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16000字(论文)】_第1页
【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16000字(论文)】_第2页
【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16000字(论文)】_第3页
【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16000字(论文)】_第4页
【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16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壮大,物流行业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势。而且物流服务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加重要,已经逐渐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徐州市规划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以来,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消费水平随之提高,但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制约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参考了大量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业市场需求、物流人才、物流业发展规模及物流业相关政策方面进行整理与筛选,对可以量化的重要指标来进行徐州市物流产业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共10个指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得出这些影响因素对徐州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根据分析结果得到货物周转量、公路线路里程、货运量这三个因素对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程度最大;而邮电业务总量因素对徐州市物流业影响程度最小。最后,根据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对徐州市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的结论,针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人才、区域经济发展、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这四方面提出改进对策。希望本文通过对徐州市物流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徐州市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帮助。关键词徐州市;物流业;影响因素研究;灰色关联分析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11.2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1.2.1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11.2.2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21.2.3文献研究评述 3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41.3.1研究主要内容 41.3.2研究方法 41.4技术路线 52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62.1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62.1.2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62.1.2物流信息化水平现状 72.1.3物流运作设施现状 82.2物流业市场需求现状 82.3物流人才现状 92.4物流业发展规模现状 102.5物流业政策保障体系 113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3.1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落后 123.1.1公路运输占比过高 123.1.2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薄弱 123.3物流人才缺失 123.4物流政策体系不健全 124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44.1物流业发展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 144.2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选择 154.2.1模型的选择 154.2.2灰色关联模型的建模步骤 154.3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64.3.1数据来源 164.3.2无量纲化处理 174.3.3应差序列分析 174.3.4求关联系数 184.3.5计算灰色关联度 184.4徐州市物流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分析 195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5.1加快推进徐州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05.2多渠道加快物流人才建设 205.3大力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05.4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21结论 22参考文献 24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家和各个省份都出台了不少有关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徐州市在各个颁布的文件规划中都明确表明了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特别在《徐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物流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与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都息息相关。徐州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徐州市的航空、铁路、公路及水路运输都很发达,说明了徐州市物流业已经具备了完好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为实现物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近年来徐州市物流业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辐射领导能力有待加强;传统的物流业模式正在限制着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速度过于缓慢;物流企业数量多但经营模式单一,信息化发展水平落后,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等问题因此要研究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出这些影响因素对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找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及具体的制约点,再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方案,从而能够促进徐州市物流业的良好发展。1.1.2研究意义徐州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徐州市物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经济要想得到快速发展意味着物流环节必须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更高运行标准,相反地,良好的物流体系也是徐州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近年来,徐州市与苏南地区的发达城市相比,不管是物流业发展水平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必须要大力发挥出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影响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为徐州市未来物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的改进措施,同时也能够促进徐州市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2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1.2.1国外文献研究现状(1)有关物流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从2020世纪50年代,物流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各专家学者研究开始收入对物流业的研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2004)在《财富》杂志上首次提出“黑大陆”理论,,认为物流在经济领域中意味着成本,这是一直被人们所忽略的地方[1]。“黑大陆”学说强调是通过降低物流成从而起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目的,这一观点太过于片面,日本学者西泽修(2000)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三利润源”这一概念,物流同时也是企业利润的来源[2]。在现代化物流行业的随后后续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物流“效益违背”陷阱(2005)。在物流活动中,由于物流功能之间的要素是环环相扣的,其中一个环节的成本降低可能会导致其他物流环节成本的增加,这要求运用好系统的观点去达到减少物流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3]。KaynakR(2014)指出,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促进物流业的运作与发展,所以物流业通常在交通发达的基础设施有保障的地区先发展[4]。(2)影响物流业发展因素的研究国外学者Carlo(1998)从宏观视角出发,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额、地区物流业运行规则及地区交通状态等因素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展开了研究[5]。Gillen,DavidW(1996)阐述了多年来美国物流业运输政策及物流业保障体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建立了相关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6]。