查:
(1)依照岗位风险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
(2)检查结果及时汇报,危及人身安全时停止教育教学活动;
(3)发现新增风险及时汇报。
7.4.3情况通报
(1)学校每月要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
主要包括重大风险报告和重大隐患报告。
(2)重大风险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风险点的基本情况,风险类
型、风险描述、风险管控措施、风险辨识管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重大隐患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隐患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
程度、整改难易程度分析、治理方案、治理责任和治理期限等。
8信息平台
8.1基本要求
学校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校园双重预防信息平台,具备安全
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及风险预警等主要功能,实现风
险与隐患数据应用的无缝链接;保障数据安全,具有权限分级功能。宜使
用移动终端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8.2功能模块
8.2.1风险辨识管控模块
风险辨识管控模块应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
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
(1)风险点的管理(增加、删除、编辑、查询等功能);
(2)年度、专项、岗位、临时风险辨识评估的管理(辨识数据的录入、
辅助辨识评估、辅助生成文件、审核、结果上传等)。
8.2.2隐患排查治理模块
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实现对隐患的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
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
(1)隐患信息录入及与风险的关联;
(2)隐患整改、复查、销号等过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对于整改超
期、或整改未达要求的,进行预警;
(3)实现重大隐患上报、跟踪督办。
8.2.3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
该模块应具备以下功能:
(1)实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多维度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报表;
(2)实现安全风险等级变化和隐患数据变化的预警功能;
(3)与风险点关联,实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的直观展现。宜与安全相
关系统集成。
8.3系统接口
系统接口要具备以下功能:
(1)要具备短信或微信提醒接口,实现预警信息的及时推送;
(2)要具备对外提供数据接口,实现风险、隐患等数据与其他系统的
对接。
8.4系统管理
学校的“双重预防体系”系统管理员要定期对信息系统中涉及本单位
相关内容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更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机构、设备设施、
安全风险评价清单、风险点源库数据、风险点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治
理信息数据库等内容。
9资料性附录
附件1风险点清单
附件2风险辨识管控台账
附件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评价记录
附件4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
附件5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附件6岗位应急处置卡
附件7隐患项目排查清单
附件8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汇总表
附件1风险点清单
风险点清单(示例)
名称:风险单兀名称:
风险点编号
风险点名称
风险点位置
风险因素
风险类别
风险等级
可能导致
事故及后果
管控单位/责任人
检查
序号检查事项风险控制措施
频次
附件2风险辨识管控台账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台账(示例)
可能发管控措施管控主体
建议
生的事(技术、管理、
序号类型名称危险源风险依据管控责任责任
故类型培训、个体防护、
等级层级部门人
和后果应急处置)
1.
2.
3.
4.
5.
6.
7.
8.
9.
附件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评价记录
设备设施辨识与风险分析、评价记录(示例)
管辖部
编对象名称(设设备设区域/是否特备序检查检杳不符合标主要工程技管理培训教个体防应急处
门/单LS
号备设施名称)施类型位置种设备注号项目标准准情况后果术措施措施育措施护措施置措施
位
1
12
3
1
2
23
■1
5
作业活动辨识与风险分析、评价记录(示例)
管辖部
编对象名称(作作业活作业作业是否特备序作业危险源或可能发生的事工程技管理培训教个体防应急处
门/单LEC
号业活动名称)动类型频率区域种作业注号步骤潜在事件故类型及后果术措施措施育措施护措施置措施
位
1
2
1
3
4
1
2
2
3
4
附件4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
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示例)
岗位风险明白卡(正面)
单位:岗位:
姓名
风险等级
监督人
责任部门
联系电话
岗位风险明白卡(反面)
危险因素
导致后果
管控措施
应急电话
附件5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示例)
风险点名称
风险点位置
风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
事故类型
主要管控
措施
主要应急
措施
责任人联系电话
警示标识
紧急电话
附件6岗位应急处置卡
(如电梯)岗位应急处置卡
序号事件处置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或带电物体,使伤者尽快
脱离电源;
2.将伤者移至安全地带;
1触电3.若触电者失去知觉,心脏、呼吸还在,应使其平卧,解开衣服,以
利呼吸;
若触电者呼吸、脉搏停止,必须实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抢救;
4.向上级报告,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救治。
1.迅速将伤者移至安全场地;
2.若伤者发生窒息,立即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异物;如伤者出血,包扎
高空
2伤口,
坠落
有效止血;若伤者骨折、关节伤等立即固定;
3.向上级报告,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救治。
1.停电,使电梯停止运转;
2.采取正确的方法使伤者的受伤部位与机械脱离;
机械
33.向上级报告,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伤害
4.对伤者进行前期止血、呼叫等救护;
5.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1.立即停止工作;
碰伤
42.轻微流血时,进行包扎止血;
扭伤
3.伤情严重,送至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1.接到报警电话通知管理(巡检)人员并安抚乘客;
2.管理(巡检)人员到达现场,一人断电另一人确认电梯轿厢的位置;
3.如电梯停留在平层位置可直接用专用钥匙开启轿门将乘客救出;
电梯困4.如果电梯不在平层位置,则严格遵循盘车规范进行放人;
5
人5.两名管理(巡检)人员进入机房,利用盘轮及松闸扳手将电梯轿厢盘
放至平层区域;
6.管理(巡检)人员用专用钥匙开启轿门将乘客救出;
7.消除电梯故障,恢复运行。
电梯速度不正常时,两腿应微微弯曲,上身向前倾斜,
应对可能受到的冲击;
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的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管理(巡检)人员联
电梯故系,
6
障等待外部救援;若报警无效,可大声呼叫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
4.电梯停运时,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
5.乘梯途中若发生火灾,将电梯在就近楼层停梯,并迅速利用楼梯逃
生。
附件7隐患项目排查清单
隐患项目排查清单(示例)
名称:隐患项目名称:
隐患项目编号
隐患项目名称
隐患点位置
隐患描述
隐患类别隐患等级
