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9讲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成就(学案)_第1页
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9讲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成就(学案)_第2页
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9讲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成就(学案)_第3页
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9讲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成就(学案)_第4页
2024届二轮复习第二板块 第9讲 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成就(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9讲推陈出新: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与科技文化成就主干知识重构体系化复习任务一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整合】必修上册第16、17、18、19、20、21、22、24、29课,选择性必修3第2、7、10课,概括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的历程。1.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要内容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以挽救民族危机,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层面,对封建文化的根基没有任何触动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中体西用”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康有为、梁启超自由、平等、民权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虽然此时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层面,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孙中山等民主共和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前期否定了封建传统思想,清算了封建制度的根源(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已发展到思想文化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但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形成:中共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地位: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3.近代中华文化的传播(东学西传)唐人街近代随着华工来到美洲和大洋洲,华工的聚集地形成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科举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科举制被介绍到西方,被西方借鉴,逐渐形成了西方文官制度,促进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完善饮茶风俗中国茶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近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地饮茶成为一种新时尚,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服饰风格富有东方韵味的中国服饰文化传入欧洲,对欧洲尤其是法国的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核心概念】“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中体西用”是在充斥着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时代中提出来的,它在僵化的封建文化上打开了缺口,使中国人接触到了资本主义新文化。复习任务二中国近现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整合】必修上册第17、18、19、27、29课,选择性必修1第7课,选择性必修3第2、14课,概括该时期的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表现和成就。1.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时间表现近代晚清时期(1)洋务派开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迈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2)戊戌维新运动中在教育方面颁布了除旧布新的举措,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对教育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3)清末新政时期①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统一全国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现代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大革命”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改革开放(1)恢复高考制度(2)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3)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4)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科技(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在科技、国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移动通信、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双百”方针继续发挥作用,文化产业持续发力,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核心概念】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硬核聚焦剖析核心化高频考点备考攻略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把握“一个核心”“三个阶段”(1)“一个核心”:向西方学习(2)“三个阶段”:学器物(技术)→学制度→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把握“一个转折”“两条道路”“五大成果”(1)“一个转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2)“两条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五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向一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研真题·明方向】【典例再研】(2022·全国甲卷·T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思维导引】素养立意①时空观念→“百日维新”前、湖南时务学堂②核心价值→通过历史比较,作出理性判断,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情境载体以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创设学习情境解题思维①找关键信息:“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明夷待访录》”“新旧派大哄”②转化信息:维新派既宣传维新思想,又借助传统文化传播革命思想,这说明维新派在变法策略上未能实现统一,故选B【命题陷阱】【视角体验】视角1近代前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1.(2021·天津等级考·T5)1864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谈到,西方船坚炮利,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见李鸿章 ()A.深恶朝政腐败 B.力图维新救国C.主张强兵御外 D.开始了解西方【解析】选C。据材料“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可危之甚”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改革兵制,以强兵御外,故选C;材料主旨是李鸿章主张强兵御外,未涉及朝政腐败的信息,排除A;康有为等维新派力图维新救国,李鸿章是洋务派,排除B;“开始”说法错误,林则徐在李鸿章之前已经“开眼看世界”,排除D。2.(2022·浙江6月选考·T10)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 ()A.睁眼看世界 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 D.托古改制【解析】选C。由“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可得出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是为了宣传维新思想,即进行思想启蒙,选C。林则徐、魏源等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故排除A。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严复等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排除B。材料没有看出“托古”,因为进化论是西方理论,并非中国理论,排除D。3.(2022·湖南选择考·T6)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解析】选C。晚清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造成冲击,材料中“《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说明晚清时期,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以墨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故选C;依所学,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开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中国向近代化转型,排除A;中国传统科技重实践、轻实验和理论,与近代科技有极大不同,排除B;中国传统科技重实践、轻实验,排除D。4.(2022·广东选择考·T8)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解析】选D。1918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中“小鸟”代表反对传统礼制的新女性,跑到外面的世界依然会遭到社会上旧势力的迫害,材料中的“鹰”指的正是当时社会上的旧势力,鲁迅的比喻是对当时社会旧势力的抨击与鞭挞,故D正确;材料中“小鸟”代表已经觉醒的女性,排除A;“笼子”是指落后的封建礼制,而非落后的经济形态,排除B;当时君主专制已经被推翻,排除C。