Talley(1996)基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物流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构建了一个关系模型。该模型可以研究由于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变化所引起的货物收货的准时性与收货率、客户服务水平对运输服务和区域经济的影响[7]。Tage(2003)主要研究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地区的经济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8]。Tan等(2000)基于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两个角度考虑哪些因素会影响物流业的发展。其中城市环境指标包含道路拥挤和环境污染的互动关系,城市经济发展指标包含地区经济增长及物流业的运输需求[9]。Levans和Michael(2012)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物流运输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是影响物流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0]。Markus(2004)认为地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而地区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11]。(3)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Tanjguchietal(2003)从城市角度考虑,利用交通仿真动力学模型研究经济发展与物流业运输的需求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12]。Zhang,MR(2019)使用熵权法研究物流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Moran散点图分析物流业总体的发展水平。得出结论人力资源因素与物流发展水平的关系呈现负相关[13]。Hanif,Salman(2020)基于自向量回归(VAR)模型,选取了巴基斯坦1990年至2018年物流行业投资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研究得出结论持续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4]。1.2.2国内文献研究现状(1)有关物流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进了和物流学有关的概念,但是从80年代初才逐步开始对物流学进行研究。马士华(2001)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物流管理需要从系统上思考,并提出了构建的方法和原则[15]。尤巍、钟燕春(2014)分析了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水平,提出解决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的办法,从而丰富物流功能,促进物流效率的增加,加快发达经济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17]。汪鸣(2013)认为我国在当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与良好的政策支持下,物流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城市物流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难点工作[18]。(2)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因素研究林玲(2011)在分析贵州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时,将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分为物流资源因素与物流需求因素,其中物流资源因素包含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网络资源[19]。李欣桐(2012)根据SWOT分析法和松原市的物流业发展状况,主要从自然环境、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三方面入手,根据结果分析市场环境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与松原市物流业的发展关联度最大[20]。张广胜(2014)从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规模、物流业基础建设及物流业发展潜力这四方面选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的发展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联度最大[21]。赵世同(2019)根据蚌埠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主要考虑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程度,其中包括GDP、三大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及消费情况等[22]。(3)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等,但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灰色关联分析法。李玉民(2005)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因素,用货运量表示物流业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构建影响因素的指标,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以定量分析与客观选取的原则弥补了目前人们以定性分析与主观判断为主的缺点,研究结果合理、可靠性高。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23]。孟操(2013)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影响山西省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4]。江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山东省物流业未来发展进行需求分析[25]。车丹丹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2009-2019年物流业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影响山西省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26]。彭小凡利用SWOT分析法找出制约佛山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得出影响佛山市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27]。1.2.3文献研究评述综合国内外有关物流业发展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不同的学者已经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对物流业的各个方面都展开了专业性研究。尽管有关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献供参考,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选取原则来规范有关物流业影响因素的指标选择。学者们对于因素的选取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并没有固定的选取理由,这导致选取出来的因素千差万别;且选取的研究因素单一,缺乏系统性,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规范。被学者们最为广泛使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流从业人员数量;社会零售业发展水平;物流产业规模等因素。而对于物流产业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灰色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与线性回归分析法等,大都是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3.1研究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对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第二章: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别从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市场需求、人才、发展规模、政策保障体系这五个方面去分析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第三章: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人才及物流政策体系这三方面来说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前两章分析出的徐州市物流业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因素研究,并考虑到数据的科学性和易获得性,选取了对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的10个指标,再根据2010-2019年的《徐州统计年鉴》,得到各个指标的具体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第五章: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通过对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而提出促进徐州市物流业良好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第六章:总结。归纳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1.3.2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分析法。利用图书馆文献、理论书籍以及在知网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整理学习国内外有关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章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学习前人的研究知识,为文章的理论方向提供一定的基础保证。(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在运用模型研究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时是定量分析,根据模型运算的分析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整理与评价,得出影响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分析。(3)实证分析法。本文基于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4技术路线本文的结构通过技术路线图表示,如下图1-1所示:图1-1技术路线图