隐患引发后果
管控单位/责任人
序号排查事项隐患治理措施排查频次
1每日
2专项
3每年
附件8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汇总表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汇总表(示例)
隐患隐患隐患治理责任责任排查销号
编号隐患描述治理措施备注
名称类型等级期限部人日期日期
1
2
3
4
5
注:表中“隐患等级”指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其中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
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
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隐患类型”包括组
织领导、安全教育、安全防控、消防安全、校车及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及传染病
防控、教学设施及教学活动、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及其它
等。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试题
一、单选题(60题)
1.()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A.事故控制
B.风险管控C.隐患排查D.安全培训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
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级,其中()级最危险。
A.5、1B.4、1C.5、5D.4>4
3.风险级别中()级别最高?
A.红色B.橙色C.黄色D.蓝色
4.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将()
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管控主体。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B.公司、部门、车间、班组C.公司、
专业、车间、岗位
5.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A.精神损害B.健康损害C.身心损害D.心理损害
6.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和管理因素四类。
A.个体行为B.人为因素C.环境因素D.光线因素
7.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
的组合。
A.严重性B.适应性C.必要性D.有限性
8.()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B.风险评价C.排查风险点D.风险分级
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0.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o
A.应统一B.同行业应统一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11.()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
主体责任。
A.企业B.中介机构C.安监部门D.主要负责人
12.企业应建立以()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
设领导小组。
A.主要负责人B.分管安全负责人C.安全机构负责人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
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B.所在单位、责任人C.责任单位、责任
人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
风险控制和()o
A.效果验证B.效果验证与更新C.效果评价D.效果验证与
评价
15.风险分级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
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划分等级。
A.风险评价B.评价结论C.评价结果D.风险评估
16.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A.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
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B.风险越小,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
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C.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低;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
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D.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下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上级必须负
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7.企业应在各岗位悬挂安全风险告知牌板,标明风险点名称及
等级、危险源名称及等级、事故类别或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等内容。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对风险等级进
行标识。
A.应急预案B.应急电话C.联系方式
18.企业应对()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
A.一级风险点B.二级风险点C.三级风险点
19.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尽可能地
采取()的风险控制方法,并多级控制。
A.较高级B.相匹配C.同级别
2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教育制度应明确岗位员工熟
知()的学习义务。
A.本岗位风险点及危险源B.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
C.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级别
2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部署实施阶段包括宣传发动、
法律法规学习、()、落实分工四个步骤。
A.考试B.培训C.教育
22.危险源分级,遵循()的原则,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分级。
A.定性和定量相结合B.定量计算C.定性分析
2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落实分工阶段,企业要根据各职能部
门、班组、岗位的职责,按照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
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制定管控措施、()
的任务。
A.制定风险管控责任制B.编制风险管控清单C.编制风险点管
控计划
2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各层级人员体系建
设职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运行制度、相关概念、()等。
A.风险点排查方法B.危险源排查方法C.风险排查辨识方法
2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专业组负责本专业风险点划
分、()、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
A.危险源分级B.危险源排查C.危险源辨识
26.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包括()等4个
步骤。
A.隐患辨识、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B.隐患排查、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C.隐患排查、隐患分级、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27.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组织一次;车间结合
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组织一次。
