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新】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新】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新】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新】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绿灯亮了,学生过马路,(

)。A.绿灯亮是反应B.过马路是反应C.过马路是刺激2.地球表面千姿百态,(

)不属于地球表面的地形。A.海洋B.高原C.公路D.山地3.雨和雪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液体B.都是固体C.都是水4.三棱镜把白光分成七种色光,从外向内依次为(

)。A.红、橙、黄、绿、蓝、靛、紫B.紫、靛、蓝、绿、黄、橙、红C.紫、橙、黄、绿、蓝、靛、红5.太阳光是由(

)颜色的色光组成的。A.一种B.多种C.两种6.关于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要想端起刚盛好的热汤,可以用抹布垫着手B.能隔热的碗或杯子之所以能隔热,是因为它们不会传递热C.汤勺手柄部分的塑料只具有装饰作用7.三棱镜能够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顺序依次是(

)。A.红橙黄绿蓝靛紫B.红橙黄绿靛蓝紫C.黄橙红绿蓝靛紫8.(

)的厚度约17千米。A.地壳B.地幔C.地核9.在下列光源中,不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手电筒光B.闪电C.蜡烛光D.篝火10.下列物质中,传热最快的是(

)。A.铜B.木条C.塑料条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1.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

)、小脑、(

)、三部分组成。2.(

)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

)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支配(

)侧身体的运动。3.霜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空气温度在(

)以下。4.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

)遇(

)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

)。5.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

)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

),就形成了(

)。6.空气中的(

)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

),接近地表就是(

);直接从云层中降落下来的小冰晶就是(

)。7.露和霜都是地面附近的(

)遇冷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露的温度在(

)。8.人的(

)负责各种认知和思维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情绪和运动。9.衣服本身(

)(能或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或散热的作用。10.水有(

)态、(

)态和(

)态三种状态。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头发就干了。(

)2.人工智能只能运用在军事、航空航天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不上。(

)3.人的本能反应也要受大脑的控制。(

)4.火山和地震不仅破坏性大,而且危害程度也高。(

)5.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6.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7.平原地势低,地表起伏大。山地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小。(

)8.微波炉就是应用了热辐射的原理把食物加热的。(

)9.植物没有参与水循环。(

)10.山地地势高,起伏不大,坡度陡,沟谷幽深。平原地势低,起伏较小,地面平坦,视野开阔。(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给以下物体分类。(1)陶瓷A热的良导体(2)铜丝

(3)木头

B热的不良导体(4)不锈钢勺五.简答题(共6题,共24分)1.对比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三种传热方式,请你找出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3.请列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面镜。(至少列举三个)4.在青藏铁路设计时,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事先采取了可行有效的方案。那么假如要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规划修建一条铁路,你将从哪些方面评估铁路的修建方案?5.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时,我们会适当增加衣物,那么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了吗?请解释原因。6.同学们生活、学习的校园一定很漂亮,你能在自己的校园里找一找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吗?请把你找到的写下来(生物写2个,非生物写2个)答∶校园里的生物有∶校园里的非生物有∶六.综合题(共3题,共29分)1.小明想通过实验探究露和霜的形成原因。1.他先在杯中放入碎冰,在杯下垫一块湿毛巾,然后将冷水倒入碎冰中,并测量冰水的温度。在杯下垫一块湿毛巾,是为了(

)A.降低水的温度 B.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C.防止杯子打滑2.过一段时间,观察杯子的外壁,发现杯子的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B.下雨了 C.碎冰蒸发了3.小旭向冰水中加了些盐,是为了(

)4.过一会儿再观察杯子外壁,发现杯子外壁出现(

),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壁上的(

)变成了(

),说明(

)是水的固体形式。5.通过实验,小明知道了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

)。2.回忆我们做过的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回答下面问题。(1)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番茄酱,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2)用陶泥裹住锥形瓶,在玻璃管上放一小块超轻黏土。(3)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看到的现象。①番茄酱模拟:____________②锥形瓶和陶泥模拟:____________③玻璃管模拟:____________3.下雪后鹤鹤同学发现工人们会在道路积雪上撒盐。咨询老师后她知道了:水的凝固点是零度,加入盐凝固点降低为零下十度左右。加盐后雪会融化吸收热量,让周围的温度降低。她想利用这个原理进行露和霜形成的模拟实验。她准备了下面的实验材料:湿毛巾、冷冻的半瓶冰水、温度计、盐、勺子等等。1.她取出冷冻的半瓶冰水放到桌子上,用温度计测量。过一段时间发现瓶子外面有水珠出现,这模拟了自然界中_______的形成。2.如果想让水珠出现的更快、更多,你会建议她怎么做?3.鹤鹤想要进一步模拟霜的形成,你认为该如何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A5.B6.A7.A8.A9.B10.A二.填空题1.大脑;脑干2.大脑;右;左3.0℃4.水蒸气;冷;雾;0;霜5.挤压;能量;地震6.水蒸气;云;雾;雪7.水蒸气;0℃以上8.大脑9.不能10.气;液;固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不同之处:1、热传导:①需要直接接触;②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较强,气体中最弱。2、热对流:①循环流动传递热;②只在液体和气体中进行。3、热辐射:①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热;②可以不依靠介质而直接传递热。2.能够长大,会繁殖,需要食物,会死亡。3.潜望镜、梳妆镜、穿衣镜、练功房里的镜子4.除了铁路的常规性评估之外,还应该从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等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