2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2.1物流基础设施现状2.1.2交通基础设施现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上主要可以用物流通道的现状来表示。“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徐州市政府一直在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持续推进各个交通枢纽的建设,使得物流通道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公路方面。截至到2019年底公路总里程已经到达16792.7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总长度为463.93千米基本完成对徐州市高速公路的网络布局。铁路方面。徐州目前作为国内第二大铁路枢纽,截至到2019年底徐州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661.6千米,成为拥有“十字型”双亿吨级别的铁路通道的城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徐宿淮盐铁路、连徐铁路等相关铁路工程的建设,为了早日实现“一纵二横一联”的铁路网系统的布局。航空方面。观音机场初步构建了涵盖不同等级的通用航空,通航城市数目达到25个,航空运输网络在不断完善与优化。水运方面。目前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突破1058公里,截至2019年底,徐州水运货运量达6707万吨,完成港口吞吐量4011.47万吨。管道方面。目前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有38条管道,主要用于原油的运输,运输的延展长度达到7310公里。由于航空线条数与输油管道延展长度近年来无明显变化,所以本文选取了等级公路里程、铁路营运里程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这三项指标来反映徐州市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由于10年跨度过长,本文选取了近五年运输方式里程值的变化趋势来表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如图2-1所示。从2015-2019年除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值保持不变,其他两项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铁路营运里程值从2015年的349公里增加至2019年的896公里,增加了547公里,实现了156.74%的巨大涨幅。等级公路里程值也从1.54万公里增加至1.60万公里,涨幅为3.90%。这表明近年来徐州市对公路和铁路运输线路的投资建设额在逐年增加,特别是铁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图2-12015-2019年徐州市各运输路线里程状况2.1.2物流信息化水平现状在“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物流行业对于信息化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物流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实现地区内的信息共享、物流资源的顺利流通,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通常可以使用邮电业务总量和互联网宽带接入总量来衡量该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所以可以选取两项指标来反映徐州市的信息化建设状况。根据图2-2这两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10-2019年来徐州市的邮电业务总量和互联网宽带用户接入数都在逐年上升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邮电业务总量从2010年到2019年的696.86亿元增加了623.47亿元,增幅达到了8倍。互联网宽带接入总量从2017-2018年开始实现巨大的飞跃变化,2017与2019年的差值达到68.61万户,这两年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4.31万户。这表明近年来徐州市物流业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发展迅速。图2-22010-2019年徐州市信息化建设程度2.1.3物流运作设施现状能够促使物流业保持稳定的运作主要依靠物流园区以及大型物流基地的建设,徐州市近年来大力支持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的建设,投资力度在逐年加大。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徐州市目前的A级物流企业已达到了37家,其中5A级企业3家,仅次于南京市。截止到2019年,正在运行以及正在投资建设的园区数量已达到40个,基本完成了面向四方位的物流中心格局。其中,大成物流园和新沂公路港物流园在2019年荣获优秀物流园区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的称号。主要的物流园区分布图如下图2-3所示:图2-3徐州市主要的物流园区分布情况2.2物流业市场需求现状2019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51.35亿元,常住人口数为882.56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2.36万人。如图2-4所示,2020-2019年徐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呈稳步上升趋势。而物流业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徐州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2010-2019年的工业生产总值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走向趋势,但增长速度有限。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这与徐州市近年来推进的产业结构转型优化有很大的关系。图2-42010-2019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工业总产值发展趋势地区生产总值的逐年增长和愈发壮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徐州市的未来充满活力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而这些因素都会刺激到消费需求的增加,2019年徐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额就达到了3533.19亿元。社会消费品额反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以及对商品的需求,同样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实现了物品的流通。所以巨大的消费能力就要高水平的物流业和成熟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之相匹配。2.3物流人才现状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支持。截止到2020年底,市区内一共有7所高校开设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达到千人左右,但是物流人才的供需仍不平衡,供不应求。物流从业人员的发展趋势能反映出近年来物流人才现状,由于缺乏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具体理论定义,本文采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从业人数来表示。如下图2-5所示,徐州市物流从业人员总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整体的变化幅度不大。物流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也是逐年上涨,且变化趋势明显。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与物流业相关的活动。图2-52010-1019年徐州市物流业从业人员发展趋势2.4物流业发展规模现状物流业发展规模是物流业发展水平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本文与多数研究论文相同采用货运量来表示物流业发展规模,下文分析数据从《徐州市统计年鉴》中获取。货运量即为货物运输量,说明了一定时期内运输业务量的大小。根据图2-6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2010-2013年间货运量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2013年过后又逐渐上升,特别是2017年开始上升幅度呈现较大的变化趋势,这两年间增加值高达13956万吨。这表明徐州市物流业与配送业两者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商品的流通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物流配送中心规模扩大,促进了徐州市货物运输量的持续上涨。图2-62010-2020年徐州市货运量发展趋势根据上述分析结果选取2019年货运量的数据,再结合《徐州统计年鉴》中货运量的组成情况进行下一步分析。