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节明清的政权更替和内政外交一、政权更替要点提示: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本章所说清朝仅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中外历史纲要上P71)。明朝背景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中外历史纲要上P72)建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南京)(中外历史纲要上P72)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中外历史纲要上P75)清朝背景①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中外历史纲要上P74)②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中外历史纲要上P74)③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即位后,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中外历史纲要上P74)建立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定都沈阳(中外历史纲要上P74)(中外历史纲要上图册72)统一①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中外历史纲要上P75)②此后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中外历史纲要上P75)灭亡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外历史纲要上P111)【图现历史】清朝形势(1820年)概化图【错误曝光台】1.错误:清朝的建立者是努尔哈赤。正解:清朝的建立者是皇太极,努尔哈赤被尊为清太祖。2.错误:皇太极在位时,清军入关进占北京,明思宗自缢身亡,从而确立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正解:清军入关时皇太极已去世,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其子顺治帝;明思宗自缢身亡是因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领了北京,清军入关时其已自缢身亡;清军入关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打败农民起义军和明朝残余势力后才确立其对全国的统治。二、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要点提示:①明朝废除宰相后,皇帝设立内阁承担秘书工作,宦官也趁机获取了更多的权力(中外历史纲要上P72);②康熙、雍正、乾隆以勤政著称,他们在位期间,君主专制得到加强(中外历史纲要上P77);③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之后的嘉庆道光两帝时期,衰象更为明显(中外历史纲要上P80)。明朝内阁背景明太祖废除宰相和中书省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中外历史纲要上P72)设立明成祖朱棣(中外历史纲要上P72)成员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他们被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中外历史纲要上P72)工作职责大学士的职责是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此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选择性必修一P5)(中外历史纲要上P72)性质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事实上的行政中枢(选择性必修一P5)(中外历史纲要上P72)地位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中外历史纲要上P72)宦官专权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中外历史纲要上P73)机构司礼监(中外历史纲要上P73)内容①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中外历史纲要上P73)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以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并有权逮捕、施刑(中外历史纲要上P73)张居正改革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统治危机不断加深(选择性必修一P23)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选择性必修一P23)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选择性必修一P23)地方行政制度省——府——县(选择性必修一P6)省级变化①初期:废行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民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政)分割(一分为三)(选择性必修一P6)②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选择性必修一P6)清朝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中外历史纲要上P77)奏折制度程序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中外历史纲要上P78)特点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中外历史纲要上P78)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中外历史纲要上P78)军机处设立雍正帝(中外历史纲要上P78)成员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中外历史纲要上P78)工作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中外历史纲要上P78)性质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选择性必修一P5)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中外历史纲要上P78)统治危机政治政治腐败(中外历史纲要上P80)经济土地、粮食等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中外历史纲要上P80)社会农民起义不断(白莲教及其支派天理教起义)(中外历史纲要上P80)外交西方列强在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中外历史纲要上P81)地方行政制度省——府——县(选择性必修一P6)省级变化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之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选择性必修一P6)【图现历史】明朝内阁运转发展示意图和明朝行政体系示意图【图现历史】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演变示意图【图现历史】中国古代地方基本行政体制的演变【错误曝光台】1.错误:内阁和军机处都是法定的中央政府行政中枢。正解:内阁和军机处都不是法定的中央政府行政中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职权,内阁的职权随皇帝的旨意而定,因而是不固定的;②成员,军机处成员由被皇帝指派的朝臣充任,即“兼职”而不固定。2.错误:康乾时期,尽管处于盛世,但西方列强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它们对中国虎视眈眈,说明当时中国的国力已经落后于西方列强。正解:康乾时期,世界经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主要西方列强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它们急于开辟海外市场,但其实力还远没有超过中国。三、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明朝选拔科举制级别①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选择性必修一P32)②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选择性必修一P32)③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选择性必修一P32)考生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选择性必修一P32)命题范围四书五经(选择性必修一P32)主要内容█八股文(中外历史纲要上P76)①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写作时必须遵循程朱理学的有关解释②需要模仿古代“圣贤”口吻写作,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③作文的骨干部分是四段对偶排比文字分卷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后演变为南北中卷(选择性必修一P32)考核考满性质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选择性必修一P32)类别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选择性必修一P32)作用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选择性必修一P32)考察性质对官员任职期间的考核(编者整理)类别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选择性必修一P33)作用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选择性必修一P33)监察①监察机构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选择性必修一P33)②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选择性必修一P33)③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选择性必修一P33)④御史和给事中都只是正七品官员,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选择性必修一P33)清朝考核考课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选择性必修一P33)监察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选择性必修一P33)【图现历史】清代科举选官流程简图【图现历史】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沿革四、法律教化要点提示:明清时期,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选择性必修一P48)。