视角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趋势5.(2020·海南等级考·T9)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 ()A.社会各阶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B.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C.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D.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白色恐怖”下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中仍得到传播,说明当时革命志士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故选B;“社会各阶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普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中的传播,不涉及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排除D。6.(2022·全国乙卷·T29)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解析】选D。题干意思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社会“新旧”评判标准发生变化,由初期的绝对肯定西学,绝对否定传统文化,变为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能够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古今、中外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转变反映出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故D为正确答案。A主体不一致,题干主体是新文化运动后期恰当认识古今、中外的关系,而不是东西方文化论争;东西方文化论争出现在新文化运动之前,“由此引发”不符合史实。B主体不一致,题干主体不是批判传统儒学思想。C不符合题意和逻辑,题干材料只是说思想文化发生了变化,不存在以往的思想主张被消除之意;且此前出现的思想主张也并非“全盘西化”,“消除”用语绝对。【深探究·精归纳】主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材料西方近代思想启蒙17、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出现启蒙运动,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倡科学,否定封建专制,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民族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知识分子将目光转向世界,学习西方文化,引发了一场由外而内的思想启蒙和制度变革——摘编自郭成伟、马志刚《近代中西文化启蒙及法制建设之比较》【讨论】从表中提取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提示:示例:主题: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阐述: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西方文化也随之涌入,中国传统文化已不能有效地回答和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19世纪40年代,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与科技,试图弥补儒家文化的不足;19世纪末,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思想相继兴起;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面对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向西方学习,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进程。【核心整合】1.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拓展延伸】“西学东渐”影响下的近代中国文化(1)从近代中国文化产生发展的道路来看,近代中国文化有着与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不同的发展道路。①欧洲的近代文化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②近代中国文化则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冲突、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2)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构呈现出复杂、多种因素并存的特点。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构发生了与传统文化结构不同的变化,由单一的封建文化结构变为以资产阶级新文化为主导的,封建传统文化、殖民文化、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化等各种文化因素并存的复杂多样的文化结构。(3)近代文化的发展变迁始终与政治运动密切结合在一起,与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线索几乎是平行的。①近代中国每一次新的文化思潮的兴起,总是成为新的政治变革的前兆;②而每一次新的政治变革运动的发展又成为推动新的文化变革发展的动力。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大转变(1)指导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2)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社会主义革命);(3)从建设社会主义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建设)五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中国共产党的五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考向二中国近现代的科技文化成就【研真题·明方向】【典例再研】(2023·广东选择考·T8)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岁省城将一切书院改为大学堂,选才华秀美者入堂肄业,每月给薪水,所学以西法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为之,此外又延洋夷为师(刻下尚未延来),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排外倾向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C.维新运动渐入高潮D.天朝上国观念盛行【思维导引】素养立意①时空观念:1902年②核心价值: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情境载体以1902年某人日记中记载自己对于新政时期新式学堂的看法创设学习情境解题思维①找关键信息:“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②转化信息:作者对新式学堂部分助教因为学堂聘请洋人为师采用辞职形式抵制的行为大为赞赏,可见作者具有排外倾向,故选A【命题陷阱】【视角体验】视角1新中国的教育成就1.(2022·北京等级考·T9)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这些高校课程的调整 ()A.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B.标志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形成C.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础D.推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废除了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加强了在高校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史的思想教育,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即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故选A;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三大改造(1953—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不符,排除C;“双百”方针于1956年提出,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排除D。2.(2022·浙江6月选考·T14)新华社北京某日讯:“一九七七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到今天为止已经胜利结束。广大人民赞扬这次高校招生考试……(是)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广开才路的盛举。”这场“冬季里的春闱”,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当时是 ()A.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B.“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D.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解析】选A。一九七七年“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当时急需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举措,选A。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故排除B。恢复高考只是一项具体举措,并不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排除C。1977年尚未改革开放,排除D。视角2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3.(2022·湖北选择考·T9)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解析】选D。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为1958-1962年,1960年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五年计划就是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这导致了科研经费支出增加、科技人员数量增长,故D正确;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排除A;海外科研人员归国仅能反映科技人员数量的增加,而不能反映科研经费支出增加,排除B;“双百”方针的内涵是“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论争”,这与科研经费支出增加、科技人员数量增长联系不大,排除C。4.(2021·海南等级考·T12)《红色娘子军》是刘文韶在海南工作时基于真实的革命斗争而创作的报告文学,1960年改编为同名电影,1963年底又改编为芭蕾舞剧,次年在人民大会堂首演成功后,受到了各地群众的喜爱。