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3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MZ3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MZ3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MZ3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MZ3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业主的设计委托书和双方签署的设计合同工程范围内的地形图(1:500)和现状管网探测资料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重庆市北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MZ3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北碚建发[2022]48号)1.2主要规范及规程《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3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022年2月25日,项目取得《重庆市北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MZ3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1、标横布置:本次道路存在高挖方边坡,进一步论证管线沟槽开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补充相应支护措施。回复:本次管线布置在两侧为燃气和电力管线,埋深较浅,开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2、技术措施:补充完善抗震设计;补充完善内涝验算;车行道检查井加固建议补充配筋。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补充完善抗震设计章节,见文本11.6抗震设计;补充完善内涝验算,见文本11.7内涝验算章节;经核实,检查井加固大样图暂维持现状。2、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本项目为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MZ3路,建设地点位于蔡家组团M标准分区,道路全长为788.212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双向两车道布置,标准路幅宽度为16m。(2)现状排水概况项目位于马河溪流域,马河溪为嘉陵江一级支流,本项目范围内的雨水皆汇入马河溪。目前,周边横一路及横五路已建成,根据管网设计资料,横一路北侧有一根d600雨水管,南侧有一根d800雨水管、一根d400污水管,两侧雨水管主要转输上游雨水、收集道路两侧地块及路面雨水,最终排至嘉陵江,污水管主要转输上游戏及收集周边地块雨水,最终排至蔡家污水厂;横五路北侧有一根d1000雨水管、一根d400污水管,南侧有一根d1500雨水管、一根d400污水管,两侧雨水管主要转输上游雨水、收集道路两侧地块及路面雨水,最终排至嘉陵江,污水管主要转输上游戏及收集周边地块雨水,最终排至蔡家污水厂。(3)雨水规划根据《重庆主城区蔡家组团中部片区(G、H、L、M、R标准分区及B标准分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本项目所在区域内的雨水按道路竖向及原始地貌划分排水区域,各排水区域内的雨水均通过雨水管收集。(4)污水系统规划根据《重庆主城区蔡家组团中部片区(G、H、L、M、R标准分区及B标准分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片区主要污水排放系统为天印村泄洪通道敷设d400~d700污水截流次干管以及沿该片区嘉陵江敷设d1100~d1500污水截流主干管,污水最终排至蔡家污水厂3、设计范围和原则结合片区道路的修建,将工程范围内的雨、污水分开进行收集排放。新建雨水管道,主要收集道路两侧地块雨水及路面雨水。新建污水管道,主要用于收集周边地块污水。设计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4、设计概况4.1设计标准及参数(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分类分项技术标准排水体制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管道使用年限雨、污水50年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管径≤400mm最大设计充满度0.65;管径500-900mm最大设计充满度0.70;管径≥1000mm最大设计充满度0.75。排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粗糙系数n钢筋砼圆管取0.014;塑料排水管道取0.011钢筋混凝土箱涵取0.015。雨水系统暴雨强度q采用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暴雨重现期P周边地块取5年,一般路面取5年,汇水面积50hm2及以上取10年综合径流系数ψ根据地面种类的组成和比例计算地面集水时间t1根据汇水面积和地形取5min汇水面积F(ha)分地块计算污水系统人均综合污水量人均综合污水量为386L/cap.d,结合规划人口密度(2万人/km2),单位面积污水流量按77.2m3/d.hm2设计设计污水流量QmaxQmax=Qave×Kz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QaveQave=q×流域面积(km2)/(24×3600)(L/s)污水总变化系数Kz按《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规定内插选取4.2平面设计4.2.1雨水管道平面布置①K0+000~K0+187.400沿道路东侧布置雨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0m,雨水管道规模为d400~d500,在K0+180处排入M5路东段规划雨水管。该段主要收集路面雨水、周边地块雨水,汇水面积约为1.3hm2。②K0+187.400~K0+390.590沿道路东侧布置雨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0m,雨水管道规模为d400~d800,在K0+360处排入横五路现状雨水管。该段主要收集路面雨水、周边地块雨水,汇水面积约为2.8hm2。③K0+390.590~K0+573.390沿道路东侧布置雨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0m,雨水管道规模为d400~d500,在K0+420处排入横五路现状雨水管。该段主要收集路面雨水、周边地块雨水,汇水面积约为1.9hm2。④K0+573.390~K0+788.212沿道路东侧布置雨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0m,雨水管道规模为d400~d500,在K0+765处排入横五路现状雨水管。