明朝法律①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选择性必修一P48)②司法实践中重视“例”,重修《问刑条例》,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选择性必修一P48)教化①乡约宣讲明太祖的“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选择性必修一P48)②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不遵乡约要受处罚,甚至治罪(选择性必修一P48)清朝法律法典沿袭《大明律》,并非常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选择性必修一P48)教化乡约基本延续明朝的模式,宣讲的内容是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常引用《大清律例》(选择性必修一P48)五、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要点提示:①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长期以来,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中外历史纲要上P74);②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后来,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中外历史纲要上P74);③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选择性必修三P57);④清朝在消灭农民军和明朝残余势力期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中外历史纲要上P78);⑤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中俄《尼布楚条约》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选择性必修一P67);⑥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在东印度公司的操纵下,英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走私到中国销售(选择性必修二P45);⑦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选择性必修三P42)。明朝民族关系(中外历史纲要上P74)(选择性必修一P64、65)对外关系(中外历史纲要上P73、P74、P83、P84、P86、P87)(选择性必修二P86)(选择性必修三P9、P12、P53、P58)(选择性必修一图册P90)■戚继光抗倭①背景: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元末开始出现的日本海盗)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中外历史纲要上P73)②过程: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中外历史纲要上P73、P74)③影响: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中外历史纲要上P74)■活字印刷术西传影响:欧洲人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选择性必修三P12)清朝民族关系(中外历史纲要上P79、P79)(选择性必修一P65)■改土归流(中外历史纲要上P79)①背景: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设立的土司具有一定的割据性②内容:雍正帝开始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③影响: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外关系(中外历史纲要上P78、P81、P86)(选择性必修一P67)(选择性必修二P45)(选择性必修三P9、P58、P59)(选择性必修一图册P91)■闭关自守政策(中外历史纲要上P81)①内容: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如限制通商口岸为广州一处);中国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②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藩属国(中外历史纲要上P98)①性质: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②内涵:藩属国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使用明清皇帝年号,明清政府不干涉藩属国内政③形成途径:不是通过武力形成的④代表国:朝鲜、琉球、越南、缅甸⑤解体: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宗藩关系逐渐解体【图现历史】中国文化在古代对外交往中对世界的影响【图现历史】四大发明外传时间示意图【错误曝光台】1.错误:明朝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正解: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一带。2.错误:蒙古骑兵举世闻名,马匹在当时的军事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明政府开设马市的贸易对象是蒙古人。正解:明朝与蒙古人、女真人和藏人都开展马市贸易。3.错误:明朝东南沿海倭患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海盗的烧杀抢掠。正解:倭患严重的原因是明朝东南沿海中国人的走私与日本海盗的勾结,而这又跟明政府禁止海外贸易的政策直接相关。4.错误:康熙帝统治时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发生叛乱,后康熙帝命人彻底平定。正解:叛乱发生是在康熙帝时期,但彻底平定是在乾隆帝时期。5.错误:理藩院是清朝掌管全国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正解: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事务,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事务。6.错误:清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正解: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从唐朝开始设立,至明朝初期为止。清朝的机构是“十三行”。7.错误:闭关自守政策指的是既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也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贸易。正解:闭关自守政策是区别对待的。对于外国人来华贸易是限制,对于中国民间私人出海贸易是严厉禁止,但中国官方对外贸易则不受任何限制。8.错误:日本在明朝是中国的朝贡体制国家,在清朝是中国的藩属国。正解:虽然中国周边大多数明朝的朝贡体制国家都成为清朝的藩属国,但日本在清朝却不是中国的藩属国。六、赋税制度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选择性必修一P94)明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选择性必修一P94)明朝后期■一条鞭法(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内容)(选择性必修一P94)①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②内容: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③影响: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清朝摊丁入亩背景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选择性必修一P94)内容雍正帝即位后,将康熙帝定额的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选择性必修一P95)影响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学校教务管理制度
- 集团景观工程管理制度
- 饭店考勤管理制度全套
- 高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 连锁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 供配电设计管理制度
- 驿站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 街面空间规范管理制度
- 代理记账部管理制度
- 静脉输液小组管理制度
- 后牙金属全冠牙体预备
-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 GB/T 26081-2022排水工程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
- GB/T 36362-2018LED应用产品可靠性试验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指数分布)
- GA/T 1356-2018国家标准GB/T 25724-2017符合性测试规范
- 2022年“科技素养提升行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700题(含各题型)
- 2022邮储银行综合柜员(中级)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经典】销售就是玩转情商课件
- 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课件
- 运动特质自信量表
- 儿童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