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阶段总结阶段高效复习系列(一)中国古代史关联知识·古今纵横贯通微专题1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先秦(1)世袭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2)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秦朝(1)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2)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3)文书制度: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加强皇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宋元(1)宋代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分掌行政、军政和财政,削弱了相权(2)元代:中书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明清(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2)清朝:设立军机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与基层组织的演变时期地方行政体制基层组织周朝(1)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秦汉时期县下设乡、里,后代基本沿袭乡里制度汉朝(1)汉初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后导致七国叛乱(2)汉武帝时颁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3)东汉晚期,“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唐(1)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2)唐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后道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实体;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宋朝由州、县二级制发展为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明清明初,废行省,设三司;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实行里甲制,设甲首、里长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时间法治教化先秦“刑”“礼”并立;子产“铸刑书”,刑法体系开始向成文法转变西周建立起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秦汉秦朝崇尚法治,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逐渐影响了社会教化魏晋至隋唐(1)魏晋:律令儒家化,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目的主要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2)隋唐:《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法律的儒家化进程基本完成《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宋元(1)宋代: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2)元代: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清(1)明朝制定《大明律》,特别重视“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2)清朝制定了《大清律例》宣讲“圣谕”,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4.中国古代的户籍与赋役时期户籍赋役战国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田赋、人头税、徭役繁重汉朝百姓编户入籍后,成了“编户齐民”汉初田赋轻,人头税、徭役、财产税重隋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唐承隋制隋租调役,初唐租庸调制,中唐两税法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元朝按职业划分诸户,统称为“诸色户计”两税法与租庸调南北分行;科差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一条鞭法清朝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摊丁入亩5.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时期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春秋战国(1)春秋:戎狄蛮夷等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2)战国: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1)甘英出使大秦(2)东汉光武帝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魏晋南北朝(1)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全面的汉化政策—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负责民族事务(1)隋炀帝派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2)日本派出遣唐使,鉴真和空海成为中日佛教交流的代表(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4)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远赴天竺取经(5)唐朝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地区辽宋夏金时期辽、西夏、金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政权并立、局部战争,民族交融—元朝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但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产生了新的民族,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欧洲明朝明朝通过册封、设立管理机构等方式,对西藏地区进行了有效统治(1)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戚继光等人抗倭(2)16世纪中期,葡萄牙租占澳门,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西学东渐兴起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边疆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阶段选拔阶段考核监察西周至春秋世官制秦汉上计制(1)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汉武帝时设刺史战国至秦及汉初军功爵制隋唐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两汉察举制宋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台谏合一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明有考满和考察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清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微专题2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中国古代的农业时期发展历程原始社会(1)农作物: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3)生产工具:石、木、骨器(4)土地制度: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夏、商、西周(1)土地经营:实行井田制(2)耕作方式:石器锄耕(3)生产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1)耕作方式:铁农具和牛耕推广(2)生产技术:精耕细作(3)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4)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5)经营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秦汉至宋元(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3)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曹魏时革新翻车,唐朝时出现筒车明清(1)农作物: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2)多种经营兴起,经济作物种植广泛(3)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4)土地制度: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商周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汉代(1)纺织业:画像石中出现纺车纺纱的场景;出现结构复杂的提花机(2)冶铁业:东汉时,杜诗发明水力风箱——水排魏晋南北朝南朝时,为防止污损坯件,工匠制成匣钵宋元(1)陶瓷业: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元朝烧出青花瓷和釉里红(2)矿冶业: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3)纺织业: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明朝后期开设工场,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3.中国古代的商业时期概况先秦商人出现,商品经济产生和初步发展;“工商食官”;商品以奢侈品为主秦汉“大一统”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丝绸之路大大畅通隋唐坊市界限严格;出现“飞钱”;海外贸易开始兴盛宋元坊市界限、时间限制打破,出现早市、夜市;海外贸易非常繁荣,朝廷在东南沿海设置市舶司;纸币(交子)出现明清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形成;商帮兴盛;朝贡贸易兴盛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时间历程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大约在商后期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三晋两周地区使用圜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秦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唐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宋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元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铜钱已不占主要地位,白银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明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清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微专题3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与传播1.