2019年徐州市货运量达到了54108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占27576万吨、管道货运量14744万吨、水路货运量占6707万吨、铁路货运量占5080万吨、航空货运量占1万吨。由于航空货运量数据过小可忽略不计,所以选取其他四项指标代表徐州市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图2-7显示了2019年这四类运输方式货运量的占比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公路货运量的占比最大,而铁路货运量的占比最小。说明了徐州市物流运输目前还是依靠公路运输为主,运输方式的业务量并不均衡,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有待发展。图2-72019年徐州市各货运量占比情况2.5物流业政策保障体系物流业的高效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政策环境,为了促进徐州市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徐州市政府接连出台了物流规划政策和建议。2012年3月,徐州市颁布《徐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以建设国家一级综合物流枢纽为目标,加强完善公水空铁集散运输体系的构建、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布局以及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2016年5月,徐州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徐州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强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加强合作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2017年1月,徐州市政府印发《徐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总结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徐州区域间多式联运效应、建成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核心物流节点城市,促进物流产业的升级与转型。2017年12月,徐州市政府印发《徐州市铁路物流(专用线)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徐州国家铁路枢纽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重要作用,达到优化铁路物流园区功能布局、提升铁路专用线利用效率的目标。3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凭借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得天独厚的区域条件使徐州市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物流政策规划的颁布也为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在快速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徐州物流业发展的不足和所存在的问题。就物流业发展速度而言略低于苏南地区城市的发展,物流业发展速度有待加快。结合上一章的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梳理了目前徐州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如下所示。3.1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落后3.1.1公路运输占比过高根据图2-7可以看出2019年徐州市各货运量的占比情况,其中公路货运量占比最高达到了51%,铁路货运量占比最少仅13%。货运量的占比不均衡说明了目前徐州市物流运输通道的发展存在着问题,无法形成基于多式联运的物流运输体系,从而阻碍交通枢纽的推动作用;同时过于依赖公路运输会放大其缺点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公路运输的成本高,对路况要求严格,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因此无法辐射周边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偏低。3.1.2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薄弱 近年来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逐渐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徐州市政府也在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并鼓励对“互联网+物流”的建设支持。但就目前取得的成就来看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缺乏状态。比如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运输衔接需要实现信息共享,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之间并没有运用到信息识别技术,会造成物流信息资源的浪费。同样的现代物流企业与物流园区的发展也离不开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这种短缺会阻碍到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良好发展。另外,目前存在并投入使用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较为薄弱,有很大的上升空间。3.3物流人才缺失物流人才分布结构的不合理限制着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不同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制造业和商贸领域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商品的运输和搬运,对低素质从事体力活动的物流操作人员有较大的需求量;但在电商领域则需要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通常要熟悉整个物流活动的运行程序,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缺乏一个很好的人才驱动系统,让物流人才能够匹配到合适的岗位,做到各尽其职。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高等人才流失严重,徐州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跟徐州当地的产业和整体经济的一个发展匹配度并不高,再加上当地对于这些高等人才的就业机会也并不多,所以说大多数在徐州培养出来的高校人才都会选择外出就业。3.4物流政策体系不健全2011年以来,徐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很多发展物流的政策和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现存的物流政策仍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制定统一的物流相关政策实施规划标准,例如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物流运行标准体系、物流业相关的数据统计等;二是相关工作项目的顺利完成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上级制定的项目目标完成情况往往与制定的标准有所差别;三是物流市场的监控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规范、没有做到透明化,容易导致物流市场出现恶意竞争出现价格战,另一方面较多小规模质量差的物流企业涌入市场,是阻碍物流业发展一大因素。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优化的注意点。4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4.1物流业发展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对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文献综述,与该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发展规模、经济发展状况、物流需求环境、物流人才及政治环境都有关联,而政治环境中包含的指标无法量化,所以本文不使用该指标进行分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可以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来表示,交通基础设施主要包含公路、水路以及铁路航空这四个方面,从徐州市物流现状分析可以了解到徐州市以公路运输为主导,因此选用公路线路里程来表示交通运力。另外,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应该只局限于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应该包括对物流行业的投资建设等因素。最常用考虑的因素是物流园区的建设,但由于缺乏精准的数据来表示物流业中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金额,所以采用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一指标来衡量是最好的选择。