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程标准学习重点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核心概念:二府三司制、三冗两积、崇文抑武、王安石变法关键问题:(1)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影响如何?(2)王安石变法有哪些具体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重要概念]1.二府三司制:宋初为了强化皇权,分割宰相权力。沿袭唐开元以来的“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行政、军事、财政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领。2.知州: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末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朝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由此,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3.参知政事:宋初,为分割相权,添加“参知政事”为副相,与宰相合称“宰执”,分割宰相行政管理权。4.通判:宋朝选用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称“知州”,同时另设通判一人或两人为副长官监督知州,使其互相牵制,各州郡文件必须由通判署名,才能生效,通判还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知州的情况。通判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降低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5.庆历新政:宋仁宗在位前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的政治改革,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韩琦、富弼拜枢密副使,欧阳修等任谏官。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等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逐次推行。整顿官僚机构的改革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改革派被攻击为“朋党”。在巨大压力下,范仲淹不久被迫出外巡边,改革派集团其他人物纷纷被贬逐出朝,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6.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不久,开始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新法内容包括:财政经济方面的改革(富国),主要包括: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军政方面的改革(强兵),主要包括: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教育方面的改革(育才),主要包括:改革科举制、整顿学校、编纂和颁行《三经新义》。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在严重危机下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基本上达到富国目标,但强兵效果不明显。新法触动了一部分大官僚、大贵族的既得利益,而变法派系内部出现分裂,再加上变法的一些弊病未能及时纠正,最终导致变法失败。[教材史料]1.教材第一目《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解读。思路引导:注意“中书门下(政事堂)”是北宋宰相机构的名称,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并称为二府三司制,台谏系统对政务起监督和监察作用,这一图示反映了中央机构权力的分散。2.教材第一目《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解读。思路引导:从横向看,基层行政机构“县”不存在权力分割问题;“州”级机构增设通判分割权力;州级上面的路,设四个平行机构,权力分割最为明显。从纵向看,地方上承中央,是中央集权的体现。3.教材第二目《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解读。思路引导:图片反映12世纪初中国境内各政权分立的形势。注意辽、西夏、北宋的政权位置及都城,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宋政权的边防压力很大,除教材讲述的辽与西夏政权外,还有吐蕃、大理等政权威胁北宋边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北宋冗兵、冗费的原因。4.教材第二目“历史纵横”解读。思路引导:从兵员征集的角度,可将中国古代兵制划分为征兵制和募兵制两大类。与从民间征发兵员的征兵制相比较,募兵制具有职业化程度高、兵员不易流失的优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适应了社会分工发展的趋势,代价则是政府养兵费用巨大。北宋的募兵制招募过滥,致使军费恶性膨胀;招募之后训练废弛,导致军队作战能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5.教材第四目《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解读。思路引导:(1)注意南宋与金政权及其都城位置。(2)分界线: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3)影响:双方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教材问答]1.“思考点”: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思路引导:(1)不可取。理由:屈辱求和,财政负担加重。(2)可取。理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使边界地区相对和平;政治上与辽为兄弟,与夏为君臣并不屈辱,经济损失有限;在民族政权边界设立榷场,互市繁荣,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2.“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得失。思路引导:两段材料批评的焦点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在执行中矫枉过正,并且积重难返。第一段主要批评制度束缚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段主要批评过度崇文抑武,导致军备废弛,国势积弱。材料并没有否认宋初措施的积极因素,如“皆先有法以待之”“是法之密也”“虽能自安”,宋初加强集权的措施有效防止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关键问题一: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影响如何?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措施角度措施特点评价(利弊得失)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1)分散各级机构权力(2)崇文抑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中央集权(2)制度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地方行政(1)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2)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监察设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任务一合作探究材料一材料二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材料三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水心别集》卷10《实谋》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问题](1)观察材料一图示,思考宋初统治者是如何加强集权的。体现了怎样的原则?(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材料二从哪一视角指出了宋初加强集权的影响?(3)材料三又从哪一视角分析宋初加强集权的影响?材料二、材料三是否矛盾?(4)据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宋初加强集权影响的认识。[结论](1)措施:分散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力,避免将权力集中于一个机构或者一人手中。原则:“分权制衡”“事为之防,曲为之制”。(2)信息:宋代各级机构逐层统辖,权力集中于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地方割据行为不可能发生。视角: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3)视角:行政效率低下,施政因循保守,统治危机日趋严重。不矛盾,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宋初强化集权的影响。(4)宋初加强集权的措施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总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宋初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随着边防压力、财政危机的凸显,很多弊端暴露无遗,需要因时论事,才能找到长久之法。任务二检测反馈1.唐与五代,凡大小政事如何处置,先由宰相拟处,再请皇帝准可,而皇帝一般亦每照例准可之。及至宋初,宰相处理政事要先具“劄子”,征求皇帝的意见,然后严格遵循旨意办事,“尽禀承之方,免差误之失”。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A.