该段主要收集路面雨水、周边地块雨水,汇水面积约为2.1hm2。本次设计雨水排出口有四个:①K0+180处排入M5路东段规划雨水管②K0+360处排入横五路现状雨水管③K0+420处排入横五路现状雨水管④K0+765处排入横五路现状雨水管工程沿线适当预留支管,供周边地块雨水接入。4.2.2污水管道平面布置①K0+000~K0+187.400沿道路西侧布置污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3m,污水管道规模为d400,在K0+180处排入M5路东段规划污水管。该段主要收集周边地块污水,汇水面积约为1.3hm2。②K0+187.400~K0+390.590沿道路西侧布置污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3m,污水管道规模为d400,在K0+180处排入横五路现状污水管。该段主要收集周边地块污水,汇水面积约为2.8hm2。③K0+390.590~K0+573.390沿道路西侧布置污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3m,污水管道规模为d400,在K0+180处排入横五路现状污水管。该段主要收集周边地块污水,汇水面积约为1.9hm2。④K0+573.390~K0+788.212沿道路西侧布置污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3m,污水管道规模为d400,在K0+180处排入横五路现状污水管。该段主要收集周边地块污水,汇水面积约为2.1hm2。本次设计污水排出口有四个:①K0+180处排入M5路东段规划污水管②K0+360处排入横五路现状污水管③K0+420处排入横五路现状污水管④K0+765处排入横五路现状污水管工程沿线适当预留支管,供周边地块污水接入。4.3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表4.5.1雨水水力计算表计算管段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m3/s)过流能力(m3/s)管径(mm)坡度流速(m/s)充满度Y-6~Y-71.30.330.35d5000.0051.8满流Y-16~Y-172.80.921.22d8000.0052.4满流Y-41~Y-421.90.620.69d5000.023.5满流Y-34~Y-352.10.670.69d5000.023.5满流表4.5.2污水水力计算表计算管段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l/s)雨季校核流量(l/s)过流能力(l/s)管径(mm)坡度设计流速(m/s)设计充满度W-18~W-192.85.220.8204.8d4000.010.860.14.4纵断面设计雨、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道路上排水管道坡度能确保雨水管道设计流速大于0.75m/s,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在综合管网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各类综合管线的竖向交叉。4.5管材、基础和接口1)管道断面形式工程范围内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2)管材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态缠绕结构壁B型管。应符合GB/T19472.2-2017《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国标II级钢筋砼管道,应符合国标GB/T11836-200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相关规定。3)管道基础管道基础做法详本工程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大样图。排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并压实度不小于90%,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填方路段应按道路压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2m,再回填0.2m厚的粒径<40mm碎石加砂(6:4)回填,高填方路段还需敷设0.2m厚的C30钢筋混凝土底板进行加固,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挖方路段,槽底超挖0.2m,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0.2m,采用粒径<40mm碎石加砂(6:4)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4)特殊路基加固处理对于新建填土区、软弱地基段、抛填区的排水管道,满足以上任意条件的,对其排水管道基础敷设0.2m厚的C30钢筋混凝土底板进行加固。其中,当基础为岩层时,取消钢筋混凝土底板。5)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6)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回填材料详大样图;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车行道检查井井周1m宽范围内路面结构层以下1.0m的回填材料,采用5.5%水泥稳定碎石现浇。雨水口砌体外的回填,采用合理的级配砂石料回填充实。7)管道接口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态缠绕结构壁B型管采用承插式电熔连接,国标Ⅲ级钢筋砼管道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顶管专用Ⅲ级钢筋砼管道采用钢承口接头。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时,应在井壁预埋短管,做法详04S520/59,第二种做法。4.6附属构筑物1)普通检查井井深小于2.0m时采用浅型检查井;井深位于2.0m~6.0m之间时采用普通检查井;井深大于6.0m时采用深型检查井。井做法详见本册大样图,其中综合管网过街预留井,做法同排水检查井。井筒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流槽采用C30混凝土现浇,雨水检查井为半流槽,污水检查井为满流槽。检查井采用防响、防滑、防移位、防盗、防沉降“五防”成品球墨铸铁井盖、盖座及球墨铸铁踏步(06MS201-6/14),井盖上需标注“雨水”或“污水”,综合管网过街预留井井盖上需标注“综合”。根据《检查井盖》(GB/T23858-2009),车行道下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承载等级为D400类;人行道下采用“普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承载等级为C250类。球墨铸铁井盖应采用防沉降可调节式井盖,符合GB/T1348的要求。