同时根据研究文献的分析结果,本文与大多数论文一样采用邮电业务总量来表示该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物流人才主要指物流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因无专门的物流业分类,本文使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在岗职工人数作为这一项目的评价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所参考的文献总结得出经济发展水平是用来研究物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可以刺激社会对物流的需求。最常使用的经济因素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工业总产值、三大产业的总产值等因素。本文用来衡量物流业发展的指标是一个总量指标,因此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中选择地区生产总值这一因素。工业产品的运输对物流的需求较大,而徐州市作为老工业基地,每年的工业总产值占比都很高。综上所述,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这两个因素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因素。物流业发展规模:用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来表示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因为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能够非常直观有效的表示出运输生产的成果。在查阅的所有文献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也会使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或居民收入水平作为影响因素来研究与物流业的发展的关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反映了居民购买力和对商品的需求以及商品流通的情况,商品流通过程中就产生了物流活动,刺激物流需求,所以本文也选用消费品零售额作为影响因素。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增加值能够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活动情况,可以客观地反映物流发展水平,且数据获得渠道简单。故本文采取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增加值(亿元)X0作为参考序列,作为近似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状况的衡量指标。为研究徐州市物流业的影响因素,建立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如表4-1所示:4-1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变量一级指标二级指标X0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增加值(亿元)X0Xi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线路里程(公里)X1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X2邮电业务总量(亿元)X3物流从业人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在岗职工人数(人)X4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X5工业总产值(亿元)X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X7物流业发展规模货运量(万吨)X8货物周转量(万吨)X94.2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选择4.2.1模型的选择主要用于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有:灰色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与线性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研究使用的数据一般来自于物流专家学者或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对各个影响因素的评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获取途径有限、难度大。而使用后两个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数据大多来自统计部门的宏观经济数据,获取途径简单、难度小。其中线性回归分析法对于研究样本的数据质量要求较高,适合于大样本且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我国在物流业领域的统计工作做的还不够充分、数据存在一定的缺失;同时物流系统还存在着不确定等客观原因,总而言之多元性线回归分析法不是最佳选择,通常会选择此种方法进行辅助计算或检验结果的作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简单、只需要小样本数据,且不需要对数据进行过多的处理,能够对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28]。所以本文使用的方法为灰色关联分析法。4.2.2灰色关联模型的建模步骤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参考序列与影响序列的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参考序列与影响序列的相关程度的。曲线越靠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越小[29]。使用此模型的前提是在已知某项指标是与其他因素之间存在关联影响,目的是要研究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关联强度的大小。就需要应用此模型进行关联分析,经过分析后把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得到关联度结果,从而得出指标与影响因素中的哪些因素相关度更为显著。在对数据进行关联度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能够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序列和影响序列,通过这两个序列之间的关系曲线图,能够直观地看出系统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过程如下:(1)首先确定参考序列和影响序列。将参考序列记作X0;影响序列记为X1,X2,X2,…,Xm,接着开始进行灰色分析。(2)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初值化处理,具体计算步骤如下:X'i(k)=Xi(k)/Xi(1);其中i=1,2,3,…,m(4-1)(3)求序列差。公式如下:△i(k)=|X0'(k)-Xi'(k)|,△i=(△i(1),△i(2),…,△i(n))(i=0,1,2,…,m);(4-2)(4)求两极最大差和最小差。公式如下:M=maxmax△i(k),m=minmin△i(k);(4-3)(5)求出X0与Xi(k)之间的关联系数。β表示分辨系数,表达的含义是是减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引起的失真,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β越小,分辨力越大。通常取值范围为0≤β≤1,若β小于等于0.5463,表示分辨力最优,一般β€(Xi)=minmin△i(6)关联度Ri公式如下:Ri=1nk=1n(7)灰色关联度排序。将得到的关联度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当Ri无限接近于数值1时,表示影响序列和参考序列的关系越紧密,相关度越大,影响程度也越高。4.3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4.3.1数据来源根据上一节指标体系的构建,选取了对徐州市物流业发展有影响的10个因素。依据2010-2019年《徐州市统计年鉴》中查阅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各个指标的具体数值,如下表4-2所示。表4-22010-2019年徐州市物流业影响因素指标数据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X035.526.5523.1420.3796.8714.2824.719.0119.0322.17X114965150281513515207153141539615405155191579816043X21938.722201.032685.893090.133671.564266.124797.335277.035843.266402.91X3115.62133.39162.38176.50180.88193.39246.89348.77446.90596.86X451240550925899160455702787294482223107672118785122624X52951.463562.914029.314534.154979.655336.755809.816333.506710.367151.35X61223.421457.441645.081785.861866.271958.982038.142153.332190.212333.44X7956.991141.891312.501495.912099.202358.452659.392886.923373.523533.19X837227357723485133926356593640837896401524681954108X92760.883210.641507.101614.331614.171303.761466.201780.541860.231886.214.3.2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选用物流业发展水平作为参考序列记作X0,影响序列为Xi(i=1,2,3,4,5,6,7,8,9),接着进行无量纲化计算,如下表4-3所示。