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内涵表现以人为本(1)西周:“敬天保民”、礼乐制度(2)孔子:“仁者爱人”(3)春秋:孔子反对苛政(4)战国:孟子“仁政”说,“民贵君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夏商:相信上天和鬼神(2)春秋:老子指出“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3)战国: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爱国,追求家国情怀(1)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崇德尚贤,天下为公(1)西周:“明德”“敬德”(2)春秋:孔子提出“为政以德”(3)战国: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而不同孔孟提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时期地位发展历程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1)医学①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②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东汉晚期,华佗创制“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2)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3)数学:《九章算术》(4)农学:西汉晚期《氾胜之书》魏晋到宋元繁荣外传(1)魏晋南北朝①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②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③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2)唐代①发明雕版印刷术②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③孙思邈著《千金方》④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⑤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3)宋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基本成熟;沈括著《梦溪笔谈》(4)元代: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天文观测仪器、编定《授时历》;王祯编撰《农书》明清总结落伍出现总结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1.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时期阶段表现春秋战国创立与发展(1)春秋: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2)战国: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西汉完善与尊崇(1)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2)汉武帝尊崇儒术,兴办太学魏晋至隋唐吸收与改造儒、佛、道交汇融通,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宋明转型与成熟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形成理学明清批判与继承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时期地位发展历程先秦、秦汉奠基发展(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是一种成熟的文字(2)文学:《诗经》;汉赋和乐府诗(3)史学: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班固撰写的《汉书》魏晋到宋元全面繁荣(1)文学:隋唐诗歌、宋词、元曲(2)书法:魏晋王羲之世称“书圣”;隋唐出现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宋元追求个性,不拘法度(3)绘画:东晋顾恺之;唐吴道子被尊为“画圣”;宋元以山水画最为突出(4)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明清承古萌新(1)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戏曲:昆曲流行;京剧形成创新应用1.(考点:秦汉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秦至汉初,“丞相旧位在长安时,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然汉昭帝时,“政事壹决于光(霍光,大司马、大将军)”;成帝时,正式置三公官,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秦汉时期丞相职权的变化 ()A.保证了政府决策正确B.提高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完善中枢机制D.强化了中央集权【解析】选C。从秦到汉初、汉昭帝时期,丞相的职权是比较大的,“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政事壹决于光”,而到汉成帝时期,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说明丞相权力有了较大程度的削弱,相应地,皇帝的权力得到了加强,据此可知,秦汉时期丞相职权的变化有利于完善中枢机制,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C项。2.(考点:清代的基层治理)如何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地方官既拥有相对集中、足以应付突发事变的权力,又不使其权力尾大不掉而违背中央集权原则,是历史统治者反复思考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在清代得到了相对圆满的解决,表现在 ()A.奏折制度的创设 B.军机处的设置C.督抚制度的固定 D.改土归流的推行【解析】选C。清代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中央又在各省设置了藩、臬、将军等职,分别对中央六部负责,以此分化督抚权力防止督抚坐大,且督抚的任命与罢黜受制于皇帝,故选C项。3.(考点:中国古代的教化)《礼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这里强调“礼”具有 ()A.约定俗成的特征 B.协调社会的功能C.宗教仪式的性质 D.明辨是非的效果【解析】选B。道德仁义、教训正俗、分争辨讼、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宦学事师等都需要礼来调节,表明礼可以协调社会矛盾,故选B项;儒家的礼与宗教无关,排除C项;A、D两项与题目主旨无关,排除。4.(考点:汉代的土地制度)下表是关于汉代社会情况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汉书·贡禹传》臣禹年老贫穷……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B.豪强地主操纵政局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解析】选D。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允许土地买卖,是合法行为,这与“买田宅”“卖田宅”“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多买田至四百顷”等买卖土地的历史信息相符合,故选D项;土地买卖在商鞅变法时期已获官府许可,而非汉代才开始合法买卖,排除A项;从事土地买卖属于经济领域的交易,排除B项;出现土地买卖并非等同于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排除C项。5.(考点:汉代的商业政策)关于汉代的均输、平准政策,《盐铁论》中记载:官员“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有时“吏恣留难,与之为市”,甚至“吏之所入,非独齐、陶(属今山东)之缣,蜀、汉(今四川)之布也,亦民间之所为耳”。因此“农民重苦”“未见输之均也”。由此可以看出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B.均输平准政策稳定了市场秩序C.国家注意协调国富与民贫的矛盾D.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管【解析】选D。依据材料《盐铁论》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在实行均输、平准政策时,官员“释其所有,责其所无”,所以“农民重苦”,而且部分官吏与商人、地主勾结,将权力和经济利益结合,以权谋私,使市场失序、政策失灵,所以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管,故选D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均输、平准政策,正是汉代加强对经济控制的表现,排除A项;依据材料可知部分官吏与商人、地主勾结,将权力和经济利益结合,以权谋私,使市场失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汉代在推行均输、平准政策过程中出现了官商勾结使市场失序、政策失灵问题,排除C项。6.(考点:明清的白银货币化)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宝钞白银谷物和绢布1402-142482.5116.51424-142566.7033.31425-143522.52.5751435-1449064.835.21449-1457090101457-1464093.96.11464-148701000A.纸币退出社会流通领域B.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发展C.土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D.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解析】选B。交易媒介中,宝钞、谷物和绢布的占比越来越低,而白银的流通越来越普遍,反映了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纸币退出社会流通领域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而是强调交易媒介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排除D项。7.(考点:宋代的理学)关于古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以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其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朱熹的这一论述意在 ()A.改变儒学的社会功能B.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C.推动儒学的顺时更新D.摒弃儒家的礼制传统【解析】选C。朱熹主张礼制因时变革,不必拘泥于古礼,以此推动儒学的更新,故选C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报告三篇
- 塑料、玻璃制品类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作再生资源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柴油机尾气净化催化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15篇)
- 商务合同制作规则学习的意义
- 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 电脑办公软件基础知识
- 收银转正工作心得总结大全10篇
- 塑料制品公司文职人员聘用合同
- 高铁乘务员个人求职自荐信5篇
- 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评分细则
- 全国仿真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一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教学课件
- 一年级期中家长会ppt课件(PPT 23页)
- 围手术期重症监护
- 世界主要工业区
-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教案
- 西南油气田对外合作项目基于PSC谈判经济评价
- 6_背景调查表
-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
- LNG新能源动力船舶制造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