A.每月、每周B.每月、每日C.每季度、每月D.每季度、
每周
28.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制度包括()o
A.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
改进管理制度
B.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
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C.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
管理考核制度
2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组职责:一是负责本工
作组范围内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二
是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具体工作,确保能够将所属范围的风险
点全覆盖辨识,及时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
情况;三是()o
A.制订所有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
培训、贯彻落实
B.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
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C.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表,并组织
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3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使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
有效。
B.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
提升。
C.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D.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实现零风险、零事故。
31.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A.风险评估B.风险辨识C.风险管控措施D.审核与评估
32.企业应()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
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
A.自主B.委托中介机构C.依托安监部门D.委托他人
33.企业()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
更新。
A.每半年B.每年C.三年D.二年
34.风险分级采用LEC法,中度风险色为()o
A.红B.橙C.黄D.蓝
35.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由()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
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
A.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B.分管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人C.
分管负责人、属地负责人
D.安全部门负责人、属地负责人
36.为确保隐患治理效果的有效性验证,应由()对隐患整改
效果组织验收。
A.属地负责人B.安全部门C.企业负责人D.隐患整改通
知制发部门
37.按通则要求,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
()。
A.编制事故隐患管控措施、制定监控方案
B.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C.制定监控方案,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D.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38.危险源辨识内容应涵盖风险点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
活动。
A.常规和非常规B.常规C.非常规
39.根据风险点特性及危险源风险确定检查周期(隐患排查的实
施时间间隔),包括总经理每季度至少带队检查()次。
A.1次B.2次C.3次D.4次
40.公司3级风险相对应的管控层级为()o
A.公司级B.车间级C.班组级D.部门级
41.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
A.考核依据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领导带班
42.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A.报警B.联锁C.安全阀D.SIS
43.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安全措施B.消防措施C.
卫生防护措施D.应急处置措施
44.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
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
C.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D.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45.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确定的所有()和法律法规
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作为隐患排查内容。
A.管控责任人B.管控分级内容C.管控措施
46.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
()的过程。
A.特点B.特征C.特性
47.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A.最高风险级别B.最低风险级别C.平均风险级别D.中间
风险级别
48.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
A.特点B.危险大小C.数量
49.按风险矩阵法(简称LS)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判定
为10分,则该风险属于()。
A.1级B.2级C.3级D.4级
50.风险矩阵法(简称LS)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判定
为8分,则该风险为()。
A.极其危险B.高度危险C.显著危险D.轻度危险
51.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
完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考核的管理机制,形成()的安全管
理体系,
A.独立B.双体系C.双重预防体系D.一体化
52.以下隐患排查类型组织级别为班组级的是()。
A.日常隐患排查B.综合性隐患排查C.专业性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精喹禾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与生活的融合家居中语音识别的应用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人社部员工劳动合同企业年金与福利待遇合同
- 2025年度退货商品退换货时限协议
- 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传承
- 业务信息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监控病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发展下的新型石油化工设备防爆检测技术
- 玉器加盟合同范本
- 科技助力商业发展-新产品前瞻
-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体会课件
-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新版)网络攻防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教育评价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
- 市政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 书香里的童年
- 三周滚动进度计划
- 电焊机检验记录
- 作文纸(可直接打印)
- E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