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B.中枢机构日益成熟C.宰相权力有所削弱 D.行政效率大大提高解析:C据材料可知,唐代政事是先由宰相拟定,再由皇帝准可,而宋代则是宰相按照皇帝旨意办事,说明宰相的权力有所削弱,故选C项;材料强调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宰相权力的变化,不能说明中枢机构日益成熟,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宋代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排除D项。2.下表中文学家所任官职反映出宋朝政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姓名曾任官职职权范围范仲淹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边防晏殊枢密使负责管理全国军政欧阳修枢密副使协助管理全国军政A.文官出任地方长官B.文官掌部分兵权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节度使变为虚衔解析:B据材料可知,范仲淹、晏殊、欧阳修都是宋朝时期的文人,但他们都掌握着军政大权,这体现了宋朝时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故选B项;枢密使、枢密副使是中央官职,不能体现文官出任地方长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宋朝门第观念逐渐淡化,排除C项;宋朝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深化拓展]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评价1.积极: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皇权,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与安定。2.消极(1)束缚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影响行政效率。(2)严重削弱地方实力,影响地方积极性。(3)限制和弱化军队战斗力,军备废弛,国势积弱。(4)增加了财政负担。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宋辽关系(1)辽的兴起:契丹族在北方建立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2)宋辽战争: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3)宋辽和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岁币”。2.宋夏关系(1)宋夏战争:党项族在西北建立西夏,与北宋发生战争,北宋屡战屡败。(2)宋夏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给西夏“岁赐”。3.财政危机: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恶化。[点拨]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1)战: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2)和:“岁币”“岁赐”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检测反馈]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据此可知,北宋奉行的“养兵”政策()A.挽救了统治危机B.增强了军事力量C.增加了财政支出D.体现了兵农合一解析:C由“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可知,北宋当时的六分收入会有五分用来养兵,说明养兵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故选C项;题干信息是说北宋养兵导致国家贫困,与挽救统治危机无关,排除A项;题干只是说养兵增加了财政支出,并未提到军事力量是否增强,事实上北宋的军事力量并未增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度,排除D项。关键问题二:王安石变法有哪些具体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三、王安石变法背景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失败目的富国强兵措施富国强兵(1)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2)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市易法、均输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保甲法)目的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结果变法达到富国目的,收入增加强兵效果不明显任务一合作探究材料一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景说: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材料二王安石……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材料三安石新政,虽属失败,毕竟在其政制的后面,有一套高远的理想……这一种理想,自有深远的泉源,绝不是只在应付现实、建立功名的观念下所能产生的。——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问题](1)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哪些信息?材料作者对变法的态度如何?(2)材料二、材料三中作者对变法的态度又如何?为何会出现这种不同?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结论](1)信息:王安石变法力度过大,牵涉范围过广,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骚动不安。态度: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2)态度:肯定王安石变法。原因:评论者所处的时代、立场、角度不同。看待:王安石变法初衷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效果不明显,且变法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任务二检测反馈1.王安石变法是“庆历新政”的继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以“理财”“整军”为中心。这表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模仿庆历新政 B.实现富国强兵C.加强经济控制 D.贯彻守内政策解析:B据材料“以‘理财’‘整军’为中心”并结合所学可知,“理财”是为了富国,“整军”是为了强兵,故选B项;模仿庆历新政并非其目的,排除A项;据材料“以‘理财’‘整军’为中心”可知,其目的是两方面,而非单方面加强经济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守内政策,排除D项。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解析:A根据材料“敛财”“百姓……之苦”可知,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指出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负担,故选A项。[深化拓展]一、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项目内容作用富国之法均输法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法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利息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募(免)役法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缴纳赋税的依据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强兵之法将兵法精简裁并禁军,选拔将官,加强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保甲法农户按保组织,闲时训练,战时作战增强了军事力量,减轻了财政负担保马法废掉牧马监,由民户代养官马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还降低了马匹死亡率军器监在开封设军器监,管理武器的制造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量增加取士之法科举改革改革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改革学校制度整顿太学,撰注《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11月大学生活部工作计划范文
- 物业客服主管工作计划样本物业工作计划
- 网店客服下半年计划
- 2024财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 做好开学宣传报道工作计划
- 学生新学期工作计划
- 2024年度企业并购合同(标的:某公司全部股权)3篇
- 小学年级组教研工作计划
- 幼儿园下学期后勤工作计划
- 2024学校财务出纳工作计划
-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优秀
-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考试题库与答案
- 坚持到底一切皆有可能 课件 高三主题班会(共17张PPT)
- 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作文: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 老空水防治措施(2)
- 多臂井径测井技术简介
- 商务PPT矢量图标
- DNV-Phast-软件讲解PPT
- 避光药品汇总
- 船舶避碰知识点
- 小学生迎元旦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