该作品 ()A.表明文艺创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B.凸显了革命性、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C.说明革命斗争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D.体现了抽象性、科学性与本土性的结合【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红色娘子军》从报告文学到改编为电影和芭蕾舞剧,受到各地群众的喜爱,体现了该作品凸显了革命性、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B正确;社会稳定和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排除A;革命斗争是文艺创作的来源之一,不是“唯一源泉”,排除C;《红色娘子军》是基于真实的革命斗争而创作的报告文学,不具有抽象性,排除D。5.(2021·湖南新高考·T11)下表所列活动 ()时间活动名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1956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1957年1月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1957年12月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解析】选A。1956-1957年,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从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缅怀抗战英烈,到关注民众日常生活,这与1956年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7年“一五”计划基本完成相关,故A正确;1956年4月提出“双百”方针,B错误;《广陵散》《阳关三叠》《长征大合唱》《平原游击队》《祝福》,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可知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抗战胜利、民众日常生活为主,并未涉及“左”的倾向,C错误;1956-1957年,我国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民众生活是主流,D错误。【链热点·凝认知】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作出战略谋划,要切实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要深刻认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对教育变革提出的迫切要求,更好推动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力量。……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材料新中国教育大事记时间教育大事件194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要“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2年教育部进行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并新建钢铁、地质、航空、水利等专门学院,重视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同年,全国范围的扫盲运动展开1961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确立1977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年秋,党中央决定恢复高校招生考试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随后教育成为除经济之外立法最多的领域,教育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启动实施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据王亚晶《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百年演进与时代精神的教育追求》等整理【讨论】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提取有效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次,根据唯物史观可知,一定时期教育的发展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因此可拟定论题为“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论述根据所学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背景、内容、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信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论题: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阐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新时期基本路线,教育领域经过拨乱反正,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点解决教育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开展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发展转型。以恢复高校招生考试为突破口,国家教育事业迈向新的起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贯彻教育方针的实践经验表明,要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基本实践路径,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核心整合】1.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2)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4)广大科技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不利因素(1)“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2)历史上轻视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3)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4)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2.改革开放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发展方向(1)改革开放前,我国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以“两弹一星”为代表;(2)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成就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以提升经济竞争力为主要目的科技体系(1)改革开放前,我国科技体系并不完整;(2)改革开放后,形成了较为齐全的科技体系发展水平(1)改革开放前,我国科技水平整体落后于世界;(2)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比如,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对外交流(1)改革开放前,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我国科技成就主要是依靠自力更生取得的;(2)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加快了我国科技的发展速度【拓展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向广大工农开门。(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接班人。【突破大题】解法支招之九合理阐释类主题合理阐释类内涵图文材料蕴含着信息和观点,考生根据提炼的信息、观点、历史现象或对历史现象的看法、认识、启示等,进行分析、阐述、说明、论证等类型及问题呈现形式(1)类型一①提炼信息说明类;②问题呈现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话题,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2)类型二①提炼信息观点论述类;②问题呈现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观点(对……观点)加以论述(3)类型三①提炼历史现象或启示、看法、认识等评价(阐释)说明类;②问题呈现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说明【链典题例证】真题示例解题流程(2021·山东等级考·T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英雄”材料如图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⑥。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13分)第三步:精提炼→定参考答案·由①,墙上挂着火枪,代表利用先进的武器保家卫国。·由②,地球仪表明要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由③,歌词中“孝”“忠”“圣经贤传”代表少年继承中国的精忠报国优良传统。·由④,歌词“慧且聪”“好学”“开智”代表少年一代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本领,具有渊博的知识。·由⑤,“雄且英”“风姿豪迈”表明少年一代具有爱国和英雄的豪情壮志与精神风貌。·由⑥,可得出由于清末签订《辛丑条约》,列强的侵略进一步加深,面对民族危机,需要一批立志报国、救民于水火的少年;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其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入使得民族主义思想被激发(时代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塑造了小英雄形象。【命题陷阱】·开放性试题,一般由于没有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考生要明确图片中的物件和歌词中的关键词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以及所代表的历史价值。尤其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可脱离时代背景谈内容。【析答题规则】规则1提取信息要准确。有时史料信息比较复杂,分为不同层级,因此获取信息要具体详尽,要做好不同的分类。如根据图片并结合1902年6月23日的时代背景,正确提取“火枪”“地球仪”“孝”“忠”“慧且聪”“好学”“开智”“雄且英”“风姿豪迈”等信息规则2多角度说明理由。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①可以按先对内后对外、先主要后次要、先材料后教材等顺序进行。②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进行。③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规则3解读信息,史实充分,语言精练。应最大限度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