检查井内应设置防坠网等防坠措施。2)跌水井排水管跌水高度大于1.0m时采用跌水井,井盖、井座、防坠网等设置同普通检查井一致。3)通气孔本工程污水检查井采用自带安装孔的井盖,此安装孔作为污水管道系统的通气孔。4)雨水口采用重型球墨铸铁雨水篦,球墨铸铁雨水篦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执行。单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15L/s,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四篦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40L/s。本次设计主要采用双篦雨水口,局部采用四篦雨水口。若无特别注明,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以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在道路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必须设在最低处,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雨水口雨水箅标高比周边路面标高低3~5cm。5、现状管网处理本次设计MZ3路在与横五路交叉口处有两根DN110给水管线,据管线实测资料,其埋深过浅,本次考虑拆除,按本次设计管位还建。此外,本次设计道路周边地块部分综合管网侵入道路红线范围内,对于侵入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综合管网一并进行拆除与还建。6、管道抗震措施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确定,本次设计拟采用以下抗震措施:1、本次设计采用承插式连接的管道,接头填料采用柔性材料。2、地下直埋承插式圆形管道,在下列部位应设置柔性接头及变形缝:(1)地基土质突变处;(2)承插式管道的三通、四通、大于45°的弯头等附件与直线管段连接处。3、管道穿过建(构)筑物的墙体或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穿管的墙体或基础上应设置套管,穿管与套管间的缝隙内应填充柔性材料;(2)当穿越的管道与墙体或基础为嵌固时,应在穿越的管道上就近设置柔性连接。4、当埋地管道不能避开活动断裂带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管道宜尽量与断裂带正交;(2)管道应敷设在套筒内,周围填充砂料;(3)套筒应采用钢管;(4)断裂带两侧的管道上(距断裂带有一定的距离)应设置紧急关断阀。7、危大工程注意事项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为危大工程,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和《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的通知(渝建安发〔2019〕27号),本工程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上述文件要求编制危大工程安全施工方案并明确安全防护、应急措施。本工程涉及危大施工部分如下:序号 危大工程名称 重点部位及环节 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意见1 基坑工程 普通 排水管井或排水管槽开挖高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本工程雨水检查井Y-5~Y-7、Y-9~Y-8、Y-11~Y-12、Y-14~Y-15、Y-16~Y-17、Y-25~Y-26、Y-28~Y-32全段雨水管开挖深度部分均超3.0m,污水检查井W-6~W-9、W-10~W-11、W-13~W-16、W-21~W-23、W-28~W-30全段污水管开挖深度部分均超3.0m。 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2)基坑(槽)采用稳定临时坡率放坡开挖,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可调整临时坡率,必要时可施作临时支护,确保施工安全;3)基坑(槽)采用跳槽开挖,开挖槽段不宜大于15~20m;4)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组织验槽,验收通过后应及时浇筑基础及施作上部结构,及时回填压实基坑其余部位;顶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施工排水井,并回填。5)基坑(槽)应避开雨天施工,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槽)底部不得有水体长期浸泡;6)做好基坑(槽)应急预案,基槽内应设置逃生设施,一旦发生险情,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撤离;7)基坑(槽)周边不得堆土、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8、排水管道内窥检查根据《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渝建发【2019】10号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排水管材质量抽检制度和排水管网内窥检测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承担见证取样检测的机构除外),在排水管材安装后,覆土前,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覆土前抽检。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在排水管网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9、防涝论证城镇内涝防治的主要目的是降雨期间的地面积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根据室外排水标准3.24B: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内河水位变化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按表3.2.4B的规定取值,根据规范分类,重庆属于特大城市,本次设计内涝重现期取50年。使用推理公式法进行内涝重现期复核:=1\*GB3①雨水管渠按压力流计算其临界设计流量,即雨水管渠处于超载状态,其水力坡度如下图。水力坡度:i=(H1-下游洪水位)/L流速:V=(1/n)R2/3i0.5临界流量:Qp=VA=2\*GB3②用内涝重现期计算内涝重现期下的设计流量Q50。=3\*GB3③内涝风险判断临界流量Qp大于内涝重现期设计流量Q50时,满足城镇内涝防治要求,当临界流量Qp小于内涝重现期设计流量Q50时,需进一步复核是否满足地面积水设计标准。本次设计排水低点内涝防治要求复核如下,均无风险。复核段管径或尺寸(mm)Qp(m3/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