表4-32010-2019年徐州市物流业影响因素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X010.750.650.572.730.400.700.540.540.62X111.001.011.021.021.031.031.041.061.07X211.141.391.591.892.202.472.723.013.30X311.151.401.531.561.672.143.023.875.16X411.081.151.181.371.421.602.102.322.39X511.211.371.541.691.811.972.152.272.42X611.191.341.461.531.601.671.761.791.91X711.191.371.562.192.462.783.023.533.69X810.960.940.910.960.981.021.081.261.45X911.160.550.580.580.470.530.640.670.684.3.3应差序列分析对上表数据进行应差序列分析。计算X0(j)-Xi(j),即求表4-3中X0的数值分别减去X1、X2、X3、X4、X5、X6、X7、X8、X9中各行数值相对应的绝对值,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求出极大值和极小值,如下表4-4所示。表4-4差数列所得值指标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X0-X1|00.250.360.451.710.630.330.50.520.45|X0-X2|00.390.741.020.841.81.772.182.472.68|X0-X3|00.40.750.961.171.271.442.483.334.54|X0-X4|00.330.50.611.361.020.91.561.781.77|X0-X5|00.460.720.971.041.411.271.611.731.8|X0-X6|00.440.690.891.201.200.971.221.251.29|X0-X7|00.440.720.990.542.062.082.482.993.07|X0-X8|00.210.290.341.770.580.320.540.720.83|X0-X9|00.410.10.012.150.070.170.100.130.06根据上表得出:极小值minmin△i(k)=0;极大值maxmax△i(k)=4.54。4.3.4求关联系数根据表4-4和公式(4-4)计算得出关联系数,结果如下表4-5所示。表4-5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与物流业发展水平关联系数表影响因素€1€2€3€4€5€6€7€8€9€10X110.900.860.830.570.780.870.820.810.83X210.850.750.690.730.560.560.510.480.46X310.850.750.700.660.640.610.480.410.33X410.870.820.790.630.690.720.590.560.56X510.830.760.700.690.620.640.590.570.56X610.840.770.720.650.650.700.650.640.64X710.840.760.700.810.520.520.480.430.43X810.920.890.870.560.800.880.810.760.73X910.850.961.000.510.970.930.960.950.974.3.5计算灰色关联度根据表格4-5的计算结果,再结合公式(4-5)计算关联度的大小,如下表4-6所示:表4-6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与物流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影响因素X1X2X3X4X5X6X7X8X9关联度0.8270.6590.6430.7230.6960.7260.6490.8200.910排序279564831通过比较关联度的大小,可以得出灰色关联排序:X9(货物周转量)>X1(公路线路里程)>X8(货运量)>X6(工业总产值)>X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在岗职工人数)>X5(地区生产总值)>X2(固定资产投资额)>X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3(邮电业务总量)。4.4徐州市物流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分析上述结果表明货物周转量、公路线路里程、货运量、工业总产值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关联度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在岗职工人数、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关联较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邮电业务总量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关联度最小。(1)排名前三的指标分别是:货物周转量、公路线路里程和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该因素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性最大,其关联系数达到了0.910。而目前在徐州市的主要运输方式还是公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的缺点有:运输成本高,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辐射范围小,运输路程短,多式联运效果差,整体运行效率偏低。这三个指标都从侧面说明了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联,未来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要以加强多式联运体系构建为目标方向努力。(2)工业总产值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数达到0.726,这与徐州市的工业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徐州市的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总产值长期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同时近年来徐州市进入产业转型阶段,制造业投资结构进程的优化加快。(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在岗职工人数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为0.723,说明物流人才状况在徐州市物流业的整体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区生产总值代表了该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徐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因此要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本质还是要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5)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徐州市物流业的关联度排名为第八位,比较靠后。说明了固定资产投资额在物流投资建额上的投资转化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未满足物流业的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邮电业务总量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关联度排名在最后两位。其中邮电业务总量这一指标代表了物流信息化水平,在参考的文献研究分析中邮电业务总量与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并不小,这与本文得出的结论有所差别。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目前徐州市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偏低,还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5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5.1加快推进徐州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上一章中对实证结果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第一,要促进物流运输方式的升级与优化,努力提高运输空间的整合力度与效率,加强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要将作为国家物流枢纽的地理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加强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的有机结合,最大化发挥这些交通枢纽的推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着物流园区对物流业的影响程度。要延续目前徐州市物流园区良好的发展现状,积极建设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特色物流园区。基于现有的物流园区,加快形成制造业、商贸及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产业集聚,从而可以加快促进徐州市物流服务的辐射能力和领导作用。5.2多渠道加快物流人才建设一是引导物流企业和地方高校、职业院校等密切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加快现代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物流企业和学校的联系。通过这种定点培养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实习经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企业也能从中获取到学校优秀人才的技术理论支持,还可以利用良好的优惠政策留下优秀的学生为企业效力,从而形成双方“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二是可以对传统仓储系统、运输等物流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因为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低技术劳动人员的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需要大量低级的、专业质素相对较低的工人从事物流货物的运输等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企制宜。三是结合徐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通过配套政策等措施吸引国内优秀电商物流类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他们将先进的发展理念及成功的管理经验融入地方物流业发展,以促进徐州市现代物流业整体实现新的发展。5.3大力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是呈正相关的,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也越高。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增加从而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转而带动生产的发展,这为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物流需求。徐州市的工业基础雄厚,而工业的高速发展也能增加物流业的市场需求并且还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所以要着重发展工业。同时当前也正是徐州市转变经济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需要注重提高服务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的占比。服务业和物流业的性质相同都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可以增加物流业的市场需求,还能为物流业提供支撑服务,例如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就属于服务业的一种。所以大力发展区域的经济水平,转变经济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增加徐州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这对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4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相匹配,从而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物流业同样如此,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能够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而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这一属性也决定了信息化水平能够提高物流业的质量。徐州市应该加大对物流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力度,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或政府也可以适当引进技术人员研究出符合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的物流运行体系,并运用到实际的物流工作中。能够实现物流操作过程的可追溯性,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促进物流业和信息化的相互融合,为徐州市的传统物流企业提供附加的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对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支撑能力,由此促进物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同时,还要以相关的物流信息化政策作为保障,政府应主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实行,促进物流业信息化产业体系的形成。结论本文首先梳理了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构建了影响徐州市物流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各个因素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关联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徐州市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徐州市物流业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展开了深入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总结,结合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将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进行了分类,从该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人才状况、物流业发展规模、经济发展状况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2)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的研究结论,在众多的物流业影响因素中,货物周转量、货运量因素以及代表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公路通车里程因素是影响徐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说明了徐州市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主要受到运货数量和运货距离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对徐州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3)基于徐州市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合徐州市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加快推进徐州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大力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这四方面为徐州市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不足主要是统计数据的缺失,没有将影响物流业的所述的全部因素纳入定量分析之中,可能使论文对重庆物流产业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太全面。参考文献[1]王之泰.物流工程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57-64.[2]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3-52.[3]谢庆红,曾国平.物流“效益违背”陷阱的产生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5,(9):258.[4]Kaynak

R

,

Ahmet

Tugrul

Tuger.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Functions

of

DisasterCoordinationCenters

for

Humanitarian

Logistic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09(2):432-437.[5]Carlo

R.Logistic

serv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